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707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word】 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word】 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word】 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word】 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2011年11月第32卷第6期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INNERM0NG0UAS0CIALSCIENCESNov.20l1Vo1.32.6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刘建华(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摘要】基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进化观点,考察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如何在主体位置上利用相关技术提升民族文化传播的能力.对于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需要视听影视新媒体的原真记录,保存其记忆与历史;借助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可以降低传媒文化产品的生产成本;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精神性的影视传媒产品真正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面对面

2、交易.关键词数字技术;民族文化;传媒;传播力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81(2011)06014506技术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方法与手段,是知识进化的主体,由社会形塑或形塑L会.技术涵盖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物,是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的总和.在文化系统中,技术,制度,观念三个子系统的功能是不同的,技术追求的是效率,制度追求的是公正,观念追求的是创新.文化系统的演化经历了技术主导和制度主导两个阶段,目前正走向观念主导的新时期.技术与,境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在人类的环境适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有进化和流射两种观点.进化的观点认为,技

3、术的功能是促进人类福祉和社会进步.工业革命后,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寿命的延长等均是技术运用的结果.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困境,诸如生态环境恶化,分配不公,核武器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等,与技术活动密切相关,技术的运用导致”非人性化”,技术功能将人类引入了歧途.这是技术功能的流射说I1【P15).马克思在关于技术异化劳动的分析巾指出:”科学,惊人的自然力,社会的群体劳动,则与机器体系相结合,和机器体系一道,构成主人的权力.”“劳动手段扑杀劳动者.”心(马尔库塞也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生活完全变为目的,被异化了的主体为异化了的物质生活所吞没.当代社会

4、,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大大解放了人对物质载体的依附,但在实质上,技术对人的控制更加深刻,其范围之广与程度之深是以往任何技术所难比肩的.尽管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等人对技术的异化功能作了严厉的批评,但时至今Et,不论在观念上,抑或是实践中,并未看到对技术的抑制与批判.在民族文化传媒产品的转化过程中,从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到消费,对技术的依赖比任何行业的产品都要强.在发展传媒文化产业的同时,由于我们所从事的是精神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对人类精神的塑造,所以我们对技术的异化功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认识到技术的异化功能时,肯定技术对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本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

5、CXW023).收稿日期20110620作者简介刘建华,男,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45文立足于技术进步的观念,探寻技术对文化遗产资源,文化产品生产,文化商品流通的一体化功能,揭示技术在传媒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与规律,以提升地方政府民族文化的传播能力.一,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记录现代社会的发展,既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福祉的增加,也使各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那些濒临失传的歌唱艺术,技巧,工艺等,需要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加以记录.当然,”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完成同一生产任务可采用的

6、技术途径越来越多.在一些情况下,先进技术却不一定必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这就需要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国情,地区资源特点和自然条件的技术优化方案.对于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来说,需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与文化特质的技术优化方案加以记录,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资源需要运用相应的技术去记录,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一套优化技术方案去记录,而且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其中,政府应该起积极的主导作用,利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能力.遗产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其重点在于”遗”,是过去时,遗产不是”现

7、产”,它们不是”现在时”的产物_4J(.遗产的概念决定了其功能就是保存记忆.如同人不能失去记忆一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不能失去记忆,这个记忆就是历史,没有历史的民族,没有历史的国家,就是失去记忆的民族或国家,也就失去了民族或国家的本质,因此,不能称其为民族或国家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遗产不能丢失,这是世界多元文明,多元文化全球化的要求.保护就是为了保存人类,自然的记忆.在此前提下,保护的手段既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也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新理念,新科学,新技术,新方法4”“.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构成了该地区或该民族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在以上三种遗产类

8、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脆弱,其记忆最易丢失.如由于一些老者的去世,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146之消失了.因此,相对物化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传播技术,去记录,传承与保护.在此,需要对文化遗产的技术记录与影视产品的拍摄作一个区别,文化遗产的技术记录是指运用传播录制技术把单个民族最本元的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保持其原真性,不会掺杂任何其他民族文化或本民族其他类型文化遗产元素,重点是如实表现某个文化遗产的记忆功能;文化遗产的影视产品拍摄是指对文化遗产的记忆功能与历史价值进行开发挖掘,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借用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进行拉伸,组

