《淮河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共生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河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共生模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淮河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共生模式 摘 要淮河流域是中国中部腹地的重要文明起源地,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上升趋势。本文提出在区域协同视角下发展文化产业的生态共生模式,其核心要旨是:在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共生演化中发展以精神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淮河生态文化实验区构想的框架内,文化空间生产和城市主题培育协同共进。基于五色生态文化循环机制,建设特色人文、生态博物等品牌,发展科普产业园等科普旅游新兴业态,从而彰显淮河区域文化的优势。 关键词生态文化共生模式;区域协同;淮河生态文化实验区;人文生态;盱眙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3-00
2、90-06 作者简介张沭宁(1973),男,新闻学硕士,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与文化研究。(江苏淮安 223000) 基金项目2013年度淮安市社科类研究立项课题淮安滨水生态与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研究(B-13-18)、2013年度淮安市社科类研究立项课题运河申遗背景下淮安城市形象定位于传播策略研究(B-13-12)、201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指导项目国家生态市创建中的媒介生态问题研究以苏北城市为例(2012SJD860002)的阶段性成果。 一、生态文化共生模式的提出 (一)生态协同共生的阐释 “共生”概念首先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187
3、9年提出,德贝里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它暗示了生物体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物质联系。西方社会学者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结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他提出了一种“共生方法”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 生物学意义共生演化(Symbiosis Evolution) 的实质含义是 “相互影响的演化系统之间的关系”(Winder),相对应地,学术界也将共同演化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式扩展到社会文化、组织战略、经济发展等领域研究。 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表现为探索当代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城
4、市经济发展的共生演进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我们把盱眙的生态文化发展思路总结为:人文生态协同共生模式。这是基于盱眙实际情况的提炼和概括,特别突出了其文化根植性的地方感和历史、人文特质,这对于彰显文化的凝聚力、创意的活化能力、产业的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于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城市品牌、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一定价值。 (二)盱眙人文生态协同共生模式的提出 盱眙位于江苏省中西部,地处淮河中下游、洪泽湖南岸,与安徽省县市接壤,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生态城市。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存66处,典型代表有“明代第一陵”明祖陵、秦汉东阳城遗址、第一山、铁山寺等知名目的地品牌。 乡村传统文化在盱
5、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乡村是传统社会结构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社会对于生态文明视野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心灵回归的召唤。乡村作为一种固定下来的文化意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符合人们对于“家”的传统印象,能够满足都市人们对于“故乡”的期望。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就是要强化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推出独特的地方品牌。 除了最基本的农耕文化,盱眙近年来蜚声海内外的龙虾、节庆等不是当地原有的,是从外地引入的或者人为赋予的,它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改造、补充,但是其作用非同一般。这种“移植”或者嫁接,是对传统的“再创造”。“移植”而来的文化经过与本地文化的融合,若干年以后,也会成为当地文化的有
