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414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 目: 从网上世博探析网络公共外交空间的拓展 院系名称: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广播电视新闻学2007级1班学生姓名: 王东方 学 号: 20074340120 指导教师: 杨丽雅 教师职称: 讲 师 2011 年5月25日摘 要峰会外交和世博外交的开展使我国公共外交进入转型时期,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主要载体的网络公共外交将成长为我国公共外交的新亮点。本文认为2010年网上世博会的开放可以作为网络公共外交开展的主要平台之一并可以成为我国进行网络公共外交的起点。网上世博会充分运用了新媒体技术,并刺激新媒体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和投入应用,这必将为未来我国进行网络公共外交奠定

2、坚实的技术基础进而拓展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的空间。从宏观和长远来看,随着全球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网民跨国互动迅速增多,借助世博会这样的大型国际性活动,网络公共外交的开展及发展对于提高全球民众认识真实的中国、树立中国国际形象、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国软实力乃至综合国力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此考虑,试图以上海网上世博会为例探析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空间的拓展,希望在新媒体时代寻求更多新的开展网络公共外交的渠道,如虚拟盛会、微博、BBS、网络聊天平台、视频网站、数字移动电话等以及三网融合开发的新平台。关键词:网上世博 新媒体时代 公共外交 拓展Title Research on Broaden

3、ing the Network Space of Public Diplomacy from ShangHai Online Expo Abstract Expo Diplomacy and Summit Diplomacy shaped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entered a corner term.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which regard the internet new media as a major carrier will grow up to a new light-spot of Chinas Public

4、Diplomacy. This article views that 2010 Shanghai Online Expo can be a major platform and a good beginning of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Shanghai Online Expo make the utmost use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spur its development and be used more quickly, this will certainly give a firm technol

5、ogical basis to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so that expand the space of it. From macroscopic and the long run, with the dramatic increase of global netizens and transnational interactive users, with such a large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of the expo, the carry ou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Diplom

6、acy of Network will help global public to know a true China, establish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promote its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enhance Chinas soft power and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it will produce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Out of this kind of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try t

7、o explore the expanding of the space of the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by the example of Shanghai Online Expo, hope that we can find more channels to develop the public diplomacy of network in the new media era, for example.Keywords: Online Expo New Media Era Public Diplomacy broaden目 次1 引言12 网上世博会

8、,一个新的开始22.1 网上世博会,新技术预示新未来32.2 新媒体时代的内涵32.3 外交的新前景从公共外交到网络公共外交43 中美公共外交实践及比较研究53.1 “911”之后美国公共外交实践及其研究53.2 当前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及其研究74 网络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新未来84.1 我国实施网络公共外交的必要性84.2 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的新空间94.3 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的新意义114.4 我国开展网络公共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34.5 网上世博对拓展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空间的启示14结论16致谢17参考文献181 引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我国的公共外交进入了转型时

9、期,同时上海世博会也运用和带动了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中网上世博会的开通运行成为公共外交与新媒体技术完美结合的一个创新典型,这为我国今后开展网络公共外交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民心基础并提供越来越宽广和有效的平台。网上世博会以全球10亿网民为目标受众,它的永不落幕为全球国家和民众之间相互共同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世界性平台,随着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塑造一个同中国实力相符合并能真正反映中国现实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西方媒体妖魔化 秘小胜. 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困境.公共外交季刊,2011(春季号):20中国的现象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存在,因此公共外交在我国外交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10、,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应该抓住网上世博会所提供的机遇,大力发展3D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和优势,为我国公共外交的开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进而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大更多的话语权,即“打造中国的软实力”,“发出中国的声音”。 李希光,王晶.中国如何面对网络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0(冬季号):42应当说在未来,大型国际性活动的网络虚拟版、风靡全球的微博、bbs的网络新媒体形式、三网融合后的数字手机、数字电视、大型的视频网站、国际性的网络聊天平台等都可以被拓展成为网络公共外交的新空间。尽管网上世博会对于这些前景具有启发性意义,但是就国内的研究情况来