9、合,创意,生产出有主体民族特色的影视产品.而且,文化遗产技术记录与纪录片的拍摄也是有区别的,文化遗产的技术记录是不加任何主观意图的原真记录,纪录片则是有意图的事实记录,虽然记录的也是事实,但可以有剪接和拉伸.加利弗那语言,舞蹈和音乐,热莱德口头遗产,奥鲁罗狂欢节,昆曲,宫廷宗庙祭祀礼乐,塔格巴纳的横吹喇叭音乐及文化空间,梅拉镇孔果圣灵兄弟会文化空间,扎巴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活动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民间文学,如苗族古歌,布洛陀;民间音乐,如蒙古族长调民歌;民间舞蹈,如京西太平鼓,秧歌;传统戏剧,如秦腔,京剧;曲艺,如苏州评弹,山东大鼓;杂技与竞技,如抖空竹,少林功夫;民间美术,如杨柳青木

10、版年画,湘绣;传统手工技艺,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传统医药,如中药炮制技术,针灸;民俗,如春节,祭孔大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依附在活人的身上,这意味着一旦掌握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去世,而又没有继承人,则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消亡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传播技术尤其是影像拍摄技术,是记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选择.当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时,可以用影像技术将其记录下来,以保存三忆.如关于京剧各个流派的唱腔技巧,可以把派顶尖艺术家的表演过程如实地摄录下来:f于西邵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说,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数量巨大,特别是一些说唱艺术,手工艺,口传文学,节庆风俗等,在经

11、济全球化与大众文化的冲击下,本民族的青年向往现代都市生活,不愿意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甚至厌恶排斥自己民族的文化,导致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影视传播技术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更是有其特殊作用,如云南大学的人类影像基地就是运用传播技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成功案例.郑欣淼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有的是传统的,现在更强调采用一些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含量,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在科技方面,文物保护需要进行数字化,包括音像的数字化,清明上河图每打开一次都要掉下很多渣子,如果实现数字化,以后不一定要看原作了,因为利用数字技术记录下来的作品和原作是一样的.最近,美国的IBM公司和云南

12、大学鉴定了一份合同,以IBM公司的技术为平台,将故宫里的文物包括故宫流失的文物上网,各地的博物馆也提出加人其中.在民族文化传媒产品转化工程中,其转化的逻辑起点必须是丰富的文化资源,而文化资源的丰富与再生有赖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依赖影视传播技术.数字化时代,更有利于文化遗产影像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可以使其记忆功能与历史价值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二,数字技术与文化产品生产纵观历史,传播技术决定了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决定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多寡与优劣.在德国的宗教改革过程中,路德非常重视传播的作用,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研读圣经,路德把圣经译成德文,有阅读能力的人都能

13、亲自阅读和理解圣经.1522年到1546年间,圣经和圣经摘录被印刷和翻fT400多次.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独立宣言的路德的致德意志基督公开信发表于1520年8月10日,到8月18日,印刷的4000本小册子就传遍全德各地.可见,活字印刷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成为最现实的推动力,如果没有圣经的普及,没有新教思想的传播,就没有宗教改革j.麦克卢汉更是宣称,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承载内容的媒介形式.人们说麦克卢汉搞技术决定论,可事实上麦克卢汉患有技术恐惧症,他不开车,不用打字机,不用电脑,基本不看电视.不过,麦克卢汉认为,只要保持一种超脱的距离,就不至于淹没在大众文化的漩涡中,不但可以自救,而且还可以欣赏工业民

14、俗的无限美景6I(.一般认为,自人类社会诞生起,人类传播的历史便开始了.从古至今,人类传播历经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及数字传播时代,这是传播技术不断进步,传播观念不断创新的直接结果.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就是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不断活跃的历史.从历史演进看,人类媒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有声语言,文字符号,纸张印刷技术,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五个阶段【8.有声语言(即口语)是媒介技术的最初形式.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最新研究,人类的语言产生在10万年前.有声语言出现后,体态语言逐渐变成以口语媒介为主体的辅助媒介.第二阶段以书写符号的发明为起点,包括

