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011 浅析《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和情感.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711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X011 浅析《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和情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PX011 浅析《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和情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PX011 浅析《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和情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PX011 浅析《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和情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PX011 浅析《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和情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X011 浅析《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和情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X011 浅析《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和情感.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和情感北京大学 潘鹏摘要儿行千里正是这样一首通过独特的演唱风格,配以真挚的情感来打动了无数人的,这也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它的目的,从而加深我们对于当前情感冷漠过程下亲情的回归与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儿行千里演唱风格和情感的分析,来探寻民族音乐的一些技巧,感受那浓厚的亲情。关键字:儿行千里 刘和刚 戚建波 演唱风格 情感AbstractChildren traveling thousands of miles is such a song through a unique singing style, with sincere emotion to impress countl

2、ess people, which is why we want to further explore its purpose, so as to enhance our return process for the current apathy of affection and atten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hildren traveling thousands of miles, singing style and emotional analysis, to explore some of the techniques of folk music,

3、 feel the strong affection.Keyword: children traveling thousands of miles, Liu Qi Jianbo just singing style and emotion目录摘要1Abstract1一、引言2二、歌手经历及创作背景3三、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41、美妙运用了吟唱的方法42、旋律语言优美63、重音、装饰音、尾音的巧妙应用6(1)重音6(2)装饰音6(3)尾音64、咬字、吐字、吸气的协调处理7(1)咬字7(2)吐字7(3)吸气75、肢体语言的使用76、词曲的完美结合87、感情把握到位9四、儿行千里的情感9五、总结11参

4、考文献12一、引言2002年8月4日晚,空政歌舞团青年歌唱演员刘和刚以一首儿行千里,赢得了第十届专业组民族唱法演唱最高分98。85分,他那优美动听的歌声、飘逸抒情的演唱风格和扎实的歌唱功底,一时成为整个赛场的一道亮丽风景。儿行千里的作曲戚建波的音乐吐露了寻常百姓的心声道出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合拍了人们的心率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共振。他作品的题材大都是提炼自民间情系祖国、家和人民充分表达了作者放声歌唱一切美好事物的真挚感情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儿行千里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通过优美的旋律加以修饰以后更加具有魅力地充分展示了我们传统社会深处的那份大爱,歌颂了伟大的亲情。本文试图通过对儿行千里演唱风格和情

5、感的分析,来探寻民族音乐的一些技巧,感受那浓厚的亲情。二、歌手经历及创作背景刘和刚(1977年11月26日),祖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空政歌舞团青年歌唱演员。先后就读于黑龙江艺术学校和解放军艺术学院,2001年考入空政歌舞团工作,在2006年第十二届“隆力奇”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荣获民族唱法专业组金奖。代表作品有美丽的楼兰姑娘儿行千里父亲等。儿行千里创作于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老一代人与后一代人之间的乡土情结的难舍难分,这也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形式下的一种真实的写照,所以这首歌一经唱出便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就这首感动无数人的歌曲,刘和刚后来回忆说:“作为农村孩子,我能走到今天

6、太不容易,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是父母,老师以及许许多多的人,用无尽的关爱滋养了我的人生和艺术,我无法用行动和言语来报答,歌声就是爱的回报。”三、儿行千里的演唱风格刘和刚的声音比较委婉一点,更适合情感的发挥。刘和刚的发声技巧很好,在胸腔的支持下,声音集中在面罩,两个方向的力量使用很有技巧,g点的声音既集中,又有胸腔的支持,不会令声音只有头声,而显得单薄。儿行千里的也带来了一个以歌颂亲情为主旋律的音乐新时代,就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美妙运用了吟唱的方法 中国语言本身就具有吟诵性古代的很多诗歌都曾经被谱成曲来传唱并流传至今。所以戚建波继承了把我国语言的音调与旋律相结合严格按照

7、声音的音节进行创作的具有民族风味的声乐作品。这种中国式创作的优良传统严格按照歌唱的韵律走向与旋律相结合不仅创作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旋律风格而且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发展了这种创作方式。创作了一种具有中国语言特色的作品在悠扬起伏的旋律中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加工使其内在的魅力充分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情无论是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等的创造上都有按朗诵时的节奏和声调来创作的。如下图乐谱乐谱1乐谱2这其中“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再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每一句都是按照咬文嚼字中的阴阳顿挫来唱的就像是说话一样说出来似的自然、朴实使歌曲的情感表现得

