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991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2011年6月第28卷第2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Researchin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Jun2011V01.28No.2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以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杨明(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摘要: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目前在我国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关于这一教育模式具体做法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和中国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理念,培养目标以及管理机构设置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对我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一

2、些建议.关键词:通识教育模式;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024(2011)020030-04通识教育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服务的是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弟,其目的是培养既具有较宽厚专业基础又全面发展的人.通识教育一直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目前在中国教育界大都赞同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具体做法尚不明确.本文尝试对中国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院进行的通识教育模式探索的比较,从两校的课程设置理念,培养目标以及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横向比较,试图对我国普通高校本科进行通识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提出一些借鉴性的建议.选取中国北京

3、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为例,一是两所大学都是各自国内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两所学校在本科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实践都会引起国内其他高校的思考与效仿,可以说选取两所高校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日本战后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相似,大学都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自主权的逐渐下移的过程,但是日本早在5O年代就开始实施通识教育,而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对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只是近十年的事情(本文以北京大学2001年实施”元培计划”为30例).对日本东京大学近5O年的通识教育探索实践经验的分析,对于同样呼吁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一,东京大学与北京大

4、学通识课程的设置理念及培养目标通识教育的理念,应当说是世界性的,也是永恒的.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本科专业分割过细,知识结构单一,素质教育薄弱,基础学养狭窄,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从现今社会用人的状况来看,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呈现不可避免趋势;从科研角度来说,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已成人们的共识.这就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包括学习本专业之外的知识和技能,也应包括对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进行改造E.通识教育的通,不是通才的通,即什么都知道;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遇到问题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

5、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2.1.日本东京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及目标旦鎏金丝窒型兰奎型塞煎塑宣拯壅二二立,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从1993年开始,东京大学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本科课程改革,研究生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干,但学校并没有忽视本科教育,认为本科教育更需要加强.学生应接受普通教育,养成良好的文化素质;接受专业基础教育,掌握各学科领域的基础概念,方法论和基本技能,打好专业教育的根基3.学校将综合的判断力,社会的责任感和全球化视野作为通识教育的目标,希望通过人文,社会,自然等各学科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型的领军人物.与日本其他大学相比,东京大学本科教育最具特色的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不必急

6、于填报具体的学院和学科,新生入学后集中在教养学院进行两年的前期通识教育,后期再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学习成绩分流到各学院,进行学科专业教育.2.北京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及目标“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建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探索.改革计划以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命名,任务是:继续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北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优秀大学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和北大实际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更好地实现北大的人才培养目标.2001年9月学校成立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

7、,负责全面推进全校范围的本科教学改革;与此同时,设立了元培计划执行委员和实验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7年北大第一个非专业类本科学院”元培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北大本科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学生在就读元培学院时没有专业之分,仅仅是大致按照文科和理科的界限分类.目的在于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提高其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并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质量s-.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课程设置表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课程设置表文化人类学大学英语表象文化论体育超域文化学科全校公共课比较日本文化论计算机言语情报科学思想政治公共课美国地域文化研究高等数学英国地域文化研究公共基础课(理科

8、)物理学法围地域文化研究化学地域文化研究学科德国地域文化研究公共基础课生物学俄国及东欧地域文化研究高等数学亚洲地域文化研究(文科)古代汉语拉丁美洲地域文化研究社会调查相关社会学科专业基础课由各学院和专业决定综合社会学科国际关系论任意选修课各专业的部分课程作为任选课数理科学量子科学基础科学科物性科学生体机能科学史?科学哲学广域系统广域科学科人文地理基础生命科学生命?认知科学科认知行动科学3l中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直拯室筮二二堂丕室堂塞型两所大学都认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开拓眼界,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组织,分析,运用知识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价值所在.北京大学和东京大学一样偏向于

9、知识面和眼界的拓宽.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两所大学都认为每位大学生不仅要接受通识教育还应该接受专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上都是采用的”二?二”制,即两年的通识教育和两年的专业教育.但是东京大学倾向于两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补充,北京大学则强调通识教育对于专业教育的补充作用,注重学生交叉学科视野融合的培养.二,东京大学教养学院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1.东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本科培养方案比较东京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是各自国内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因此,比较对象分别选取承担各自学校通识教育的教养学部和元培学院为例.东京大学本科教育实行弹性学制,一般学科的学制为四年,教养学

10、部承担所有本科生的前两年课程学习,后几年分流到各学院进行专业教育,最长学制为8年.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也是执行分流培养的方针,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基础知识,于第三年根据个人兴趣,按照实验班的教学计划在文,史,哲的六个专业任选一个作为自己在本科学习阶段最终的专业方向.我们从两个学院各自的课程设置表可以看出,东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从总体到各大类的科目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是各学科目标的细化,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的目标体系,而北京大学可能是开展通识教育刚刚起步,只有总的通识课程培养目标,没有细化的课程目标,没有形成目标体系,通识课程设置也只是简单的叠加.这些也是北京大学有待改进的地方.三

