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中的构图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783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绘画中的构图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绘画中的构图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绘画中的构图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绘画中的构图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绘画中的构图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绘画中的构图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绘画中的构图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绘画中的构图摘 要构图是绘画中的第一步,且在视觉艺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的效果,在画面中的空间和位置关系的处理,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无论是肖像画还是静物画还是风景画都存在着构图问题。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成败。关键词绘画;构图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intingAbstractComposi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painting and visual arts at one of the elements are also essenti

2、al. Composition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of artists in order to subject the United States thought of the effect of space on the screen and location of the treatment relationship, put the image of the individual or in part,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the arts. Both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west

3、ern painting, whether still life or portrait or landscape composition there is a problem. Composi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success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hole works.Key wordsPainting; composition一、构图在绘画中的意义与作用(一)构图的概念什么是“构图”?“构图”是造型艺术的专用名词,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在绘画中

4、,“构图”既是指画面的结构。(二)构图的目的绘画构图法以表现主题思想和研究画面结构的形式美为自己的目的。(三)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什么是“构图”?“构图”是造型艺术的专用名词,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在绘画中,“构图”既是指画面的结构。常用的构图一词,是一个外来语,原意为组合、构成,是一个专用的美术术语。在绘画创作中,构图一般是指在平面的空间中安排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画面整体,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艺术形象和审美效果。构图是绘画语言要素之一。南齐谢赫的著名的六法中,第五法是“经营位置”,用今天的话来说,这

5、就是构图”。可见自古以来构图被认为是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构成绘画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学习绘画和进行视觉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知识。绘画属于视觉艺术,作者在表现上应该关心自己画面中的视觉效果,即:构图在视觉上对观众可能产生的作用,它与构思有密切的联系,按照构思的要求,恰当的构图形式可以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中心,引导视觉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这使得构图在绘画中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地位。(四)不同的构图蕴涵着不同的审美意向和艺术追求,表现不同的意境。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 构图有着与线条、 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 野兽派

6、画家马蒂斯就曾这样谈论过构图:“我所追求的就是表现我觉得,人物面部流露出的激情中并不存在着表现,表现也不是通过激烈的动势来表达的。我的绘画作品的全部安排都是具有表现力的: 形象占据的位置,形象周围空白的空间,比例关系,每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构图就是为表现自己的感情有意识地使种种不同的因素依照装饰的方式安排在一起的艺术。”由此可看出构图在画家心中的分量,构图是画家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愿望而选用的其他语言媒介的融合、搭配、整理、统一。而不同的组合构成蕴涵着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流派的审美意向、艺术氛围及追求。构图对各种艺术风格及流派的促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也因采取不同的构图而

7、体现着各自不同的审美追求,审美意向。古典式构图喜用安定的金字塔形求其均衡稳定。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 、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 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同样,构图在中国传统绘图中也是颇为画家们所重视的。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自著的古画品录 中就提出了著名的 “六法论” , 其中 “经营位置” 就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绘画构图的阐释,足见其重视程度。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空间,而是根据画家对客观物象的理解、 认识来 “经营位置”,立意定景。往往在构图上采用运动式、鸟瞰式的多点透视法,即在一幅画面上形成多种视点。这样就打破了固定视点所带来的视野上的局限,使 “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

8、 成为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一大特点,这是西方传统绘画所望尘莫及的。如:展子虔的游春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董源的 潇湘图都体现着多视点观察到的客观对象在作品中的物化, 体现着古老东方民族的美学思想、审美追求及对美的诠释。圣经 中关于 最后的晚餐 的故事表现的是耶稣已经知道自己的不幸将临时,在与门下众弟子共进最后的晚餐席上, 宣布说 “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 ,这句话刚说完,就在 12 个门徒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如同在一池平静的水面上投掷了一块石头所引起的越来越大的波纹浪圈一样,众门徒突然骚乱惶惑, 互相发誓作证。这一瞬间众门徒所表露出来的极其复杂、各不相同的心理反映正是画家所表现刻画的,

9、 这一题材也确实吸引了众多画家。而在技术方面, 表现这一情景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虔诚的教徒都热望看到全部的人物。大画家乔托非常注意当地的实地情景,把他们画成有的是正面,有的是背影。安琪里谷则画了几个侧影。而犹大那个在耶稣以外的第一个主角,大半都画成独立的人物, 占居了很显著的位置。1495年,达芬奇开始对这一题材进行创作, 他的构图与前代画家大相径庭。省去了许多小枝节。在一张直长的桌子前面, 耶稣坐在正中,12个门徒三人一组均匀分坐两侧,形成五个连续稳定的三角形构图,使每个人物都清晰地出现在观者面前,他们的表情、心态、性格让观者一览无遗。收到了“前无古人”的艺术效果。三角形构图是西方传统绘画

