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518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沉沦论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沉沦1特殊的人生经历1灵肉冲突5求爱的心7内容摘要:郁达夫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褒贬不一,有人批评他的小说诲淫,有人称赞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一朵奇葩,对他的研究也就数不胜数。他有着自己的创作风格,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自幼孤苦伶仃,父母兄弟没有给予太多的爱,少年留学强大的日本,祖国的弱小、不堪一击让他背上了支那人的称号,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不断地学习,充盈孤独内心。自叙传的创作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的独特历程,创作也在那段时期成为了他的乐趣。沉沦集的诞生使他一举成名,其主旨如他在自序中所说灵与肉的冲突,可是有人也对此提出了异议,否定作者,认为是求

2、爱的心。关键词:郁达夫,自叙传,灵肉冲突,求爱的心特殊的人生经历郁达夫在沉沦自序中说:“第一篇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沉沦自序)从中读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忧郁。郁达夫先生笔下的人物都是感伤的,这似乎成了他的代表,那么这是不是吧与其个人相关呢?“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作家既有了这一种强的个性,他只要能够修养,就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作家。修养是什么呢?就是他自己的体验。”“我觉得作者的生活,应该和作者的艺术紧抱在一块”1(郁达夫五六年来

3、创作生活的回顾)“自叙传”说,是郁达夫创作思想的核心。 “自叙传”说宣扬创作的主观性,自我在作品中体现,融入个人经历、情感体验。郁达夫以他惊人的坦率,把他的整个心灵,都披露在作品中,使“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 2郁达夫创作的真率自然,在他的、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中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家在严陵滩上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3郁达夫出生在美丽的富春江上,绮丽秀美的富阳景色陶冶着予答复的情操。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与性情,富阳春江的美景也形成了郁达夫细腻敏感的心灵。“人言先父丧七日,小子膏肓疾正深。犹忆青灯秋雨夜,虚堂含泪看兄吟。”4三岁丧父,两个哥哥年纪与他

4、相差甚远,早去私塾读书了。他的童年只有看穿世事念佛经的祖母,疲于生计的母亲,忠心的奴婢翠花。孤独的他在旁人的冷眼欺凌中长大。童年没有美好快乐的回忆,奠定他的心理敏感、脆弱、孤独的基础。七岁入私塾,小学毕业后,考入杭州中学,改入嘉兴中学,暑假后又转入杭州中学。1912年夏转入之江大学预科,便因学生反抗校长压迫风潮而被开除。1913年被长兄带至日本,开始了在日本的留学之旅。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日益迅速,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在世界上的轨国际地位日渐上升到了让人不可小觑的地步,可是旧时代的中国式积贫积弱的,政治腐败,经济萧条,文化不兴,肆无忌惮的让人踩在脚下。摆脱了封建束缚、离开富阳的少年

5、郁达夫本以为在日本可以更好更轻松的学习生活,可是无法抹去他是中国人,是支那人的印记,在富裕强大的日本民族看来是十分低贱的。每天面对着异样的眼神,鄙夷的面孔,听着不善的言语,幼小的心灵便种下了要富强祖国的种子。尽管屈辱很艰难,但他是一直在努力奋斗着。“是在日本,我开始看清了我们中国在世界竞争了所处的地位、是在日本,我早就觉悟到了今后中国的命运,与夫四万五千万同胞不得不受的炼狱的历程。”5“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个名词,在东邻的日本民族,尤其是秒年少女的口里被说出的时候,听取者的脑里心里会起怎么样的一种屈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的想象不出来的”6郁达夫曾说:“不曾在

6、日本住过的人未必能知这书的真价。”中国的地位低下使得中国留学生遭受着巨大的屈辱。正因为拥有在日本留学的深切体会的特殊经历,才能写出这样富有代表性的作品。郁达夫的从童年到日本留学的这段成长过程与沉沦中的“他”十分相似,几乎是他的翻版,他是用自己的心血在创作,重复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文中末尾跳海自杀的主人公高声大喊“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里说出了郁达夫的心声。尽管祖国带给了他无法磨灭的伤痛,但他仍一心热爱着祖国,发自内心的希望祖国富强起来,以免其他人如他一般的受苦。郁达夫付出了努力,也确实做到了,甚至付出了他啊宝贵的生命。“人非草木,

7、孰能无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郁达夫,也有着似水柔情的一面,然而亲情,爱情,他却走得不如意。郁达夫的感情经历是很不顺利的,他患有肺病而又喜爱抽烟喝酒,生活习惯不甚严谨。幼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但他的母亲在日寇占领富阳时被饿死了。他的哥哥郁华却遭到了敌伪的惨杀。父亲、母亲、哥哥,先后离他而去,唯独留下他孤零零的活在世上,亲情没有带给他家的温暖、爱的体验。旧式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与孙荃的结合是遵照父母的要求而来的。孙荃是一个贤妻良母,可由于处在一个封建时代,没有和郁达夫一样出洋留学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也就无法使郁达夫满意,无法拴住他的心。偶然间遇到了杭州美女王映霞,便去惊鸿一瞥,便下

