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霸王别姬》看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726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霸王别姬》看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霸王别姬看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摘要:霸王别姬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之一,如今这四个字已演化成了多种含义与形式,本文通过对陈凯歌所指导的这部影片,首先阐述了影片主题,其次来探究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民族化”与“现代化”在片中的具体体现,分别由京剧文化、人学文化、人文文化、导演风格四个部分构成,并就此将名家见解和个人见解融合,意在说明这部影片是如何在影视行业面临“全球化”的压力下顺利地完成转型,目的是既要看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面,也要意识到我们的不足甚至是所犯下的严重错误,同时找出霸王别姬在影片题材把握和运用电影语言方面的一些独到经验,最终是要指明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题

2、材的处理上应注意的问题和把握的方向,总之,我们要坚定信念,多拍出如霸王别姬这样的优秀影片。 关键词:中国;影视文化;转型;民族化;现代化 STUDY ON NATIONALISM AND MODERMISM OF CHINESE CULTURE FROM FAREWELL MY CONCNBINE Abstract: quotFarewell My Concubinequot i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lassic one andnow the words have evolved into a variety of meanings and for

3、ms this article on the filmdirected by Chen Kaige the first theme described the film follow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Chinese culture to explore the quotnationalizationquot and quotmodernizationquot in the concreteembodiment of the film by the Peking Opera culture human learning culture human cultur

4、estyle director of four parts and this will be masters of opinion and personal view integrationis intended to explain how the film industry in the film face of quotglobalizationquot under thepressure of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restructuring aimed not only to see the finetraditional culture of o

5、ur national side should be aware of our shortcomings and evencommitted a serious error and find the quotFarewell My Concubinequot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application of film themes and language in some of the unique experience of ultimate goal isto specify the subj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

6、l Chinese cultur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the problems and grasp the direction of In short we should strengthen our faith multi-shootsuch as quotFarewell My Concubinequot this excellent film. Key words:China film culture transformation nationalization modernization 目 录绪论. 1一、霸王别姬影视文化的魅丽:. 1 (一) 千古绝唱霸

7、王别姬. 1 (二) 影片的重要主题迷恋与背叛. 1二、从霸王别姬分析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转型的“两化”. 2 (一)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转型的“民族化”. 2 1. 中国影视文化与戏曲文化的珠联璧合. 2 2. 从镜像中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和龌龊. 2 3. 在霸王别姬里镶嵌着的中国民族文化内涵. 4 4. 从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中国第五代导演. 5 二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转型的“现代化”. 5 1. 从艺术电影到商业电影的风格转变. 6 2.霸王别姬中电影手法运用的继往开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霸王别姬的国际化运作. 7三、认真把握好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转型的两化关系. 9四

8、、结论. 8致谢. 4参考文献. 10绪论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一个涉及到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文化转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生存现实。实际上,转型的整体性不但意味着包含了众多艺术门类的整体艺术思潮的转型,也影响了影视业的发展和转型。 我以霸王别姬为例,具体阐述在这一文化大思潮下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所显现出的优劣势,以及深刻反思我们的民族文化还残存的不足和弊病,因为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表达方式,是对社会、人生矛盾做出的想象性的解决,是对置身其中的文化做出的某种或主动或被动、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应、对抗和认同。 陈凯歌作为这一转型期的代表无疑也具有双影视文化的考虑倾向,他一方面理想深重、

9、抱负远大、实验也不乏大胆激进,一方面又在艺术理想上趋于稳重、含蓄,并多少考虑到了市场的制约因素,因而也更为注重叙事的态度,进一步走向世俗化。 本文通过对霸王别姬这部影片中存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以及剧中人物对国粹京剧的迷恋与背叛,来深究其中存在的本质问题,如剧中京剧文化的崇高和对戏子的残酷训练,中国文化形态的转型和“阳春白雪”式的京戏该如何实现自我的转型等等来剖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的影视文化现象。一、霸王别姬影视文化的魅丽 (一) 千古绝唱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一曲公认的唱和项羽与虞姬生死诀别的千古凄美绝响,陈凯歌根据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改编拍摄成的电影霸王别姬荣获一九九三

