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186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摘 要为了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现实情况对商誉的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使自己得到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巩固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本文采用多种方法逐层深入地解析商誉构成要素的相关问题。主要通过查询国内外专著、网上浏览、查阅期刊杂志报纸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运用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证券法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企业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使企业商誉问题在资产评估中已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商誉的要素进行划分的基础上,说明企业自创商誉的构成要素,自创商誉是外购商

2、誉的主要来源,可以由企业采取措施加以影响,并对构成要素分类,弄清商誉的各个主要构成要素之间与商誉的关系,引入核心竞争力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理论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与企业商誉的关系,说明了人力要素是自创商誉的主导要素以及人力要素和企业内外部各项关系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商誉 商誉的构成要素 商誉的计量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企业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使企业商誉问题在资产评估中已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但是理论界及实物界对于商誉的有效构成要素、本质、确

3、认和计量等问题仍没有统一的认识,一直存在颇多争议。国内外对于商誉有不同的理解,“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企业如果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将企业内部的各项优秀素质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利益,吸引较多的顾客购买其产品,与顾客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如果这种良好的关系能够一贯保持下去,企业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取较多的未来收益。此时,商誉普遍地被理解为能使企业获得更多收益的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20世纪初,社会经济更加发达,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的优势已不完全取决于业主与顾客之间的良好关系,而要从内部管

4、理、生产组织、销售环节等各方面努力。因此,当时便将能导致一个企业比其他企业获得更多(超额)利润的一切因素,统称为商誉。随着人们对于商誉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阎德玉教授提出:商誉是企业的总计价账户。其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理论家亨德里克森在他的著作中总结以上观点,提出了“三元理论”。 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其中“好感价值论”初步揭示了商誉的本质。该理论认为商誉源于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来自于企业良好的声誉与形象、优越的地理位置、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等,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因素。美国

5、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9年9月7日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的概念。一是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持续经营)构件的公允价值。二是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结合的预期协同效应的公允市价。无论是那种方式,都具有它的局限性,研究商誉的构成要素,要明确其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其如何形成,才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1.1.2 选题意义1.找到企业自创商誉的相关要素,了解自创商誉的内在构成,更好的分析商誉的构成原因,来合理的解释商誉的本质。2.目前有很多方法对商誉进行计量,但是在没有明确商誉的构成要素之前,这些方法都是从表面的现象来反映其具体的数值,而明确了商誉的构成要素,能够为商誉的计量提供可靠的基础,从商誉

6、的构成的角度可以更好的分析计量中需要的各项数据,最终从总体确定或估计商誉的价值。3.商誉的各个构成要素都与企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为了提升企业的价值,学者和企业都可以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加强管理,指导企业更好的利用自身优势,寻求企业发展。2 商誉的构成要素2.1 商誉的概述2.1.1 商誉的定义商誉是指企业所独有的可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这一定义在会计学界已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对于商誉的有效构成要素人们尚未形成一致意见,许多学者都对商誉的性质和构成要素作了深入全面的探索,经过归纳,对于商誉的构成要素,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商誉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杰出的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制

7、度,融洽的公共关系,优秀的资信级别,良好的社会形象,行业内竞争者少,其他企业和组织给予的帮助等等。广义的商誉构成要素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产技术,和专营专卖特权等要素通常都是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对于上述商誉构成要素进行仔细分析,本人认为,商誉的要素主要指狭义的构成要素,在商誉的构成要素中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即杰出的管理人员。狭义的商誉广义的商誉杰出的管理人员优越的地理位置科学的管理制度独特的生产技术融洽的公共关系等专营专卖权等1、将商誉的一般定义与上述商誉狭义和广义的构成要素相比较可以看出,良好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产技术,都是公认的无形资产之一,但这只是一种广义的商誉,因为它们都可以资本化