6、机构成。盱眙十三香龙虾就是对于淮河文化根植性因素进行移植改造之后的创新。盱眙作为国内龙虾主产区、原产地之一,生长在境内的洪泽湖、陡湖等水域。盱眙人民创造性把淮河文化药膳的做法植入的盱眙地产龙虾加工,变成一道美食。 盱眙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集中,开发富有成效,但面临进一步整合升级的问题。在产业开发中呈现的淮河文化、明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等,如果能够确立淮河文化主题,那么就可以形成规模和特色。 二、淮河生态文化实验区的构想:文化、生态、区域的协同 (一)战略背景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经济腹地,包括河南大部、安徽和江苏的北部、山东南部以及湖北省部分,覆盖36个地级市,是东、中部的桥梁、南北方过
7、渡地带。淮河生态文化经济走廊主要依托淮河流域城市带的南阳、信阳、亳州、淮南、蚌埠、淮安等沿淮中心城市为基础,构成以淮河为轴心的经济区域,延伸中原经济区对接东部沿海发达、长三角经济区,有效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促进中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以及兼顾淮河流域生态治理、文化经济发展。 淮安首先发起并得到沿线城市全力支持的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框架已基本形成,确立了以淮河为带、淮安、蚌埠、信阳为核的“一带三核多节点”的开发格局。随着“蚌埠淮安”淮河流域生态经济走廊的双节点城市协同创新战略构想的提出,一条横跨淮河两岸的产业发展前景已经跃然纸上。 在建设沿淮河流域新兴产业带和生态城市的大背景下,促进东、中、西区域文
8、化经济合作、协同创新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淮河生态文化实验区的构想,通过与安徽蚌埠、阜阳河南等地的联姻,借鉴安徽市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开拓来自于皖江经济带的潜在客源,打通长三角北部中心城市向外扩张的通道。 (二)文化空间的区域协同 文化空间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文化空间的哲学意义界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有属性,而地理学视角的文化区探讨为文化空间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基于文化空间的研究体系,文化旅游要从物质维度、时间维度和区域维度的三重视角,分资源利用、整合路径和评价指标三个方面,构建了文化旅游空间形态。 盱眙是淮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它处于南、北方过渡区域,淮河、楚
9、汉、江淮文化在此都留下了印迹,其中以淮河文化为主,盱眙本地的民俗、饮食、方言等特色文化和隔河守望的安徽市县处于同样的文化分区。这样的文化产业的区域协同模式是否可以考虑纳入淮河流域生态经济走廊的文化战略,值得思考。从跨界协同战略高度,文学、影视演艺、娱乐观光等文化消费业态要形成互动、互补,并且依托淮河文化主题。淮河文化中的文学意象丰富,为影视文化创作提供了重要来源,优质的生态环境提供演艺商演、观光游乐的重要场所,当地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带来了实境消费的在地化表现。 三、传统人文与生态活化的产业路径设计 (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精神旅行方式 盱眙乡村旅游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1)农业观光体验。
10、盱眙自然地理多样化,区域分布资源优势较好,开展农业观光体验游,如参观农场农园、采摘收获、垂钓放牧等,租赁农园主要针对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享受健康、乐趣和绿色农产品,很受欢迎。(2)渔业体验。盱眙境内水域广阔,古老的淮河从县城主城区流过,在淮河沿岸乡镇、村庄养殖了洪泽湖大闸蟹、四大淡水鱼类等,其中盱眙地产龙虾更为出色,与湖北潜江等地成为龙虾国内知名产地。(3)自然景观风光旅游,如赏花、夜观星空。(4)文化景观旅游。老子山等地庙宇、洪泽湖大堤、古老民居、博物馆,适合开展文化旅游。(5)节庆和特色美食。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地方音乐、舞蹈、服饰、宗教仪式、生产劳动等文化元素,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
11、形式。特色美食是指盱眙以地皮菜、槐树花等地方特色的传统乡村美食和著称于世的龙虾。(6)乡村修学方式。开辟乡村教育中心、乡村公园,中小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传统文化、科普考察、野外露营、拓展体验,成为积聚科普传播、文化、休憩的基地。 (二)生态活化路径:生态文化化,文化品牌化 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看,“生态文化化,文化品牌化”是对于盱眙生态文化的资源整合和创意提炼的一种模式,具有比较优势和传播优势。五色生态文化共生模式的提出不仅是对于区域内文化创意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方兴未艾的国内生态文化模式研究是一个重要思路。 (三)人文历史的现代性转换 在时空穿越中寻找人与生态环境、人与城市的文化变迁、转换,始终