10、年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是我国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影片。 霸王别姬的主题宏大,影片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囊括概述中国近五十年的历史的野心,它选择了扎根于中国文化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和艺人的生命历程,细腻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试图把京剧舞台与历史舞台合一并巧妙地借用了“戏中戏”结构,颇不乏一种宏大的史诗格局。影片非常重视戏剧化的视觉形式的建构,在视觉美感上颇具凄艳华美的意象美。 (二) 影片的重要主题迷恋与背叛 影片娓娓地道出一个关于戏、梦和人生的凄美故事。从而引出了一个在人世永恒存在的话题迷恋与背叛。而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元素却在片中在程蝶衣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11、据陈凯歌导演的一次戏后评述说:“由张国荣扮演的青衣演员程蝶衣,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做梦的人。在他个人世界里,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真与幻、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以至 当他最后拔剑自刎时,我们仍然觉得在看一出美丽的戏剧。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叫迷恋。” 而这个一生都迷恋在京戏中的追梦人同时也是一个不断遭人背叛的苦命草,他从小以被母亲切 百度百科.程蝶衣EB/OL. 2010-05-09.作者:寇容 第 1 页 共 10 页掉六指的悲惨代价获得了能当上不情愿做的“戏子”的资格。在千辛万苦的学戏过程中,他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不得不背叛自己的性别,以致于达到“人戏不分、雌雄难辨”的境界

12、。在平时的生活中,他疯狂地迷恋着从小结下深厚手足之情的师兄段小楼,幻想着能和师哥唱一辈子的戏,却因为师哥爱上另一个女人菊仙(恰巧和程的妈妈一样也是妓女)而将自己的人生的梦彻底击碎,由他亲手抚养成人的小四也最终背叛师门,而且在文革中趁机对昨日的恩师落井下石。而文革后的两人再度携手演出,依然是著名剧目霸王别姬,依旧是虞姬拔剑自刎,倒在了霸王面前,而这一次确实是真正的生离死别,程蝶衣最终和虞姬化为了一体,结束了他的人生悲剧。二、从霸王别姬分析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转型的“两化” (一)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转型的“民族化” 学者认为,电影创作实践证明“民族化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换言之

13、,一个民族自身历史的建构取决于它如何参与多民族之间的历史。”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中包涵了太多的中国元素,史记中的成语、优美绝伦的国粹、梅派京剧的风华继承,中国电影人的历史责任 下面就抽取在影片中可以代表这些元素的符号来浅谈我对这部影片中所体会到的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转型期的“民族化”表现的精华与糟粕。 1.中国影视文化与戏曲文化的珠联璧合 京剧世界戏剧花园中的一支独具魅力的奇葩,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等众艺术工种的美熔铸为一,集唱、念、做、打、舞等艺术表演形式于一体,重传神,具写意,正如影片中蝶衣所说:“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甚至连行头都有很高的讲究,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雅俗共赏,当之无愧的

14、成为我国的国粹,而它具有的时空综合的艺术性,在我国体现的尤其明显,这与电影的以画面来进行叙事,不受时空限制的传播方式有明显的相似性。并且中国戏曲中具有“虚拟性”的重要特质又与第五代导演所擅长的用寓言来进行影片叙事的风格不谋而合。从这些来看,戏剧与传统艺术经过电影这一国际先进技术化的包装,用来吸引新的海内外观众,无疑是匠心独运的。 2.从镜像中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和龌龊 在我看来,“霸王别姬”不只是一首歌曲、一个成语、一部电影,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把剧中人物的复杂人性照地清晰可见,也让我们对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辨地泾渭分明。 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可以成为鸿篇巨著、几世不可

15、超越的顶峰,都是因为他们为后世人反映了无数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从这一点上看,陈凯歌导演也同样继承了这一客观公正的创作精神。表现在既有对民族国粹迷恋赏玩的一面,也有对陈旧残酷的封建教义做反思控诉的一面。 现在就来举影片中的几个具体人物来进行分析: 南帆.全球化与想象的可能J.文学评论,2002,02作者:寇容 第 2 页 共 10 页 关师傅,影片中的这位科班的班主关师父,代表了一个外表威严,教育苛刻,而内心极度迷恋京剧,崇尚国粹的传统老艺术家形象。 他对弟子教育严格,坚持“不打不成材”的传统教育思想,使得挨打受累成为戏剧科班的家常便饭。在当时,唱戏这个行当虽然被视为下九流,但是一个为了生计和对京

16、剧极度热爱的老师傅,却以这种职业引以为自豪。影片开头前半部分中关师傅得意洋洋地对徒弟们说:“打从有唱戏这一行起,谁也没有咱京剧这么红火过!”又自恃地说:“是人就得听戏,不听戏的,它就不是人。什么猪呀、羊呀、狗呀的它们就不听。”对关师傅来说,历史中的楚霸王项羽俨然已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文化理想:他的义气,他的情感,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勇,以及“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乌江的刚烈加上乌骓马之义气、虞姬之忠贞,霸王的故事充满了传奇与诗意,霸王的形象充满了光环。这种文化理想,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代文人的打磨,霸王逐渐成为了一种英雄类型,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人格模式。而关师傅正是寻着这一传统文化的目标

