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今日的中国,和谐社会、人文社会建设事业正快速推进。艺术在人文精神的塑造方面有着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作为西南地区惟一
2、的美术院校,四川美术学院为重庆人文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而广之,中国其他地区的艺术院校也应当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和谐社会和人文国度。关键词 艺术院校 和谐社会 社会建设 有效方式人文精神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它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许多事实已经证明,一个社会的和谐,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单单需要它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现代社会更看重的是城市的“软实力”,即城市的人文精神、市民的整体道德修养、法律水平和人文素养。艺术素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可
3、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理想,培养人的能力,使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和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内部和谐。下面,作者以重庆美术的代表力量四川美术学院为例来谈谈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具体方式,并希望对其他城市和地区有所裨益。一、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和谐社会和人文社会的构建人文精神是新时期发展迫切需要的“座右铭”,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软实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对于推动重庆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更大的发展,对构建和谐重庆、富民兴渝、推动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
4、成部分,当然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建设人文社会,高等艺术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仁不让地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学精神和大学责任也要求艺术院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这必将为市民人文素养的提高,城市人文精神的增强,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必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人文社会的构建。2.有利于改善和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的影响力艺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迄今为止,许多地区还没有找准自身的形象定位。先后推出的所谓的“城市名片”意境不高,对于城市形象塑造来说十分不健康。城市形象很重要,要健康、上档次,还应有文化。重庆曾先后推出过“美景”、“美食”和“
5、美女”三大名片,现在我们正在努力打造“美术”这一重庆崭新名片。而如今国内各大城市还没有哪一个把“美术”打造成为城市名片的,重庆可以说敢为天下先,先行一步了。这样的情形当然就大不一样,表明重庆的目标不是功利性的,重庆人的艺术涵养必将要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重庆人文精神氛围必将是非常浓厚的,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肯定是和谐而令人神往的,这对改善和提升重庆形象是极其有利的。当美术成为城市名片后,城市的艺术品市场必将繁荣起来,将吸引更多更有名的国内外艺术家前来参展甚至驻扎。这对提高城市的影响力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反过来推动城市人文气息的增强,形成良性循环。3.有利于支撑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对
6、经济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的导向赋予经济发展以价值意义,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文化水平的制约。文化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二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人作为文化的单元,不仅受文化熏陶,而且也依一定的原理相互感通,相互认同,从而形成社会整体。文化的这种渗透力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它能够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相互沟通,保证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在一定的组织内有序开展。三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先进文化因子越厚重,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
7、带来的附加值也就越高,在市场中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在百姓的口袋充实起来的同时胸膛也充实起来,达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良好互动,和谐发展。二、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探讨1.各地政府要采取措施,发挥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就重庆而言,要把重庆打造成为人文城市和人文教育高地,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充分利用重庆现有资源,积极调动重庆本地的高等院校,发挥高校人文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别要充分发挥四川美院的美术资源优势,加大扶持和引导,作好规划,打好“美术”牌,力争把“美术”打造成重庆的“艺术名片”,把重庆建设成高雅“艺术之都”。其他
8、城市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类似措施。(1)加大支持力度,争取早日形成本地特色的画风、画派近几年来,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艺术家关心的是作品的市场行情,或作品能卖到什么价位,而不怎么关心作品能否获奖,不怎么关注作品的社会效益。创作目的不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迎合市场和个别收藏家,导致创作力量分散,不能形成一个创作团队,从而失去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影响力必然下降。因此,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本地艺术家形成有组织的创作团队,力争早日形成各地自己的画风、画派,这必将大大提高各地美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2)修建高规格专业美术馆,打造属于自己的权威展览品牌专业美术馆和权威展览品牌是美术影响力高低的
9、重要标志。每一个大中城市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兴建美术馆、展览馆和博物馆。重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业美术馆,也没有自己的权威展览品牌,这是非常遗憾的。重庆市美术馆落成之后,首先要在命名上有所讲究,可以利用重庆本土著名艺术家的名气来扩大其影响,如命名为“罗中立美术馆”;其次,一定要打造有重大影响的权威展览品牌,定期举办大型展览。当这样的美术馆和展览品牌形成之后,重庆在国际美术界必将拥有重要的发言权,从而一改过去的局面,把国内外艺术家纷纷吸引到重庆来参展,还能吸引更多艺术家落户重庆。(3)依托美术专业院校,打造各地创意产业园区创意经济是今天社会经济结构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部分,在国内外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10、许多地方已经把创意产业列为新时期的支柱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和发展。利用废弃厂房打造创意产业,国内外已有成功的先例。杭州提出“将杭州打造成动漫之都”的目标,寻求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就是缘于2002年杭州蓝孔雀化纤厂因经营不善停产后,将旧厂房对外出租,低廉的房价和巨大的空间立即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和设计师进驻,这个破旧厂房于是有了个时尚名称:LOFT49。LOFT意指旧厂房遗留下来的开阔、宽敞的空间, 或称做“库房”,现在成了利用城市旧工业向新经济转变的创新经济、创意产业的代名词,被各大都市纷纷采用。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许多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已经或搬离或淘汰,在各地都有大量破旧厂房可以利用。