11、说,学者和技术专家们的研究偏重于借助于实体世博会进行的世博外交,对网上世博会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信息技术和对未来IT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忽略了借助于网上世博会开展的网络公共外交这一研究的潜在需要。不过,对网上世博会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领域的研究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将对我今天进行的研究课题提供重大的帮助。外交,传统意义上都是由职业外交官和政府高层官员进行的,其它社会层次的人员很少或者几乎不可能涉及这一国家对外行为。美国最早出现了公共外交 冯敬鸿,陈得印.美国公共外交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1):27的概念,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由于其主体范围有所扩大,外交涉及领域更广开始在国家对

12、外行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有着较为成熟的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经历。而在中国,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情等因素,公共外交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随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汶川地震、西藏事件、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我国也全面进入了公共外交的新时代,国内学术界对于公共外交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在此之前则很少,主要集中在对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的研究上面。这表现出喜人的一面,但是,网络公共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潜在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随着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成长和发展,网络公共外交必然要成为我国未来公共外交的主要形式,网上世博会则可以成为

13、一个引擎,因此我们的研究不能再只停留在政府外交、民间外交甚至是公共外交的层面上,应该跟随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转向新的未来。因此,以世博外交为起点的网络公共外交研究应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网络外交成为美国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希拉里还提出了互联网外交,这种外交形式的提出和运用必将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外国对于网络公共外交的运用也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学术研究也不多,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多元化地影响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传统的外交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塑造国际形象、提升软实力的需要,公共外交时代随之到来,网络公共外交也变得更加可能和必

14、要。那么,网上世博会为这个美好的将来究竟提供了怎样的契机?为什么外交形式会发生越来越新颖的变化?现在的中国外交现状及其研究又是怎样的?网络公共外交的拓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处于新媒体时代我们在网络公共外交的道路上可以走多远?我们为什么要探寻这些新空间?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本文即将进行研究和回答的问题。2 网上世博会,一个新的开始2010年上海网上世博会是是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体世博会的补充和延伸。网上世博会运用最先进的3D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内容分发网络(CDN)” .新技术“排堵保畅” 网上世博会精彩“不塞车”.文汇报,2010-2-4全方位、全景展示了各个场馆以及整个世博园区,使全球民

15、众足不出户、避免排队拥堵等即可获得畅游世博的亲身体验。这大大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并大大扩展了整个上海世博会的受众范围进而提升了本届世博会的影响力。2.1网上世博会,新技术预示新未来一台电脑,动动鼠标就可以轻松畅游上海世博园区各个角落。进入网上世博会官方主页,可以首先俯瞰到黄浦江两岸的四大片区,然后网民可以使用鼠标点击不同片区里的各个国家的国家馆,点击鼠标进入各个国家馆后有虚拟讲解员以不同的语言介绍国家馆的特色展出及该国历史文化风情等,用户拖动鼠标可以360度旋转多角度参观展馆并可以俯瞰和仰望周围地理环境;进入各个展馆内,在实体世博会上所能体验到的各种最新科技在虚拟世博会上同样能够感受到。这种综

16、合性、便捷性、多语言性、全方位性使全球不同地区的民众更容易接近本届世博会并深入了解世博会的深层意义和其他国家的文化、科技、风俗等,这在降低互动成本的同时无疑大大增进了全球民众之间的互动。上海网上世博会2009年11月12日正式上线,世博开园当天正式对所有公众开放,截止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结束当天,网上世博会“入园”人次累计超过8234万,浏览累计访问量超过8.73亿,其中,国内访客占总入园人次84.4%,港澳台及海外访客占总入园人次的15.6%。网上世博会也由此取得了巨大成功,有关方面还规定今后的世博会都将采用网上世博会的形式。上海世博会也成了“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网上世博会这种

17、大型国际性活动的新形式以及它所运用的新技术不仅对于世博会来说预示着一个新未来,不仅预示着中国信息产业的新未来,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今后类似大型国际性活动的创新前景,更为未来更多创新形式的公共外交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因此应该说它也预示着公共外交的新未来,即网络公共外交。2.2新媒体时代的内涵毫无疑问,网上世博会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并推动新媒体向宽领域、纵深处发展。新媒体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了,它开始剧烈改变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互联网技术、数字电话、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的发展及普及使它与传统媒体时代相对应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 熊澄宇.数字化时代媒体发展的格局与走向.中国传媒与科技