10、经常被采用的形式。它一边“着地” ,形成稳定不可动摇之势,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我们在拉斐尔、达芬奇等许多大师的作品中, 总是能看到。而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画家籍里柯为表现当时法国轰动一时的 “梅杜萨号事件” ,所创作的梅杜萨之伐虽也选用三角形构图,但他为歌颂经受死亡考验的无辜受难者的英雄气概,歌颂人的意志在同大自然、同死亡艰苦搏斗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力量,画家在构图上进行了巧妙的处理,他把三角形的底边稍向上倾斜, 使一点 “着地” ,形成动荡骚乱之势。在这里已找不到古典派所崇尚的平静稳定的美感,“倾斜的三角形” 结构有层次有节奏地把人们由死亡、绝望、痛苦挣扎升华到希望得救的激情上。(五)构图自

11、身的形式美绘画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每一个题材,看作者怎么把它们适当地组合起来,去发现美,去设计它的精妙的构图。人们对于构图,既有“形” 的知觉,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理、心理上的反应或体验, 就如同对待线和色彩的感知一样,有着不同的精神特性。感受不同的构图往往也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享受。这些构图形式在画家的作品中有时会被单独使用,有时也因主题的需要而进行综合性对比、交错处理, 从而唤起人们的庄严、悲壮、温柔、甜美等各种情绪, 产生均衡的或不均衡的美感,产生有韵律的节奏感。如宋代张择端的巨幅长卷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在构图上就有序曲、高潮、尾声三部分;俄罗斯巡回展派画家列宾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也以戴帽子

12、抽烟的高个子农民和穿红衣服的少年以及后面戴帽的希腊人组成三个高峰, 构成鲜明的情感节奏。均衡、平行、对称是美的形式,但绝对的均衡、平行、对称会给画面造成视觉上的僵化、呆板感。所以,大师们在创作中都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霍贝玛的林荫道重心有意左移,颇具匠心的构图赋予平凡的自然以诗意、艺术美。绘画构图是绘画美的重要构成因素,它与线条、色彩等共同凝结为绘画的“有意味形式” ,使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永久的生命力。古往今来,多少大师对此百求不厌。安格尔在历经36年创作代表作泉后就曾说:“我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我的一些构图,不去创作新作品。” 作为一名从事美术创作的人来说, 对绘画构图的探索将是长

13、期的、无止境的。凡是喜爱的题材及创作的作品,都应反复琢磨, 刻意求工。不断尝试如何通过理想的构图, 来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意向、追求、个性。并将视觉上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带给欣赏者。中国画构图在对空间环境的处理上普遍追求着虚实相生的意境美,敢于大胆地取舍,并巧妙利用画面空白,突出主体。二、西方绘画构图的理念与构图形式(一)西方绘画构图理念在以写实著称于世的西方绘画中,构图最重要的是能够表现空间感。而想要在二维的画布上表现三维的立体空间感,以符合人类的视觉知觉感受,则要凭借科学的技巧来实现。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艺术家致力于在二维的平面上再现出三维空间中的物形和环境。他们用完全理性的态度来作画,对物

14、体立体感的创造,主要利用物象形体结构和明暗变化(三大面五大调)表现物体的凹凸,造成有距离的立体幻象。西方绘画表现物体间的距离和深远空间,主要利用以下两个因素: 线性透视:即“近大远小”,这也就是几何学的焦点透视法。 空气透视:即“近实远虚、近浓远淡”,物体的清晰程度随距离的远近而变化。“近暖远冷”,丰富和发展了空气透视的理论。(二)西方绘画构图基本形式在西方绘画中,常见的构图形式有:金字塔形构图、倒三角形构图、S型构图等。1. 金字塔形构图这种构图又成正三角形构图。它是比较常见的构图形式之一,三角形构图常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高大和伟岸,并能在画面上产生坚定的、不可动摇的稳定感。圆形构图比较灵动但