17、来按照这种人格模式来培养人和教育人。这无疑诠释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素做人唱戏应该“忠”和“义”。 但另一面,我们又看到,这些学戏的儿童,动辄挨打受罚,打屁股要叫好,罚跪顶盆如泥塑木雕。这就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反讽:哪有跪着的霸王?哪有挨打还叫好的“英雄气概”?又哪有演猴戏、拍砖头的“文化理想”?关师傅要培养“英雄气概”却又摧毁弟子的人格尊严,这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这种思想高压和体罚惩处的旧式教育使传统教育中的糟粕昭然若揭。 程蝶衣,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为京戏继承人所本身应具有的坚毅、隐忍、执着、刚烈等诸多优秀的民族艺术家品质,也看到了一个一旦认定目标,就不怕经受“炼狱之苦”的纯粹艺痴。

18、程蝶衣从小的经历与中国戏曲界著名的四大名旦中的程砚秋和梅兰芳有些类似,程蝶衣与程砚秋有非常相似的身世:程先生出生在北京城里一个满族正黄旗的家庭,由于家道中落、无力供养,他被母亲送至京剧班子做学徒,拜京剧名角儿荣蝶仙为师(荣蝶仙教戏极其残酷,正如影片中的关师傅)。片中蝶衣幼年学戏时,总是把“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念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关师傅教训小豆子:“做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而梅兰芳在八岁学戏时,也有类似经历:一出旦角开蒙戏三娘教子的唱,久久不能成诵。老师失望地说:“祖师爷没有给你这碗饭吃。”除此人生艰辛、学艺不易之外,影片中小豆子幼年的惨痛经历和看到名角儿们在舞台上如诗

19、如画的表演,不知不觉在这种京剧的艺术中熔铸自己的审美理想。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对不完美人生的一种补偿。程蝶衣在艺术的想象中获得现实未能提供的心灵慰藉和美的享受。他成名之后华丽的造型、圆润的声腔、柔腻的舞步、好似虞姬再世,仙女下凡,舞台上的风华绝代、融情寓境,完美地再现了我们东方美学中的神韵写意性。而我认为,蝶衣不仅是一个奇绝美艳、技艺精湛、造诣极高的戏曲演员,他对事物的本源和真理的澄清也颇富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人性思考,他的“你当是小人作乱?不是!而是我们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走到了这一步!”这是在说台词,其实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文化毁灭和人性丑恶的揭露达到了少有的深度。不错,“文化大革命”的形成

20、固然是因“四人帮”等小人作乱,但这只是更深刻的反思和总结的起点。这正是体现了蝶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可贵的民族风骨。 陈墨.陈凯歌电影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310 .作者:寇容 第 3 页 共 10 页 而除此之外,我们也应看到,蝶衣的成名之路同时也是一条屈辱和血泪之路,从影片中也体现出许多这样地文化糟粕在里面,妓女艳红为了摆脱抚养自己亲生儿子的责任和义务,就可以为了让他学戏去泯灭他的自然特征。在蝶衣坚决的捍卫自己作为一名男性的人格尊严时,又强制性地去改造他的性别认同,对他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扭曲。更不能容忍地是,在文革的批斗会上,又毫不留情地把他的戏剧理想和

21、人生梦想一同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悲哉!这种在民族文化中寄生的残忍、陈腐、愚昧的思想应通通摒除。 段小楼,就目前我查阅过的所有评价段小楼的资料来看,可谓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有人说他演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戏,是一种浮出的戏。有的人说这个人的定位非常模糊,似有英雄气概却又像凡夫俗子。有的人则说他反映了西楚霸王在历史的政治轮回中反映迟钝,整个人生充满了沧桑。综合各家观点和我的个人见解,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即这个人把戏与人生分地很清楚,从他教育蝶衣的几场戏就可以看出。是一个在现实的生活中唱戏的人,同时也是程蝶衣的戏剧人生理想和菊仙的人生戏剧理想。正如影片中他对抗日中国学生所说的那句话:“这是正经八百中

22、国人,都他妈给我看清楚了!” 幼年的小石头就早已当上了科班的大师兄,他为人爽朗、性格豁达,敢做敢当且有侠义心肠,在一次街上卖艺小癞子逃跑,看客准备殴打关师傅的时候,他挺身而出,用拍砖为师傅解围,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胆量,只让我想起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一句古话:“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后他因看不惯师傅毒打小豆子,差点要和师傅拼命的那个情节,又让我们看到小石头并非真的石头,他也有侠骨柔肠的一面。到他学成出师,熬成名角。成年后的段小楼也曾几度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壮举,他在菊仙被嫖客欺负时在楼下接住要寻短见的菊仙,在菊仙受难遭厄的关键时刻,他表现出了一个男人的情义,这其中所能体现的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品

