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448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425.5 U D C:D10621-407-(2014)0164 -0密 级:公 开 编 号:2010011160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位论文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论文作者姓名:申请学位专业:大气科学申请学位类别:理学学士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论文提交日期:2014 年05月 17 日成都地区逆温的特征分析摘 要成都市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南部,地势起伏大,高差悬殊。为了分析成都地区大气逆温变化特征,通过利用成都市温江区气象站2012年探空观测资料,从逐日探空原始记录中提取得到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的底部顶部高度、温度,分析它们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如下:在三类逆

2、温中,以贴地逆温出现的频率最高,低悬逆温次之,高悬逆温频率最小。从逆温特征值来看,冬季贴地逆温的厚度最大,夏季相对厚度较弱,且冬季逆温层底高度较低,夏季逆温层底高度较高。从逆温强度来看,三类逆温中贴地逆温年平均强度最大,低悬逆温次之,而在贴地逆温中以冬季逆温强度最强,进一步说明了冬季辐射逆温对边界层特征的影响。从强度分析来看,高悬逆温中没有强逆温,均为中逆温与轻逆温,而低悬逆温中强逆温也相对较少,在贴地逆温中,强逆温出现频率高达20%,且贴地逆温主要以强逆温与中逆温为主。关键字: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强度;厚度;频率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Chengdu

3、inversionAbstractChengdu, located in southwest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 southern Chengdu Plain, undulating terrain, height disparity.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inversion Chengdu, through the use of Wenjiang District Station 2012 radiosonde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4、 original records obtained daily sounding affixed inversion, low-hanging inversion, inversion of the bottom hanging top height, temperature, analysis of their changes. Concluded as follows: In the three types of inversion,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version appears to stick to the low hanging inversion

5、, followed by hanging inversion frequency Min. From the inversion eigenvalues, the winter temperature inversion affixed to the maximum thickness, relative thickness of weak summer, and the height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winter inversion layer, the higher end of the height of the summer temperature i

6、nversion. From the inversion strength point of view, the three types of inversion inversion affixed to the average maximum intensity, low-hanging inversion, followed by inversion in affixe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strongest winter inversion,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radiation temperature inversion in

7、winter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layer. From the intensity analysis, there is no strong inversion hanging inversion, both the inversion and inversion of light, while the low hanging reverse Wenzhong Jiang inversion is relatively small, in affixed inversio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strong te

8、mperature inversion up to 20%, and affixed with a strong temperature inversion and inversion is mainly based in the inversion.Keywords: stick to inversion; low hanging inversion; hanging inversion; strength; thickness; frequency;目录1引言11.1研究背景21.2研究意义31.3研究现状31.4研究内容42资料来源及方法42.1资料来源42.2研究方法53逆温特征分析5

9、3.1逆温出现频率及季节分布53.2 逆温结构特征63.3 逆温强度变化特征8参考文献12致 谢13声 明131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气象上称为逆温。逆温层对某些大气现象或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可以阻碍大气垂直运动的发展,影响水汽和尘埃的垂直输送和分布,有利云雾和霾层的形成,恶化能见度进而影响大气生态环境。距地面2km左右大气边界层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在人类发展、生命演化中,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10、盐分变化,从而又引起气候的突变1,也对逆温的变化产生一定影响。近地层大气逆温的变化,对大气污染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对人体健康、生态变化、大气质量、大气要素有着很大的作用。至今国内外的很多城市都开展了利用高空气象观测分析研究逆温层特征。成都市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南部,地势起伏大,高差悬殊。龙门山与龙泉山从东北向西南贯穿成都地区,龙泉山海拔6001000m,西北缘的龙门山,走向为东北西南,背起摩天岭,南至茶坪山,海拔由盆地边缘1000m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m左右,两山之间为西北向东倾斜的成都平原,海拔400700m,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城市特有的下垫面及天气系统的影响使得成

11、都边界层流场复杂多变。据19901999年10年资料统计,成都地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小风和逆温天气状况出现频率较高,平均风速1.2m/s,静风频率高达42%。逆温出现频率为15.6%,逆温出现频率一般为冬季最多,夏季较少,春秋居中。1.2 研究意义为了尽量避免逆温现象的不利影响,保护人类环境,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详细了解低层大气中的逆温层,这样才能为防止大气污染提供可靠的气象依据。加强对于成都地区逆温特征的研究对于防止成都地区大气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本文以成都地区2012年的有关成都地区逆温的观测资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从中找出该时期内最典型的逆温天气形势,以期总结出成都地区逆温