8、入账,可以转让出售。专营专卖权同样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它可能是企业花费一定成本而致,或由于良好的社会关系而获得,但不管如何,它也可以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单独入账。所以,良好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产技术,专营专卖权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商誉,是可辨认资产。企业所有的科学管理制度、融洽的社会公共关系、优秀的资信级别和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无不是企业杰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特长,使用科学有效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手段。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真正是企业的一项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然而,他为企业创造收入,但不能单独计价。尽管现在有许多会计理论家呼吁要建立人力资产会计,但对此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计量方法,因此

9、会计实务无法将其计价入账;同时,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可以自由流动,因此企业现有的优秀管理人员不完全由企业控制,企业不能靠转让这些人才而获利,除非各企业像足球俱乐部那样实行管理人员职业化和转会制度,但这种做法在大范围内的推广难度太大,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2、商誉最本质的构成要素是企业杰出的管理人员,用这一论断可以对上述三种观点作出解释。首先,对企业的好感价值的实质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好感,他们经营管理水平高、诚实信用、不欺骗客户、不投机倒把、合法经营、诚信待客,等等;其次,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是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经营所致,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良好的业绩具有因果关系;最后,企业未入账的资产中最重要的

10、一项人力资源没有入账。 3、将企业杰出管理人员作为商誉最本质的构成要素,才能对实务具有指导意义。人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具有同样地理位置和同样先进技术的企业,有的企业具有优良的业绩,并取得很高的商誉价值,而有的企业却什么都没有;为什么拥有杰出管理人员的企业,会取得良好的业绩,并获得较高的商誉价值;为什么当杰出管理人员离开某企业后,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商誉价值会下降;为什么人们认为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在同等条件下,经营业绩优良的企业都具有商誉,杰出的企业管理人员是商誉存在的前提,而地理位置、技术条件和专营专卖特权等,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无形资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誉。2.2 相关理论2.2.1.

11、核心竞争力理论 1990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的战略管理学教授加里 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战略”的概念。自此之后,很多学者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分别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并形成了五大流派:1.技术创新派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2.资源流派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并运用某些独特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性、非交易性特征。3.知识流派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包括技术、管理、价值观、

12、技巧和知识基础等四个纬度。4.组织流派认为:市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它是企业不同的管理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目标和价值系统、结构系统的有机结合。5.文化流派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特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的基础。根据上述各流派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阐述,将其构成要素概括为:核心技术与创新;独特的资源优势;企业文化;有效管理与沟通等,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每个要素都可以单独为企业创造价值,但如果通过有效整合所形成合力被企业用于参与市场的竞争,就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持续

13、性的超额收益。从上述流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以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商誉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体现为企业的超额获利能力,二者都可以使企业成为特定市场领域的领先者并获得超额利润,因此,商誉的本质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寻求企业的长期发展。2.2.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实例:它不可能降格为一种单一的理论,只是作为标准资本理论在一些经济现

14、象中的应用而存在。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从上述人力资本理论的概述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不断推动企业产品和技术的进步,他们具备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团队精神,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凝结为企业的文化氛围,与企业的其他资源整合后发挥着超额的效用,树立了企业形象,影响了企业商誉的价值。3 商誉构成要素的影响因素3.1 商

15、誉构成的内部要素3.1.1 人力要素商誉变化是人力资本超额效用变化的反映。引起企业商誉发生变化的原因应归结于其人力资本垄断状况的变化,譬如,就其下降来看,在现实中一般表现为如下三种情形:(1)本企业优秀人力资源流失,从而失去对原有人力资本的垄断;(2)本企业人力资本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在人力资本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其超额效用下降;(3)社会人力资源大量流入该行业,从而导致本企业人力资源的稀缺性降低,因而其效用和超额效用也随之降低。企业商誉如若增加,则情形与之相反。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有助于形成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则反过来影响其人力资源的效用,同时它也是企业商誉得以产生的土壤。与企业商誉密切相

