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119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毕业论文1.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本科_行政管理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题 目:恩平市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目 录一、引言1二、恩平市农民工就业现状3(一)就业环境恶劣,超时劳动3(二)就业待遇偏低且经常拖欠工资3(三)社会保障缺位4三、现阶段我市农民工就业困境原因分析5(一)农民工的身份不明确5(二)户籍制度的限制5(三)社会保障的缺失6(四)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偏低6四、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8(一) 发挥政府职能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8(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工平等就业8(三)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9(四)转变观念,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10结论11参考文

2、献12恩平市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内容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劳动力大军,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群体。本文一方面通过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境问题的分析,指出造成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多种因素。另一方面,从现实出发,引入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政府职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恩平市,农民工就业,金融危机,社会保障,困境,对策一、引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农民工”一词应运而生。“农民工”作

3、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从产生伊始就带上了身份困境的烙印,“农民工”就业难、权利保障难等问题也随之日益凸现。农民工的身份转换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中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三农”问题就永远也解决不好。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6亿人。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如上海、浙江、广东等的一些企业经营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对农民工就业造成影响,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追根溯源,这些年日益突出地反映在“农民工”身上的各种矛盾与困惑,都与“农民工”群体的身份界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农民工”的称谓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困境性的概念,“农民

4、工”的身份是一个不合理的身份,“农民工”问题要获得真正解决,就要从根本上淡化并消除对“农民工”这种矛盾身份的定位,并在社会生活中赋予其“产业工人”的身份,从而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农民工”的身份问题是解决“农民工”各种问题的关键。从法理的角度审视“农民工”身份问题,就是要赋予其平等的身份,使其真正成为国家法律上的权利主体,推动我国“从身份到契约”的法治进程,这不仅涉及到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恩平市农民工就业现状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过程。因此,农民工就业的现状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如政策、经

5、济等方面;也有微观层面的,如农民工自身方面;再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农民工就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现阶段农民工就业的现状,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当前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综观近十年来有关农民工就业的相关政策,我们不难发现国家的任何政策变动,都影响到农民工就业的流向,其过程深深地嵌入了国家政策的烙印。2004年1月l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农民工的身份。国务院在2006年3月专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确立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措施,内容涉及到农民工

6、劳动权益、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及户籍变化等核心内容。近些年,中央连续几个1号文件以及有关解决农民工问题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表明了中央对农民工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现阶段,由于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并未得到根本变革,地方政府在执行这些措施时也就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而使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成为农民工就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一)就业环境恶劣,超时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就业分布和收入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比较恶劣,从事的工作普遍具有重

7、、脏、苦、累、险的特征。建筑业劳动是既重又危险的工作,而在第一线工作的大部分都是进城农民工。煤矿、铁矿、金银矿是最危险的行业,煤矿瓦斯爆炸每年夺去数以千计人的生命,其中80%以上在井下工作的都是农民工。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让农民工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农民工已经成为恶劣工作环境下职业病危害的重要群体。据来自卫生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和农业部等部门组织的对99万余名农民工进行健康检查的调查显示,体检异常率为3.47%,患职业病3700多人,其中,工作环境恶劣是导致农民工职业病的主要因素。11农民工己经成为恶劣工作环境下职业病危害的重要群体。虽然劳动法规定了延长工作时间

8、的必要条件,但是农民工的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国家法定的劳动时间。相关调查显示,农民工一个月休息8天以上的占6.9%,休息5一7天的占5.4%,休息3一4天的占n.5%,休息1一2天的占12.4%,根本就没有休息日的占63.8%。在正常情况下,农民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达56小时的人数占63.9%。农民工害怕的不是工作时间长,而是担心没有活干。(二)就业待遇偏低且经常拖欠工资农民工普遍最关心的是工资问题,在经济上,农民工群体的工资收入普遍偏低。尽管如此,雇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情还屡屡发生,因此,工资拖欠问题也往往成为引起农民工与企业冲突的重要因素。但更多的农民工所遇到的工资拖欠情况是非自愿的,甚至是被迫

9、的,因为他们害怕丢了工作而不得不暂时放弃保护自己部分经济方面利益的权利。农民工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也希望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但是,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或根本就没有个人劳动分配制度,分配不公、待遇不平、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个人收入不确定陛等现象比比皆是,老板随意安排或克扣工资,剥夺加班费或者不给加班费等。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在前几年是农民工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许多农民工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非常普遍。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2009年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中,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占1.8%,比200

10、8年的4.1%下降了2.3个百分点;尽管外出农民工在建筑业中的就业比例只占17.3%,但工资拖欠主要还是发生在这一领域,其次是制造业(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10)。从江苏省内的农民工就业待遇情况统计显示,一成多农民工报酬被克扣过。13.8%的被调查农民工2006年被克扣过报酬,其中报酬被扣1成以下的占792%,被扣1一3成的为17%,被扣3成以上的有38%。1121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本来就低,再加上企业克扣工资,使得农民工经济收入大打折扣。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比例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似乎越来越大。(三)社会保障缺位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人进行再分配,并集

