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948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乡一体 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2012年7月16日)南海作为广东省第二批义务教育均衡试点县域和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近两年来,全力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落实“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义务教育均衡试点工作成绩突出。南海把创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相结合,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师资水平,完善了教育设施设备,规范了办学行为,提高了办学效益,保障了高水平的教育公平,满足了群众对优质学校的

2、渴望,为“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化教育”这个理念找到了较好的实现方式。一、提供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满足区域学生共享平等发展权利。(一)随迁子女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南海区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建立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体,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实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1、2010年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102020年),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其中行动计划之五完善全纳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以全日制公办中小

3、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举解决随迁子女教育。2、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施就近入学。依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佛山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政策性借读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佛府200877号)、佛山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施办法(佛府办201236号)文件,制定了关于印发南海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政策性借读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南教200858号)、关于印发南海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政策性借读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南教基201226号)等文件,通过免除

4、借读费、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监控等措施,有效的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基本解决。(二)构建满足特殊儿童平等发展需要的特殊教育体系我区一贯十分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已具备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并根据区域内特殊儿童的现状和教育需求,把特殊教育纳入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2010年制定佛山市南海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102020年),将进残疾儿童就学纳入教育规划和相关保障。其中行动计划之五完善全纳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调整特殊教育资源,优化特殊教育管理,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为社会提供形式不同的、可选择的特殊教育学位,满足特殊

5、孩子的教育需求。”1、以“三结合”模式配置特殊教育资源以区为主布局特殊教育学校,以镇(街道)为主布局特教班,建立和完善特殊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三结合”的南海特殊教育模式,按户籍人口就近布局提供可选择的特殊教育资源。从2011年起,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星辉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最大规模为100人;各镇(街道)按每10万户籍人口开设1个特教班的标准布局特教班;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户籍人口分布提供随班就读学位。从2011年秋起,普通学校的特教班教师编制和专项经费(6万元/年班)单列配置到学校,到2013年秋,由区、镇两级财政向每个特教班配置一间图形认知操作特殊教室(约15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

6、生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普通学生的8倍;学龄前残疾儿童入读幼儿园,由区财政给予幼儿园2000元/年生的补贴。使得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33%的较高水平。2、围绕星辉学校发展我区特殊教育通过新建、改建的方式改善星辉学校办学条件,扩大星辉学校办学规模,提高星辉学校办学效益。2011年,新建一幢2000学生宿舍楼,改造体育馆,按教育需求配备功能教室,新增50个学位;2012年,改建运动场为塑胶环形运动场,按需求配置康复设施,构建用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室。2012年,在星辉学校构建南海区特殊教育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对特殊学生职业(劳动)技术培训,探索具有本区特色的劳动技能训练项目。从2011年起

7、,用五年的时间开发适合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发展需求的、具有南海特色的培智课程,初步建立适合中度智障儿童学习、发展和康复的课程体系。2011年,在星辉学校建设区教育康复中心。该教育康复中心能够根据特殊儿童功能障碍情况,为个体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评估、康复方案和专业训练。(三)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比例不断增长2011年,南海区7所优质普通高中面向区内的初中学校分配招生名额的比例达到5%。2012年,分配招生名额的比例增加到14%,增加幅度为9个百分点。根据佛山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指标生占总计划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扩大到60-70%的水平,以进一步实现初中学校

8、的教育均衡及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二、构建义务教育科学发展机制,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构建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新机制南海各镇(街道)大力落实“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国家试点项目,不断创新机制,促进本区域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如:桂城街道通过“创建特色学校,以特色教育助推教育城市化”、“名师东进,创新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育内涵上的优质均衡”、“探索优质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着力教育关爱文化,夯实城市化教育新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等措施,城乡教育差距快速缩小,逐步趋于优质均衡。大沥镇构建了学片管理发展新机制,创建了“三个一体化”教育

9、模式,建立四个学片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九江镇建设了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共同体,通过衔接和联片教研及教师培训行动计划,推进了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共同体的建设,并从共同体理事会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层面推进共同体的建设,形成了幼儿、小学和初中学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途径的有效衔接育人模式。狮山镇建立了适应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教育发展新机制,“个性突出,百花齐放”的特色办学格局正在形成。罗村街道积极构建学习型教育生态系统,有效整合了学校、家庭、学校教育,育人大环境不断优化,学习型教育生态系统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了多元参与,和谐互动,协调一致,

