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5.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198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5.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随着我国贸易出超地位的改变,人民币的升值,中国作为进口大国的地位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倾销作为外国生产商争夺我国市场的一种竞争手段,开始逐渐频繁出现,中国在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同时,也开始主动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氨纶作为一种高档纺织材料,我国的氨纶产业起步晚了西方50多年,但发展迅速,作为一个技术相对薄弱的新型市场,国际氨纶巨头经常对华倾销。泰和新材作为中国烟台市第一家氨纶企业,牵头其他氨纶企业,发起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对于保护我国氨纶产业,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烟台市氨纶行业的反倾销调查应对情况,分析我国氨纶产业市场现状,从地域角度分析烟台市氨纶行业与氨纶企业在之前应对进口倾销过程中取得

2、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烟台市氨纶行业应对低价倾销的解决方案。关键词:泰和新材,氨纶,倾销Study on Taihe Spandex Industries Reply to DumpingAbstract: China is usually blamed as a dumping export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e and finance. China also become a viticm of dumping. It is high time for China to do something to reply the dumpi

3、ng. Spandex is a high level material for clothing. China have began this industry since 1990s,so the Spandex industry in China is young and wea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andex industry, China began to supply the demand itself.The foreign company began to dump China market to save the interest, the

4、y hope to beat China native industry by the low price. So, here is a challenge for the hero. Taihe new material company is one of the biggest Spandex supplier in China, and the biggest Spandex company in YanTai city. There is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Taihe to gather other company to reply dumping, t

5、o protect the market. This paper is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Yantai Spandex industr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war to dumping. Try to find the measures of anti-dumping and protect the Yantai Spandex industy.Keywords: Dumping ;Antidumping; Spandex; Taihe Company目 录1 绪论11.1问题的提出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3研究内容与结

6、构31.4研究思路及方法42烟台市氨纶行业发展的现状52.1我国氨纶行业生产及进出口现状52.2烟台氨纶行业生产及贸易现状72.3烟台氨纶反倾销历程与现状83烟台市氨纶行业反倾销调查的问题133.1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存在市场外部问题133.2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存在企业内部问题144烟台市氨纶行业反倾销对策174.1氨纶行业宏观反倾销对策174.2氨纶企业的个体反倾销对策195结论24参考文献:25致谢辞27附录281 绪论1.1问题的提出氨纶作为一种高档纺织基础原料,价格曾高达20万元/吨。我国的氨纶工业起步较晚,很多产品产业化不到10年。而国外这一产业早已趋于饱和状态,急于向外扩张。2001年以

7、后,随着国内氨纶市场需求激增,进口开始急剧增加。2001年,我国进口氨纶不足1.6万吨,2004年增至近3.6万吨;产品价格从2001年的6427美元/吨降至2004年的5513美元/吨。2003年,生产1吨氨纶利润能达到1.5万元,大多数业内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危机,仍然在加大投资,新上项目。在2003年下半年的一次行业会议上,绍兴龙山氨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提出了氨纶反倾销的问题,虽然该行业仍处于黄金时期,但是利润快速下滑的趋势已经显现,必须打提前量才能赢得主动。李斌的想法与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不谋而合。由于协会此前一直对重点行业进出口情况进行跟踪,掌握了一定的证据,不久,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相关材料

8、,氨纶反倾销正式提上日程。2006年,在泰和新材、绍兴龙山氨纶、华峰氨纶等5家企业(占据时中国市场80%,认为有资格代表中国氨纶企业)的共同发起下,中国氨纶产业对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氨纶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成功获取5年保护期权益。现今,5年保护期已过去,中国氨纶产业将再次面对国际同业的低价倾销。因此,深入分析研究烟台氨纶应对外国同业倾销的对策,对于在5年保护期后,烟台氨纶如何再次参与国际竞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美国经济学家安德森研究了面对反倾销威胁的出口企业的战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当来自进口国即将开始的反倾销案以达成自动限制出口协议方式结案的