12、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之一。盱眙作为江苏省古文化遗址重要代表地,主要代表是明祖陵等。深埋在水下几百年的泗州城遗址号称“东方的庞贝古城”,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盱眙的大云山汉墓群作为江苏省古墓葬类文物代表,2010年位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盱眙要结合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做好分区规划及其对于周边区域的影响的评估。围绕核心区域构筑“文化生态廊道”的规划理念在该区域形成一条脉络鲜明的淮河文化地标。大云山遗址公园是生态与文化旅游结合的新兴业态。根据当地的遗产赋存状况,遗产活化的基本途径应该采用遗产原真性体验方式;作为遗产原真性景区,需要营造组织、构建真情参与的结构真实体验,划分核心区、外围区分区经营,
13、重点保护核心遗产。 四、五色生态文化共生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绿色:原生镜像生态模式 这主要是指在盱眙城区建设、完善沿淮河的休闲观光带,通过招商引资在近郊以及其他有条件乡镇建设乡村生态、养生休闲、低碳慢生活项目,并且区域内形成联动、呼应,打造养生休闲目的地、低碳慢生活的代表地。 养生旅游有其特定的市场,它与健康、医疗、生态旅游关系密切,能够为休闲的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盱眙的养生旅游资源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是国内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按照区位划分,盱眙养生产业开发模式可分为全方位开发、适度超前、培育新业态、挖掘整合四种模式,这就是把盱眙打造成为世外桃源式的养生休闲目的地、心灵之旅的停泊港湾。江
14、苏省铁山寺林场属于原生态风景,适宜户外自助游,周边天泉湖正在建成毗邻京沪小三角的养生游基地。大王山等处温泉已在开发之中,凤凰山、红楼梦大世界的建成以及其他游乐项目的集聚发展,将使盱眙成为周边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 (二)关于红色“中国龙虾”的畅想 优越的生态人文背景、宜人的气候条件等绿色、低碳生活体验旅游才是其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和主要方向。借助红色“中国龙虾”的知名度,以红色唱响绿色,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适应市场需求,形成现阶段“红色搭台、绿色唱戏”的发展模式。 从心态史和情感史的角度来研究龙虾之都、山水城市的文化内涵,就会发现历史情感、文化记忆中的投射,使置身于城市的旅行者更自觉地将地理空间与精
15、神空间合一,这种走向深度的游史方式必然超越建筑广场、旅店居民、饮食风俗等城市形象的传统成分,从而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想象的维度、旅游意象的广度。 盱眙拥有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等红色文化遗迹,可以依托红色资源做好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的工作,在玉皇山、穆寨等处发展军事文化户外训练拓展项目,把一些影视旅游外景基地的体验消费与农家生态旅游产品结合起来。 (三)“红与黑”的辩证主题 黑色是指墓葬、遗址探险等体验方式,古代陵墓是历史的一个侧面,所谓“陵墓若都邑”,它是“阳间”历史的折射,丧葬、墓葬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墓葬主要反映生者怀念、祭奠逝者并想要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的意愿。明祖陵是明朝开国皇
16、帝朱元璋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冢。东阳城遗址是江苏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遗址,位于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的盱眙县马坝镇东阳古城,有东阳的东阳城遗址和北岗的北岗汉墓群遗址,周边的大云山和小云山有相当数量的汉墓,新近发现了大云山汉王陵。古泗州城遗址被专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新类型。因为中国现存的101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混杂了从古至今的建筑。是中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2009年甚至是更早时候大云山江都王陵墓就是追踪盗墓者的线索发现的这就使人联想到互联网上盛传的盗墓笔记,这会给喜爱探险猎奇的青年体验者带来无尽想象。 (四)金黄色的户外主题时尚品牌 在境内的铁山寺、穆店等地发展
17、户外拓展以及城区第一山的定向拓展等专项户外项目。这种运动在淮安当地以及周边地区有大量支持者,比如开展了暴走洪泽湖、大运河户外骑行等已经成为当地驴友最爱,只要假以时日,盱眙的户外品牌一定会大放异彩。 (五)蓝天碧水主题:最美星空最佳观赏地 久负盛名的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次生林海和群山环抱、无比纯净的天泉湖,构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山、林、泉、湖、石、洞自然造化,佳景天成,神奇的火山石随处可见。神秘、静谧、卓然独立是铁山寺的品质,度假村集休闲、娱乐、保健于一体。由于远离城市污染,这里天空纯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基地2001年落户铁山寺顶部一隅,其附属设施盱眙铁山寺天文科普园已经成为周边城市中小学