15、是缺乏棱角;方形构图虽有棱角,但容易陷于呆板;而三角形则综合两者之所长,既灵动又有棱角,继而成为画家们较为钟爱的构图形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便是典型的例子,在构图上,蒙娜丽莎端庄的坐姿与交叉的双臂构成了金字塔般的三角形构图,体现出大方、稳固、 坚实, 牢不可破, 如金字塔般。2. 倒三角形构图正三角形有安定感,倒三角形则具有不安定动感效果。没有变化的形式会流于单调、死寂,有了变化的形式就会更加丰富,且具有活力。倒三角形,就像字母“V”,由两排对面平行的竖直物体,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中汇聚而成;这种构图形式以三角形的的尖端向下,颠覆了金字塔式重心在下的稳定式构图,常常用于突出前景的

16、画面。印象派画家德加,喜爱抓住瞬间,并且务求真实。他在坚实严格的限度内,概括出生动活泼的世界。他的作品常常有创新性的构图,使人感到和多年以后的摄影和电影艺术方面采用的奇特视角不谋而合。在舞台上的舞女这幅画中的俯视构图,将主要人物偏移中心,推到观众的眼前,大得出乎意料的前景,人物的伸展姿态强化了倒三角的造型样式,画作获得了明快、敞露的视觉效果。 舞台上的舞女 劫夺柳西帕斯的女儿3. S型构图“S”被称为是欧洲最美的曲线,S型构图被认为是最富于变化的曲线构图。S形的曲线给人以流畅而活泼的感觉,是最具美感的曲线。在风景画中,S形的顶端,能把人的视线引向远方,把有限的画面变得无限深远。S形所造成空间,

17、给人的视觉以暂时的停顿,有一种过渡,同时又能使画面具有一种宽裕、舒畅的轻松气氛。在人物画中,S形的造型往往用于体现女性的人体美。法国画家安格尔的油画泉,少女的头、肩、髓以“S”型的造型样式,构成了流畅的节奏感,为我们呈现了充满活力的少女的纯洁的美。4. 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呈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而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手法。雷斯达尔以放射式的构成方式描绘出了欧洲乡村的麦田,他被认为是17世纪前期荷兰风景画写实传统的继承者。在他的画面中,麦田前方低远的地

18、平线,头顶茫茫云空,似乎全部来自这无垠的麦田。明亮的光色、放射式的构图,共同造就了开阔的画面。 5. 向心式构图向心式的构图,通常用在以圣经为题材的宗教画中,常以圣母或基督为主体,人物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阐释,可以看出,西方绘画严谨的透视法在画面上产生的由远及近的空间感,给画面的构成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诸多构图形式,使画面富有了节奏感和形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绘画达到了真实与美感的统一。三、中国绘画构图观念与构图形式(一)中国绘画构图观念中国画家从他们朴素的主客观交

19、融的认知方式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他们“心象”表现的画面组合原则。与西方绘画遵循自然科学的逻辑,建立艺术规律相比,中国画更注重主观意识的存在,如:平面布置、虚实取舍、以大观小、随“意”组合等构图规律。这些都反映出主观意识扩张的趋势,强调人的意识、情感在艺术创造上的最大限度的表现。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称之为“章法”或“布局”。东晋顾恺之称其为“置阵布势”;南齐谢赫将其定义为“经营位置”;无论古人如何冠名,这个术语中一直都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含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平面的画纸上对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作者的表现意图。位置须经之营之,或者

20、说构图须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二)中国绘画构图基本形式中国画构图比拟汉字的基本形式,形成“五字法”的构图样式:“由”字型、“甲”字型、“之”字型、“则”字型、“须”字型等等。1.“由”字型构图上轻下重的画面布置,易于表现平稳之感。在山水画中,最适宜表现幽静寥廓的境界,或表现巍峨屹立的形象。八大山人的画,常常单纯之极,纸上留出了大面积的空白,画面空虚处, 八大山人天光云景图册让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可以想象为天空,为白云,为水波,造成极大的迥旋余地。这幅天光云景图册之一,就表现了用来营造安逸、清静的氛围。作者用笔不多,以水边一瞥入画之中,稍上一些的位置,以远山呼应。笔墨简淡明

