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094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61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得到了全国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与会代表262人,是近年来水工环地质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性会议。会议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它既是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近十年来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领域取得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为明年在我国召开的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的一次预演。一、会议规模宏大,论文内容丰富,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共收到论文全文和摘要275篇:其中关于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特征分析的44篇;地热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的14篇;模型研究的9篇;地面

2、沉降、地面塌陷的9篇;同位素研究的4篇;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研究的4篇;技术方法方面的3篇,其它均为专题论述和探讨的文章。大会特邀学术报告4篇,大会学术报告8篇,分组学术报告57篇。这些成果都是近十年来在各个领域探索实践的结晶,会议论文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大量的是应用方面的勘查研究。历史上类似的学术会议1987年在杭州开过一次,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200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都不同程度地反映过我国水文地质的勘查研究成果。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为中小型的和专题的会议,2004年先后召开过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

3、市发展(天津)会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与可持续利用(西安)会议。所以说,这次会议及明年将召开的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结果集中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大成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认识和掌握水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20002002年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多年

4、平均为8837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3527亿m3。地下水供水份额约占全国供水量的1819%,这一点和美国有点相似,美国地下淡水占全部淡水的22%,但它提供了62%的饮用水,大约50%的美国人口和97%的农村人口以地下水供水作为其主要的饮用水源。当我国1995年完成了全国范围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700多个县市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30多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数千个城镇和工矿供水水源地勘查及50多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之后,水文地质工作如何部署,是摆在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北

5、方11个平原和盆地、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四川盆地红层地区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启动了严重缺水地区抗旱打井示范工作,以解决群众饮水的燃眉之急。这次学术研讨会全面反映了近几年取得的显着成效,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工作部署是合理的,是贯彻“两个更加”和“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三、大会特邀报告和大会学术报告,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水文地质的发展水平和趋势袁道先先生的中国岩溶动力系统与碳循环是与国际接轨的项目,是IGCP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驱动岩溶形成、调节大气温室气体、缓解环境酸化、驱动元素迁移、影响生命、形成有用矿产和纪录环境变化的岩溶动力系统功能划分,具有

6、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王广才教授介绍了“十一五”水工环地质优先资助领域,为我们申报立项指出了方向。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水文地质处文冬光处长介绍了近期地质大调查水文地质工作:1、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调查评价;2、全国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3、全国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4、西南岩溶重点流域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开发示范,为我们申报立项指出了方向。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一次完成,而是一个需要动态调查评价的过程。美国在过去30年里(19781995年)进行了区域含水

7、层系统分析计划(RASA),对美国最重要的25个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数据进行汇总,并建立了数值模型,区域含水层系统分析计划于1995年结束后演化为地下水资源计划(GWRP)。随着自然条件及管理观念的变化,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510年为周期的重新评价。美国正在执行20年为周期的全国水质评价计划(NAWQA)。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和浅层地下水中的砷异常环境地球化学控制,对全国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跨界含水层问题和地热资源开发模式与可持续利用、矿井突水类型和分布、矿井突水系数理论的改进,从当前国内需求和国际研究的热点,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四、地面沉降模型研究具

8、有创新意义我国地面沉降是平原区一种很严重的地质灾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八五”)以来,我国一直沿用准三维流和一维沉降模型的耦合求解沉降过程和发展机理。根据上海不同土层具有不同的变形特征,即土层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期变形差异比较大的特点,建立了弹性、弹塑性和粘弹性变形条件下的沉降模型,而且得到了初步验证,这是对我国沿用十多年沉降模型的重大改进和提高,得到了国内国际同行的认可和赞扬。五、在区域水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查评价中,重视了地质基础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赋存规律与利用前景”,是新一轮水资源评价和环境调查评价的典型代表。其它如准噶尔盆地、柴

9、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银川平原、山西六盆地、西辽河平原、松嫩平原,都广泛应用了同位素技术和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华北平原利用已往大量钻孔,编制了32条控制全区的水文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含水层组划分,利用长系列监测资料对多年地下水(浅层水、深层水)流场和化学特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为建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环渤海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查评价项目,费了很大功夫,统一了华北地区第四系划分。鄂尔多斯盆地利用已往地震剖面资料和1520个钻孔资料,运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了全盆地三维的地质结构模型和白垩系砂体模型,建立了基于ArcGIS的模型信息管理、查询和交换的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并