15、那些不能称之为文字的原始画符,其主要形式则是不同的文字.这一阶段,书写媒介经历了从沉重的石头,泥土逐步向较轻的龟甲,兽骨,木板,竹简和软绵,便携的羊皮,绢帛,纸张的转变,而书写工具则经历了从划字的树枝,棍尖到刻字的石刀,铁刀再到写字的毛笔的转变.第三阶段我们称之为印刷技术阶段.印刷术起源于公元200年的中国拓印术,德国铁匠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和手压印制设备,于1456年首次印成了42行本的圣经.第四阶段是电子技术时代,出现了电报,电话,照相机,传真,复印,录音,广播,摄像,录像,电视等电子介,传播实现了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巨大突破.第五阶段是电脑网络时代.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

16、台电脑主机”埃尼阿克”,开创了第五次传播革命的新纪元.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并且即将进入一个综合传播的新时代.从媒介技术的功能分,传播技术分为三类:一类是声音(最早是口语)传播技术;另一类是文字传播技术;还有一类是图像传播技术.每一种技术又分为基本技术和改进技术.吴廷俊等学者认为,无论是强技术决定论,还是弱技术决定论,都过分强调技术的核心与主导作用,而忽略了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媒介进化史表明,传播技术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需要导致对过时技术的排斥和对新技术的刺激;另一方面,与过时技术有关的社会压制因素又会延缓新技术的扩散.另外,传播技术对社会塑造力量的

17、发挥,亦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作为决定论的替代性范式,”技术一社会互动”沦可以更好地解释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探索媒介技术对:的塑造力量时,不能忽略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程度.只有技术在社会中扩散到一定程度时,其塑造社会的力量才能也一定会发挥出来.换句话说,所谓的技术决定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有意义J.胡翼青认为,无论是报纸,网络,还是不同制度下的媒体,对于传播学而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是其存在对人类文明的变迁起到了何种作用.传播学应当不断反思的是,媒介技术的发展到底给人类的交流,生存与发展以及文明带来了何种影响,这才是传播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我们应当重新回到”传

18、播技术发展与文明变迁”这一母题的讨论中去,否则,我们将根本无法追寻传播的真正含义.对于f1国传播学而言,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因为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媒介技术的使用与文明的变迁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为当代传播研究奠定了绝好的基础.以下,笔者结合传媒文化产品生产中的传播技术演进,探讨民族文化影视产品转化过程中,传播技术对当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变迁的作用.口头语言传播保存了古代人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经验和看法,是对文明的原初记录.如云南省哈尼族”昂玛突”中的口传史诗就记录了其迁徙发展的历史.书面语言与印刷技术的发明催生了丰富多彩的精英文化,同时也在对民间文化的加工基础上,保留并发展了各种文化,逐渐形成中华文

19、明.电子技术的发明使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席卷神州大地,这对传统中华文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又促进其在矛盾冲突中进行自我调适,形成包括传统中华文化,主流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内的新型中华文明以自身实力的强大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并发挥重要作用.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体,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民族文化成为维护文化主权,确保文化安全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媒体文化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资源匮之,文化创意极端或缺的情况下,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而发挥这一力量,就要把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除了其他形态的文化产品,文化竞争的核心阵地

20、是媒体文化产品,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而言,电影,电视与动漫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必然选择.电影,电视,动漫产品的生产主要依赖电子与数字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影视,动漫的生产极其便利.如果不考虑影视,动漫生产的巨大人力成本的话,新媒体技术生产以往同样产品的技148术成本几乎为零.我们只要一个数字摄像机,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影视,动漫的制作生产.以电影为例,其技术发展史说明传播技术对民族文化影视产品生产的作用.1888年,穆布雷斯发明了活动摄像机.1892年,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但每次只能供一位观众观看.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以闪光灯射过透明胶片形成连续画面.在之后的25年中

21、,基础的电影技术没有太大变化,属于默片时代.由此可知,电影生产的质量大受约束,成本很高,受众有限.1913年,爱迪生制作了第一部有声电影,1927年,爵士歌手中的声音由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提供,录音与画面可以同时播放.在电影可视技术方面,1910年就开始使用色彩,但手工技术非常落后,彩色电影是1939年宽银幕系统出现后才被广泛使用,2O世纪60年代,大多数电影都是彩色的了.电影特效技术常常被追溯到1933年的金刚,那个猿猴实际上是一个18英寸大的玩偶,拍摄时需要辛苦地每次移过一帧.计算机技术革新了电影的生产.如星球大战,玩具总动员,特昂等所有图像都是在计算机内生成的,再没有人像过去的动画电影一帧一