18、,2009(1):58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媒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精英媒体、大众媒体、个人媒体三个阶段,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正在从大众媒体进入个人媒体的路上,无论是实体世博会还是网上世博会都更注重人性化、 关注个人的亲身体验和需要,这正是推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动力,也应当是我们进行公共外交的着力点,无论国家之间的交流层次如何扩展、交往有多频繁,通过媒体认知其他国家及其民众都主要是通过媒体进行的。这也是当前外国媒体及民众对中国的误读深而不易消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未来以互联网为

19、代表的新媒体为平台开展网络公共外交应当更加广泛地关注个体,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跨国性、交互性、受众面广的特点力求对全球最广泛的民众开展公共外交。新媒体时代应该是公共外交的新时代,是我国抓住机遇提升国际竞争话语权和国家软实力的新时代。2.3外交的新前景从公共外交到网络公共外交西方的外交经历了秘密外交、政府外交、公共外交等阶段,现在也逐渐向网络外交发展。1965年,塔夫特大学( Tufts University) 佛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埃蒙德格里恩( Edmund Gullion) 首次使用“公共外交”一词并将其界定为:“超越传统外交范围以外国际关系的一个层面,它包括一个政府在其他国家境内培植舆

20、论、该国国内的利益团体与另一国内的利益团体在政府体制以外的相互影响、以通讯报道为职业的人如外交官和记者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这种过程对政策制定以及涉外事务处理造成影响。” 赵可金.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6美国主要通过新闻媒体等非政府途径塑造国家形象、宣扬西方价值观。从此,公共外交理论及实践逐渐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展成熟。“911事件”后,出于反恐及赢得穆斯林世界民心的需要,公共外交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变得更加重要。2010年1月2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网络自由”, 表示要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 美国的“互联网外交”由此受到

21、热议。2010年5月21日,美国国防部又成立了“网络司令部”以网络防御作战为主要任务来打击敌对国家和黑客的网络攻击。这表明,网络开始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新工具。中国自建国后一直以政府外交为主,北京奥运会之后公共外交越来越成为热门的外交话题,2009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公共外交时代” 贺潇潇.中国已经进入公共外交时代赵启正谈如何开展公共外交.对外传播,2009(12):1415可以说它在国内是新生事物,而拉萨事件、奥运火炬传递事件等大事在网络上的传播以及中国的应对渠道使网络公共外交开始成为一个公共外交的一个新途径。因此有必要先弄清楚网络公共外交的含义。清华大学国际传

22、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和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研究院王晶在创刊不久的公共外交冬季号刊上指出:网络公共外交又被称为网络渗透外交、网络群众对外传播运动。这是一国政府把过去通过传统媒体开展的政府外交、政府对外传播变为通过新媒体的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公共外交。 李希光,王晶.中国如何面对网络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0(冬季号):53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赵可金认为网络外交是信息网络技术与外交系统耦合的产物,在本质上是公共外交的一种实现手段。主要有三种形式:在线外交、虚拟外交与社会网络外交或者网络2.0外交。 赵可金.网络公共外交大有可为.公共外交季刊,2010(冬季号):31在他的分析

23、过程中实际上把网络公共外交等同于网络外交。还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性质来界定,网络公共外交是指由政府扶持媒体、职业网络外交官、对国际事务感兴趣而又受政府直接指引的网民等行为体, 依托各种互动式电子信息网络,有的放矢地针对国外民众开展的有意识的外交活动,其直接的目标群体是一切具有网络终端的国外民众。 白续辉,廖金宝.网络公共外交的兴起与实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9):56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美国越来越把网络当成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2009年6月4日奥巴马在埃及演讲指出要广泛运用互联网加强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2010年1月25日希拉里指出要把“网络自