10、合力育人的大格局。里水镇优化了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正致力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新城。西樵镇以“文化行动计划”支撑教育改革的内涵发展,独树一帜的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破解了教师专业化发展难题,全区教育品质不断提升。丹灶镇大力构建教师发展新机制,携手名校,以教师提升为着力点,促进全镇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二)建立均衡发展责任、监督等机制2010年,我区制定佛山市南海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102020年),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教育规划之中。其中行动计划之二优质均衡区域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提供均衡、规范的优质义务教育。”并通过多种保障机制实现既定目标。1、稳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1、督导评估机制。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和监测制度,从“机会均衡”、“资源配置均衡”、“学校教育质量均衡”、“教育综合成就均衡”等四项目标对各镇街、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办学条件、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等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监测与评估。2、实行“教育发展状态”公示制度。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教育投入四个维度对各镇街学校教育发展状态进行动态评估,每年定期公布,优化教育发展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并为建立学生成长的跟踪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3、完善教育监测机制。全面推进保障过程均衡的发展性评价,逐步建立基础教育不同类型学校均衡发展的质量监控数据常模,进行分级监测和评估。(三)完善义务教

12、育经费保障制度1、建立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我区除了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给学校外,还把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佛山市财政局、教育局转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核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佛财行200619号)文件精神,制定了我区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初中1000元/年生;小学800元/年生。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400元/年生,并按标准拨付给学校作为学校公用经费,确保学校的公用经费及教学的正常运作。我区制定和落实了关于各镇(街道)开设特殊教育班的意见,区财政每年对特教班给予专项拨款,不断加强特教班师资和教育条件的建设,生

13、均经费达到7620元。2、进一步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扶贫助学经费保障机制我区根据佛山市政府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和佛山市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我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书杂费。根据市政府印发佛山市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和市物价局、教育局、财政财转发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广东省户籍和符合我市规定免费义务教育的外省户籍学生,免收书杂费。所免费用由区、镇(街道)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并将免费义务教育资金直接下拨到学校,确保学校的办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作。在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

14、,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扶贫助学工作的意见和佛山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助学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对本区户籍的低保家庭按照“两免一补”的政策,给予低保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小学每生每年800元,初中、高中(职业高中)每生每年1200元。切实保障我区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3、通过多种举措保障我区教育经费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大幅度、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额度,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教师工资“两个相当”。建立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拨款基本标准的有效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完

15、善教育经费拨付投入机制,探索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新办法,构建规范、高效、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经费分配使用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建立优质教育基金,实行以成果为基准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明确专项资金分配比例,重点支持素质教育、教师成长、课程品牌、学校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综合指数等创新项目。我区将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健全中小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建立和规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长效机制由于区域历史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个别镇(街道)对校舍维修和改造资金较为短缺,为了解决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这一问题,

16、我区制定了长效机制,设立了专门账户,并按上一学年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筹集维修改造资金。并由各镇(街道)统筹使用,确保各学校的均衡发展及校舍的维修改造所需的经费,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五)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较高水平1、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010年,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为19.08%,而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为16.66%,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42个百分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达到53.1%。2、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及增长率、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及增长率均呈现

17、较快增长。2009、2010、2011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4746.47元、5049.1元和5409.9元,对应的增长率分别为7.96%、5.99%及6.67%。这三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1092.1元、1136.4元及1215.7元,对应的增长率分别为7.47%、3.90%、6.52%,达标率均超过100%。3、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及增长率、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及增长率实现较快增长。2009、2010、2011年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6399.61元、6872.7元和7303.8元,对应的增长率分别为18.02%、6.88%及5.90%。这三年,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18、为1659.42元、1712.3元及1851.4元,对应的增长率分别为8.99%、3.09%、7.51%,达标率均超过100%。4、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及增长率都得到大幅提高。2009、2010、2011年教职工年人均工资为68780元、78135元、78439元,对应的增长率分别为6.39%、11.97%及0.39%。我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已纳入区、镇(街道)财政统一发放,此举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工资的发放问题。我区连续多年加大对教师待遇的投入,逐步提高教师收入待遇和落实法定待遇。其中2008年,区财政安排1.75亿元提高教师待遇;2009年区财政再增加1亿元提高我区教师待遇。提高待遇后全区教师的年总收

19、入约7.28万元,已逐步接近公务员的年总收入待遇。教师的社保、医疗、住房公积金等待遇均已落实。近几年内,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将在经费投入上适当对教育倾斜,逐年提高教师待遇,2011年底已实现教师待遇“两相当”。三、活化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均衡配置名师资源2010年,我区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102020年),结合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形成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行动计划,活化队伍,均衡配置,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全面适应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分配体制我区通过加

20、大经费投入,优化分配等办法,在教师待遇增量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各项工作。目前我区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了教师待遇逐步提高的长效机制,我区教师待遇已基本实现“两相当”,教师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二)优化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我区已建立适合基础教育不同类型学校和岗位人员实际的评价体系,已经或正在健全“发展性评价制度”和“绩效管理评价制度”并用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重视教师发展的过程管理,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教师完成受聘岗位的职责任务优化评价指标,建立行政、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贯穿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绩效的

