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本科专业毕业论文:《中国语言学史》勘误.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000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本科专业毕业论文:《中国语言学史》勘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文本科专业毕业论文:《中国语言学史》勘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文本科专业毕业论文:《中国语言学史》勘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文本科专业毕业论文:《中国语言学史》勘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文本科专业毕业论文:《中国语言学史》勘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文本科专业毕业论文:《中国语言学史》勘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本科专业毕业论文:《中国语言学史》勘误.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文系本科毕业生论文论文题目中国语言学史勘误 中国语言学史勘误摘 要:濮之珍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为我国汉语言学史的研究工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该书已经成为各地高校语言学史课程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但是由于笔误和排版方面的一些问题,造成该书中的一些错讹,本文根据使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而提出意见以备修订参考。关键词:勘误;字形;音标;排版 amend errors in textAbstracts:Pu Zhi-zhens made for the research work that the our country Chinese language talks to learn the history

2、 tremendous contribution.That book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at everyplace linguistics history course of the high school extensively use.But because of some problems of the mistake in writing and formatting,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in this book, this text according to use in

3、 some problems for discovers but put forward the opinion to revise the reference fully.Key words:Amend errors in text; Form; Phonetic symbol; Formatting濮之珍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致力于“中国语言学史”课的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濮之珍先生深深感到我国古代语言研究有丰富的遗产,历史上曾经出现了无数优秀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学著作,作为后继者就更应该对祖先流传下来的珍宝加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中国语言研究的历史悠久,研究的方面也很多,但多年来专

4、门从事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却并不多,在濮之珍先生之前,只有王力先生开创性地写了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先生正是凭着对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执着,加上许多学者们的共同研究,终于完成了这部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著作中国语言学史,为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濮先生是一个写作态度非常认真的学者,但由于本著作系作者任课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提炼总结而成,难免在整理和编写中出现一些笔误和疏漏。而且在这部著作的出版过程中,虽然作者和众多编辑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得本书无论是在编校质量还是装帧设计方面,都是比较出色的,但由于这部著作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在编校方面也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因此,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

5、些的遗憾之处。现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语言学史作为高校中国语言学史教材已被各地高校广泛采用,为了避免误导,纠正差错是必须的,现将平时上课和课后阅读这部著作记下的一些疑点整理出来,供这部书再版时作参考。 根据后出胜前出的通例,本文所据版本为濮之珍先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语言学史(2002年8月新1版)1、P54 第二行荀子正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注释36中“名无固易”应为“名无固宜”。更正原因:对照原文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此处犯的错误是同音笔误。(方孝博选注荀子选P98,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月北京第1版)2、P57 倒数

6、第十行战国策秦策“周人谓鼠未臘者曰樸”应为“周人谓鼠未腊(x)者曰朴(p)”。更正原因: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编排的时候没有很清楚地区分简繁字体和本字的区别,仅仅简单地把简体字直接转换为繁体字。(刘向 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3月第2版)3、P94 第十行方言(卷一)“蝦”应该为“嘏”。更正原因:方言(卷一)“嘏”在后文里解释道“宋、鲁、陈、卫之间谓之嘏,或曰戎。”在这里出错的原因应该是因为两个字的字形非常相似。(扬雄撰,周祖謨校笺方言校笺,中华书局1993版)4、P102 倒数第八行方言(卷一)“络”应该为“彳各”。更正原因:出现这个错误应该也是由于字形相近的原因。(扬雄撰,

7、周祖謨校笺方言校笺,中华书局1993年版)5、P130 第二行说文解字解释“六书”之一的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其中“察而可见”应该为“察而见意”。更正原因:此处的根据来源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意见:“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因为这里“识”和“意”为韵,符合许慎“六书”每条都押韵的辞例。这个观点也是被现在学术界所公认的,所以在这里还是有必要作出更正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6、P130 第三行说文解字“二 高也,此古文丅,指事也。凡二之属皆从二。”其中的“此古文丅”应该为“此古文丄”。更正原因:由于这两个字的字形从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

8、因此在此出现失误的原因应该是在排版过程中误将“丄”“丅”两字的字形混淆而造成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7、P148 倒数第三行说文解字序“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注释80中的“阙”应该为“厥”。更正原因:与原文对照可以知道此处用字应该为“厥”,这里应该是由于字形相近而产生的错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8、P156 第十一行释天:“曰,实也。光明盛实也。”这里的“曰”应该为“日”。更正原因:看后面的解释此处“曰”应该为“日”,并且此处后文为“月,缺也。满则缺也。”则对应的应该用“日”。造成这个失误的原因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字形相近的原因。(