8、决心展开热烈、真挚、执着,为表真心,写下了无数情诗,其中一首尤为著名“朝来风雨暗高照,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的真心打动了王映霞,两人成为了那个时期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模范,被诗人柳亚子誉为“富阳春江上神仙侣”。但是时间是鉴定爱情的最佳法宝,轰轰烈烈、名动一时的恋爱,出现了诸多问题,年龄、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后来各自发表申明,从此分道扬镳,王映霞是郁达夫人生中的女人之一,把她写进了他的日记中,毫不忌讳。这场以激情始却以悲剧终的恋爱,使得两败俱伤,他尽管品尝了爱情的甜蜜,却也收获了爱情带来的苦痛,亲情与爱情两方面的失利,才会引发郁达夫在作品中去构思自

9、己理想中的爱情,才会让主人公不断的去求爱。因此,作品中那么热烈的渴求女人,渴求异性之爱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以说,郁达夫的人生遭遇使得他的小说带有浓浓的孤独感伤意味。沉沦集中描写的是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生活经历。他把自身的生活经历写入小说中,采取了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孤独、苦闷、忧郁、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没有那种切身体会的人是无法读懂沉沦的真正蕴意的。灵肉冲突沉沦问世以来,很多读者都这样认为如同作者在自序中写到:“主要是描写灵肉冲突的作品”,灵与肉的冲突是沉沦的主题,那么它真是描写灵肉冲突的作品吗?对此,我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郁达夫刚完成沉沦时给他几位中国同学看,大家都认为“这种东西

10、,将来是不是印行的?中国那里有这一种体裁?”可郁达夫决意的印行了,然而没有谁能看出沉沦的真价在哪里。看过沉沦的人都把它看做伤风败俗,甚至有人骂“诲淫小说”“不道德的文学”。周作人先生他为郁达夫申辩:“、所谓不道德的文学共有三种:第一种不必与色情相关的,其余一种都是关于性的事情的。第一种是反抗因袭思想的文学,如易卜生的作品;第二种时非意识的不端方的文学。第三种文学是真正的不道德文学,如破坏和平,为恶作弊。照上边说来,只有第三种文学是不道德的,其余的都不是。沉沦是显然属于第二种的非意识的不端方的文学,虽然有猥亵的分子,并无不道德的性质、我临末要珍重的声明,沉沦是一种艺术的作品,但他是受戒者的文学,

11、而不是一般人的读物,不过我不愿意人家凭了道德的名来批判文学。”7由此可见,沉沦的主旨绝对不是诲淫小说,但是不是灵与肉冲突的呢,还有待研究。假如灵与肉是两个独立的东西,那么灵与肉冲突应当发生于灵的要求于肉的要求不能一致的时候。这个在沉沦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肉欲的描写在沉沦中随处可见,无可遏制而又痛苦无比的自慰,胆战心惊沉于其中的窥浴,自责不已而又不能自已的野合,最后沦落到宿妓。大胆的暴露的肉欲描写表现出了主人公等一系列零余者正直、善良、清贫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忧郁的情绪,但什么事灵呢?对于灵的要求在文中一处都没有提到,沉沦只体现了肉欲的疯狂却没有提到灵的存在。那么如果是灵与肉的冲突的话,那只是人们把

12、世界里的所谓灵的概念与作品世界里的肉的概念混在一处而得出的结果。银灰色的死和南迁也仅仅涉及简单的肉的要求而没有触及灵的要求。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独自的世界,它有它自己的标准,有它自己的尺度。比如沉沦中作品本身只是肉的要求,可是我们硬要把我们自己世界里的灵的挂念与自身的肉的要求混在一起,认为是灵与肉的冲突 ,那样没有挖掘作品自身的实质,就没有任何意义。假如灵与肉不是两个独立的东西,是一个整体,那灵与肉的冲突就是一方占太多时才会发生,所以人们所认为的灵肉冲突就是应该发生于肉满足太多或灵满足太多的时候,因为一方占有太多,才会引起另一方的苦闷。可沉沦中有提到灵或肉满足太多吗?相反,沉沦中记叙的肉欲描写以及