24、由”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2010年5月21日美国国防部又组建了“网络司令部”,2011年2月5日希拉里再次指出要实现国际互联网自由,这些美国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及行动都表明了美国越来越把网络作为推进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综上所述,传统外交已不能满足国家交往需要,在公共外交还没有充分发展成熟的时候,网络公共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组成部分和延伸已经开始与其同步发展。网络,必然可以成为外交的一块新领地。3 中美公共外交实践及比较研究西方公共外交已经相对成熟,并取得了西方国家预想的一定成果,对它的研究也大致成熟,外交平台也逐渐由传统大众媒体转移到了网络上,网络外交正在美国兴起并将逐步发展,但是相关理论研

25、究还不多;相对来说,公共外交在中国刚步入朝气蓬勃的全面发展阶段,对它的研究更多的是雨后春笋般的政策层面的研究,还没有充分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网络公共外交作为其潜在的新形式更没有被充分注意到,对它的研究也就更少了。3.1“911”之后美国公共外交实践及其研究“911”事件让美国看到了穆斯林世界反美情绪的可怕,出于反恐及塑造国家形象的需要,美国全方位开展了针对穆斯林世界的公共外交,尤其特别重视对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尼的公共外交。 仇朝兵.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美国研究,2007(2):83这种情况至今仍在继续。具体说来美国主要采取了以下途径,也可以说是美国公共外交的特点:第一,加

26、大对新闻宣传的投入。包括投入资金加强对穆斯林世界的新闻舆论引导和设立有关的新闻机构,在世界各地增加多种语言与穆斯林世界民众进行舆论沟通。2002年美国成立了全球传播办公室,并在伊拉克战争后建立了自由电视台等以加强美国与穆斯林世界民众的沟通。第二,加大对穆斯林世界的人道主义援助以赢得民心。包括增加对穆斯林国家自然灾害的人力物力财力援助,如2004年印尼海啸美国实施了大量援助并派军队进行救援,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中,在美巴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美国首批依然给予了720万美元的资金援助。第三,通过新兴的网络新媒体塑造穆斯林世界倾向于美国价值观的民主政治力量。在2009年伊朗大选强大的反对派指责选举舞

27、弊,2011年2月初开始迅速激化并蔓延的中东政治动荡中,美国的重要网站如脸谱网、推特网在传播反对信息、组成反政府队伍、引发内战等方面负有绝对不可推卸的责任。第四,奥巴马政府通过利用网络塑造美国国内的凝聚力,从而形成更为强大的对外公共外交主体。奥巴马利用网络社区解释推销其政策并赢得选举,奥巴马每周发表针对国内民众的电台演讲以维持民心等。第五,继续加大美国影视娱乐等文化产品输出。近年来美国影片在全球市场上依然风靡。美国影视娱乐产品的输出虽然与美国外交政策没有直接联系,但它在输出美国民主、自由、平等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一直不可小觑,进而也必然会影响到美国与他国的关系。 其中,美国成功实施公共外交的明显案

28、例是2009年的伊朗大选。在2009年的伊朗大选中,美国通过推特网、脸谱网等网站为反对派传播信息、提供民意支持、表达美国对反对派的支持,这些措施明显集聚了强大的反对派力量,使反对派领导人穆萨维公开指责大选舞弊,致使美国一向反对的内贾德连任总统过程一波三折。虽然最终没能推掉内贾德,但是这次大选的双方敌对还是对伊朗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内贾德政府构成一定威胁,美国在此次大选中成功运用网络影响伊朗民众,通过民众影响反对派力量,又通过反对派影响伊朗政局,这个过程中它塑造了一批倾向于美国的反对力量,使其有助于美国打击内贾德政权。不得不说这是美国实施的一次比较有成效的公共外交,它也更加显示出网络在开展公共

29、外交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美国越来越重视新媒体时代、重视运用网络的动力和原因所在。因此,美国提出“网络外交”也毋庸置疑了。美国实施的一系列公共外交提升了布什政府以来的美国形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和一些穆斯林国家的关系,但并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目的,全球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依然频发,穆斯林世界的反美情绪依然浓重。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现实功利性太强、长期固定化的西方化穆斯林视角难以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特征明显造成的。尽管如此,美国还是对公共外交实践重视力度加大,研究也持续增强并逐步转向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实践一样,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国家对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和