11、如果能依托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把这些旧厂房打造成各地自己的LOFT,当然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必将大大推动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将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美的结合,一举数得。2.高等艺术院校应在政府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各地美术院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事业,把艺术的功能和魅力彻底的发挥出来。在这个方面,四川美术学院已经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
12、业目的,高等艺术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但还远远不够,需要全国的兄弟院校共同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策略和方式。 (1)转换思路和改进策略,构建和谐教育,充分发挥艺术的教化功能人文素养与市民整体的文化水平及文化层次是呈正比的。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还很低,这也是国人人文精神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事业不和谐的表现。高等院校有责任和义务改变这一现状,尽可能多地培养出优秀人才。当今高校扩招无疑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之举。
13、艺术院校要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转换思路、改进策略、挖掘潜能,想方设法扩大招生规模,让更多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校门接受先进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充分发挥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多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提高国民整体修养极其有益。(2)创作的文艺作品应充分反映和谐社会、人文社会建设的成就艺术院校创作的文艺作品应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能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并引领艺术发展的潮头。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集中地体现在了这个民族的文艺作品之中,因此,当今中国的文艺作品自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必须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讴歌在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14、。拿四川美术学院来说,川美创作的艺术作品必然应反映和谐重庆的建设成就,这样的作品才具有鲜活的灵魂,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喜爱。那些和谐社会建设中涌现的英雄形象、平凡人物都能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们应不吝笔墨,把最美的色彩献给他们。(3)艺术服务策略要推陈出新,扩大美术的影响力应该说,川美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还应扩大思路,有所创新。加大“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的开放广度和深度“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是川美一年一度举办的非赢利性公益活动,敞开大门免费迎接市民参观,这是川美负责任的举措,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精神的要求。这个全国首创的活动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尤其是2007年的艺术
15、游活动,由于和“黄桷坪涂鸦艺术节”同时举行,推出的艺术品淘宝活动也深受群众欢迎,使人民群众沐浴着艺术的阳光,享受着人文艺术的熏陶,社会影响非常大。但川美还应不断加大了艺术游开放深度和广度,如开放更多的艺术家工作室甚至课堂,让参观者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可以亲自体验绘画,制作雕塑、泥塑或陶器等,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组织师生深入广场社区、田间地头进行社会实践四川美术学院也曾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街头广场为群众进行写生活动,深受广大市民欢迎,既可以提高市民的艺术鉴赏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还可以让一些贫困学生增加收入,一举数得,只可惜这个活动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坚持下去。政府应该对这种活动有
16、更宽容的态度,因为这种艺术活动有时并不被某些执法人员所理解,甚至遭到驱逐。想象一下,街头每天都有画家写生或艺术表演,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这种在国外司空见惯的艺术行为是多么令人期待啊。联合政府共建艺术之都2007年6月,川美与市区两级政府联手打造的号称“世界第一涂鸦街”的黄桷坪涂鸦艺术街横空出世,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数十家海内外媒体热烈追捧。这种将陈旧建筑物与前卫艺术涂鸦结合,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效果,烘托出古老与现代并存的绘画艺术气氛的免费的露天美术馆,是艺术贴近群众、走进社区的很好尝试,也是进行旧城改造的伟大探索,实现了运用艺术人本手段使传统工业老城向新城的转变。同时举办了涂鸦艺术
17、节,让普通市民亲自动手绘下自己心中最美的图画,体验艺术的乐趣。这个过程既是城市变美的过程,也是市民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还是城市走向和谐的过程。全面建立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艺术运行和营销机制当前许多作品被束之高阁、藏于深闺,成了广大群众不可企及的镜中花、水中月,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因此,如何将艺术作品尤其是绘画、歌剧、舞剧、美声、器乐等艺术性极强的高雅作品及京剧、川剧等中国传统艺术国粹推向市场,介绍给人民,也是艺术院校的重要任务。因此,艺术运行和营销机制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提高普通民众的艺术素养为己任,让“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把艺术品变成普通市民都想
18、拥有、都能拥有的生活必需品。总之,随着和谐社会、人文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高等艺术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艺术育人的功能优势,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这对国家、民族和地方发展及艺术院校自身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极其有益的。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19、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
20、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
21、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