9、可能性相当大时,出口企业倾销(甚至不惜亏损而以低于边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口)是有好处的,因为一旦自动出口限制协议达成,进口许可证发放依据的是初始状态各企业的市场份额。企业能够争取到的市场份额越大,则其未来获得的利益也越大,现在的倾销损失只不过是获得未来收益的必要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讲,反倾销本身也已成为倾销的一个诱因。1.2.2 国内研究现状现有反倾销的理论来源于新贸易保护政策的的相关学说。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关于反倾销的应对策略研究的问题,国内外经济学家、

10、经济法学家,以及从事外贸企业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深刻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遭受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应对策略。林钰在加入WTO 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介绍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特点:遭受反倾销诉讼的频率高;遭受反倾销的出口商品范围广;遭受反倾销诉讼的胜诉率不高,损失大;遭受西方国家反倾销之多。但未对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易产生示范效应并引起连锁反应这三个特点加以分析。林钰论述出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中国出口商及出口商品本身的原因;其二是世界经济政治

11、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原因。我国出口商品低价竞销,且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出口成本核算差距;外部的贸易不平衡是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直接动因,利益集团是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推动者,国际经贸关系的变化决定了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长期性。文章从我国自身和外界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很全面。刘爱东,梁洁在1995 年2009 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中提出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的措施有加强出口企业管理,防止低价竞销,加强出口企业成本核算,与国际接轨,整合企业、行业、政府力量以积极应诉,合理利用中止协议,加强国际协调,争取以市场经济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争

12、取改善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文章提出的对策很全面但语言过于冗杂。1.3研究内容与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叙述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论述倾销与反倾销的国际贸易理论,并具体分析倾销给一个国家产业带来的危害;第三部分是研究当前的烟台市氨纶产业的现状,并对2006年发起的氨纶反倾销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则是分析当前烟台市氨纶产业应对外国倾销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为烟台市氨纶日后应对低价倾销保护行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后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从理论到国际国内现实情况的分析研究烟台氨纶反倾销调查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认识烟台氨纶如何提高对低价

13、倾销的应对能力。1.4研究思路及方法1.4.1 研究思路国际贸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路。首先分析烟台市氨纶行业发展的情况以及之前反倾销过程中取得成果。而后分析其在反倾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整体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具体分析了在面对低价倾销时,其应对上的不足。之后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其在2011年反倾销保护期结束之后,更有效的应对低价倾销挑战,抓住机遇,促进发展。1.4.2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本文通过对

14、所收集的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在学习经济学家与化纤专家对氨纶产品进口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阶段氨纶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在2011年氨纶行业反倾销保护期结束以后,烟台市氨纶行业将如何再次面对国外的低价产品。个案法通过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分析调查,弄清其形成特点和形成过程的研究方法。本文中多次以烟台市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以其应对低价倾销以及在5年保护期内未雨绸缪所做的策略为个案,分析其成功的特点,总结成反倾销应对对策,并向其他企业推广。2烟台市氨纶行业发展的现状2.1我国氨纶行业生产及进出口现状2.1.1我国氨纶行业的生产及分布情况2008年我国氨纶产能增至31.21万

15、吨,但产量上企业陆续减产,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开始大面积的减产,再加上2008年氨纶新增产能中22dtex等细旦丝的生产比例均较高,因此2008年实际产量增加得并不多。2008年我国氨纶的表观需求量为19.54万吨,较2007年增长仅为3.11%。从市场实际情况看,虽然2008年氨纶的传统市场如圆机等领域的用量不如往年,但由于氨纶价格的下跌,氨纶的使用面进一步扩大,例如在国内一些中低端的织物上开始广泛应用。除此之外,在一些其他领域如水喷织机、子午胎等也在逐步增加应用。因此2008年化纤行业的低迷大环境下,氨纶仍然保持了明显的增幅。2008年我国氨纶产能开始爆发增长,主要集中在浙江区域。2008年

16、之后,全国氨纶的产能比重正式转向浙江省,浙江一省占据了全国产能的55%。表1为我国氨纶产能的地区分布情况。表1 我国干纺氨纶的产能分布情况(单位万吨)省份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广东河南辽宁福建合计2006年4.501.471.800.80.000.050.250.009.522007年8.591.821.801.41.300.400.500.0015.812008年10.202.822.351.42.000.400.500.3520.022009年11.652.822.551.42.570.400.500.3522.142010年12.903.822.551.43.640.750.500.3525.