12、天气的特征,为气象人员今后对成都地区逆温进行检测,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以保障人民生面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顺利发展。1.3 研究现状对于逆温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的特征,以及其他相关因子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做了这方面的工作。李清华,张荣等2利用太原市2007-2009年近三年的逐日探空资料,对低空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厚度以及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简述了太原地区逆温成因,并指出:秋冬季节特殊的气候背景和地形条件导致了逆温频率偏高,稳定的大气层结又导致了城区污染物浓度升高,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周颖等3根据2002年1月的温度场和大气污染强化监测资料对成都市冬季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3、分析,得出上部逆温75m的低矮污染物扩散是有利的,而对高架源污染物的扩散影响不大。胡敏哲等4对兰州地区逆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证了发布逆温预报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刘增强等5对乌鲁木齐市逆温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贴地逆温层和脱地逆温层的厚度冬季远远大于夏季。邹玉玲,刘朝晖等6利用2004-2005年青岛逐日探空资料,统计并分析了青岛市逆温层的变化特征,同样指出了逆温对污染物积聚的影响。杜荣光,齐冰等7利用2003-2009年杭州逐日的探空资料和环境监测站的污染物浓度资料,统计并计算发现:污染物浓度和逆温特性有相关关系,污染物浓度与逆温层底高呈明显负相关,与逆温层频率、厚度以及强度

14、呈正相关,进一步说明大气逆温层结状况是影响空气质量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逆温成因,一般可以将逆温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和下沉逆温。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

15、的倒置现象。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根据成因分类的逆温特征一般用于个例过程分析中,为了便于整体特征的分析,文中将低空逆温层按照高度分为贴地逆温、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三种,是指发生在近地面1.5km范围以下不同层次上的逆温层,这类逆温层的出现对边界层环流特征以及气象要素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将对这三类逆温的时间变化特征做详细的分析。1.4 研

16、究内容本文将针对成都地区的逆温特征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根据探空雷达资料找出2012年全年成都温江站所有的逆温天气过程,并对其进行分类,揭示逆温层结的日变化、月变化特征,并简要分析逆温成因以及贴地逆温对大气扩散的影响。2 资料来源及方法2.1 资料来源本文所用的资料是成都温江国家基本站(103.83E,30.70N)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全年08时和20时的高空观测资料 ,根据国家气象局 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8进行取值 。利用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对探空资料进行逆温层的计算,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取资料包含:逆温层底高、逆温层顶高、逆温层顶温度、逆温层底温

17、度以及逆温强度、湿度、露点、风向风速、气压等。本文主要对逆温层的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高度、强度以及厚度,从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段较为全面的分析成都逆温的特征变化情况,并结合逆温层的结构特征简单阐述其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影响关系。2.2 研究方法表征逆温特征的要素有逆温层底高、顶高、厚度,逆温强度等,首先根据气象探测系统数据处理软件挑选、读取、统计各层的逆温变化情况。对逐日08时、20时两个时次的逆温层厚度、高度、温差、逆温强度、频率等进行统计处理。其中,逆温底高和顶高统计均以距地高度计算(以米为单位),年平均值、月平均值均按实有天数进行计算。逆温强度计算 : H = H2 - H1, 其中H

18、1为逆温层的底高 , H2为逆温层的顶高,单位为米(m);逆温层温差 : T = T2 - T1, 其中 T1 为逆温层底部的温度,T2 为逆温层顶部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逆温强度定义为在逆温层内每升高 100 m 温度的逆增值( 单位: / 100 m ) ,用 I表示 :I =T/H 100 =(T2 - T1)/(H2 - H1)100 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逆温层进行特征分析, SPSS软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金融、医疗卫生、体育、心理学等,在气象学中应用该软件较多的是气候统计分析等,对大量气象数据的气候特征分析有较大帮助。在数据

19、完全统计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统计并分析了温江站逆温层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各要素的大致变化范围。3 逆温特征分析3.1 逆温出现频率及季节分布成都地区逆温发生频率很高,不同季节和不同观测时次的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发生频率相差很大。本文对2012年全年成都温江站08时和20时两个时次的逆温出现频率分季节和时次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成都出现逆温的天数较多,2012年全年365天中,早晨08时出现贴地逆温的天数为280天,20时出现贴地逆温的天数为220天,总体而言,早晨出现逆温的可能性比晚上出现逆温的可能性大。在贴地逆温、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三种逆温中,贴地逆温所占比率最大,低悬逆温次之

