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热、冷、信、平.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499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热、冷、信、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热、冷、信、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热、冷、信、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热、冷、信、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热、冷、信、平.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热、冷、信、平 热、冷、信、平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热、冷、信、平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热、冷、信、平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关键词班主任 四种方法 运用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为了更好地尽到管理育人之责,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逐渐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实行“热、冷、信、平”的班级管理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热”要热爱学生

2、“热”包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把“热爱教育事业”作为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应全身心投入,结合自身实际,从一点一滴做起。“国家大事,教育为本”。班主任正是这个根本的实施者,我们身上肩负着祖国明天的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才会使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只有热爱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而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就是热爱自身之责,热爱自己的学生。从爱出发,才能使自己融入到班级工作中去,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才不会把学生看成被动的被管理者。二、“冷”要善于冷处理“热”并非发烧,“爱”也非溺爱。“热”支配下的班主任工作有时需要“冷处理”。首先,班主任在处理班级问题时要冷静,切记偏激冲动,

3、一意孤行,对待一时难以解决的、棘手的问题,班主任可暂缓一时,使教师与学生都处在一个冷静、客观的氛围里,避免矛盾激化,也有利于调整师生正确对待矛盾的心态,促使矛盾顺利转化。其次,注意冷的方法。矛盾出现,如果班主任一味不闻不问,会使管理松懈,因此要正确把握“冷”的度。既能达到矛盾降温的效果,又能树立班主任对班级的威慑作用。三、“信”要诚信为本现代社会,讲究诚信为本,做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信”的要求更高。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信念是个人对某种观点的执着或人们认定的思想,即对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和正义性的坚信不移,并用来知道自己的行为,使人们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信念是做好

4、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逆境中保持顽强的意志,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待班级矛盾及学生问题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公正、公平的处理问题。其次,“信”也包括对学生的诚实守信,也只有如此,班主任才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古人云:“不轻诺,不寡信”,如果班主任以信生威,就更有利于工作的展开,答应学生的问题一定要兑现,不可推三阻四,找理由推脱;要相信学生,切忌简单猜忌。四、“平”要和平相处“平”,一是要求班主任尽量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二是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性格有异,各有所长,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正确对待每一位同学的优缺点,疏之导之,应视不

5、同情况,不同学生而定,不可简单划一,按应试教育下的教条主义行事。班主任应发现并鼓励学生的长处,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而闪光的地方,而不是按成绩的高低,对成绩好的学生热爱有加,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冷眼相对,甚至冷嘲热讽,这是班主任工作之大忌。班主任的工作复杂而神圣,在新的时期,迅速适应教育的发展,迫使班主任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称号。(作者单位:山东菏泽牡丹区皇镇乡初级中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6、,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

7、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

8、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