11、中形成社会消费性共同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以及其他灾难等发生所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性社会援助,以保证其最低生活需要或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在我国,正是基于户籍制度的不同,社会保障体系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形成的城市居民和农民工身份的不同,国家提供了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障。在城市,市民可以有最低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社会保障;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身处城市却不属于城市人口,因此被排除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长期生活在城市,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基本不存在,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扶贫救济,他们往往也不被列为

12、考虑对象,加上自身的维权意识差,在社会保障方面他们基本上是空白。从关于长江三角洲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1.7%,浙江省相对较高,但也只有19.0%,参加医疗保险的有12.7%,江苏省最高,为19.5%;参加失业保险的为5.8%;参加工伤保险的有14.7%。在被采访者中还有59.9%的人没有参加任何一种保险。从失业保险方面看。目前,农民工是城市中失业比例最高的阶层,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民工遭遇失业问题的比例高达45.5%,其中近20%的外来工有长达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失业,有45.5%的人遇到过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失业。14由此可见,农民工完

13、全被排斥在城市失业保障网络之外。3三、现阶段我市农民工就业困境原因分析(一)农民工的身份不明确身份即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映射了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认识或评价。虽然农民工这一称谓沿用已久,甚至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但这并不表示农民工就是其应有的身份。从整体上讲,我国对农民工身份的认识和定位还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有人称其为“盲流”,有人称其为“民工”,有人称其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有人称其为“流动人口”,有人称其为“农村劳动力”,有人称其为“农民”等。此前不久,深圳代市长王荣提出取消“农民工”这个称呼,当时引起众声喧哗。很多人认为在最基本的身份认定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农民工”这三个字并

14、不是轻易取消得了的。无论如何,必须重新审视农民工的身份困局。“农民工”这个不尴不尬的称谓,不应该依然是对进城农民、建设工人的笼统概括、糊涂称谓。从上述对农民工各种不同的称谓中,我们不难看出,农民工自其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社会对其身份的不同理解、认识和对待。前段时间因为河南青年张海超“开胸验肺”的悲壮举动,公众再度把目光投射到农民工工伤维权这个沉重的话题上。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合理的维护,状貌之悲惨、维权之艰难,并不仅仅止于“开胸验肺”,与农民工相关的许多问题都无法直接放到农民或工人阶级的范畴中去理解、解决,农民工已成为我国新出现的一个特殊的阶层。导致农民工工伤维权艰难,最根本的原因依然是

15、当下社会结构中农民工尴尬的身份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些农民工进城以后身份不能及时转化,造成了他们与城市工人或居民的这些差别,正因如此,使他们成为生活在城市却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特殊群体。他们不得不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和不公平的社会待遇,甚至他们微薄的收入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他们的子女没有享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长期的两地分居问题;他们没有医疗保障、没有社会保险,当其体力和青春消耗殆尽之时,他们何去何从?他们的社会身份如何确定?这些问题不仅始终困扰着“农民工”自己,而且成为“农民工”问题的核心。(二)户籍制度的限制户籍制度是国家关机关依法搜集、确认、登记有关公民身份、亲属关系以及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

16、法律制度。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期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核心内容是把全国人口人为地划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两大主要类型,其本质是依附于其上的种种福利、政策和管理方式。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体制以户籍形式固定下来,农民工的“农民”身份难以改变。长期以来,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两头,“农民工”这一称谓体现了其矛盾性,“农民”是户籍身份,而“工”是职业属性。目前城市对农民工采取“经济吸纳”和“社会拒入”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城市经济发展需要这些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城市社会又拒绝他们,造成了城市和农村事实上的不平等,农民被挡在城市大门之外,阻碍了农村和城市之间劳动力的流动。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城

17、市,仅仅充当城市的“匆匆过客”,所以很多农民工只能徘徊在城乡之间,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会进一步增加,这就意味着进城农民工群体还将扩大。特别是中国的城市化,每年都要消化一定数量的农村人口,也就是说更多的农民群众最终要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这虽然可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说,这将是一个日益加速的过程。但目前我们的制度和机制等还未能形成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

18、瓶颈。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以城乡分割为主要特征的户籍制度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时至今日,二元户籍制度已经被公认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领域被排斥的根源,是导致他们非正规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社会保障的缺失综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对公民承担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我国公民平等享有的法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国家理念,适应了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承诺了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从某种意义而言,一个国家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同建立完整的法制体系一样,缺乏法制体系的国度必导致善恶不分,民不聊生;

19、而缺乏科学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度只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在我国20余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中,专家学者多次提出要兼顾效益与公平这一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建议,但在实践中并未真正引起有关部门的真正重视。首先,缺乏应有的就业保障。长期以来,提起农民工社会保险,往往没能引起社会足够重视。在许多人眼里,土地才是农民工最大的保障。但据有关机构调查,33.0%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有过失业的经历,失业期间,多数是靠自己积蓄度日,只有14.0%的农民工回家重新务农。走进城市的农民工虽然以青壮年为主,但生病受伤在所难免。调查显示,因经济原因,60.0%的农民工生病以后不会花钱去看病。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养老、医