20、,高悬逆温发生频率最低。从表1和图1中也可以看出,三类逆温层年平均发生频率08时均高于20时。表1 成都地区逆温出现的频率(单位:%)逆温类型08时20时春夏秋冬年春夏秋冬年贴地逆温80.1 79.0 74.7 71.1 76.8 57.7 52.7 70.3 57.0 59.7 低悬逆温44.9 58.7 45.8 34.4 46.0 10.4 35.1 15.4 8.2 17.6 高悬逆温21.0 37.3 25.6 11.1 25.5 8.6 23.7 16.8 7.5 14.3 从四季的变化分布来看,早晨08时的贴地逆温最高频率出现在春季,夏季次之,20时的贴地逆温最高频率出现在秋季,

21、春季次之,这与成都的气候特征有密切联系。而低悬逆温08时和20时出现的最高频率均在夏季,最低频率均出现在冬季,高悬逆温与低悬逆温相似。由此可见,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夏季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冬季。图1 成都地区三类逆温的频率变化特征3.2 逆温结构特征逆温层厚度是表征逆温强度的一个特征量,贴地逆温层厚度、脱地逆温层厚度都可以反映出逆温层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强度9。根据成都温江站2012年全年逆温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早晨08时贴地逆温的平均底高为13.5米,而平均厚度为124.3米;晚上20时贴地逆温的平均底高为5米,平均厚度为68.5米,可以看出晚上20时的贴地逆温层厚度较早晨08时的厚度薄。同时从贴地逆

22、温的四季分布情况,贴地逆温底高较低的季节出现了冬春季,随着夏季气候不稳定增强,逆温层高度也在升高;而冬春两季的逆温层厚度也相对较厚,也说明了这两个季节层结相对稳定。低悬逆温与贴地逆温有相似的特征变化,低悬逆温08时的年平均底高为251.3米,平均厚度为116.6米;20时的平均底高相对较高,为301.1米,而平均厚度较薄,这个特征与贴地逆温是一致的。从四季变化来看,夏季的低悬逆温高度较高,厚度也相对较小,这一特征与贴地逆温也是类似的。一般情况下,逆温层在边界层内对大气环流以及各个要素的变化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在1.5km以下,虽然高悬逆温高度较高,厚度较小,但是对边界层的环流变化还是起到了非常重

23、要的作用。从表2中可以看出:低空高悬逆温平均高度位于750米左右,厚度在80米左右,其中以秋季厚度最大,达到90.2米,最小的厚度反而出现在冬季,为74.3米,这可能是因为冬季和春季受辐射降温的作用,成都较容易出现辐射逆温,使得贴地逆温和低悬逆温层出现的概率更高。图2给出了温江站逆温层厚度的月变化特征,从图2中可以看出:整体而言,早晨的逆温层厚度较晚上的逆温层厚度要厚;且晚上20时的逆温月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早晨08时逆温层月际变化趋势表现的更为明显;早晨08时的贴地逆温厚度的低值区出现在4-8月,这与四季气候的特征变化有密切联系,晚上20时贴地逆温的厚度在12月-3月表现了较为明显的高值区,其

24、他时间段变化趋于平缓;早晨08时的低悬逆温表现的特征与贴地逆温相反,低悬逆温在6月有一峰值;而08时的高悬逆温变化趋于平缓;晚上20时的低悬逆温与高悬逆温在4-6月厚度值较高,这与之前所说的冬季出现的辐射逆温较多,夏季层结相对不稳定,逆温层高度偏高也相对应。表2 逆温的平均底高、顶高、厚度(单位:m)时间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底高顶高厚度底高顶高厚度底高顶高厚度春08时11.3 139.7 128.4 247.0 377.7 130.7 743.5 823.9 80.4 20时4.5 80.4 76.0 273.9 356.5 82.6 789.7 881.1 91.4 夏08时17.4 1

25、31.5 114.1 261.8 381.8 120.1 721.4 808.7 86.3 20时9.7 73.5 63.8 295.0 390.7 95.7 732.6 802.6 70.0 秋08时12.3 129.3 117.0 235.9 340.9 105.0 730.1 820.2 90.2 20时4.3 75.0 70.7 308.4 400.3 91.9 774.3 848.6 74.3 冬08时11.0 131.1 120.1 233.0 335.4 102.4 779.3 855.4 76.1 20时2.0 57.4 55.4 292.4 376.6 84.2 760.4