8、更加清晰明了。旋律跨度不大此起彼伏悠扬婉转如细水长流般。尤其是附点音符的点缀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具有表达性表达了作者与作品自身的情感也可见戚建波在歌曲创作上具有自己独有的风格。从上面的旋律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首小调歌曲所以整条旋律都比较柔和慢慢的多用级进仅仅扣住主题往下发展完全像朗诵一样非常的轻松、自然这是戚建波的又一创作特色。旋律不仅是音乐构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灵魂在写作旋律时注意歌唱性将民族风格与时代气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专家的好评、听众的喜爱。2、旋律语言优美声乐作品的旋律写作有力的揭示了歌词的诗情画意旋律的委婉起伏能够将歌词刻画得更加细致入微。儿行千里的优美旋律与歌词相结合真可谓音中有诗音

9、中有画。音乐与诗情完全融为了一体。音乐艺术的情景交融无疑是作曲家主观情思与客观的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结果。3、重音、装饰音、尾音的巧妙应用(1)重音“装”、“兜”、“如”、“才理解儿行千里”中的“儿”、“千里的路”中的“千”、两个“妈妈眼里流”中的第一个“妈”。(2)装饰音“饭菜多吃几口”中的“几”原来音为5,要唱成565,“才理解儿行”中的“理”原来音为高音1,要在音前加前缀音6,“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中的第一个“妈”音前加前缀音3。(3)尾音后一个“妈妈眼里流”的“流”一共4拍,开始2拍音要平,然后用颤音。4、咬字、吐字、吸气的协调处理(1)咬字唱歌咬字很重要,咬不准会严重影响唱

10、歌效果。拿到歌词,先朗诵几遍,请普通话准的同学听听,再到字典上查查。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会儿”三个字要唱成两个音节,“会儿”是一个音节。“如今要到了”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原本念成“le”,歌唱是要唱成“liao”。“妈熬的小米粥”中的“妈”开口小一点,唱轻一点,两个“妈妈眼里流”中的第一个“妈”开口要大,音要重。(2)吐字唱歌吐字必须清晰。有些流行歌曲的歌手,一首歌唱到最后,满头大汗,激情四溢,就是一个字都听不清。(3)吸气本歌旋律总体上看比较平稳,优美,换气只有一个地方比较急促,算是偷气吧:“出门在外没有”后面,要注意。5、肢体语言的使用感情到高潮时,我们有时会感到不得不使用肢体语言。有些

11、歌手唱歌,在台上手舞足蹈,完全不顾歌词的内容,那不算投入。情之所至,我们不得不动,才是投入。一只手拿话筒,另只一手不能闲着,唱歌最忌讳的是不拿话筒的手挂着!唱这首歌时,我认为,唱到第一个高潮“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中的“儿”时,身体猛然小幅度震动,带动头、手臂、手掌(自然张开)跟着震动。第二个“妈妈眼里流”中的“流”颤音时身体带着头轻微震动。6、词曲的完美结合许多作曲家说过“词曲结合的好坏是歌曲成败的关键。”德国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过“人们发现它们联合起来的效果更加伟大得多。当简单的乐音由发展的音节给以加强当歌词被烘托到旋律的声浪之上时当诗的轻微节奏在和缓的交错中同音乐节奏融合在一起时效果则更大、

12、更美。”所以戚建波的作品十分注重这一关键问题做到了词曲的水乳交融。儿行千里的题材选择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其歌词的内容通俗易懂情感丰富旋律简洁优美上口动听抒发了作曲家自己内在的情感使其作品凸显出特有的音乐美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乐谱3词曲结合是歌词与音乐的互补同时也是歌词对音乐的一种制约。因而在歌曲中有时因情感抒发的需要因风格的需要因营造意境的需要会突破有特定意义的语言的束缚实现类似纯器乐的自由发挥。这就是在歌曲中出现的“啊”等感叹词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而这些地方往往是歌曲旋律最出彩之处。所以更能抒发情感歌曲也因此而更加深情更加精彩更加动人。如此绝妙的点睛之笔被戚建波

13、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在戚建波的作品中词曲的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每一字一音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因为那都是创作者情感的延续。7、感情把握到位 儿行千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感情。一定要用心去唱,投入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对母亲含辛茹苦抚养自己成人的感恩,对母亲多日不见的思念,对母亲深深的牵挂。技术上,开始,缓缓导入,音要稳。从“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开始。感情逐步投入,到“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为第一个高潮,结尾的两个“妈妈眼里流”为第二个高潮。四、儿行千里的情感刘和刚演唱的儿行千里感动了无数观观众甚至连评委都为之落泪,其中除了刘和刚出色的歌唱技巧外,他的歌唱情感是不可忽略的最大重要因素。正是音乐向人们诠释