16、关的企业文化需要时时予以悉心培养,然后其商誉才能得以长期维持。反之,如果企业人力资源的主体或核心发生改变,即使其商誉不会立刻消失,也将在未来数年内很快丧失殆尽。所以,与人力资源及从中所衍生的企业文化相联系、可以长期保持不变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得以维持其竞争优势,因而维持其商誉的关键所在。商誉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人力资本的垄断。企业的商誉产生于其所垄断的人力资本,当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为正值时,该部分超额效用的价值体现即表现为企业的商誉。随着企业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的变化,其商誉的价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即其超额赢利能力增加或减少。但这种变化往往是缓慢而不易察觉的,待到引起注意时,往往是其人力资

17、本的垄断因内部或外部条件的作用在较长的时间里已发生了较大改变的结果。也就是说,商誉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是商誉的真正来源。人力资本对于其所有者的价值,在市场中表现为劳动力的价格。对企业而言,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则为使用劳动力的基本成本。既然市场中每个劳动力的目标其价值的最大化要以较高的效用为基础,而劳动力的效用则表现为其所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亦即为企业带来的效用,因此,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本的价值最大化就与其对企业的效用最大化统一起来。人力资本的效用就在于其对实物资本的转移或改变。3.1.2 3.2 外部因素3.2.1 与政府机关的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受政府宏观调控的直

18、接影响,政府根据社会供求关系调整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运用法律规范企业的行为,并制定法规,对企业进行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运用经济杠杆,对企业的经营规模进行间接地调控,以引导企业根据国家整体目标进行发展。企业除从政府获得经营所需的资源外,还享受政府提供的税收、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优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与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社会资本,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机会多、政策好、空间大,企业的利润就多,在良好的条件下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便带来商誉价值的增加。3.2.2 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企业生存与销售的各个阶段,都少不了资金的支持,企业资金的获得途径大致有两种,一

19、方面来自于企业自身生产运营过程中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来自于外部筹资,其中最重要的渠道就是金融机构,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必然要支付一定金额的利息,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企业的利润,金融机构为了定期收回本利,对其信誉和还款能力进行重重严格审核,一旦企业的信誉受到影响,商誉价值一定大大折扣。3.2.3 与供应商、销售商、用户之间的关系供应商、销售商分别是企业的上下游,其对价格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赢利的多少,若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价格较低,又可以提高销售价格,那么,企业的利润空间就大大拓宽了,企业的商誉也随之增加。顾客在企业获得其想要获得的产品或服务,企业把东西卖出去,收回资金并获得利润。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是否

20、满意直接影响到顾客对企业的忠诚,这种忠诚和偏好决定了企业在顾客心中的地位,从而为企业带来收益。供应商和销售商使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外部资源,降低成本,更专注于企业的开发和创新,获得更高收益,影响企业商誉。3.2.4 与竞争者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果企业之间能够实现资本、人力、知识等资源的相互沟通,有利于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缩短新技术进入市场的时间。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固然存在,然而,加强竞争者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开拓新市场;有利于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减少无益竞争。通过竞争对手之间相互合作的方式也许不会获得百分百的预期利润,但不会造成行业整体利润下降的问题,同时提

21、高企业整体形象,赢得更高商誉。人力资源金融机构政府供应商、销售商、用户竞争者 图3.1 商誉的构成要素4 商誉与会计的关系4.1 商誉的确认4.1.1 自创商誉的确认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实际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对于资产的确认,可从两个方面进行:1.按资产给企业带来未知经济效益价值的现值反映;2.按该项资产的现行转出价值或投入价值反映。结合广义的商誉概念可以得出:1、自创商誉价值的构成要素中,良好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产技术和专营专卖权,都可以根据需要作为企业的一般无形资产入账。一方面它们都符合资产的定义;另一方面它们都符合资产的四个确认标准。2、自创商誉价值中由杰出的管理人