22、帧地手画了.泰坦尼克号可以利用计算机特效插入一些真实的历史镜头.在好莱坞,真正的计算机革命发生在银幕之后,原来通常是数英里长的原始电影胶片,现在不需人工剪接,而是通过”非线性编辑”对拍摄好的电影镜头任意存取,组接,增删,制成电影拷贝.计算机几乎介入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使电影制作的成本大大降低,极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影视传媒产品的生产.对于传媒产品生产者来说,只要有好的创意,就可以使用新媒体技术去生产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剧与数字动漫产品.这对民族文化地区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正如约瑟夫?斯特劳巴哈所说:“数字电影制作成本低,使电影工业的大门向那些学生

23、制片人和各式各祥的Z术想象开放.(?)三,数字技术与文化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在商品流通过程巾,需要不断地完成由商品到货币和货币到商品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涉及商品价值形态的转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又涉及商品实体的位置移动.商品流通渠道分为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商品交换以商业为媒介,形成了产销分离的间接流通渠道,这种流通渠道因为主要由商业环节构成,因而又被称为商业渠道.间接流通渠道与发达的商品流通形式相对应.其具体形式包括以下三类:(1)生产者一零售商一消费者;(2)生产者一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3)生产者一产地采购批发商一中转批发商一销地批发商一零售商一

24、消费者.直接渠道的典型形式是生产者一消费者.商品交换没有中间人介入,产销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是直接流通渠道,商品生产者是自己产品的商人,而没有形成任何商业环节.以上四种流通渠道构成商品流通渠道体系.从历次技术革命对流通产业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流通技术领域发生了三次大的技术创新活动,即流通技术机械化,流通技术标准化,流通技术信息化.究其背后的动因,最根本的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外在技术的推动,历次技术革命为流通领域的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的内在需求.流通技术发展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日益成为主导的核心技术,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流通信息技术的支撑.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25、的发展使得流通技术信息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流通技术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应朝着电子商务技术,一体化技术和关键技术三个方向发展】(.技术领域的每一次变革都实现了流通技术的创新,迅速提高了流通效率,流通效率的提高反过来对社会经济又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电报,电话到轮船,铁路,历次工业革命概莫如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具革命性地推动着传统流通行业的发展,包括交易方式,流通基本特征,流通组织,商业地位与业态,物流,信息流,流通规则等,形成了电子商务下的流通方式.电子商务可以细化为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集成平台,按照电子商务集成平台对专业市场影响作用的不同,电子商务平台又分为竞争性的电子商务平台

26、(如阿里巴巴)和融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中国小商品网)J(m.互联网技术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很多渠道与方式,如邮件,MSN,QQ,博客,播客,微博等,互联网还实现了网上的商务视频聊天室,洽谈室,商家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商品,与客户进行交流,以实现及时的沟通和商务洽谈.信息技术下商品流通的典型成功案例是阿里巴巴购物网站,互联网大大缩短了商品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商品销售.阿里巴巴购物网站创建于1999年,它为商家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易平台,具有发布信息,网上洽谈,网上支付,网下自行配送等功能.阿里巴巴购物网站现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购物网站交易平台分为国际

27、贸易平台和国内贸易平台两部分.国际贸易平台的会员为330万家,大约拥有300万件商品,每月不重复访问者为500万左右.而国内贸易平台的注册会员数已经增长到164o万家,大约拥有3960万件商品,每月不重复访问者超过30007j-t.技术创新是流通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助推器.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以流通产业的整体效率化为目标,对流通产业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是中国流通产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具体的流通方式与流通环节上,影视,动漫等文化产品的流通与一般商品的流通是有区别的.文化商品是精神性产品,就流通而论,文化商品与物