23、质就不言而喻了重情重义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之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他用茶壶砸为日本人当走狗的伪军,啐为日本人唱戏的程蝶衣。这其中又表现出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应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 而影片中既表现了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有硬骨的一面,同时也戳穿了他思想中还残留着旧中国人特有的心灵丑陋的一面鲁迅先生笔下病态中国人的“软骨病”,在“文革”残酷无情、惨无人道的高压下,他变成了丧失人格尊严及兄弟、夫妻情义的行尸走肉。他为了自保,无情地揭发程蝶衣,把程搞得半疯半狂,又揭起了菊仙,段自尊心一强,要与菊仙“划清界线”。以至于菊仙绝望自杀,段小楼遭到了最残酷的报应,于是出现了“姬别霸王”或“妓别王八”的结局。段小楼这

24、个电影中“背叛的霸王”(不仅背叛了菊仙的爱情、程蝶衣的友情,更背叛了“霸王”的人格),即不仅加深了人性的深度,亦增加了历史的批判力度。 3.在霸王别姬里镶嵌着的中国民族文化内涵 关注民族文化是陈导一贯的拍摄作风,此次将李碧华小说中的几个地点删去,全都集中在北京显然是有陈导的用意,仔细想想也不难看出,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这部戏也是在政治历史的特定背景下演绎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人生如戏。而且把地点都集中在北京也符合戏剧创作“三一律”原则,观众也不会因时空错乱而不知道影片的内容重点,从而更加突出北京这一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的双重代名词对本片,乃至对中国的文化思想都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陈墨

25、.陈凯歌电影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256 .作者:寇容 第 4 页 共 10 页 现在关注如下几个细节就可微微领略首都的风采。 从关师父及其喜福成科班所住的四合院,到花满楼妓院的楼房;从华丽绚美的京剧戏院到戏子们练功所在的简陋练功室;从张公公家的华府铺陈,到袁世卿家的那座后花园等等,从这些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是北京古老的建筑文化及其北京人居所的文化背景。 从那些苦戏子们嘴里聊到的豌豆黄、驴打滚、盆儿糕,到“数第一”的冰糖葫芦;从街上的风味小吃摊,到袁世卿请程蝶衣的“霸王别姬”之宴,食文化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片中不时的点缀。 从片中最早传来的人声画外音“磨剪刀戗菜刀”到后来惹小癞子

26、流口水的“冰糖葫芦”那声声配音可谓是京味儿十分,悠长动人的吆喝声,使在座的观众(尤其是北京的观众),难免会有亲切之感,从而也透露出北京浓郁的文化气息。 从段小楼、程蝶衣演戏时穿的戏装,到菊仙的结婚礼服,到段、程为关师傅办丧事所穿的白色孝衣,从婚礼到丧礼。这些人情世故的礼节也可以看出中国民族文化的民风民俗。 4.从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中国第五代导演。 多关注过陈凯歌导演的一些作品和评论的人一定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他总想用一种浓郁的中国影视文化来影响海内外的观众,总想让观众通过观看他的影片,来提升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发出由衷的赞叹。他的电影总有一种苍凉、浓郁、化不开的历史情结。 北京大学艺术系教

27、授陈旭光对陈导的评价是:陈凯歌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属精英知识分子之列,在当时也堪称“少年凯歌”,英资勃勃。这与五四以来的一种“少年中国”的精神和五四气象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承传性的。甚至也不妨说,陈凯歌是一位中国影坛不多见的“银幕诗人”或“银幕哲学家”。他一直自认为是“文化工作者”而非单纯意义上的电影导演。他说:“与其说我是一个电影导演,我宁愿说自己是一个文化工作者。我所做的工作,是以自己非常小的力量,去叙说(用弘扬、宣扬这类词对我来讲都太大了)一些自己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现在谈对中国文化现状的忧虑,是徒唤奈何,不一定引起大面积的呼应。但用电影表达自己对文化的思考,却是我的一种自觉选择

28、。”他还宣称,“当民族振兴的时代开始来到的时候,我们希望一切从头开始,希望从受伤的地方生长出足以振奋整个民族精神的思想来。”不难发现陈凯歌所禀有的那种“铁肩担道义”式的历史使命感、时代精神和启蒙理想。 二 从霸王别姬看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转型的“现代化” 陈导曾说,不能让“汉堡包” 文化永远占据文化霸主的地位,我们也应从受伤的地方站起来,重振我们的中国民族文化,从这里,我们也不妨看出,所谓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西方(更狭义地说是美国)为中心的,是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体系为标准的。 学者认为:现代化,既兼顾精神层面,更具有一种在悖论与困境之中主动选择的精神立场。所谓“现代”或“现代性”,是源自西方的一个知识话语。在欧洲启蒙主义大师那里,现代性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