11、,东京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识课程管理机构的比较东京大学的教养学部设立了相对独立的机构,有单独的管理机构,师资和教学计划,为了配合大学院重点化的组织变动,东京大学的教养学32部也进行了组织的重新建构,形成了所谓的”三层构造”.具体就是:教养学部的前期课程(负责全校本科生头两年的普通教育),教养学部后期课程(分为教养学科和基础科学学科,负责后两年继续留在教养学部深入学习的学生的教育和研究),大学院(分为综合文化研究科和数理科学研究科,开展学科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三层组成6.为了保证和提升教养学部前期课程的质量,东京大学专门设立前期课程教育咨询委员会和推进前期课程教育改革委员会,用于审视基于通识教育的前期

12、课程设置,并负责统筹安排和管理有关通识教育的计划,调整,实施,评估和改革等事项.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则由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实验班日常管理,后期专业教育则基本上沿袭了原学校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学校统一管理,各院系具体负责.由于各个院系课程按照院系学生专业和年级编排,元培计划学生选课不时会遇到上课时间和考试时问冲突问题,另一方面实验班学生缺乏了解院系各种活动的信息渠道,课程调整,学术讲座,学生活动等,院系通知到本院系的学生,而元培的学生无从了解,这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不便.四,中日通识教育模式探索比较的启示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对于日本和我国来说都是”舶来品”,都经历了这一教育理念

13、本土化的过程.我国本科教学体制受2O世纪5O年代前苏联专业化模式影响很深,其”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病严重影响当今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高校本科通识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也是针对这一弊病提出.但是通识教育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对通识教育的许多认识和问题,在日本过去5O年的通识教育探索历程中也曾出现过.这些探索经历对于同样需要引进通识教育的中国来说可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中日两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比较,笔者发现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通识教育还未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我们只有吸取相关经验教训,才能将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推向新的局面.1.合理设计和开发融合性的通识

14、课程生鳖佥:堂奎型塞塑塾宣室筮二二大学,东京大学为个案分析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是将文理科课程简单的叠加,不是各个专业的概论课.开设一门通识课程一定要有个核心或中心目标.一门课程的教授应当是该学科领域之基础性知识而非专精知识,能让学生很容易掌握该学科领域之基本知识与特质,这些知识也是基于学科之专业研究成果之上而不是一般非学术的简单化和常识化的东西.2.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新的学生评价机制.通识教育的很多东西从长期来看是很有用的,短期内可能并不能看到教育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明晰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并细化到开设的课程之上.另外一点就是适当的提高学生激励机制的标准,调动学生

15、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选择相对容易的课程,而使这一培养模式流于形式.3.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从行政管理上予以支持通识教育的改革必然涉及组织机构的调整,东京大学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彻底,本科前期的通识教育学习直属于教养学部,实行的全校通识教育培养模式.而北京大学只是以元培计划实验班作为试验点,直到2007年成立专门的元培学院.但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后期的专业教育则是在其他相关院系进行,存在着多头管理,缺乏统筹的局面,由于在分段学习期间分属不同学院,导致部分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够强烈.我们可以借鉴东京大学的做法,成立专门负责全校通识教育的学院,承担学生前期的通识课

16、程学习,让文理科学生分别了解各自学习领域主要知识后,再明智选择后期的专业学习.【参考文献】1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I(3):652何秀煌.从通识教育的观点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M.香港;海啸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743熊庆年.东京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口.复旦教育2002,(1)E4楼程富.东京大学的本科教育特色及基础课程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2002(3)5陈向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为例E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96熊庆年.东京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复旦教育2002(】)(上接12页)思想,观点和措施;对于实践型

17、项目,包括小班上课,课堂教学效果改革等,则直接按照效果进行奖励,如果专家组评定任课教师实施启发式讲授,批判性讨论和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效果好,学校就按几倍的教学工作量对授课教师进行奖励,鼓励大家进行试点和探索.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川大建设成为一流大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精英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与能力.学校已经下定决心,不断加大投入和人才保障来支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川大特色,带有川大烙印的教育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一直是学校和历代川大人的共同梦想与不懈追求.为此,我们一定要把对教育本质,教育责任和教育生命的领悟和体会,切实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真正形成川大的教育.我想,办好川大的教育,需要全校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努力和拼搏,要靠每个川大人共同思考和研究.我希望,全校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为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为早日实现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实现我们川大的教育理想而努力奋斗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