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080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研究1.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21.1.专业方向设置偏杂21.2.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31.3.教材建设滞后,教学实践环节薄弱3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42.1.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普遍认识不足52.2.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较窄52.3.该专业学生就业与发展形势严峻53.加强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63.1.优化课程设置63.2.明确培养方向、科学制定培养方案73.3.加强实践性教学73.4.加强公共事业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83.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83.6.以社会需求

2、为导向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93.7.“5+2+1”专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93.8.拓宽就业口径10 本文共10页共7684字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研究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专业之一,从培养人才的目标来看,其发展前景很被看好。然而,由于我国很多高校未能从本质上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导致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为出发点,以在这一现状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些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有帮助作用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构想。关键词: 公共事业

3、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构想公共事业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是以管理学为主, 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的综合学科。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是社会公共事务。范围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全体公民。从公民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全社会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再到整个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等1。1.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并规定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

4、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内蒙古师范大学自从1999年开始增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从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1.1. 专业方向设置偏杂教育部专业目录虽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将开设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多个专业方向,但据笔者所知,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没有能够开齐这几个专业方向。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来看,内蒙古师范大学是根据自己原来的行业优势来制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不同的学院划分出了不同的培养方向,

5、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杂”。1.2. 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目前的教师只有18人。其中,助理研究员1人,副研究馆员1人,副教授2人,实习研究员1人,讲师6人,助教7人;相比之下,教育科学学院的教师数量比较多,其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也较公共管理学院多,现有教师66人,其中专任教师57名,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具有高级职称者占专任教师的65%;博士16人(包括在读博士4人),硕士2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7.2%。教师人数偏少,职称学历结构偏低,缺乏专业出身的教师是该专业师资目前的基本状况。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人员增长较快,

6、教龄小,真正的专业教师缺少。由哪些专业课程平台来体现和保证所办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个问题在2003 年10 月的全国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粗略的课程规范意见,初步地确定下来,明确了该专业的大小平台课8 门,即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以及公共事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财务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下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这些平台课均有开设,从而保证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正确性,真正缺乏的是这些课程与之相对应的权威的又一定学术研究的师资队伍。无论是从该专业目前的建设上,还是从未来的发展上,都有必

7、要加大本专业师资的教育和培训的力度。1.3. 教材建设滞后,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7年-2012年使用的部分教材分别为表1和表2:表1:教材名称版次编者出版社财务管理第三版张玉英高等教育出版社财务会计第二版黄晓榕陈科虹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法第三版赵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研究方法2001年第1版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行政法学2009年版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表2:教材名称版次编者出版社管理学原理第一版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事业管理学第一版郑文范娄成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关系学第二版廖为建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政策学2004年第1版陈振明中国人民

8、大学出版社行政法学2009年版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就目前该专业的教材建设来看,依然滞后,缺乏高规格的、能体现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的教材。现有的教材五花八门, 缺乏理论自身的有机性、实践性、本土性。由于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课程甚至一个学期下来连一次与课本相关联的实践也没有,这样一来就严重缺乏实践环节和实习基地操作性训练。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1998 年在我国开设以来,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该专业本应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属于热门专业之一。然而这10多年时间,它却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甚至陷入了困境。内蒙古师范大学的

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从1999年建设以来的这几年的时间里同样也不例外,存在着全国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本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2.1. 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普遍认识不足不知道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在哪里,不明白公共组织和政府机关究竟有哪些分工。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识也不足,对它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认识差别很大,大多数的高校都是根据自己原来的专业势来制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划分出形形色色的培养方向。如卫生院校大多数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都是医疗。社会认可度差, 专业认知度低直接导致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难。公共事业的改革及市场化进程比一般企业起步晚,

10、 发展要慢, 社会对公共事业的认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包括哪些行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干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是什么? 社会、企业乃至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此问题都没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这就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根据笔者的调查,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里明确需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不到10个岗位2。2.2. 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较窄按照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规定,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

11、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于我国现有“事业单位”,国内高校由此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这样一来就使得专业的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范围变窄, 难以适应政府改革后公共事业领域进一步扩大的需要。从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实际看, 可能还没有一所院校能够囊括所有的公共事业管理服务领域和范围。在一所院校内办全本专业的所有专业方向是比较困难的, 这也使得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2.3. 该专业学生就业与发展形势严峻自1999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第一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的这一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来看,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

12、峻。一是由于本专业缺乏明显特色,使得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确。作为新办专业,社会上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比较少,对本专业的学生究竟能做些什么不清楚。二是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开放,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还没有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使得许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实现与公共事业接轨,缺乏对公共事业整个行业的了解。三是本专业目前的办学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超出了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速度,公共管理体制和公共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与当前的人才实际需求相脱节。四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教育,这严重限制了本专业学生的发展出路。本专业本科生考研只能选择相近的专业,如行政管理、