22、员要素构成的部分是真正的商誉,不应也不可能作为一般无形资产计入账户中。首先,企业的管理人员非企业所有也非企业能控制。其次,企业的人力资源很难按企业投入耗费计价。最后,人力资源将为企业创造多少未来实际收益,更是无法合理估计。3、虽然在自创商誉价值中,某些构成部分具有资本化的可行性,但我们并不主张将自创商誉资本化。因为,自创商誉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能为企业创造多少未来收益也很难确定,而且自创商誉价值的各组成部分很容易发生变化,确定商誉必须考虑商誉是否摊销和如何摊销的问题,即使不确认自创商誉并不会给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影响。4.1.2 外购商誉的确认一般认为,在企业购并当中,当收购企业以超过

23、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款购入被收购企业时,超过公允市价的这部分价款被认为是被收购企业的商誉。然而,如果对购并(收购和兼并)企业的购并动机进行分析,就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一般企业购并的主要目的:1快速进入某一行业;2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3获得被购并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专营特权;4分享被购并企业的商誉;5获取被购并企业的某项特殊资产,如特别的地理位置等;6实行生产一体化。因此,购并企业之所以愿意支付比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更多的价格,并不一定是因为被收购企业有较高的商誉,而是因为购并企业本身的特殊需要不能在别的投资中得到满足,或短期内无法满足。而市场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求关系

24、。这样,就不能说购并企业所支付超过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款,就必然是用于支付被购并企业的商誉。事实上,在实务中确有很多经营不善甚至恶化的企业,在被购并时也能以高于其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格出售,其实这些企业根本不存在商誉。而购并企业之所以愿意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这样的企业,其目的也不是购买企业确实获得了商誉价值,而仅仅是为了满足其特定的购并要求。有鉴于此,可以认为,购并企业在购并被购并企业时所支付的超过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部分的价款,应作为递延资产处理,而不应确认为商誉,4.1.3 负商誉的确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负商誉是这样定义的“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时所支付的价款少于被收购企业可辩认净

25、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称为负商誉。负商誉应确认为企业的递延收益,并在不短于年的期限内等额摊销,计入各期损益。”在会计实务中,考虑到我国大部分被购并企业是国有企业,存在许多退休职工和冗员,他们以后的工作安置或退休工资、福利都将由购并企业承担。因此,如国家为照顾购并企业,将被购并企业以低于净资产的公允市价的价格转让给购并企业,形成被购并企业的负商誉的,那么购并企业应将其作为“应付退休职工费用”或“备抵下岗职工就业安置费”处理,不能作为递延收益处理,以备在将来发生相关费用时抵减费用。4.2 商誉的计量4.2.1 自创商誉的计量1.超额收益法。该法是基于“超额收益观”基础之上的。商誉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

26、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源。通过估测由于存在商誉而给企业带来的未来超额收益来计量自创商誉的大小。笔者建议用企业未来三至五年的超额收益来估测自创商誉。 自创商誉=(企业未来盈利-行业正常平均盈利)折现系数 =超额盈利折现系数 上述公式中“企业未来盈利”可用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乘以预计的报酬率来估计在实务中通常以企业的预期收益来计算。“行业正常平均盈利”是行业的平均报酬率下的行业平均盈利。“折现系数”为无风险报酬率。这个公式适合于预期自创商誉带来未来超额收益每年比较稳定、变化不大的企业。 2.残值法。从“总计价账户观”即视商誉为净资产的“收买价与公允价值之差”的产物来计量。 自创商誉=企业市场价值-(企

27、业可辨认有形资产净值+企业可辨认无形资产净值) “企业市场价值”通常用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总市值来表示。该法适合于股票和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的上市公司的自创商誉的计量。4.2.2 外购商誉的计量.1.间接计量法。该方法是“总计价账户论”是以购买成本大于购买方在交易日对所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部分的差额来衡量商誉的价值。一般认为人们对商誉性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对商誉计量方法的选择。 间接计量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而且它的收买价是实际发生的产权交易价格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收买价是经过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最终确定的具有公允性。它的主要缺点是商誉的价值是通过差额导算出来的可能出现误差或非商誉因素的影