26、829.9 69.6 全年08时13.5 137.8 124.3 251.3 367.9 116.6 737.6 823.8 86.2 20时5.0 73.4 68.5 301.1 390.2 89.1 746.4 820.4 73.0 (a) (b)图2 逆温厚度的月变化图(a、b分别代表逐月08时和20时逆温的厚度)3.3 逆温强度变化特征用逆温层内温度垂直递增率来表示逆温强度,它是大气层结稳定度重要指标(10)。逆温强度的计算在前面已经做了详细介绍,即每升高100米气温的递增率,单位为:/100米。从2012年的统计数据中发现,成都温江站的低空逆温强度以贴地逆温强度最强,早晨08时贴地逆

27、温强度为1.01/100m,晚上20时贴地逆温强度为1.05/100m,以冬季晚上20时逆温强度最大,达到1.25/100m;春季20时和夏季08时逆温强度最弱,均为0.84/100m。从边界层特征分析,逆温层可以从一定意义上代表大气温度度,因此,逆温强度越强,说明大气层结越稳定,由此来看,成都地区表现了较为明显的冬季具有较为稳定的大气层结。正是由于冬季频繁出现稳定的逆温层结使得成都地区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垂直扩散能力较差,而成都地区风力较小,常以静小风为主,水平扩散能力有限,造成了成都地区冬季污染日偏多,污染物浓度偏高。低悬逆温与高悬逆温的逆温强度相对较小,低悬逆温的强度较高悬逆温强,最强低

28、悬逆温出现在春季早上08时,平均逆温强度为0.5/100m,而高悬逆温中,逆温强度最强的为冬季20时,平均达到0.47/100m。整体而言,低悬逆温与高悬逆温也表现了冬强夏弱的特征。表3 逆温的平均强度(单位:/ 100m)时间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08时20时08时20时08时20时春1.05 0.84 0.50 0.38 0.31 0.26 夏0.84 0.90 0.48 0.47 0.31 0.35 秋0.90 1.13 0.38 0.36 0.30 0.36 冬1.11 1.25 0.40 0.27 0.35 0.47 全年1.01 1.050.45 0.390.32 0.35 图3

29、中给出了逆温强度的逐月变化特征,从08时和20时两个时次逐月变化中也可以看出,低悬逆温与高悬逆温的强度明显小于贴地逆温,且两者均基本位于0.5/100m以下,而高悬逆温强度最弱。从逐月的变化趋势来看,高悬逆温不论是08时还是20时,两个时次的变化均较为平缓,而早晨08时的低悬逆温强度峰值出现在6月,其他月份变化也趋于平缓,20时的低悬逆温峰值出现在8月。从贴地逆温的变化趋势来看,早晨08时的贴地逆温峰值出现在12月,11月、3-4月次之,7月逆温强度最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0时的贴地逆温峰值也出现在12月,10-12月以及2月均表现为强度高值区,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冬季强度最强。从

30、两个时次的贴地逆温强度变化来看,整体趋势上,冬季20时的逆温强度略高于08时,而春季08时逆温强度略高于20时。总体而言,冬春两季温江站的逆温强度较强,夏季最弱。 (a) (b)图3逆温强度逐月分布图(a、b分别代表逐月08时和20时逆温的强度)在前面已经指出:逆温强度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大气稳定度,逆温强度越强,说明大气层结越稳定,因此,本文将逆温层的强度又分为三个等级:强逆温、中逆温以及轻逆温,分别统计低空逆温强度的特征变化。表4是按照强度分类的各类低空逆温出现的频率,从此表中可以看出:整体而言,三类逆温都是以轻逆温或中逆温为主,基本可占整个逆温数据的80%以上,强逆温出现频率较小。其中,高

31、悬逆温没有出现强逆温,均为中逆温与轻逆温,而低悬逆温中强逆温的频率均在3%以下,而贴地逆温中强逆温的频率相对较高,08时贴地逆温的强逆温占17%,20时贴地逆温的强逆温占21.7%,20时出现强逆温的频率更高。而在贴地逆温中,中逆温占了约50%的比例。表4按强度分类各逆温类型出现的频率(单位:%)逆温类型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08时20时08时20时08时20时强逆温17.0 21.7 2.5 1.6 0.00.0 中逆温45.9 44.731.3 32.87.0 15.4 轻逆温37.1 33.6 66.3 65.6 93.084.6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类逆温中,以贴地逆温发生频率