17、912011年17.254.422.551.43.640.750.500.7031.212.1.2我国氨纶进出口情况2008年我国氨纶的进口一直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状态,进口总量为1.24万吨,在反倾销的保护之下,较2007年下降了6.0%。截止2008年,氨纶反倾销保护之后的出口转内销比例基本持平,增加幅度最大是越南市场,2007年几乎无进口,而2008年进口增加至555吨,比重升至4.5%。而其他的传统市场如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进口量均出现了小幅度下滑,尤其是韩国减少了将近600吨。表2表3为2009年、2010年我国氨纶的进出口流向比较。表2 2009与2010年我国进口氨纶的比例比较产销

18、国及地区2009年进口量/t2010年进口量/t2009年比重/%2010年比重/%韩国4053346930.727.9日本2583229719.618.5新加坡2211187816.815.1欧盟1849182714.014.7台湾5915624.54.5美国6895605.24.5表3 2009年与2010年我国出口氨纶的流向比较(单位吨)产销国2009年出口量/t2010年出口量/t变动幅度/%2009年比重/%2010年比重/%韩国26145234100920香港31912568-201110土耳其50242369-53179越南184321561768台湾22262037-888美国

19、1431199740582.2烟台氨纶行业生产及贸易现状2.2.1烟台氨纶行业生产情况烟台市氨纶行业产能比较集中,泰和新材作为最早最大的氨纶企业占了烟台市产能的80%以上,于此同时,华台裕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民士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发展起来,形成了目前的氨纶行业格局。我国氨纶生产虽然晚于世界50多年,但发展速度很快。2001年以来,在市场需求的强劲和高利润的驱动下,氨纶产能迅速膨胀,在产能上,山东虽然逊于浙江地区,但产能也膨胀至1.4万吨/年,其以泰和新材为领头企业。2012年烟台市氨纶总产能已经达到3万吨,较2007年增长20.46%,新增产能0.5万吨。另外,熔纺氨纶市场近几年产能、

20、产量也在逐步增长,在无缝内衣市场需求较为强劲的支撑下,截止到2008年底,熔纺氨纶的产能达到1万吨,较2007年增加了0.2万吨左右,增幅在25%。2.2.2烟台氨纶行业的贸易情况烟台市缺乏服装加工业,因此烟台本地的氨纶使用量比较少,而且泰和新材的产能能直接满足本市的市场需求,烟台市的氨纶也多流向于周边省市。因此烟台市进口氨纶量极少,没有规模的进口统计数据。烟台市氨纶出口主要面向欧美、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国家,但贸易量并不大,其原因在于泰和新材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氨纶生产商,市场覆盖面极广,产品多供应内销市场了。因此泰和新材受到倾销影响严重。2.3烟台氨纶反倾销历程与现状烟台地区参与反倾销的企业以泰和

21、新材为主导,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氨纶产能为3万吨,占据中国产能的十分之一,占据烟台市产能的80%以上,是中国第一家形成规模产能的氨纶企业。因此在2006年的氨纶反倾销历程之中,烟台地区的氨纶企业以泰和新材作为主导力量。2.3.1反倾销调查历程2001年入世之后,随着中国出口的大幅增加,氨纶作为服装纺织原料下游市场需求剧增,进口量大增的同时,也拉动国内产业发展,产能、质量都得到很大提升。外国生产商注意到中国氨纶企业产生的威胁,为了保护中国市场份额,开始对中国市场进行低价倾销。其中以韩国企业最为严重,时中国进口氨纶的53%来自于韩国,且价格最低。时氨纶的国内价格大