30、充分。近年来有关全球治理理论、多边主义理论等的研究和发展一定程度上积极推动了公共外交的实施。但是,即使是在西方国家,网络作为公共外交的新平台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实践运用较多,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很多。但是美国作为一个各种主流理论的集散地,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必然会逐步涌现,值得我们密切关注。3.2当前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及其研究当前,中国的公共外交理论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一定程度上与公共外交实践的大量快速涌现是不相适应的。在中国学术期刊权威网站“中国知网”上输入检索词“公共外交”一词,出现的搜索结果大多数是针对北京奥运会或者上海世博会或者峰会外交的现状研究或者政策研究,单纯的理论研究则相对缺乏。网络

31、公共外交是是随着新媒体发展而产生的,它属于公共外交的创新渠道之一,在公共外交理论研究尚且稀有的今天,对网络公共外交研究的意识和实践就更加寥寥无几了,只有重要的外交领导人们如赵启正等在不同场合强调网络公共外交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不断走向成熟,这一外交形式会迅速拓展发展空间。 在许多学科领域中国学术界总是利用西方的理论来研究现实和政策问题,而却缺乏自己的理论创新成果,因而很多时候都没有形成自己的主流理论体系,这无论是在外交领域还是在传媒领域或者国际关系领域都是真实存在的,这应该引起中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综上所述,西方公共外交实践相对成熟并已经向网络外交方向发展,但是其

32、理论研究还没有同步地从公共外交转入网络外交,因此其公共外交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是网络公共外交的研究还未受到青睐。中国公共外交实践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成长发展期,网上世博会仅让我们感到公共外交的一个新未来,中国认识到了公共外交的主体发生变化而没有充分注意到公共外交潜在的新渠道。因此,无论是对于公共外交还是网络公共外交的研究都处于萌芽期,真正算得上理论研究的著作并不多。中国学术界需要在观察、搜集大量公共外交事实的基础上从现状研究和政策研究转入纯理论研究,争取发现和创新自己的外交理论。4 网络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新未来 尽管公共外交在中国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但是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了,网络已经对全球外交产生了

33、越来越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网络以及网民的力量。上海网上世博会的运行,让我们看到了实行网络公共外交的新契机,世博会所运用的先进科技为其奠定了技术基础。由此,我们看到了公共外交的新未来,它比现有的公共外交手段更便捷、更有成效。本节将回答为什么中国要进行网络公共外交,网络公共外交有多大的拓展空间,网络公共外交的新特点有哪些,中国实施网络公共外交的意义及面临哪些挑战等问题。4.1我国实施网络公共外交的必要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网民人数突破20亿人,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互联网具有国际性、网民具有国别性,网络也成为影响

34、国家间相互认知和沟通的最主要渠道之一,一国民众对另一国及其民众的认知不再受制于所在国政府的宣传主导,他们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使政府不得不考虑网络和网民的力量与影响。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总是利用网络影响外国民众的心理,进而影响它不太喜欢的政权,这个超级大国从网络上看到了美国外交的新前景。网络只是新媒体发展的一个缩影。上海世博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媒体技术,这些新技术促使信息、科技行业、传媒行业需要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必将导致全球民众之间出现更加多元的互动渠道,政府与民意之间将会出现多元化对立,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必定要更多考虑日益和谐或多元的民意,这加大了一国外交的难度。作为新媒体发

35、展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平台,网络将对一国外交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家非常有必要充分注意并有效利用这个全球性平台。 我国每年两会上许多有效的提案都是通过网络产生的,公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网络已经成为了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成为了信息上传下达的最有效途径,网络参政议政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依据。以上说明网络正塑造着国内认同和全球认同,也正促进国内群体分化及全球群体分化,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传播的多元,使这种认同或者分化越来越复杂。因此,实施网络公共外交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也是基于现实的逼迫,更是国家及全球稳定的潜在需求。4.2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的新空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成熟,媒体形式更加多样化,媒体

