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国内辽西夏金史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822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1国内辽西夏金史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01国内辽西夏金史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01国内辽西夏金史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1国内辽西夏金史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1国内辽西夏金史研究综述.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1年国内辽西夏金史研究综述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2001年国内学者对辽、西夏、金这三个非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最令人高兴的是,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1991年第四届年会论文集辽金史论集第六辑(以下简称论集六)延迟10年后,本年度终于由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集收论文29篇,多为国内学者所作。张修桂、赖青寿编著的辽史志汇释和魏志江著辽金与高丽关系考两部专著本年度也分别由安徽出版社和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另外,本年度其他各种刊物上尚有相关论文100余篇。以下对这些论著分类择要介绍。一、与制度史研究郭康松辽朝夷夏观的演变(中国史研究第2期)认为辽朝夷夏观的演变过程与中原

2、在辽朝的与被吸收进程相一致。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历史研究第6期)指出:辽朝的汉文国号主要是针对汉人及部分汉化程度较深的契丹人的,由于对汉地统治的需要,曾几度变更,或称“大契丹”,或称“大辽”,或两者并用;契丹文国号则是针对契丹人及其他北方的,从现有史料来分析,契丹人可能始终都自称他们的国家为“哈喇契丹”。吴凤霞辽代宫廷变乱与其制度的关系(河北学刊第4期)认为传统的世袭制、皇室婚姻制度以及头下制度都与宫廷变乱的发生有或多或少的关系。高平如、王凤岐金代正隆始于甲戌年兼介大金李汝为墓志(论集六)据该墓志认为正隆年号不是从一般认为的丙子年开始,而是此前两年的甲戌年。王世莲金代非女真族后妃刍议(论集六)

3、考察了她们的地位与影响。王德忠论辽朝部族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其社会职能(东北师大学报第6期)考察了辽朝部族组织的由来和延续、辽朝前期对部族组织的加强和制度调整以及部族组织的政治职能等内容。何天明辽代夷离华院再探(内蒙古社会科学第4期)对圣宗太平六年之后夷离毕院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得出辽代夷离毕院是作为“掌刑狱”的部门而存在的结论。李锡厚关于“头下”研究的两个问题(中国史研究第2期)就刘浦江辽朝的头下制度与头下军州(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一文中涉及头下的两个问题谈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一、王国维认为头下一词“本出契丹”,只是指此语本出辽史,并不是指契丹语的音译;二、学者们关于斡鲁朵是皇室头下之共识起

4、源于对辽史营卫志“宫卫”一目小序的误读,实际上,斡鲁朵与宫卫并非是一回事,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王善军辽代籍没法考述(民族研究第2期)全面考察了这项制度的内容及实施情况。陈广恩关于西夏边防制度的几个问题(宁夏社会科学第3期)对西夏边防将领的选派、边防军的职责和边防奖惩制度作了探讨。鲁人勇西夏监军司考(宁夏社会科学第1期)考证了西夏前中期监军司的增减、移置、更名以及驻地等问题。尚世东西夏公文驿传探微(宁夏社会科学第2期)根据西夏天盛律令等文献,结合文物考古资料,对西夏的驿路、驿馆、符牌和驿传制度等问题作了探讨。对这三个王朝的政治和政治制度史研究,相关论文还有刘国宾阿保机从无废长立次之志(烟台大学

5、学报第3期)、马希和徐世明合作辽世宗遇弑原因试探(论集六)、李范文试论西夏与辽金的关系(论集六)、刘华等西夏天都监军司所遗址及神勇军考(宁夏社会科学第2期)、陈广恩西夏兵器及其配备制度(固原师专学报第4期)、董克昌大金在东亚各国中的地位(黑龙江民族丛刊第1期)、赵永春关于宋金关系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第1期)、宋馥香金朝争夺燕云地区的策略探析(北方文物第1期)等。二、与社会史研究马利清从铸币业的发展看辽代经济的盛衰(内蒙古大学学报第3期)认为契丹本土铸币业的发展,除了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外,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本国经济的盛衰状况。申友良论辽代中京地区的开发(辽宁大学学报第6期)认为这一地区真正意

6、义上的开发和利用是从辽代后期开始的。李并成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业开发(史研究第4期)对西夏统治河西走廊近200年间的开发经营状况作了较系统的探讨。韩茂莉金代东北地区的生产与地区开发(北京大学学报第5期)从金代上京路、咸平路、东京路和北京路的区域开发特征入手,探讨了政治、军事等因素对金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阐明了区内主要农业垦殖区从西拉木伦河流域转向第二松花江至辽东一线的开发过程。王德厚金代黑龙江地区城市经济概述(论集六)勾画了这一地区手、商业、农业和其他行业的大致轮廓。王承礼契丹祭黑山的考察(论集六)认为黑山为今巴林右旗的赛汗山。尚世东党项盟誓制度探析(宁夏大学学报第1期)考察了这一制度

7、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内在的思想根源,并分析了它的政治作用。苏冠文西夏服装制作技术述论(宁夏社会科学第4期)认为西夏人已经能够制作出多种款式的、带有本民族特点又带有其他民族某些特点的服装。孙昌盛西夏服饰研究(民族研究第6期)介绍了西夏的服饰制度和男女服饰的特点,分析了唐、宋、辽、金和吐蕃服饰对它们的影响。王可宾女真与社会历史文化(论集六)通过对若干女真词语语义的分析,探索了女真早期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一些问题。张英金代丧俗考(论集六)详考了金代丧俗中葬地与葬制、丧礼、坟墓与葬具、神道碑铭与石刻群、随葬品等方面内容。王颋辽、金、元猎鹰“海东青”考(文史第1辑)全面考察了这种受三朝皇室钟爱的猛禽的历史、产

8、地、所属动物种类等问题。另外,韩茂莉辽代前中期西拉木伦河流域以及毗邻地区农业探论(社会科学辑刊第6期)、杜建录论西夏畜牧业的几个问题(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程妮娜辽金时期渤海族习俗研究(学习与探索第2期)、杜建录论党项宗族(民族研究第4期)、杨茂盛试论女真人的宗族文化(北方文物第l、2期)、崔广彬金代女真人饮食习俗考(学习与探索第2期)等文研究对象也主要是这三朝的经济与社会史内容。三、文化史研究孙进己论辽文化兼评所谓“第三文化”(论集六)认为辽文化是包括辽代各族文化的一种复合文化,其中汉文化为主体。宋德金辽金文化比较研究(北方论丛第1期)考察了辽金两朝文化风俗的共同和相异之处,并分析了其中的原

9、因。王可宾释金源文化(史学集刊第4期)认为金源文化可作两解:就其本意,当为有金一代金源地域文化;引申之意,可指女真文化或金代文化。庆振轩宋金“影戏”考(兰州大学学报第1期)对宋金影戏的皮影制作、艺人状况、演出形式及演出内容等方面作了介绍。王巍辽代著述研究(论集六)考察了今天所知的辽代著述目录和现存的辽代著作情况。赵琦金亡前后儒士的南渡与北徙(元史论丛第八辑)考述了这一时期因各种原因南下南宋,后又在蒙古攻宋战争中被驱北返的金朝士大夫们对蒙元初期政治、文化的影响。同氏另作金末诗人“稷亭二段”的卒年及出仕问题(文史第3辑)。涉及辽金文化史的研究论文,比较重要者还有穆鸿利论金代尊孔崇德之风对女真文化突变的影响(论集六)、李晋林金元时期平水刻板印刷考述(文献第2、3期)、黄凤歧契丹族的探论(论集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