22、致为6万元/吨,而韩国晓光等企业以约合4万元/吨的价格出口中国市场,致使国内氨纶价格骤降,泰和新材的氨纶价格也从巅峰时的8万元/吨降至4.7万元/吨,很多企业被迫封闭产能,更有甚多较小企业被迫停产。(1)反倾销立案面对国外生产出口企业的倾销行为,2005年2月,烟台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龙山氨纶有限公司向商务部提起申请,要求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氨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5年4月13日商务部正式立案调查,倾销调查期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1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2)反倾销初裁结果失

23、利2006年5月24日,商务部发布2006年第33号公告,公布了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氨纶反倾销调查的初裁结果,决定对原产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氨纶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根据不同的倾销幅度征收5.09-61%的保证金。然而韩国企业通过积极抗辩而不在反倾销税的征收之列,根据泰和新材、华峰氨纶等行业大厂的数据,韩国企业倾销幅度高达60%,如果不能对韩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会使本次反倾销效果大打折扣。(3)通过协会力量分析症结泰和新材与华锋氨纶马上通过化纤协会,联合行业内其他企业,重新收集氨纶进出口价格数据,发现行业内数据与海关调查数据存在巨大差异。并随即通过反倾销调查程序,申请复查

24、。据化纤协会和部分企业掌握的证据显示,韩国企业的倾销幅度在60%以上。韩国相关企业2004年(倾销调查期)向中国出口氨纶,海关平均出口价格为5003美元/吨,而且韩国三家应诉企业占韩国向中国出口量的90%以上。然而,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进口调查二处了解,韩国企业在调查问卷上填报的出口平均价格为6800美元/吨,与中国海关统计相差了近1800美元/吨,而且韩国三家应诉企业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运行局填报的向中国的出口量只占中国海关统计韩国向中国总出口量的50%。这些数据与海关统计数据相差太远。(4)向海关申请帮助韩国企业向中国申报的数据中存在虚假成分,进而避免了反倾销税的处罚,泰和新材、华锋氨纶以及龙

25、山氨纶随即向海关发出申请,希望通过中国海关重新调查真实的进出口数量与价格,并据此确定韩国应诉企业的实际倾销幅度。(5)反倾销终裁结果胜诉2006年10月13日,商务部发布2006年第74号公告,裁定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存在倾销,中国大陆氨纶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同时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决定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氨纶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税率从0-61%不等。表6 我国氨纶行业反倾销调查终裁情况序号国别(地区)企业名称反倾销税税率1日本日本OPELONTEX 公司12.87%其他日本公司61.00%2新加坡英威达(新加坡)10.85%其他新加坡公司61.0

26、0%3韩国韩国东国贸易公司2.86%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2.31%其他韩国公司61.00%4台湾台湾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5.19%其他台湾地区公司(All Others)61.00%5美国所有美国公司61.00%2.3.2烟台氨纶反倾销现状烟台氨纶联合其他地区的氨纶领军企业,最终获得反倾销调查的胜利,获得5年税收保护期,保护国内氨纶受损企业的恢复和发展。对进口氨纶采取反倾销措施后,氨纶生产企业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进口数量减少,价格回升,企业产销量增加,国内市场占有率增加,开工率上升,库存减少,反倾销措施成效明显。(1)进口数量明显下降2004年,我国进口氨纶3.97万吨;2005年反倾销

27、立案当年下降到2.80万吨;2006年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后,进口数量进一步下降到1.66万吨。2006年比2004年进口数量下降了58.19%。同期,氨纶进口价格分别为每吨5890美元、6320美元和7290美元,2006年比2004年氨纶平均进口价格上涨了23.77%。从氨纶进口国家和地区情况看,2004-2006年,上述5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分别为35819吨、23330吨和12287吨,进口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90.22%、83.32%和76.02%,在实施反倾销前后,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5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数量和进口占比逐年下降,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对抑制进口效果明显。 国内增加约2万

