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379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中国劳动力优势的简要分析作 者: 专 业: 工 商 管 理 指导老师: 2012年2月关于中国劳动力优势的简要分析内容提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币的升值,平均工资的增加,让中国劳动力成本是否还有优势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有人认为,我们一直作为招商引资“卖点”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在本文中,我从中国劳动力的历史出发,深度剖析了中国劳动力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中国劳动力优势降低的原因并以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各国的劳动力成本为例,力求探索出一条解决中国劳动力优势降低的道路。 关键词劳动力 优势 原因 成本 对策第一章 研究的动因以及意义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人口

2、最多的国家,劳动力富足一直是我国的优势,与劳动力息息相关的工业和制造业,中国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突出贡献,随着印度的人口急剧增加,东南亚劳动力的低廉价格,使得东南亚劳动力价格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上,尤其在印度,人口增长较快,年轻劳动力储备充裕,预计到2030年,印度年轻劳动力的储备量将超过中国,而且作为英语是官方语言的他们在国际化大趋势下,他们更具有英语方面的优势,在教育方面,印度的总体教育水平并不次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7.3%,比上年提高了0.47个百分点,但是15-64岁的劳动人口略微下降0.1个百分

3、点。该怎么来看这一组数据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人口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意味着劳动力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从今年的春节以后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劳动力短缺。中国拥有着世界最庞大的制造业劳动力大军,因此任何有关劳动力的变化都可能对国内乃到全球经济带来重要的影响。过去我们通常关注于短期内通货膨胀、利率以及汇率的变化,现在是时候把关注重点放在能影响中国经济趋势的长期因素上。第二章中国劳动力的历史和现状2.1劳动力供需失衡2.1.1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随着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和结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据估计,2000年底,包括登记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

4、,新下岗职工,机构改革中分流,农转非等几项指标在内的我国未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力数量约为2800万3000万人 ;此外,农村约有1.3亿一1.5亿剩余劳动力.未来10年我国农业领域每年要转移850万剩余劳动力,城镇每年要安置200万富余职工,每年还有90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加人劳动大军.不考虑城镇公开登记失业人口,上述三者合计每年就有1950万人需要就业,而我国未来10年,伴随经济增长,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仅在675-1031万之间,即使劳动力需求达到最高预测值,短年劳动力供给超过劳动力需求也有900多万。2.2.2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中国经济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结构性失衡,还表现在低素质

5、或未开发的低质盘人力资源大为过剩,而经过科学开发,具备现代文化素质和先进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存在大量低质量的劳动力剩余,他们又无法填补许多要求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提高其自身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造成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增加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中国虽然人力资源供给量巨大,而企业人才充足度仅为19.2%,国家经管人才缺口94.5%,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企业的比例仅为35%,发达国家多在50%

6、以上。2.2劳动成本的矛盾2.2.1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低廉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低廉的人力成本。尤其是加工贸易更是由于人力成本上的优势而在世界商品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当前加工贸易约占中国贸易总量的50%,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创造了名义上的巨额贸易顺差。在19781998年间,中国持续20年经济高速增长,资本的贡献率为28%,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贡献率仅为3%,其余全部是劳动力的贡献。劳动者平均小时工资仅相当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3%左右,且不到亚洲四小龙平均水平的10%。改革开放30年,中国GDP从1473亿美元增长至335353亿美元(2009

7、年),保持年均近10%的增长率,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率。而作为人力资源的大国,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增速世界第一,但劳动力成本偏低”;“人口规模庞大,但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人力资源供应给巨大,但人才实际充足度低”;“劳动者勤恳工作,但收入增长机制缺失”四条悖论,在人力资源总量上,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国家中稳居第一,但更能反映一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仅排第18位,指数值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中国虽然人力资源供给量巨大,而企业人才充足度仅为19.2%,国家经管人才缺口94.5%,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企业的比例仅为35%,发达国家多在50%以上。2.2.2中国劳动