20、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组成。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的一份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在“五大社会保险”中,除工伤保险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参加外,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巧.0%,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10.0%左右,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近几年,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抓“扩面”,但进展并不顺利。在广东、浙江等地甚至出现过大批农民工要求退保的现象。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但实际上,被调查的农民工大多数未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农民工则享受不到劳动法规定的权利,甚至不得不接受极低的工资和诸多的“不平等条约”。其

21、次,缺乏应有医疗和工伤保障。不少农民工从事着危险性大,安全保障差的工作。农民工自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往往成为安全生产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受害者,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工伤事故保险,事故的发生成了农民工家破人亡的直接原因。12(四)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偏低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据。因此农民工自身条件的制约,在本质上是影响农民工就业的更深层次的障碍。众所周知,就业的关键是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而素质和技能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是其能够在城市找到工作,在城市立足的重要条件。素质高的农民工,进城后容易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能够找到相对稳定的职业。农民工的素

22、质偏低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四、 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一)发挥政府职能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农民工改变自身弱势群体状况和地位的最重要途径。但我国农民工由于普遍素质较差,人力资本偏低,凭借他们自身力量实现就业困难重重。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给予帮助和扶持。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由此可见,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掌控者,保护农民工的正当就业权益是政府的重要而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必须发挥其应有的行政职能,承

23、担解决就业这一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角度,通过实施各种制度、政策等有效措施来推动就业的充分发展,为农民工正规就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工平等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户籍制度却使这一进程受阻。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遭遇就业机会、就业待遇以及就业困境之根源,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并得以执行的前提。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就业的制度根源。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身份差别,实现公民平等,是时代的需求,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就业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24、趋势。总之,放宽户口门槛,是顺应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户籍制度要注重公平、平等、弱化身份制、赋予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居民一样多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政府应着力研究尽快采取行动,逐步降低农民工入户门槛,等到条件成熟时取消户籍的城乡划分和地域划分。切实保护公民的平等权益,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农民工就业的市场化,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三)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农民工就业的载体,作为农民工的雇佣方,是农民工问题的最大利益相关者。企业只有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对农民工应尽的、无可推卸的责任承担好。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或低运行,导致了一系列的农民工问题,如果企业不能充分保障农民工的

25、合法权益,很容易诱发农民工的“革命”行动,一是“用手投票”,对工作缺乏内在热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状态是消极的、被动的;二是“用脚投票”,以流动甚至回乡务农来反抗这种不公平;三是极端行为,如以罢工、绑架甚至杀害管理人员等极端方式来抗衡,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27因此妥善处理农民工问题首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企业要对农民工问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将是一种必然趋势。破解农民工问题,企业具有基础性作用。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四)转变观念,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农民工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农村的文化传统及其教育状况决定了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身上残留的

26、自由散漫的小农意识事实上已经妨碍了他们的市民化。农民工应树立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在城市的就业生活和暂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歧视。应当充分发挥自我行动的主体性、主动性,通过反思进行理性的行为选择和行动选择,积极向市民转化。29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严峻就业形势,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应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积极就业。农民工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法制观念和城市先进意识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逐步破除封闭保守、自由散漫的小农思想意识,形成与现代城市生活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其思想观念、

27、思维方式和道德水准不断跟上现代城市发展的步伐。结论就业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农民工问题的实质就是就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就业现状的研究,了解了我国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劳动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表明我国农民工就业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针对农民工的失业保障体系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农民工自身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却使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底层。就业作为生存的基本前提,对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又一次的把农民工就业问题推到风口浪尖。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一就业危机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8、,但我们在面对这场危机时也不要惊慌失措,我们应该立足当前,确保长远,寻求快而有效的方法将农民工的失业风险将到最低。同时给暂时面临失业的农民工做好社会保障。使他们即使失业了也能够保持最低的生活水平,生活有所依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创造条件,只有这样,农民工就业这个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才能推进城乡共同发展,保证社会和谐。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3司法部调研组: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调查报告.载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

29、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4郑功成,黄黎若莲等著.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人民出版社,2007.5魏礼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序言)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6明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流动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徐建玲著.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农民工市民化视角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3.9国务院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调研报告中国言实版社,2010:87.10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2008:6211巩前文,叶华,张俊毗.交换权利与农民工工作安全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南京),2

30、006(2):5312李尚旗,唐土红.农民工现代化过程中的困境与出路J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l3王文欢,王国旗.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就业思考J.三农经济,2009(4).14刘洪均,赵泽洪.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扩大农民工就业的障碍及策略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17).15张体魄.论就业歧视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6黄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9(2).17黄建新.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研究结构化理论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l8李倩蓉.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