21、洁,“由”字型的构图平和宁静,隐隐透出冷峭和刚大的艺术精神。 2.“甲”字型构图上重下轻的画面布置,易于表现灵动之气,易于“得势”进,溪山行旅图构图层次分明,气韵贯通;用笔清雄。3.“之”字型构图“之”字是中国画构图的基础,其流动之感,透逸曲折,蕴曲径通幽之意,含清旷幽远之境。有人曾称之为“旋律主线”,皆因从太极图左旋右转的阴阳交和线得到的启示。此构图形式,蕴涵的抒情品格契合文人所崇尚的高格,这是中国画多采用此构图的原因。画家画山、石和树木往往在摆布时以之字项的气脉把各个分散的物象贯穿起来。明代画家沈周的庐山高图,山峦层叠,草木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此图构图布局颇具匠心,墨色浓淡干湿融合在

22、构图的起伏变化之中。沈周取于王蒙技法,擅长组合稠密高叠的石岩,进而形成转折交搭的层峦,再置入大小林木、复合为整一的自然美,有条不紊。庐山高图画家采用全景溪山行旅图式构图,以高远法布置画面,结构严谨,气势雄伟。画面下段近景一角画山根坡石,劲松杂树。中段以庐山瀑布为中心,飞流直下,其中两崖间匡庐图 庐山高图 归舟图 斜横木桥,打破瀑布直线的单调。同时瀑布左侧崖壁的石块纹理具有内向的动势,与右侧位于中心的山冈岸壁,似乎产生一种力的碰撞,从而加强山冈向上的张力。下段两株高大的劲松,其姿态明显与中段山冈向上的趋势相呼应,把观者的视觉自然引向画面上段,使近、中、远景自下而上气脉相连。上段主峰雄伟,两边奇峰

23、兀立,云雾浮动。主峰给人以崇高雄浑,厚重质朴之感。4.“则”字型构图“则”字构图,左密右疏、左实右虚。清代鉴赏家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卷三中这样描述荆浩的匡庐图:“中挺一峰,秀拔欲动,而高峰之右,群峰簇拥,如芙蓉初绽,飞瀑一线,扶摇而落。亭屋、桥梁、林木,曲曲掩影。”虽然画面的主峰位于上方偏左的位置,但由于较为密集的垂直线的作用,它仍旧很挺拔,充溢着欲升之势;余下诸峰既挺耸又深远,既缥逸又俊秀,皆有朝向主峰之势;右边平静空阔的水面,线条疏朗,与左边崇山峻岭形成虚实之对比,不仅衬托出山势的雄伟,而且很好地平衡了画面;全局“则”字构图,峰峦苍茫、悬瀑萦好、意态生动,“大山堂堂”之气概浑然天成。5.“须

24、”字型构图“须”字构图,正好与“则”字相反,即左疏右密、左虚右实。归舟图出自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之手。此画右侧为重,山石亭台,三四渔船,并排泊岸,人物活动等皆居于右侧。画面左侧江面苍茫,乍显初秋之意,几行题款又与右侧各物象呼应,笔墨自然,不失为一幅写意山水佳作。以上,阐述了中国画关于“经营位置”的具体规则,当然构图是无限丰富的,很难作执一之论,不应使它束缚每一画家的独创性。构图是创造性的活动,“本无定法,但有活法”。四、中西方绘画构图的比较“构图”是绘画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之,由于中西观念的不同,中国画家和西方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对构图的理解和运用就具有了相应的差异,从而也导致了绘画作品这种“时空图

25、式”具有了不同的文化品性和美学特征。正如我国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言:“中西绘画里一个顶触目的差别,就是画面上的空间表现。”在作者看来,造成画面空间表现不同的原因正是由于构图处理的不同。西方绘画由于受科学观念的影响,自文艺复兴以来,其画面空间主要运用“焦点透视”法(也称为中心透视法),画家力求通过借助科学手段创造一种可触摸的立体感和真实空间。由于“焦点透视”法的局限,西方绘画画面就有了一定的限制,多表现生活中的暂时瞬间,画面具有集中、固定、凝练等特点。相反,中国绘画历来不把科学放在第一位,画家更多表现的是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感受,画家可以运用“散点透视”法把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内容同时表现

26、在同一画面当中,侧重表现的是作者主观印象,所以,画面就具有了主观、连续不断、超时空、追求扁平等艺术特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构图上就是一幅非常经典的范例,它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中国画在构图中还非常讲究留白,“计白当墨”、“以虚衬实”讲究意境,就是这个意思。空白处是天空,是江、河、湖、海,是水是雾是云。而西方绘画在构图中是不讲究留白的,必须画满画面。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这方面谈谈。(来不及就算了)东西方画家,虽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他们都共同致力于如何构成理想的画面形态。在研究东西方绘画构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东西方绘画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谋而合:(一