13、主人公的苦闷,是因为满足的不够才会日夜在那里苦闷的。他所得到的肉的体验都是别人间接给的,而非他自己亲身体验的,就连宿妓也仅仅是喝醉酒睡过去了。银灰色的死他目睹到静儿嫁给他人的现实,内心万分的苦闷而瘫倒在地上。南迁中伊人这一个无为的理想主义的没落。主人公内心的苦闷是由于肉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人公因内心的要求而时时犯罪、时时自责。这是因为他们内心的要求是不自然、是不正常的、变态的。一方面热烈的要求着,另一方面又否定着那热烈的要求,那这个人不是懦夫就是伪善者。沉沦集中的主人公既不是懦夫也不是伪善者。求爱的心灵与肉的冲突是沉沦的主要内容这一观点是不值得推敲的。沉沦三篇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14、肉的要求,肉的要求这个名称是于灵的要求而言的,况且主人公的要求却不尽肉的也不专是肉的。因此我认为沉沦的主要内容可以用求爱的心来表示。郁达夫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追求着爱,父母之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他三岁丧父,自小便失去了父亲的关爱,可怜的母亲又成天忙于家庭琐事,很少感受到慈祥的母爱,加上两个哥哥在他玩耍的时候去私塾念书,聚少离多,他的童年缺乏这父母之爱,兄弟之爱。于是他的心理异常敏感、脆弱。跟随哥哥到日本留学,由于祖国的落后遭到旁人的冷眼旁观,孤独的在异国他乡生活着。正是在此环境下,他写出了他的第一篇也是新文学运动以来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他的缺少爱,他的热烈追求爱便自然地写进作品中,融

15、入主人公的生活中。沉沦集中的主人公对于爱的缺乏的感觉是最灵敏的,孤独的一生与枯槁的生活,它使爱的缺乏异常明显,也使他对于爱的要求异常强烈。他是一个“生的门脱列斯脱Sentimentalist”他的感情不仅比我们平常的人强烈,是忍不住要发泄出来的。8沉沦的“他”非常希望能与他的同班同学打成一片,能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可是却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同学间的友谊薄如蝉翼;“他”珍惜着与长兄的兄弟情义,却由于某些细事生起龋齿来,与长兄绝交,兄弟之情可有可无的;“他”心里十分爱房东的女儿,却害怕而不敢与她讲话,在一次偷窥之后情难以堪搬出了所租住的房子,那青涩的爱情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了;在绝望之际,他竟然渴望妓女

16、的爱,却因为支那人的身份而一无所获。在无数的求爱行动未果下,他死灰般的跳海自尽了。“枯槁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我真还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花的日子了。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也愿意为她死的。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沉沦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所有,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此狂烈而

17、炙热的求爱的火辣的心肠竟没有换回他所想要的爱,即便是妓女,也因他的身份而未能给予他欢场之爱,他彻底的领悟到爱与他无关,爱不是他的,所以他选择终结自己脆弱的生命来告别无爱的死水般的生活人生。银灰色的死的主人公Y君的新婚妻子没隔多久便死了,可怜她吐血吐到气绝时还在叫他的名字,好不容易获得的爱却随着她的死去而消失殆尽;他昼夜喝酒,尽管知道那些当垆的十七八岁少妇是想骗他的金钱,但他仍抱着一颗求爱的心不由自主的上她们的酒馆,“有时候他想改过这恶习惯来,故意到图书馆里去取他平时所爱读的书来看,然而到了上灯的时候,他的耳朵里,忽然会有各种悲凉的小曲儿的歌声听见起来;他的鼻孔里,也会有脂粉,香油,油沸鱼肉,香

18、烟醇酒的混合的香味到来;他的书的字里行间,忽然更会跳出一个红白的脸色来。她那一双迷人的眼睛,一点一点的扩大起来了。同蔷薇花苞似的嘴唇,渐渐儿的开放起来,两颗笑靥,也看得出来了。洋磁似的一排牙齿,也透露着放起光来了。他把眼睛一闭,他的面前,就有许多妙年的妇女坐在红灯的影里,微微的在那里笑着。也有斜视他的,也有点头的,也有把上下的衣服脱下来的,也有把雪样嫩的纤手伸给他的。到了那个时候,他总不知不觉的要跟了那只纤手跑去,同做梦的一样,走出了图书馆。到了那个时候,他总会不知不觉的跟了那只纤手跑去,同做梦的一样,走了出来。等到他的怀里有温软的肉体坐着的时候,他才知道他是已经不在图书馆内了。”;酒家的静儿

19、是他心灵上的朋友,“他酒醉的时候,每对静儿说他的亡妻是怎么好,怎么好,怎么被他母亲虐待,怎么的染了肺病,死的时候,怎么的盼望他。说到伤心的地方,他每流下泪来,静儿有时候也肯陪他哭的。”自从听到静儿要嫁的消息,他同静儿绝交。“能互相安慰的知心朋友,我现在上哪里去找得出这样的一个朋友呢!”静儿的嫁人的消息让他的求爱之心就此终止,从此再也没有贴心的朋友了。他的一颗孤寂、无人理解、无法排遣的心逐渐冷却下来,用醉酒瘫倒在地上出现脑溢血来结束年轻的生命。虽是少妇们骗钱的伎俩,他也会不由自主、控制不住自己的前往,这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需要温暖、关怀,哪怕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他还是乐此不疲的享受着,极度的渴望