28、响而且它仅局限在企业合并时才能运用。 2.直接计量法。它是“超额收益论”即视商誉为“超额获利能力”的产物是指通过估测由于存在商誉而给企业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并按一定方法推算出商誉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被评估企业预期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又分为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线法。 直接计量法的优点是运用广泛不管企业是否发生合并都可以运用。另外它依据的行业投资报酬率比较客观计算出来的商誉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缺点是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而且计算比较繁琐。4.2.3 负商誉的计量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目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作为一项负债或递延贷项并在以后期间摊销体现

29、为利润的增加。此种观点认为以低于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格收购企业对收购企业来说无疑是获得了一笔“收益”该收益与企业获得的其他收益一样应递延到以后各期以便与以后各期的费用相配比。目前采用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是法国。 2.在合并日的财务报表中记录为权益增加即确认为资本公积。此种观点认为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实质上是把会计主体的原有商誉价值核算与购进商誉价值核算合二为一了所以其会计处理和预计寿命期限与原有的商誉别无二致。这样把负商誉视为被购企业的股东向购受企业股东所做的“财产捐赠”。目前采用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是英联邦国家和我国香港。 3.按比例调减购入的可辨认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有价证券除外)若还

30、有剩余再按第一种方法处理。此种观点认为非流动资产的公允市价可能不如流动资产公允市价可靠出现负商誉可能是因为非流动资产价值高估引起。目前采用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 5 结论5.1 研究结论 虽然商誉的定义已经广为人知,并得到认可,即:商誉是指企业所独有的可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但是商誉的构成要素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竞相热议的焦点,通过对商誉广义及狭义的研究,结合商誉的确认、计量及相关理论,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建立起了商誉构成要素的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商誉的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技术与创新;独特的资源优势;企业文化;有效管理与沟通等5.2 政策建议1.加强对人力资源

31、的开发及利用。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执行者,人才企业资源中最珍贵、最具决策意义的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企业要保持长久,稳定发展,必须开发人力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通过培养核心员工、让员工参加经营管理,增加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并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保证企业利润的稳定与增长,带来更高的商誉价值。2.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协调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稳定核心核心成员,约束员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意识,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3.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一方面政

32、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企业是税收的客体;另一方面政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企业应抱着回报社会的态度主动分担社会责任。为政府分忧解难。4.满足顾客需求,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现今社会,供大于求的现象日益突出,企业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占领市场,才能不断提高商誉的价值。可通过降低成本、差异化、优良的售后服务等方式达到这一目的。主要参考文献具体参考文献示例如下:1刘新仕.负商誉研究J.财会月刊2004(13). 2刘笑霞.负商誉会计新论J.财会月刊2004(9). 3詹才利.商誉的确认、计量与披露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2(5). 4葛家澎.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财会通讯20

33、00(1). 5唐丽春.对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0(8). 6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7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J.会计研究1996(1).8常华兵.对商誉本质理论研究的质疑与思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2).9张建萍,金鑫.谈谈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关系J.财会才研究,2002,(10)10张学军,曹亚辉.关于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27)11 于玉林.论无形资产-可持续发展资源J.湖北财税,2006,(06)12 黄申.析人力资源商誉观及商誉本质J.兰州商学院学报

34、,2006,(06)13 王竹泉,杜媛.商誉的性质、计量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J.中国经济评论,2003,(8) 14 李敏.论企业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功能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8)15 杨晓丹.商誉会计理论研究J.会计之友,2006,(06) 16 周兵,蒲勇键.产业群企业中商誉价值的经济学分析J.改革与理论,2003,(05)17 杨湘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会计确认研究J.财会通讯,2005,(11)18 吴庆福,李宗纲.关于商誉的会计研究J.商业经济,2006,(04)19 韩庆兰,杨昊.商誉分类研究J.财会月刊,2004,(A11)20 王建成.自创商誉的形成因素研究J.会计之友,2002,(12)21 熊剑波,张建新.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07)22 鲍盛祥.商誉的构成要素:基于清算企业无形资产损耗的研究J.财会通讯,2006,(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