28、吨/年的市场份额,相当于两个中型厂一年的产量。(2)泰和新材企业效益好转从泰和新材的财务状况分析,2003年企业实现利润20530万元,2004年下降到19000万元,2005年立案当年惯性下滑到2900万元,2006年终裁后实现利润6300万元,到2007年效益大幅度增加,合计实现利润超过60000万元。(3)产品销售价格回升以泰和新材有限公司为例,2003-2007年销售价格分别为7.5万元/吨、6.3万元/吨、4.7万元/吨、5.3万元/吨和8.3万元/吨。从中可以看出,2003年到2005年反倾销调查立案,氨纶价格一路下跌;反倾销立案后,价格逐年回升(图1)。(4)开工率提高。2004

29、-2007年,烟台氨纶行业的开工率分别为69.05%和90.96%。反倾销后,企业的开工率大幅度上升(表6)。表6 烟台市氨纶反倾销发起企业开工率情况项目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产能(吨)20000200002000025000产量(吨)13809133961819522741开工率(%)69.0566.9891.2490.963烟台市氨纶行业反倾销调查的问题3.1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存在市场外部问题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氨纶行业反倾销的成功有着重大意义。贸易监管机构、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外部因素都会对氨纶进口反倾销调查的进展产生影响。3.1.1反倾销保护被市场误读2006年,中国

30、氨纶行业取得对外反倾销的胜利,获得5年保护期。在烟台氨纶、华峰氨纶等反倾销的发起者是本着未雨绸缪,在氨纶产业利润未大幅下降之前,保护国内氨纶产业稳步升级。然而在五年保护期内,氨纶产业的高利润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尤其是低产能的小厂相继建立,追逐利润。瞬间爆发似的的增长,使得中国氨纶产能在短短十几年间占据了全球产能的50%。虽然反倾销遏制了境外同业的恶性竞争,但是却造成了国内产能的井喷,加剧了内部竞争,氨纶产业利润下降,每吨利润从2001年的5万元下降到2003年1.5万元,而2011年度,氨纶产品更是价格触底,售价基本与成本持平。2011年保护期结束,虽然国内的氨纶企业得以生存,却面临着内战的

31、局面。5年保护期,在市场的盲目性和逐利性下被误读了。3.1.2中国氨纶产业进入行业调整期中国氨纶产品多为原始的干纺氨纶,只能用于普通的织物。2001年入世以来,中国外贸获得巨大增长,服装纺织业的出口首当其冲,氨纶作为高档纺织原料,被下游市场大量需求。市场拉动下的需求造成干纺氨纶的供应大大增加。然而随着2008年经融危机的影响,服装出口大大受挫,只能用于普通织物的中低档氨纶失去了市场。而作为一个受反倾销保护的产业,出口的竞争力相比国际同行,出口优势也不大。因此在出口不力、内销疲软的的市场下,氨纶企业进入了调整期。必须进行限产,以维持价格,维持生存。3.1.3国外高技术产品依然冲击中国市场中国入世

32、之后开放了纤维市场,国外企业依仗中国没有形成规模产能的市场优势,对华市场进行大量出口。并以“中国未能自行生产同类产品”为理由,进行倾销。我国氨纶工业起步较晚,很多产品产业化仅仅10年左右。而国外该产业几十年前就已成熟。由于中国氨纶市场需求迅速增加,以及前几年我国氨纶产业整体水平相对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进口。近年来,国内氨纶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为保住广大的中国市场,国外产品不惜采取低价倾销的不公平贸易手段。有资料显示,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氨纶产品进口关税从当年的17%逐步下降至2004年的5%,进口氨纶2001年不足1.6万吨,2004年则增至近3.6万吨,价格也从2001年的6