18、科普教育基地。 2012年江苏推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美好江苏快乐游的方案,“龙虾之都”盱眙推出的品牌路线有:(1)黄色旅游品牌。黄色是封建王朝皇帝专用色彩。盱眙是大明文化的“根”,充分利用这一独特资源打“明文化”牌,把明祖陵与安徽的“明皇陵”、南京的“明孝陵”、湖北的“明显陵”、北京的“十三陵”组成一条“黄色经典”旅游线,从而提升盱眙的知名度。(2)绿色体验品牌。江苏盱眙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境内有国家4A级景区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级景区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2A级景区八仙台风景区,有着发展绿色旅游的天然优势。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增加绿色体验性旅游项目。 五、淮河生态文化实验
19、区的主题培育和品牌传播 (一)科学文化主题培育 2013年5月江苏省旅游局、科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科普旅游的意见。根据要求和部署,盱眙要发展科普旅游基地,增加科普娱乐项目,强化基础配套建设,提高服务功能,争创国家A级旅游景区;另一方面,以森林、遗址公园等为依托,挖掘其科学文化和人文历史等多元化内涵,丰富其表现形式和原创性独特元素,在完善科普旅游产品体系上,要策划推出“科技产业园区展览”、“科学探秘”(户外)、“观光农业”等集趣味互动、体验性于一体的科普游路线,开发一批特色教育基地和具有文化创意的科学旅游体验产品,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争取创办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建
20、立一批从业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比如把农艺、园艺、渔业、旅游和文化产业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经过转型培训,扶持其成为科普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特别要鼓励高校师生、行业资深人员和民间老技术人员等群体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依据产业集聚、产业生态圈对科普产业园准确定位,盱眙可以考虑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策略。位于县城开发区的凹土科技园经过规划,可以考虑扩建或者改建为科普文化园,既可以获得国家文化扶持项目资金支持和减退税收优惠政策,又增加了一个特色文化项目。 盱眙的矿山、动植物以及人文遗产丰富,建立系列博物馆指日可待。铁山寺山、林、泉、湖、石、洞自然造化,佳景天成,作为青少年科普文化基地,
21、在一个开放式的、实体的生态环境中开展进行考古探险、拓展训练等活动,把户外远足、露营和科普文化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在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强化功能建设,及早安排生活、消费项目的实施。 无论是建设、完善自然遗产、历史人文遗产类博物馆,还是因地制宜地建立、发展青少年户外科普文化产业园、教育基地等,都考虑在一个开放式的、实体的生态环境中开展科普文化体验的可能性,包括科普调查、考古探险、拓展训练等,把满足各类人群主体原生态实境科普和以青少年为主题的户外远足、露营等体验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以南京都市圈为核心受众、辐射上海和苏南小三角区域。这就要求在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动植物园等场所强化文化教育功能的区域
22、建设,及早安排生活、消费项目的实施。 (二)生态博物考古主题品牌 作为淮河生态文化实验区的主题培育,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阶段,可以细分为几个层次:(1)人文历史类遗产的当代保护和适度开发,包括明祖陵和泗州城等遗址。(2)活态历史博物馆。运用文化地理学方法向受众介绍当地历史和文化,即强调整体观念和历史情景复原当时传统文化的仪式演绎、当地居民参与来阐释地域文化。比如明祖陵的祭祀仪式,再如淮河文化博物馆可以和当地人们生活结合起来,把渔业生产作业、农渔产品加工、传统乡村美食积聚起来,展示当地楚汉文化向淮河文化过渡的特色。(3)露天博物馆。矿产、森林、泉水等环境掩映下的原生境。 (三)文化实验区的文化空间生
23、产 文化产业的地理集聚是若干行为主体在区位选择上的理性预期和策略博弈的结果,基于空间经济学和产业集群理论,盱眙需要探讨的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演化动力、不同阶段的演化机制,并且关注其对于城市主体的影响效应。淮河文化实验区要采取传统文化产业旅游和创意产业互动形式,其中要突出文化创意产业为先导地位,在淮河流域的节点城市中,盱眙的生态城市特色、融入京沪中心城市都市圈的优势显著,而相互邻近区域协同仍然是主流发展趋势。不同门类的文化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园区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和产业组织形态。 在区域协同和对外文化传播上,盱眙可以考虑和周边的阜阳、淮南、蚌埠等地联姻,整合成为一个空间板块。在文化资源整合上,首先要做好文化产业规划。把由“水”而生的农耕文化、渔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多处的“同质”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在客源组织、经贸文化交流、资源共享、品牌塑造等方面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