27、)“由”字型正三角形.中国画“由”字型构图是上轻下重,这种构图上空下满,主要物象集中安排在下面,上边比较空。比如,画面下方有一片小岛或陆地,中间部位有几条船或水鸟,上方有座塔或几棵树。西方绘画中,正三角形像金字塔,所以也叫金字塔式构图。正三角形的顶端是强劲的视觉中心点所在,这种形式的构图,给人以坚强、镇静的感觉,当需要表现庄严、安静的气氛时,正三角形构图可以说是最恰当的形式之一。这幅画中教堂本身的建筑造型就具有三角形的特质,位于画面前景的土堆与砖石又组成了另外一个三角形,它们所造成的形式无疑是对整个画面构图的强化。这两种方式共同之处在于,强调一种稳定感。(二)“甲”字型倒三角形中国画“甲”字型

28、构图是上重下轻,主要东西画在上边,上边所占的面积大,下边占的面积小。这样的构图,蕴含了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在山水画中一般用来表现动荡不安,山雨欲来的境界。西方绘画的倒三角形构图具有明快、敞露的感觉。倒三角形是上大下小,上宽下窄,给人以不稳定感,但极富有动感,对视觉的刺激比较强烈。三角形的位置并非固定,有时在它的左右两边,有些不同的变化可以打破左右两边的绝对平衡,使画面免于呆板。这两种方式共同之处在于,造成画面的不稳定因素,造成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三)“之”字型“S”形构图中国画“之”字型构图是左推右让。采用这样的构图形式较多,特别是明清以后的中堂构图,一般都是这种形式。中堂尺寸较大,所画的东西

29、,不是一眼就能看完的,这是一种既舒展,又丰满的构图。中国画家并非千篇一律,他们从生活的感受出发,考虑哪种形式能表现哪种特定的意境。“S”形构图,强调主要轮廓线构成“S”形,不仅使形式的变化协调于完整的内在联系,而对画面形象具有明确的视觉引导作用。这种“S”形轮廓线在画面分割形式中起主导作用。S形较之直线更富有节奏、韵律,所以它的美感,就在于这种形式的回转、曲折的变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这两种方式共同之处在于,它使形象的外轮廓线产生起伏变化,可以充分加强画面的节奏感,气韵贯通、首尾呼应,从而形成完整的内在联系。东西方绘画的构图规则还有很多,在此不多赘述。通过上述的比较和对照

30、,我们可以看到构图与经营位置,两者虽然称谓不同,但是它们对于画面处理的规则大体一致,从本体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为形式美的法则作出各自的努力。五、绘画构图的创新与发展构图要求新颖,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人们的视觉关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视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是有选择的。 因此信息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被视觉所注意。 一般来说新颖的构图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谓新颖就是在已有的构图形式中发展而来的,但是这种重复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复旧,而是在理解已有的构图形式后有所创新。(一)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改变思维定式 绘画中的思维定式是指已牢固地存在于画者的脑中,并且时刻影响着画者的绘画意识。 这种意识在构图

31、中的体现就是某种固定的方法。 当做自己前所未有的构图及习作时,改变了原有的思维定式,就会感到一种灵感的发掘。譬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著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方法在那个时代是种创新,使得他流芳百世。(二) 培养创新意识要多欣赏优秀作品的构图的创新产生思维定式的另一原因是对于优秀作品欣赏、理解得太少,打破思维定势的基础是要加强各时期名家名作的构图创新及其创新观念的分析和学习。 莫奈的阿根德尔桥画中的桥只是画了桥头一段,并置于画面右上角,而空出一片空间用于对河水及帆船的描绘。 帆船又有一部

32、分在画面之外,给予人强烈的空间变化。 看到这幅构图,再想只看到桥头与看到整座桥的区别, 联想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从而认识到,追求完美构图的同时“残缺”构图也是一种美、一种悬念。所以,进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作赏析,可以积累多元化的构图知识,为创新打下深刻基础。参考文献1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绍 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J.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 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J.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4 尚红芝. 现代绘画构图艺术 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1) : 67 685 张平生.艺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培养 J.中国市场, 2007.6 杰克 德 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 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7 孙美兰主编 艺术概论北京 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8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9 蒋跃. 绘画构图学教程 M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10 宋小青.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油画教学模式 J 1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185 - 18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