33、247美元/吨降至2004年的5513美元/吨。这对烟台氨纶造成了直接的冲击,销售价格、利润不断下降。国内同行业厂家多数处于亏损边缘。根据我国反倾销条例,提起申请的企业产品占全国总产量一般应达到50%。国内氨纶行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烟台氨纶公司只要联合一两家同行就可起诉。尤其是一些超细旦丝等新材料,由于技术门槛高,国内往往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这使得国外厂家冠冕堂皇地把向中国倾销的理由说成是“中国生产不了”。3.2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存在企业内部问题3.2.1企业反倾销意识不足在2006年,4家公司可占据国内产能的80%,即可发起反倾销调查。随着保护期内的产能井喷,2012年中国氨纶工厂已经广泛

34、分布,产能从5万吨增至30万吨。新成立的企业对倾销危害认识不深,表现在两点:一是对于国外的低价格同类产品,没有利用反倾销武器进行自我的意识,企业重心在于开拓新市场,对于保护旧市场缺乏关注。二是应对倾销不积极,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后,主理机关需要企业提供市场与行业信息等数据来帮助调查,而由于企业缺乏反倾销意识,因此配合力度不强,使得反倾销调查不能顺利进展,进而影响了行业利益。3.2.2企业内部没有建立高效的反倾销机制因为缺乏反倾销意识,因此诸多氨纶企业并没有建立高效的反倾销机制,应对倾销危害时,直接由国际贸易部(甚至内销为主的企业使用市场部)人员来负责处理。因此在反倾销过程中,容易出现权责分配不明确

35、,任务分配不到位等情况。面对低价倾销,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应对,即便应对了,也没有足够的手段和正规的流程使得应对不力。3.2.3行业的信息基础和数据支持不够在主流的反倾销管理理论中,通过建立的量化的风险管理模型,可以对进口产品的低价倾销风险进行度量从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而我国加入世贸时间较短,遭遇反倾销调查较多,主动发起反倾销调查少,在发展过程中又没有注重对基础样本数据的保存和收集,企业缺乏团结而不互通消息,使得目前我国氨纶企业外部获取相关数据都十分困难,反倾销立案调查过程中需要的大量基础业务数据和信息缺失,信息基础和数据支持不够,影响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以及反倾销调查真正发挥作用。在我国

36、氨纶行业反倾销过程中,缺乏一个市场与企业信息平台的有效支持,缺乏行业现状与价格信息反馈机制和相关系统的开发运用。3.2.4缺乏专业的反倾销人才专业反倾销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氨纶企业对倾销的应对能力。入世后,反倾销和倾销官司将成为家常便饭。以泰和新材为例,在整个反倾销过程中,公司经理作为主要负责人,只有少数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参与,更多的是寻求协会与行业专家的帮助。而外部力量的帮助毕竟是隔靴搔痒,企业内部缺乏熟悉了解倾销与反倾销理论,熟悉WTO法规,并有谈判能力的专业人才。使得在反倾销过程中,我国企业的反倾销脚步总落后于倾销者一步。 4烟台市氨纶行业反倾销对策4.1氨纶行业宏观反倾销对策4.1.1利用政

37、府力量与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保护市场烟台氨纶行业起步不过十几年,企业力量相对孱弱,因此仅仅依靠企业力量不足以应对倾销。由我国政府出面代表我国企业的利益,通过政府间谈判协调和企业的积极应诉,改变我国在贸易倾销问题中的被动局面。首先,提高反倾销意识,积极发起调查。现代社会提起诉讼是法律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无可非议。公平与否由司法裁决,已成为现代社会公认的法律准则。因而积极发起反倾销调查是利用法律手段保护我国氨纶企业行之有效的策略。其次,强化政府机关对于氨纶进口的监管行为。我国氨纶行业一方面产能剧增,一方面价格剧降。因此为了从本土企业手中保护大陆市场,外国对大陆进行氨纶市场进行低价格倾销。因此对于