10、进行了大量岩相古地理研究。根据水动力场的分析,以盆地中部的白于山地表分水岭为界,划分为北部沙漠高原地下水系统和南部黄土高原两个地下水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5个相对独立的地下水亚系统,为白垩系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地质基础。他们在与法国地调局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鄂尔多斯盆地可与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进行国际对比研究,大自流盆地的面积170万km2,占整个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5,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盆地的地下水由多层承压含水层组成,含水岩组是三迭、侏罗和白垩系的多层陆相石英砂岩、盆地内有4700个自流井,一般深度500m,最深可达2000m,最大单井涌水量10000

11、m3/d,从18801970年,由于大规模开发,水位明显下降,一些地区停止了自流。他们在同位素的应用和数值模拟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六、新技术新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环境同位素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地下水成因、形成年龄和循环交替研究的应用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鄂尔多斯盆地项目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通过环境同位素的测定,揭示了白垩系地下水的成因和形成年龄。在论文摘要汇编中有一篇“利用放射性氚估算太行山前地下水更新速率”(陈京生、陈宗宇等)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论文。地下水更新速率越大,表明地下水获得新水补给的可能性越大,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也越大。根据研究结果,太行山前浅层地下水的平均更新速率是133%

12、a-1,石家庄市区相应的更新时间为2050年,地下水降落漏斗更新时间大于50年。我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图原则与方法已沿用30多年,它的根本缺陷是以钻孔的涌水量作为评价富水性的指标,钻孔涌水量只反映钻孔的导水能力,它的大小取决于钻孔口径、过滤网的孔隙率、填砾厚度、水跃值等。富水性又和水资源量的大小不直接挂勾,如何探讨水文地质图能直接反映水资源量的大小和其更新速率则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其它如水文物探EH4、核磁共振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七、开展了深层承压水形成机理的研究工作深层承压水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工农业与生活、生态用水开发的主要含水层。经多年勘查研究,对各地区深层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及

13、水文地质结构,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其形成特征及资源属性仍有一些尚待深入讨论的问题,对过去沿用几十年的资源评价方法需重新审视。深层承压水大多数情况下与潜水为同源补给,为具有统一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连续水流。法国水文地质学家P.J.Margat指出:“封存”这一术语通常被用来描述这种在含水层存留了数千年的水,这并不意味着水停滞不动,也不是说这种分布广的深层含水层不能再生,只不过再生的速度非常缓慢而已,。年流量通常仅相当于储水量的极小部分,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为410-5,撒哈拉北部盆地为1.510-5。”深层承压水大部分是晚于地层沉积年代、循环交替缓慢、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水体,一般是埋藏越深,

14、年龄(贮留时间)越老,径流途径越长,年龄越老,总体看,资源再生能力弱。再生能力(更新率)的大小,决定于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靠近山前地区,或埋藏较浅的再生能力大,远离山前地区,或埋藏较深的再生能力弱,因而需要建立水资源的专门概念和评价方法。在这方面天津、华北、鄂尔多斯进行了一些专门性研究。水环所、天津所、西安所、中国地质大学都在从事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有几个问题,建议适当考虑:1、调整地下水开发利用思路,实施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今后地下水资源评价重点是评价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某一地区若实现年度抽取量与天然和人工补给量之间的持续均衡,就认为该地区实现了

15、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采补均衡,持续利用原则)。2、浅层为主,深层适度,咸淡结合。在深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后又不产生严重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可有计划地适度开发深层水资源。在地下咸水分布区,可应用抽咸补淡,咸淡混合等技术,合理利用咸水资源,河北沧州已有实例。3、重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水资源调蓄要实现从以地表调蓄为主,向地表、地下联合调蓄转变,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优势,综合利用水资源,重视含水层的修复工作,水文地质工作要从勘查评价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合理保护、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北京在联合调蓄方面已有成功经验。4、加强全国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力度。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护工作,是维护广大

16、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5、在进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建立城市应急水源地,保障供水安全,这次松花江水遭受污染,更向人们敲起了警钟。6、进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参数最重要,对大面积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建议在我国不同气候带,不同地质、地貌单元,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以均衡试验场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的科学实验基地,进行水文地质专题研究。7、贯彻自主创新精神,重视原始资料和数据的获取和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