32、最高,且贴地逆温的平均厚度最大,逆温强度最强,出现强逆温的概率也相对较大。而贴地逆温对于近地面边界层的环流变化以及要素特征变化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于成都温江的逆温数据统计为以后分析边界层特征变化以及其他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基础。结论本文对成都地区的低空逆温特征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根据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08时、20时两个时次逐日的探空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并分析了逆温层特征变化,揭示逆温层结出现频率、月变化、季变化特征以及厚度强度等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在三类逆温中,以贴地逆温出现的频率最高,低悬逆温次之,高悬逆温频率最小。(2)从逆温特征值来看,冬季贴地逆温的

33、厚度最大,夏季相对厚度较弱,且冬季逆温层底高度较低,夏季逆温层底高度较高,这与四季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影响,夏季不稳定层结较多,逆温层较少,且高度较高。(3)从逆温强度来看,三类逆温中贴地逆温年平均强度最大,低悬逆温次之,而在贴地逆温中以冬季逆温强度最强,进一步说明了冬季辐射逆温对边界层特征的影响。(4)逆温强度是表征大气稳定度的指标之一,从强度分析来看,高悬逆温中没有强逆温,均为中逆温与轻逆温,而低悬逆温中强逆温也相对较少,在贴地逆温中,强逆温出现频率高达20%,且贴地逆温主要以强逆温与中逆温为主。逆温层的 、厚度以及高度均表征了边界层的特征变化,已经有很多研究者指出:低空逆温层对大气污染加重有

34、重要影响,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也发现:冬季出现强逆温的频率较高,且冬季逆温层高度较低,厚度较大,逆温幅度较强,频繁出现稳定的逆温层结使得成都地区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垂直扩散能力较差,逆温层就像是一个顶盖,阻碍了污染物向上扩散,而成都地区风力较小,常以静小风为主,水平扩散能力有限,造成了成都地区冬季污染日偏多。而冬季在弱高压的控制下,近地面层常伴随有弱下沉辐散流畅,这种弱的下沉气流使得逆温层更加稳定,近地面弱水平风场使污染物慢慢向周边扩散,使得污染物浓度不断升高,而污染区域不断扩大。综上所述,逆温层的特征变化对空气质量分布至关重要,本文详细的分析了成都地区三种逆温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特征值分布特点,

35、为以后的边界层特征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资料和基础。在以后的研究中,将结合环境监测中心的污染物浓度资料进一步分析逆温层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参考文献1刘东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干旱区地理,2005;2 李清华,张荣,魏丹宁.太原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3周颖,靳小兵,曾涛,成都市冬季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j.200;4胡敏哲,兰州地区冬季逆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国月期刊网,2011;5刘增强,郑玉萍,李景林,陈洁,闫战江,乌鲁木齐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干旱区地理,2007;6邹玉玲,刘朝晖,马亚维,张艳洁.青岛低空逆温层特征分

36、析.山东气象,2007,27(108);7杜荣光,齐冰,郭惠惠,邵碧嘉.杭州市大气逆温特征及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4):4953;8National Meleorological Bureau of Chi na . Criterion of upper air meteorological observtion M . Beijing: MeteorologicalPre ss,1976 . 71 - 83 . 中央气象局. 高空气象观测手册 M . 北京 :气象出版社 , 1976 . 71 - 83 . 9 Xia Heng xia . The char

37、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of the urban area in Beij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tmosphere pollutionJ. Control of City and Technology, 2004 , 6 ( 2 ) : 63 - 68 . 夏恒霞. 北京城区逆温气象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4 , 6 ( 2 ) : 63 - 68 .10 Liu Huan lin, Fen Jun jie, Wang Heng ming . The charact 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of the urban area in JinanJ . Shan Dong Meteorlgy, 2005, 25 ( 1) : 27 - 28 . 刘焕彬 ,冯俊杰 ,王恒明. 济南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J. 山东气象 ,2005, 25 ( 1) : 27 - 28 . 致 谢本文是在倪长健老师的热情关心和指导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对顺利完成本课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此向他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最后向在百忙之中评审本文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作者签名: 2014年5月 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