38、氨纶产品的进口,氨纶行业通过向国家提交申请,实行配额与许可证等贸易保护政策。另一方面,商务部和地方经贸管理部门也应该强化进口贸易的宏观协调和管理,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对于进口氨纶产品,根据市场行情,主动采取临时性配额,控制敏感时间敏感地区的氨纶进口价格与数量,减少外国企业对于我国行业的冲击。4.1.2 强化行业协会在反倾销调查的作用在倾销应对方式上,除了借助政府力量之外,应逐渐强化行业协会的参与力量,逐渐由政府主管部门参与改为由各企业直接参与应对程序;将由进出口商会独家组织企业应诉改为由行业协会和商会共同配合,组织全国范围的反倾销调查工作。政府力量虽然强大,但是政府主管部门参与倾销应对不但具

39、有效率低下、消息闭塞、经费紧张等明显的缺陷,而且很容易造成政府操纵、控制市场价格的错觉,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被认作为贸易保护,进而应诉失败。而由各相关企业直接参与应对,在经费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不仅因其熟知有关行业的销售情况与相关信息,能有效地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发起申诉,而且由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能很好地促使企业积极开展应对工作。同时,对于确立我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的社会职能将更多地体现在组织、协调行业内经济活动的能力。这是市场经济必不可缺的环节,因此在反倾销应诉中应积极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以企业和

40、行业协会作为倾销与反倾销工作主体的应对工作机制,组织和发动包括企业、协会、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形成产业保护的合力,增强企业的应诉信心和应诉能力。行业协会要建立、健全应诉指导机构,建立行业内倾销反倾销、补贴反补贴、保障措施信息中心,及收集信息,掌握动态,指导企业了解反倾销调查的法律规范,提供咨询。以烟台泰和新材为例,泰和新材、华峰氨纶、龙山氨纶等企业牵头建立了中国氨纶行业协会,协会在2006年度反倾销调查中,对于统和资源,信息共享,制定行业临时政策条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5年保护期结束,国内氨纶产能大幅增加,原有的协会需要做出相应改变,以应对新形势下新企业新市场

41、的挑战。4.1.3制定“谁调查,谁受益”的原则为充分调动企业的敏感性和反倾销的积极性,外经贸部1994年发布的关于中国进口产品在发生的倾销案件的应诉原则中称:中国企业在遇到倾销时必须应诉;虽然反倾销调查成功之后,受益方为整个行业,但对于反倾销调查中贡献较大的企业,应给与奖励。1999年我国专门制定了“谁应诉,谁受益”的反倾销应诉原则,也应该制定相对应的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奖励原则。对积极应对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不应诉或在应诉中表现消极的企业给予处罚。 4.2氨纶企业的个体反倾销对策4.2.1用前瞻性保护未来市场烟台泰和新材在发起反倾销调查时,虽然该行业仍处于黄金时期,但是利润快速下滑的趋势已经显现,

42、必须打提前量才能赢得主动。这个想法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不谋而合。由于协会此前一直对重点行业进出口情况进行跟踪,掌握了一定的证据,不久,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相关材料,氨纶反倾销正式提上日程。而事实证明,5年的氨纶保护期,也让泰和新材、龙山氨纶、华峰氨纶等牵头的氨纶大厂获得充分的缓冲时间,即便是在2011年氨纶产业遭遇瓶颈之际,几大主要氨纶公司因为5年保护期期间所进行的科技创新,拥有了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新型产品,为未来的市场做好了准备。以烟台氨纶为例,在氨纶基础上研发出宇航、军工所应用的芳纶产品。虽然芳纶目前的应用并没有普及,但是作为领先市场一步的战略性举动。4.2.2团结同业共同应对中国氨纶行业产能比