13、社会保障。3. 加强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终身目标较为模糊,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无论在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教师素质、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等环节,都需要进行巨大的变革和提升。笔者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1. 优化课程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就必须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因此必须以公共事业管理课为核心,各门专业管理和其他课程有机配置,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解决专业课程设置的杂乱局面。首先,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大类选修课之间的比例,既要保证基础课的课时量,也要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其次,专业核心课要

14、突出专业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和学校自身优势,选择一个或两个方向,不能面面俱到,其他方向的专业课程在选修课中开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三,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在联系,科学地确定课程开设顺序,由浅入深、由宽到专,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第四,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夯实实践课程,加快相关实验室( 如电子政务实验室) 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尽快建立起较为规范的课程设置体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建专业,其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体现在专业上,将由哪些专业课程平台来体现和保证所办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不是其他管理专业?从学科分类看,公共事业管理

15、既不同于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与传统的具体事业单位管理也有很大区别,但它又与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存在广泛联系,是这些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以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建设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本专业横跨管理学、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特征。要打通专业壁垒,加强文理渗透,抓好基础学科核心课程建设,积极开发公共事业管理学、非政府组织研究、非营利组织研究和公共经济学等新兴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公共事业管理实务、会计、统计、经济定量分析和语言(含母语、外语)、计算机等6个方面的综合能力3。3.2. 明确培养方

16、向、科学制定培养方案首先,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培养方向模糊的情况,我校应根据学校优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增强本专业的针对性。如我校可开办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总之,在确定办学方向时,应根据本校现有的条件及将来的发展,突出专业特色,通过专业建设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3.3. 加强实践性教学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 因此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素质是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公共事业管理面对的问题涉及社会发展、公共利益、个人利益等不同的层次,涵盖领域广泛。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 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善于把握大局,

17、 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除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外,还可以开设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等课程,邀请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相关人员为学生提供讲座和培训。同时,综合素质的获得还依赖于一定的定量分析能力。就行政学、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来看,也越来越强调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在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环节中, 也必须紧紧把握和顺应这一趋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使教学实践具有更多的直观性、明确性、应用性。3.4.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决定了教师既要专又要博,既晓理论又通

18、实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提供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 通过进修或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并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次,教师应经常性地进行调查研究, 提高科研水平, 促进专业教学;再次,针对师资缺乏的状况,可采取多元化的师资引进模式,采用全职、兼职、访问、荣誉四种师资任教形式,建立一支理论与实际并重、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全职教师中则来自本校,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专业布局的优势;兼职教师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聘请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

19、、学者到校作为访问学者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聘请政界知名人士、杰出成就者担任名誉教授。3.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服务面向定位比较窄, 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模糊。而社会和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社会评价标准主要是看高校毕业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看重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度。高校的评价标准则主要是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衡量尺度。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要求不同, 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意味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之间不协调。也就是说,要随着社会的需求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否则就会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

20、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甚至会导致高失业率的社会隐患。社会评价与学校评价的差异要求必须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6.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公共事业管理是社会组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和协调发展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运用的一个管理过程。公共事业管理面对的问题涉及社会发展、公众利益、个人利益三个不同的层次,涵盖广泛的领域,服务对象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及各类公众,其操作具有复杂性。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具备较高的办事效能

21、、实际策划、运用理论及操作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必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由此可见,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确立灵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需求,划分明确的培养方向;依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为保障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另外,人才培养方案是动态变化的。在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要进行全程就业信息管理工作。要依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结果,检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对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修改

22、完善。3.7. “5+2+1”专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5+2+1” 专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将本科四年八个学期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在大学一、二年级及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的5个学期的时间里,专业所有学生将不分专业方向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而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以理论基础为主线,打通专业壁垒,加强文理渗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综合性、交叉性的特征,所以要充分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横跨管理学、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特征。第二部分,在第六、七的两个学期的时间里,让学生根据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兴趣划分专业方向,如社区管理、企业行政管理、

23、教育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在第五个学期结束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职业分析,确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根据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第六、七的两个学期里,划分专业方向,分方向制定培养方案,设定各个方向专业技能课程, 培养学生职业目标所需的各种实战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第三部分, 第八个学期开始, 学生结合就业选岗,去社区、公共组织或相关事业单位实习。或者在第七个学期下半学期开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提前开始毕业实习。如学校有条件更可提供实习岗位, 或以学校名义联系实习单位。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

24、环节。这样,既可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可明确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性和应用性。在理论基础学习中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更加柔性。而专业方向的划分可以让学生有更明确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性技能,有明确专业方向和更有针对性的就业选择。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倡学生尽早开始毕业实习,其一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尽早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二可以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提高自身竞争力4。3.8. 拓宽就业口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主动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一线管理

25、部门就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深入民族地区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政府机关等,把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再次,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丰富、就业“筹码”的增加,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第二学位等,报考劳动部主办的相关资格认证证书,如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师、物流管理师等。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必须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保证该专业较好的就业率5。参考文献:1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罗旭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创新期刊,20113宋桂芝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与设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宣勇,何作井“25+15”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25 莫利拉,李燕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维发展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