21、多元评价方式。教师考核评价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和“激励退出”制度等挂钩。(三)加强竞争,建立完善教师的补充机制做好学校发展的人才规划,配合特色学校发展的需要,按教师学科及层次结构要求,规划好教师招聘与名师引进。公办学校实行逢进必考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并根据学校引进特色教学师资、职业教育“双师型”专业教学师资、特殊教育师资和其他紧缺学科师资,以及引进高层次优秀教育人才的要求,设立多元的评价标准,实施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畅通引进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四)提升教师培训成效,构建灵活高效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发展模式坚持专家引领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培训机制。加强

22、师德建设,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试行教师学术假期制度。试行优秀教师一定时间内带薪脱产研修一个学期的制度,通过学历进修、专业培训、海外培训和社会实践等途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分层培训机制。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建立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需求的分层培训制度,建立灵活、开放、多元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创设国际国内培训平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探索“订单式”、“超市式”等培训模式;建立校长论坛、名师工作室、教师俱乐部、教师工作坊和教师学习坊等交流平台。(五)加强交流,促进教师和校长队伍的均衡配置1、推进校长交流制度。建立有利于学校持续发展和校长个人成长的区域内或跨区域交流制度。试行集团

23、式办学的校长兼任机制。建立名校、强校校长兼任小校或相对薄弱学校校长的机制,形成校区管理模式,发挥学校和校长的引领作用。 2、建立区域师资共享和名师共享机制,区、镇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管理权限统筹调配师资,促进校长与教师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建立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其中对同一学校任教满10年的人员优先交流。发挥名师的师范辐射作用,建立名师交流任教机制,对任期内执行交流任务的名师给予续聘优惠。对在交流期间表现突出,或有相对薄弱学校工作经历并取得业绩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考核评优、名师申报、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四、优化义务教育质量与管理,奠基学生可持续发展。(一)全面落实国

24、家课程与教学计划在规范办学行为方面,我区建立了规范办学的长效督查机制。2008年,我区制定了关于印发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督查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推出七大举措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把教育发展引导到符合教育规律的轨道上来。每学期,区教育局开展了新学期开学检查,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各学校落实文件精神,履行自身职责,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能严格执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开齐全部课程,开足全部课时,配足、配齐学科专任教师,没有任意增减教学内容,没有随意变动课程设置和各学科教学时数,没有超周课时数和学年课时总数

25、教学或提前结束课程,没有挤占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占用学生自习课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二)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及选拔方式我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办学的管理;没有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杜绝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录取相挂钩。没有以任何名义举办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了关于实施佛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招生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意见(南教200431号),严格执行“小学、初中的入学办法遵循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学位的分配以居住地为依据,人户必须一致。” “公办小学、初中必须坚持就近免

26、试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严禁把捐资助学与学生入学挂钩。各镇(街道)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生源和各校规模合理划分和调整学校的招生地段,并按规定严格控制班额,不得人为加大校际间在生源上的差距。”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局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各镇(街道)制定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全面掌握学位情况,切实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招生的原则上,坚持以实际居住地为依据,人户必须一致,免试就进入学。在学位的安排上,实行统筹规划,100%满足地段学生需求。(三)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区教育行政管理非常重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根据义务教育法等国家、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将规

27、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粤教基2004116号)和佛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基础教育管理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意见(佛教基200550号)的精神,我区先后制定南海区教育局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南海区教育局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督查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开足、开齐课程,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或变相分重点班,不得占用节假日违规补课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每天家庭作业量

28、控制在1.5小时以内。提倡和鼓励学校每周安排1天“无家庭作业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区是全市最早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周六、日的违规补课的行政区。建立和完善深化开展素质教育的各项制度。包括课程规划与资源开发制度;选课与走班制教学制度;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课程实施与质量监测制度;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规范办学保障了南海教育均衡、有序、和谐、公平发展。(四)充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我区制定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的实施文件与配套文件,按照“明确各级责任,各级共同分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建立以

29、区财政分担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得到了充分保障。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户籍生学位供给能力始终保持大于1的水平,女性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达到1。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8.1%、98.13%、98.56% 。同时,“防辍”工作扎实到位,小学非正常辍学率为0,初中非正常辍学率为0.05%以下,较好地贯彻落实了义务教育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要求。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通过规范化学校验收,优质学位达82%。(五)力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我区从2003年开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了规范办学的长效督查机制,落实了“健康第一”的理念,坚持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中小学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达96%。小学、初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是:2009年,小学为98、6%;初中为98、6%。2010年,小学为98、5%;初中为98、6%。2011年小学为98、8%;初中为98、6%。综合上述各项,对照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经过认真自查,我区认为已经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向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