43、较集中,烟台氨纶、华锋氨纶、龙山氨纶等几家大厂即可占据产能的80%,有资格代表行业发言。因此,通过化纤工业协会,让能够占据市场大份额的公司联盟,制定攻守条约。在2006年成功联合,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后,氨纶巨头行业又在2010年度,就应对国内下游市场需求减少,氨纶产能过剩的问题达成行业协议,进行节能限产,以保证氨纶价格。当遭遇国外倾销或国内市场萎靡之时,许多行业都会通过召开峰会的方式寻找共同应对之计,但效果并不一定良好。而氨纶行业共同应对的成功,取决于氨纶行业一个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优点“产能集中”。5家巨头即可占据国内产能的80%,因此只要泰和新材、龙山氨纶、华锋氨纶等几家企业达成协议,就能够遏

44、制市场的盲目竞争和逐利行为,进而实现国内行业力量的整合,以共同应对国外倾销调查之后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4.2.3在企业内部建立倾销预警机制为了彻底改变反倾销工作的被动局面,建立反倾销的信息中心,及时收集信息,提供咨询,使国内企业和商会尽早对倾销的发生做好事前预警和应对工作,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反倾销预警机制。4.2.4.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应对,做好国内进口商的安抚工作由于反倾销程序十分复杂,专业性很强,加之每个环节的时限要求十分严格,如欧盟对类比国的评价和建议必须在立案10天内提出、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税率裁决的申请必须在立案后22天内提出等等,而每个环节对应诉成败均十分关键,因此单纯靠自身力量应诉较

45、为困难,寻找合适的律师十分重要。但律师擅长的只是法律程序,只有将律师的法律专长与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专长相结合,才能确保应诉工作的成效。同时,通过进口商,尤其是一些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进口商协会去做所在国政府的工作,往往会对案件裁决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在面临反倾销投诉时,涉诉产品的出口商和进口国的立场是基本一致的,出口商希望通过应诉保住出口市场,而进口商也希望能继续进口利润比较可观,国内有些进口商在其从国外进口的氨纶原料被反倾销时往往非常着急,可能会帮助国外企业应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因此国内氨纶企业应利用优惠价格等手段,为国内进口商提供当前困难的解决方案,帮助进口纺织品厂商渡过反倾销调

46、查带来的关口。以为后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对国外反倾销调查,不仅仅要团结国内同业,共同应对。同时也要团结国内进口商,争取其对保护本国民族产业的理解与支持。以此来争取助力,提高反倾销调查的成功率。4.2.5积极参加复审应诉进口一旦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这并不意味着反倾销调查的成功。在开拓其他市场,力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国外企业还可以积极通过参加各种复审推翻原判,重新恢复出口价格,因此不能一劳永逸。反倾销行政复审,主要用于确定所课征的反倾销税是否应该调整或取消。WTO后的反倾销守则新增的落日条款规定:复审可由进口国生产商等提出申请。氨纶企业应该避免国内生产商提出复审申请要求,否则将很被动。中国氨纶生产企

47、业应该对于已经生效的反倾销条款保持敏感与危机意识,一旦外国发起复审,马上重新应对,而不能一劳永逸。4.2.6警惕外国对华资本渗透在现代贸易保护进程中,很多西方国家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来规避贸易保护政策。进行国际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全球化程度,规避反倾销困境。在国际市场中,全球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越难提起反倾销。因为最后产品的归属问题很难解决,比如计算机、汽车,都是比较典型的全球化产品。因此,在保护本国的氨纶产业时,国内氨纶产业积极与国外合作的同时,也要警惕外国资本的侵蚀,如果外国氨纶资本在华投资建厂,利用其先进技术和价格优势冲击国内氨纶产业,则反倾销手段就丧失了对国内氨纶产业的保护作用。4.2.7用技术创新走差异化道路2006年反倾销成功获得5年60%的反倾销税率保护,但从企业角度分析,反倾销只能治标,过了保护期之后依然会面对低价竞争。氨纶企业应从根本上处罚,关键还要靠创新来升级产业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