8、力成本的逐渐提高和汇率变动一样,人力成本的上涨同样考验着中国制造。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并引发了职工工资大幅上扬。今年以来,以东部地区企业加薪和中西部地区政府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标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信号”不断闪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表现为工资提高,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提高。2004年后,农民工工资增长幅度比较明显,从平均月工资六七百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元。北京的每月最低工资在2012年1月1日上涨了8.62%,从人民币1160元(约合184美元)升至1260元;从今年4月1日开始,上海的每月最低工资也将上涨14.28%,从人民币1120元升至1280元。深圳已在2月1日将每月最

9、低工资上涨13.63%,从人民币1320元升至1500元。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仅仅是劳动报酬的问题,还有很多隐形成本。为了适应员工的要求,企业在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也在增加。这不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趋势。中国低廉劳动力时代或许已接近尾声。人力成本的增加,势必会打破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经济模式,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非洲等地其更加低廉的人力成本正在引起世界加工业的注意。不少服装企业反映,东南亚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跟他们抢订单。传统的低工资、低成本、低利润的制造业模式必将升级换代。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

10、不可避免的。第三章中国劳动力优势变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1中国劳动力优势变化所面临的机遇3.1.1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内在动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降低经济增长对低级出口和外国投资的过分依赖;加薪则“倒逼”企业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品附加值。这是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调整的一个机会,也是中国劳动力提升自身价值的机会,意味着过去以廉价为竞争力的“中国制造”正面临划时代的改变。让很多企业感到困惑的是,“中国制造”升级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升级的空间又在哪里?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托雷多艺术博物馆中,有一个造价

11、3000 万美元的“玻璃馆”,这是美国 “玻璃城”的象征。不过,这座“玻璃馆” 是用从中国进口的工艺复杂的弯曲玻璃建造的。华尔街日报称,尽管这项工程所使用的玻璃热弯和层压技术正是数十年前托雷多本地人发明的,但整个美国没有哪家公司有能力满足这座流线型馆舍的尖端建筑规格。这种迹象不只出现在一两个行业。实际上,在全球需求重心已向中国转移的那些行业,如钢铁、机车、铁路系统、涡轮机、特种玻璃、商用车辆等多个领域,中国企业露出头角的现象并不少见。那些从国内市场的增长中充分获利的中资企业,数年之间就弥补了与西方工业化国家数十年的技术创新所拉开的差距。 它们为“中国制造”实现升级提供了真实的路径。有如下几点能

12、给中国企业带来启发:第一,中国企业做的仍然是发达国家公司所不愿做的,或由于成本因素而做不了的业务。尽管这些制造并不是最高端,但在向高端逼近的过程中,仍有很大的升级空间。第二,中国企业务必利用国内的市场优势,坚持在研发领域加大投资,完成产业升级。第三,中国政府应该加以配合,要求和鼓励外资对中国加大技术转移,鼓励研发本地化,同时对本土化的外资也给予真正的国民待遇,如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等。第四,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励中国企业搞自主创新、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在长期作为“世界工厂”的全球产业分工中,中国企业也积累了相当程度的技术能力。在发达国家企业“退化”到只有依靠知识产权才能吃到

13、普通市场的大饼时,中国企业也就有了机会。3.1.2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随着中国劳动力工资的上涨、成本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三角洲一带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给当地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带来很大困惑:一方面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公司要生存发展。于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内迁便应运而生,2010年富士康向内陆城市迁厂的消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沿海制造业向内陆城市迁徙,将成为一种趋势,这有利于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制造业企业向内陆迁厂,有利于解决失衡的中国经济版图,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二线城市。同时,可以带动十多万人的就业,

14、还会增加当地税收,提高内地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当前劳工内迁和企业内迁正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如果高层能够从更高的视野推动这一趋势的进行,所谓的高房价问题、交通拥挤问题以及内需消费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今后中国最大的事件就是农民市民化问题和区域经济平衡问题,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才算明朗起来。3.2中国劳动力优势变化所面临的挑战3.2.1影响中国经济及企业竞争力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将直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靠生产100双袜子才能赚到1美元利润”的低端制造业来说,更是一个巨大挑战。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尽管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长

15、加快,但是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制约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全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已经比中国低,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部分生产能力。劳动力成本过快增长,会削弱产业竞争力,并可能因此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岗位减少。3.2.2CPI上涨压力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数据,同比上涨4.9%。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陈克新表示,目前,工业与农业、沿海与内陆争夺农民工的现象已较为突出,人力资源的相对紧缺必须会导致工资上升,从而带动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趋向上行。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分析师陶冬此前也在上海表示,中国可能会在20