36、受众范围更广泛,媒体样式更新颖更具有吸引力,这就为网络公共外交的开展奠定了技术和民心基础。网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本身是一种媒体形式,在网络上又存在着更加多样化的新媒体形式,因此,网络公共外交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外交形式存在着巨大的拓展空间。网络公共外交与传统外交及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外交相比,具有一些自己的新特点。主要有:一,主体更加多元化。网络公共外交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社团、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中小企业、政府等。二,实现形式发生变化。网络公共外交打破了传统外交形式的局限,可以是政府对外国公众、公众对公众、公众对政府、政府对政府等。三,实现渠道多样化。它不再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固定的时间和

37、场地进行面对面的外交互动,网络论坛、微博、社交网站、影视资源跨国共享等都可以成为其实现渠道。四,具有即时性、便捷性、规模大等特点。全球网民可以随时在线互动,由于网民队伍的强大,这种互动也必定是大规模的,这是传统外交不能相比的。网络公共外交还有其它一些特征,需要我们在运用网络过程中逐步发现。它的这些新特点促使我们跟随时代的步伐开拓新的公共外交空间。基于以上分析,以下平台均可以拓展成为公共外交舞台:第一,类似于网上世博会的大型国际性虚拟盛会。网上世博会具有全方位、直观性、详细性、便捷性、视觉性强等特点,在大大降低观赏成本的同时大大扩展了受众范围。它给参观者带来的不只是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全

38、球性。全球不同种族、民族、语言、肤色和文化背景的网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这里实现对彼此的全方位、深入认知,使我们对一个不熟悉或完全陌生的国家不再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可以深刻认知和理解它的国情和文化。通过这样的途径,民众将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对外国的误解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当前许多国家之间的敌意与冲突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互动和对彼此的了解,也就谈不上文化的包容性。因此,这其实是公共外交的一个舞台,是网络公共外交的鲜明体现,在这样一场虚拟盛会中,访问人次、点击量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公共外交的规模。推而广之,上海世博会之后将要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活动,其实都可以采用这种创新形式,全球民众和国家将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有

39、利于构建和谐世界,这也正是我国外交的大目标。第二,网上论坛。网上论坛即BBS电子公告板,它是网民相互传播、交流信息的网络社区之一,在这里任何个人、组织、团体都可以自由发布和接收或者评论社会公众或个人关心的话题。BBS最早产生于70年代的美国,我国80年代开始出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民队伍的急剧扩大,它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全球信息的集散地,它越来越影响到社会稳定基础和国家的政策制定。最典型的例子是1999年产生的人民网强国论坛,它的迅速出现、崛起和日益壮大不仅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吸引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和竞相报道,该论坛还顺应民意邀请国内外各界人士与网友在线互动、交流观点,强国论坛

40、已经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壮大此类论坛,扩大其影响力。又如天涯社区作为全球华人的网上互动平台,有巨大潜力成为我国开展网络公共外交的主要舞台:华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他们的互动必然会形成强大的公共外交主体。针对此类网上论坛,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挖掘其潜力,增强其互动性和全球影响力。第三,社交网站。社交网站是为网民提供信息发布和聊天、交友等的重要网络平台。在我国,主要的社交网站有开心网、人人网、新浪博客、世纪佳缘等,美国的Facebook、Twitter、Friendster等网站也是社交的重要网络平台,其中Friendster在中国的用户较多。社交网站具有一对多、一对一等特点,

41、网民可以深入了解彼此。美国的社交网站在全球比较有影响力,拥有大批用户和受众,因此对美国的国家价值观输出和对外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参考。要发挥社交网站进行网络公共外交的潜力,需要我们扩大国内社交网站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全球性的社交网站,以加强国内外网民的互动。如在爱相约国际华人交友网网站上发现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充满了极大的好奇与好感,希望多接近中国,只是现实中缺乏满足他们需求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工具。当然,这些前景的实现需要我国大力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等以提供支持。第四,微博。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它使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

42、AP页面、手机短信或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内容不超过140字。微博最早出现于Twitter网站,截止2010年1月其全球注册用户达到7500万, 2010年新浪微博迅速在中国普及并随之出现了腾讯微博、网易微博等,2010年因此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即便如此,它的影响力已超越传统社交手段,据2010年9月的一篇报道,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 新浪发布中国微博市场首份白皮书,来源: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微博的代名词并且推向了全球市场。这个发展趋势又为网络公共外交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美国利用Twitt

