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与语言发展观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995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式英语与语言发展观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式英语与语言发展观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式英语与语言发展观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式英语与语言发展观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式英语与语言发展观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式英语与语言发展观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式英语与语言发展观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中式英语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广泛存在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之中,究其实质,它是中式思维结构下的英语变体形式。本文按其形式特点,将其归纳为三类进行分析讨论,运用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理论阐释其产生的必然性,并以语言发展观论述其存在的合理性,以求从哲学的高度探悉此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关键词】中式英语;语言世界观;语言发展观Abstract: As a distinguished phenomenon of pragmatics, Chinglish is widely observed among Chinese English-learners. In fact, its an Eng

2、lish variety in the mold of Chinese think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categories of Chinglish based on their formal features. It is hoped that this phenomenon of pragmatics can be known philosophically through Humboldts theory on “World View of Language” (for the cause of generating) and language

3、development theories (for its reasonable existence).Key Words:Chinglish World View of Language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ories一、引 言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纷繁复杂,此处不一而足。二语习得者(不论外语能力强弱)在运用外语时都或多或少会留下母语的痕迹,将异质成分掺入外语之中。究其原因,不外乎受母语文化的影响或更进一层思维的约束,因为二语习得者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具备一定思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外语学习的。这样,大脑中先入的思维/文化模式遭遇后来者时,或阻抗或排斥,不可以想象会出现

4、完全兼容的情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文化的载体,而语言的差别是绝对的,用德国哲学家赫尔德的话说,语言就是知识的“界限”或“轮廓”。所以,由语言差异折射出的思维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可见一斑。本文考察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时表现出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式英语,分析成因并进行哲学溯源,解释中式英语产生的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对语言本质特征及其与思维的关系的表述具有深遽的阐释力,他的“语言世界观”有助于我们从哲学的高度着力于此类语言变体的研究,透析此类语用现象,探求支撑该现象的本质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厘清看待中式英语的蒙浊概念。语言世界观是洪堡特探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精辟论点。他认为

5、,“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而个人的世界观更多地是通过语言形成的,“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所以,可以说“学会一种外语就意味着在业已形成的世界观的领域里赢得一个新的立足点,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属于某个人类群体的概念和想象方式的完整体系”(参见姚小平,1995:135136)。这就意味着外语学习者必须跨过语言设定的“樊篱 ”,通过语言符号深入语言系统之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总会把已有的世界观甚至语言观带入对象语,出现语用中的杂质现象。不过,中式英语这类杂质现象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为语言系统除了排它性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创造性它总是借助内部

6、和外部因素不断发展。语言发展观为中式英语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解释的基础。二、中式英语的语用现象及剖析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这已是无需争辩的事实。这种特点正是思维模式在语言表达上的映现,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阴和阳”以及“悟性” 等反映了中国人“普遍联系和整体观念”的思维模式,并以此形成汉语“意合”的基础。英语重形合则是西方哲学崇尚个体思维的结果,强调整体只有在与个体的对立中才能存在。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思维模式的对立及其在语言形式上的迥异表现。至此,可以说中式英语难以避免,其深层的哲学之源将在下一节讨论。那么,中式英语究竟为何种语用现象呢?为了便于分析探讨,我们不妨将其界定为:受汉语句式

7、以及中式思维影响、偏离本族语的惯用式但又合符(或一定程度上合符)其语法形式的英语表达方式。根据这一定义,可将中式英语分为三类:套用语法结构、概念的简单化移植、文化意识的语符转化。这三类中式英语接近于英语语言特点的程度不同,因此受到英语语言系统的排斥力也不相同。三、套用汉语结构此种英语句式脱胎于汉语,因此汉语结构依稀可见。在其语言大厦里,框架是汉语构件,而墙体却是英语质料。此乃中式英语之劣等者,纵然能在熟悉汉语的读者中通行,也必定让人产生一种语言“失神”的痛感,对于外族读者来说,则往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我们先看几句滑稽的中式英语,不知是同胞在调侃英文还是在推销中文,国人能懂,老外则只有傻眼了。例

8、1:You have seed 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brothers together up!你有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兄弟们,一起上!例2:If you want money, I have no; if you want life, I have one!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例3:I give you face you dont wanna face, you lose your face ,I turn my face.给你脸你不要脸,你丢脸,我翻脸。三句地道的中式英语确实让人忍俊不止,正统的语言学家只能长叹世风日下。然而,此

9、类英语仍有其生态空间,在正宗英语不齿的缝隙处寻觅生机,直至归附其门下。如paper tiger(纸老虎),lose face(丢面子)以及已正式成为英语招呼语的、汉味十足的经典句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由此可推知,语言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本民族的使用之中,还借助于其他民族的“原创”。如果上述例子的汉味太重,那么下面的例句则是洋汤掺汉味了。例4: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令我们热血沸腾。译文1 Beijings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Olympics makes our blood boil.译文2 Beijings winning the bid f

10、or the Olympics makes us excited.译文1有意图同化英民族之嫌!make ones blood boil 是指“激怒某人”,绝非“热血沸腾”。这种想当然的做法既不达意,也不传情,而是把语言逼进了死角。再看故宫里一个在整修的建筑旁立着的中英文对照的告示牌,明明白白的中文硬是让英文给忽悠了:“古建修缮施工,给您带来了不便请您谅解The ancient building is renovating,Excuse me for bringing trouble to you”。四、概念的简单化移植将汉语表达的单个概念简单化地移植到英语中,此类句式植体于英语结构,并以英语语

11、法为据。但这种“移花接木”式的汉语概念在迥异的英语语言土壤条件下,难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因为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语言的差别即为系统整体的差别,而且语言系统内概念的组合关系又是相对稳定的。汉语概念彰显的中式英语会让读者感到突兀,在思维的语流中形成滞塞。且看下例:例5:周末许多人睡得很晚。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译文1 Many people sleep late at weekends.译文2 Many people go to bed very late at weekends.译文1将“睡得很晚”这个概念结构简单地移入英语,与形近貌似的“sleep late”等同。这种概念置换往往使得英

12、语形式移位,表达出迥异的内容。例6:比尔.盖茨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他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译文1 Bill Gates works 15 hours a day on average, and he is crazy about his work.译文2 Bill Gates works 15 hours a day on average, and he is a workaholic.译文1将语符的表层概念推己由人。crazy 虽然可以作“疯狂的,狂热的”讲,但 be crazy about/on sth. 的意思却是“热衷于.,对.着迷”;有别于“工作狂”。而 workaholic 是从 alcoholic(嗜酒成癖者)派生出来的,表示像酗酒者离不开酒精一样地离不开工作,传情又达意。例7: 有他这颗扫帚星,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译文1 With a comet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译文2 With a jinx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译文1将中英文化概念类同。“扫帚星”是中国人对“慧星”(comet)的俗称,被认为是灾难的预兆,并被用来比喻不吉利的人或事;而英国人却不以为然,他们的对应说法是 jin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