16、14年正式走过“刘易斯拐点”,所谓刘易斯拐点就是二元经济中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于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会减少,“刘易斯拐点”意味着薪资水平将明显提高,这将推动国内开始进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时期。第四章中国劳动力优势维持和解决对策4.1挖掘劳动力潜力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面临“刘易斯拐点”,即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由过剩转向短缺,经济发展将出现后继乏力。那中国经济究竟有没有出现“刘易斯拐点”?中国劳动力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在哪里?目前我国农村人口6.6亿,农业劳动力2.8亿;中国耕地有18亿亩,1个劳动力只能种6.4亩地,美国1人能种几千亩

17、地,欧洲1人能种几百亩。现在中国农业机械化条件已经提高,特别是大田作物可以全过程机械化。这种情况下还让他只种6亩多地,农民根本待不住,就跑到城市,所以现在农村只剩老人在种地。要想让青壮年高素质劳动力留在农村,就得实现规模化经营,把地转让给种田能手,大力兴办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使农村种地的收入比出去打工的收入要高,这样才能把高素质的劳动力留在农村,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如果这件事可以推动的话,那么2.8亿农业劳动力留8千万人种地足够了,还有2亿人可以转移出来,足以支持未来20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前提是收入要提高,这样才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

18、进。4.2由劳动力“廉价”向“丰富”转变按照“廉价”来定义比较优势,会发现劳动者的收入与产出是需要“背离”发展的。通过劳动力“廉价”的竞争优势,获得了更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但这些利润如果让劳动者来分享,就会削弱“廉价”的竞争优势;为了保持优势,似乎就得控制甚至削减劳动者的收入,以进一步加大“廉价”的优势。这种背离现象使得“廉价”的竞争优势不仅不能持久,而且容易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而按照“丰富”的定义,劳动者完全可以参与产出增长的分享,而这种分享又能够激发劳动者更大的工作激情,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劳动者行列,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廉价”来定义比较优势,更多把劳动力看成是“成本

19、”,是需要“控制”的,自然也就不会在劳动者技能提升等方面给予更多投入;而按照“丰富”的定义,则真正把劳动力看成是一种“资源”,通过培训教育等各种手段,去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激情,成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方向。而且,这种对劳动者技能和知识的培育过程,还能够使更多的劳动者在作为顾客时,能够有能力以“产销合一者”的方式,来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因此,以“丰富”来定义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能够为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经济运作的效率提升指明正确的方向。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优势的培育,不在于硬性的去维持“廉价”(当然也不能人为拔高,劳动力价格最终需要由市场来合理确定),而在于发展其“丰富”性

20、。国家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立足于三种经济形态都具备基本自足能力的角度,去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中国也许已经拥有了数量上全球最多的农业经济劳动者和工业经济劳动者,那么,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劳动力市场的培育重点,就要放在提高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劳动者知识技能水平方面,来提高产业的效率和效益。而对于知识经济劳动者,则需要从数量和技能两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大力促进知识经济企业群和知识经济劳动者群体的培育,在“第三次浪潮”中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正确认识并坚定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基于“丰富”的比较优势,将有利于我们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并坚持以和谐发展的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1、第五章结论和展望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劳动力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样也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中国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减少,为了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就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探索出未来中国劳动力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 罗琴 周艳球。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第2期2. 杨德礼 迟旭。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结构分析 管理工程学报 1995 第4期3. 晋利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研究 2008 第8期4. 饶艳。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分析 北方经济:综合版 2007 第12期5. 曾广奎 徐贻军。内生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模型研究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第5期6. 杜兰英 张珊金。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和劳动力市场建设 商业研究 2006 第13期7. 邵颖红 赵佳昳。劳动力占用的经济价值计算 当代经济 2009 第21期8. 王凤山。关于“三化”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思考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第11期9. 艾丽娟 代秀艳。中国新增劳动力群体的特点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 2004 第2期10. 蔡昉。劳动力成本提高条件下如何保持竞争力 开放导报 2007 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