43、er、Facebook等网站在全球开展公共外交,中国也应该充分利用微博的力量,让国内的微博市场逐步全球化,为全球民众提供一个中国主导的全球民众互动平台。因此,微博是又一潜在的网络公共外交大舞台。第五,网络即时聊天平台。它所呈现的互动具有即时性、一对一的特点。如腾讯QQ、MSN、SKYPE等,其中MSN的用户范围较广且具有全球性,腾讯QQ用户主要集中在国内。不难发现,这些网络即时聊天工具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我们所要做的仍然是开拓全球市场,让全球网民都能简单、快捷地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体在互动中建构自己的身份和利益,身份和利益决定行为体的行为,互动使行为体产生共有观

44、念,从而增进合作。这种理论所反映的正是公共外交的初衷和目的。因此,这些网络即时聊天平台可以成为网络公共外交的开拓空间。综上所述,我国网络公共外交存在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只是目前受制于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更新速度快、发展不成熟,在现阶段得不到有效开发。但是至少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趋势,借鉴美国运用网络的娴熟经验,积小步以达到致千里的效果。4.3我国网络公共外交的新意义媒体的发展史早已告诉我们树立国家形象、实现国家利益必须重视媒体的力量。当今世界媒体的快速发展成熟更对国际关系产生着错综复杂的影响,谁学会巧妙运用舆论的力量,谁掌握了国际交往中的话语主动权,谁就更容易实现自己的利益,这也正是如李希光教授所

45、说的我国现在在国际话语传播体系中处于“支支吾吾”的地位的原因之一。在国与国之间,传统媒体的舆论隔阂似乎还没有有效缓解,新媒体的挑战也日渐显现,围绕谷歌退出中国、谷歌网上图书馆侵权等网络问题中美之间产生了不愉快并不利于这两个大国缓解误解;今年1月伊朗批评美国对其实施“网络攻击”并决定组建网络部队应对外部袭击,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与此同时,美朝关系中也存在类似问题。长期以来,美国正是借助其强大的媒体舆论力量宣扬、输出美国价值观,实施霸权主义,这引起许多国家的担忧和警惕,中国经常成为其批评和误解的对象。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等的差别,西方媒体常常误读中国,与中国来往有限

46、的外国民众也就随之误读了中国,这不利于中国外部形象和利益的建构。因此,传统的外交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外交政策的需要,赵启正因此指出 “中国已经进入公共外交时代”。虽然经历了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上海世博会我国的公共外交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还处于有理说不清的弱势地位,新媒体的发展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和扩张的阶段,加上影响国际关系的渠道将更加多元和复杂,我们的公共外交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网络公共外交对于我国意义重大。第一,有助于更广泛的外国民众认识真实的中国。由于全球网民队伍庞大且继续剧增,网络公共外交的主体和客体相对于传统外交和一般意义的公共外交来说都相当多元,这就使中外互动增强

47、。通过网民一对一的个体跨国互动交流,一个真实的中国及公民精神状态将会被更多的外国民众尊重和接受。第二,有利于提升中国软实力。通过开展网络公共外交有利于塑造中国国际形象,可以有效改善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不利地位,也能够增强中国的内聚力,中国能够更多地、便捷广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一个被更多外国民众尊重和接受的中国必然会提升自身的软实力,进而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内聚力。内聚力是一国实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开展网络公共外交,我国公民将会集体认识到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形象,中国存在哪些问题,进而会激发我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民众形成集体力量来改善和发展中国。同时,中国国内各地方政府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通过日渐多元和便捷的网络对地方民众开展自己的“公共外交”,以塑造地方政府形象,赢得民心,这也是在增强中国的内聚力。第四,有助于激发媒体责任意识。媒体在塑造国家形象上起着关键作用。不可否认现在我国存在着媒体责任意识淡薄,面对国外的歪曲报道抵抗力不足等问题。在进行网络公共外交时,媒体也是参与者,可以是这种外交的主体或客体,通过与外国民众及组织的亲自接触将会使媒体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不足,同时也可以为媒体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第五,有助于推动构建和平发展、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