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757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 每个汉字的构成都有极其深刻的含义。以数字为例,在阿拉伯数字中,1、2、3、4、5、6、7、8、9等,无非是符号而已,简单至极!汉字的数字符号除了具备一切数字的功能之外,在河图、洛书、太极、八卦、阴阳、数理等方面,还具有其更为独特的含 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每个汉字的构成都有极其深刻的含义。以数字为例,在阿拉伯数字中,1、2、3、4、5、6、7、8、9等,无非是符号而已,简单至极!汉字的数字符号除了具备一切数字的功能之外,在河图、洛书、太极、八卦、阴阳、数理等方面,还具有其更为独特的含义。具体解释为:一:德、太极一。道为,生德为一;道为无极母,

2、生太极一之子。 “一”数在数中为最小,但它可以生万,因之“”为万之母。德(太极)为宇宙万物化生之源,天地人万物无不是太极所演生,无不是受德能量的滋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实,在太极之前,尚有道、太初、太始、太素、无极等概念。道生德一,“一”是道之子。二:两仪。阴阳、天地等均属“二”的范畴,太极图中阴阳鱼即是其经典的表示法。因其时间的长久和对阴阳对立统一的高度概括,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其影响之大,以至于韩国的国旗都以此为蓝本。三:三才。天地人为三才,万物始生。“三生万物”,即此意也。形而上者为之炁,形而下者为之器。无论是轻清之炁的三清之境,还是重浊之器的欲色世界,都是在道“”、“德一”的

3、运化下,才有了质性的差异、层次的有别。宇宙显隐多层次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大道本源核心演化为三元、三源,由一元四素所构成,才形成了“一”包容下的奇妙无比,气象万千的三千大千世界。四:四象。四时令曰春夏秋冬,四方位曰东西南北,四正时曰子午卯酉,四方象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属。万物四大要素:大道所生的万物皆由四种要素构成,曰象、数、理、气。象者,天地万物所具有的外表形象;数者,万物中所含的道光德能的数量;理者,万物皆含有道的理性心,主宰着物的性命;气者,切生命的物质能源,人与万物须臾不可离。五: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又曰五方,即东、南、西、北、中。其中心即皇极、中央,故易曰:“黄中通理”,意

4、即中五为数核。二五之谓,涉及阴阳,不可小视。故内经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六:六龙,亦称六虚、六爻,皆易之概念。内经云:“天以六为节,地为五为制”,天指天干,地指地支,意指天干循环六次,地支循环五次,即甲子六十为一周,六周为三百六十,恰行周天公度一周,故云“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六爻专为六虚而设,六龙即指“六甲”,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七:北斗七星,古称“帝车”,北辰为君。“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鶡冠子环流)。北极星、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共同形成了“宇宙大钟”。其

5、奥秘皆在“七”中。八:八卦。八节、八极、八风、八正皆其义也,八八六十四卦,皆言宇宙万物生态变化规律,岂可忽乎!九:九宫。九天、九野、九洲、九窍皆其义也,九九八十一数,亦言道数之规律,其意蕴深矣!所谓河图,就是由五组白圆圈(总数二十五)和五组黑点(总数三十)组成,共五十五数。其中,黑者象征阴,称地数;白者象征阳,称天数。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汉书律历志:“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地以十成之。五胜相乘,以生小周”。西汉杨雄在太玄经中说:“一与六共宗为水,二与七为朋为火,三与八成友为木,四与九同道为金,五与十相守为土。”根据易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语,说明河图当是远古伏羲氏时代留传下来的圣物,是一部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们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增慧开智的无字天书。这部无字天书不仅包含了日月九星等天体运动规律及天地间无穷的奥秘,也包含着开发我们民族先天大智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无尽力量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