28、质商品的最大差异在于物质体积与重量方面.由于这个原因,物质商品对物流产业的依赖较大,其运输成本较高.而对于传媒文化产品而言,不论体积或重量,运输成本最大的是书籍和报刊,即印刷产品,发行流通成本较高.影视,动漫产品是电子技术的产物,一盘录像带可以承载大量的内容,其体积较小,运输的成本显然很低.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光碟可以承载比录像带10倍,100倍甚至更多的内容,运输所消耗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网络技术使传媒文化精神产品摆脱了对物流运输的依赖,大大解放了流通领域,缩短了流通渠道与流通环节,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实现交易.在此,笔者具体考察影视与动漫的流通方式.在传统意义上,影视和动漫产品从生产者

29、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几个中间环节,即生产者拍摄影视成品影视交易市场(如戛纳电影节电影交易市场,意大利米兰放映和美国电影市场,中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等)播出平台商购买(如各电视台,中影集团,各院线公司等)网络传输商(主要针对电视台而言,如各省市的广电网络集团公司)电影院(主要针对电影而言,如深圳嘉禾影城,北京星美国际影城等)观众消费影视产】49品.技术的进步优化并缩减了其中的流通环节.比如,卫星传输技术可以直接将影视节目从播出平台(电视台)传输给观众(只要安装一个卫星接收器即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商品流通的渠道与环节.对于影视动漫等传媒产品而言,更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

30、化.无需任何中间环节,影视,动漫产品就可以直接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真正实现零渠道.马克思指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过程,一方面包含许多分裂的在时间上空间上并存的卖(或买)或局部形态变化;在其内,同一枚货币只换位一次或流通一次;其他方面又包含许多一部分互相独立,一部分互相错综,其关多寡不等的形态变化系列;在其内,同一枚货币,皆经过若干次的通流.货币通流的速度,也表现商品形态变化的速度,表现商品从流通界退出和新商品补人流通界的迅速.”15今天,新媒体技术下的零距离使文化商品以光速流通.而且,凡是一切文字,影像,音响,图画等精神文化产品,都可以通过数字转化,在互联网上自由通行.也就是说,只要拥有

31、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直接与生产者进行交易.技术使人们对传播媒体的接近,使用,传播权利得以充分实现.当然,尽管目前这样的图景还未完全实现,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仍存在中间环节,如电视台与电影院,即使不通过电视台与电影院消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某些视频网站或电视台的网络播出平台消费影视产品.但是,随着政策限制的放松与市场环境的改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零渠道交易指日可待.新媒体技术对影视产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正在成为数字化电影制片人的发行机构,这对于独立制片人来说,等于是铲除了电影生产中的最后一个资金障碍.事实上,我们已经拥有了虚拟的电影工作室,例如由苹果脑的

32、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主持的Pixar动画工作室.”1I(P朋而且,技术的革新将会使类似的工作室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对于民族文化影视传媒产品的转化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在民族文化传媒产品化过程中,从产品的生产,流通到消费,对技术的依赖比任何行业都要强.传播技术决定着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记忆与历史,但又极具脆弱性,在15O传承过程中最易消亡,数字传播技术的出现对于文化遗产的记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数字传播技术可以原真性地对文化遗产加以保存.传播技术的演进决定着传媒文化产品的生产,从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到数字媒体,都彰显了技术进化的力量.数字技术大大降低了传媒生产

33、的成本,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文化影视传媒产品的转化提供了极好的平台.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合力还解放了商品流通渠道,使精神性产品的流通彻底与中间商解脱.所有这些由于技术一体化功能带来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地方政府民族文化传播与形象公关的能力.【参考文献1王佩琼.技术异化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3张铁山,等.技术经济学:原理,方法,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等.世界遗产论坛(3)z.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DB/OL.http:/.201006

34、13.6麦克卢汉.机械新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O04.7李玮.从媒介进化的历史看民主传播的未来J.青年记者,2009,(21).8李庆林.论媒介技术的功能演进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9吴廷俊,等.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J.河南社会科学,2008,(1).10胡翼青.传播技术与文明变迁:传播学的永恒母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1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等.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徐雪慧.流通技术创新:历史演进与发展重点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8.13纪宝成,等.电子商务下的商品流通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4).14李婷.电子商务,交易效率与市场范围扩大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15马克思.资本论(第l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o()9.(责任编辑李静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