14、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质朴与无私,也表达了一个游子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关爱以及对故土无限的思恋,正是这质朴而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唤起听众内心的共鸣。在心理学大词典一书中对“情感”一词的解释是:情感从广义而言,是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从狭义而言,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人交往相关的友谊感,与遵守行为准则规范相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明化需要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歌曲就是精神文明的需要,其中的美感就需要在歌唱中注意情感的表达。我们想要在歌唱时表达出歌曲中的灵魂,就要充分结合歌唱的感情。再如刘和刚演唱的另一首著名歌曲父亲,据说创作父亲这首

15、歌的背景是刘和刚上艺校后,一想为多耕种几亩地给儿子攒学费,和老乡合买了一台拖拉机。由于过度劳累,父亲耕地时不小心被“起垄犁”轧断了左手小指。医生说断指再植需要几千元手术费刘父在一想到求学的儿子,刘父一咬牙:“不植了,少个指头也不耽误干活儿。”这么伟大的父爱,这么真挚的感情怎么不让听者感动?所以感情不仅仅有利于歌唱者对歌曲更完整地演绎,而且无形地促成歌唱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更容易去感受歌唱者的感情基调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这样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显然是非常成功的。掌握好感情在歌唱中作用,对我们歌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等于画龙点睛一样。首先我们要具备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全面的歌唱技巧,这样才

16、有了艺术的表现手段。要了解歌曲的风格,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生活经历,个人特点等和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然后把作品的风格与自己的演唱风格完美结合。演唱时要把握好情绪的适度运用,主要是做到感情的自然流露,不要刻意去做作,正确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在正确的发声技巧上做到声情并茂,才能把歌曲诠释得淋漓尽致!五、总结一切艺术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而歌曲是音乐领域中最能充分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情感是一种丰富的心理品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感受的再投影;歌曲演唱是歌唱者把歌曲的情感呈现给观众的形式,二者之间的联系,就在于情感能丰富声乐演唱的风格;调节演唱者自

17、身的音乐感觉,并能传递歌曲创作者的创作初衷,从而实现歌唱者以情感打动人,以情感感染人的目的。儿行千里正是这样一首通过独特的演唱风格,配以真挚的情感来打动了无数人的,这也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它的目的,从而加深我们对于当前情感冷漠过程下亲情的回归与重视。参考文献1尹伊.抒百姓心声,谱至真亲情从常回家看看管窥戚建波的亲情歌曲创作J.大众文艺.2013(05)2张素枝.亲吻祖国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5)3徐建云.浅析案头分析对演绎声乐作品的重要性以声乐作品玫瑰三愿为例J.黄河之声.2009(18)4夏寒.声乐作品分析简论J.理论界.2008(03)5王佳胥.常回家看看的谱

18、曲传奇J.记者观察(上半月).2007(02)6冯效刚.声情并茂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4)7孙吉香,苗建臣.常回家看看曲作者戚建波J.春秋.1999(04)8赵红柔.润腔与润色中华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J.中国音乐.1995(03)9张强.探究中国声乐作品中的民歌改编曲D.曲阜师范大学201210张秋景.京腔京韵自多情D.曲阜师范大学201211容辉.歌唱情感的培养、激发与表达D.首都师范大学200612周友爱.论歌唱艺术的四要素“字”、“气”、“情”、“声”D.西北民族大学201313尚明利.郭颂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14芦跃虹.论歌唱的情感控制

19、D.东北师范大学201215杨淑芳.浅谈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现D.山东大学201016孙敏.论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意义和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17苏军.论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声与情感的统一D.首都师范大学200918王琦.浅谈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D.东北师范大学200719容辉.歌唱情感的培养、激发与表达D.首都师范大学200620陈思.歌唱表演艺术中感性与理性的适度调控D.燕山大学201021刘洋君,宋伟伟.再论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自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22逯璐.浅谈声乐演唱中“声”与“情”J.音乐天地.2006(09)23徐琨,张小军.声乐演唱者“怯场”析因及在教学中的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08(03)24苏磊,王丽.论声乐演唱中紧张心理对演唱的影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