9、胡奇光,方环海撰尔雅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9、P156 倒数第三行“从语言着手来探求义类和声符的关系”中“语言”应该为“语音”。更正原因:前文提到“从文字角度研究语言学”,作为对应,后文应该是从“语音”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的。10、P158 第五行梦溪笔谈:“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餐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戔字为义。”其中“餐”应该为“ ”(同“歹”)。更正原因:许慎说文解字有记载:“ ,列(同裂)骨之残也,从半冎(剐的本字)。”在这里造成这个失误的原因是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互相转化的问题。11、P167 倒数第十行“朱峻声字芑豐”中“芑豐”应该为“豐芑”更正原因

10、:这个失误应该是排版错误,作者和编者基本不会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12、P189 第六行说文解字“本无其字,依声托声”中“依声托声”应该为“依声托事”。更正原因:在这里出现失误的原因应该是由于排版的失误而造成的,基本不会是由于是引用经典而出现的错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13、P189 倒数第四行“赵宦光”应该为“赵宧光”更正原因:出现这个失误的原因是两个字的字形非常相近。14、P192 第十四行魏志王肃传:“肃不好郑氏,时乐安孙叔然授学郑玄之门,”其中“授”应该为“受”。更正原因:据史料记载,孙叔然是郑玄的学生,而“受”和“授”是一组古今字,在这里应该使用“受”字的

11、“接受”义,而非“授”的“授予”义。15、P193 第十行音论:“梁武帝创同泰寺,天大通门对寺之南门,”其中“天”应该为“开”。更正原因: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濮先生送去编排的材料中出现了简化的“开”字,由于在编排过程中“天”和“开”的简化字字形比较接近,所以造成错误。16、P198 倒数第七行魏书江氏传:“吕忱弟静别亻放故左校會李登声类之法,”其中“會”应该为“令”。更正原因: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會”和“令”的字形比较接近。(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1年版)17、P220 第九行从史实论切韵:“实以东汉曹魏西晋时代洛阳京機之旧音为主要因素,”其中“京機”应该为“京畿”。更正原因

12、:因为“機”和“畿”这两个字为同音字,所以这里出错是误用了同音字。.18、P233 倒数第七行陆法言切韵序:“今返初期,”其中“期”应该为“服”。更正原因:“返初期”在这里从上下文来看意思不通,经对照原文,这里应该是“返初服”,意思是“回到老百姓身份”。这里出错的原因是“期”和“服”字形相近。19、P309 第五行 “早 st精” 其中“st”应该改为“ts”;第九行 “一 o疑影喻” 其中“o”应该为“”表示零声母而非圆唇后元音;第十五行 “人 日” 这里的“ ”应该放在十六行“见 k”之后; 第十七行 “春 t 徹、澄、穿” 其中“t ”应该为“t ”20、P321三十六字母表澄 音标应该

13、为 来() 音标应该为 21、P344 第二段这里的说明“切韵指掌图为了辨明五音、字母清浊等,它用简明的韵语加以说明,以便于学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为切韵指掌图添加简明韵语的应该是明初时候的邵光祖,例如在这里提到的辨五音例、辨字母清浊歌、辨分韵等第歌,这一事实在四库全书提要中有详细记载。22、P393 三家韵部分合简表在顾炎武和江永“二”的韵部下,段玉裁的“十”和“五”部其实应该为“十五”部,相当于王力的“脂”和“微”两部。这里“十”、“五”拆开并且又用竖线隔开,实属误排。23、P403 第六行及注释 P404 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五行这里的“江永”都应该为“江有诰”。更正原因:本章节主要

14、介绍人物为江有诰,并且出错处提到的作品音学十书也是江有诰的作品,故此处的正确人物应该为江有诰。以上所提到的这些问题是根据在平时学习使用中国语言学史的过程之中偶然发现的一些疑点,面对在这里提出主要是为了纠正错误,防止误导,争取能够将这本凝结了作者心血的著作努力做得更加完美。毕竟,作为教材面对的是初学者,如果出现错误而又不能及时纠正的话,是会造成不良后果的。参考书目:1濮之珍. 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方孝博. 荀子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3刘向. 战国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周祖謨.方言校笺M.中华书局.1993.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魏收.魏书M.中华书局.19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