20、爱;静儿的嫁人意味着她要和别的男人说体己话,去做知心朋友,从此便会与他没有交集、没有联系了,他会缺少这么个知心朋友,他的本已缺少爱的心便如被判了死刑一样,求爱路德艰辛与痛苦没有换来别人对他的爱,相反,更是拿刀子在剜他的心。所以他不再抱有希望了,不再蝇营狗苟的活在这个已经让他千疮百孔的社会上了。Y君的死去宣告着求爱行动的失败。南迁中的伊人是一位中华留学生,“他的家庭里只有他的祖母是爱他的,伊人的母亲,因为他的父亲。死的太早,所以竟然成了一个半男半女的性格,他自小的时候她就不知爱他,所以他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厌世忧郁的人。到了日本之后,他的性格经愈趋愈怪了,一年四季绝不与人来往,只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寓

21、所里沉思默想”童年的缺少父爱母爱造就了伊人苦闷孤僻的性格,也使得他不断地去追求爱。M的出现,她的投怀送抱让伊人有了暂时的温暖与满足,炽热的爱让他幸福的不知所以,然而世事难料W病愈后的出现,让M重新回到他的怀抱中,这一切在伊人的眼皮底下进行,他无法忍受M的虚假与伪装,无法忍受他的爱被欺骗被玩弄;在房州祈祷室里认识的O小姐填补了他内心的空虚,“他对O的心,觉得真是纯洁高尚,并无半点邪念的样子”本以为一切都是顺顺当当时,O的体热发作了,“可怜这一位年轻的女孩,已经没有希望了。你何苦又要来看她,使她多一层烦扰”伊人便和O一样患上了伤风体热,终究变成了一具真正的肉体。在小的时候缺少亲人的爱,在留学时M的

22、勾引肉体的融合暂时弥补了他爱的空白,可她的欺骗却伤害了伊人;伊人纯洁热诚的爱着美丽可爱的O小姐,把他们两个的交谈写进日记,可苍天弄人,患体热毫无希望,深深的刺伤了他的心,他也从此自生自灭起来。伊人的求爱之行可谓一波三折,终究没有换回美好理想的结局。把求爱的心作为沉沦集地主要内容、主旨,主人公是那个社会生活的失败者至少他们是这般想象,他们以冷眼旁观尘世男女,他们孤独忧郁,怀着一颗求爱的心去渴望得到身边人的关爱与呵护,“他们时刻准备着-并且很愿意的把他们所有一切都倾了,都倾了来装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东西。”“我的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残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故国的陆沦,身受到异乡的屈辱,与夫

23、所感所思,所经所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夫主的少妇一般,毫无勇毅,哀哀切切悲鸣出来的,就是那一卷当时筑起了许多非难的沉沦。”9沉沦集中的三篇都写于日本,是一种寄寓在特殊环境中的青年的记录。曾有人这样说郁达夫:“在幼年的时候,他失去了他的父亲,同时也失去了母性的慈爱,这种幼稚的悲哀,建设了他的忧郁性基础。”“可怜他自小就受了社会的虐待,到了今日,还不敢相信尘世里有一个善人。所以他与人相遇的时候总不忘警戒,因为他被世人欺侮的太甚了。”生性敏感孤独的郁达夫童年缺少父母的疼爱,少年留学日本被人称作支那人,因祖国的弱小卑微贫穷而忍受旁人的嘲讽。郁达夫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

24、,把自己的个人经历与情感历程写入小说中,以自叙传的方式创作文学。郁达夫以为“文学家的作品,多少总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10 “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时千真万真的。客观的态度,客观的描写,无论你客观到怎么样的一个地步,若真的纯客观的态度,纯客观的描写是可能的话,那艺术家的才气可以不要,艺术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灭了。”11沉沦集中的三篇小说描写的都是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这些作品的素材都来源于郁达夫曾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这都是“自叙传”缘故。沉沦集中的主旨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灵与肉的冲突”,然而在我看来,用“求爱的心”更为合

25、适。灵肉冲突是作品中得出现这两个概念。可沉沦呢,却仅仅描写了主人公们对肉的要求,他每闻到“肉的香味”便“不知不觉的把这气息深深的吸了一口”才肯舒服。对肉的渴求在文中是存在的,可是灵的要求在哪里呢?文章没有给出明确的灵的概念,如果我们依据我们所存在的世界来加以定论的话,那就是妄自添加,不合情理的。灵与肉的冲突这个主旨不十分好准确,求爱的心则是一个人的心里因少爱而渴求爱,并用行动去追求爱。这一点在三篇小说中都有体现。三位均在日本留学,心中的苦闷均无人理解没有人能掏心窝的说说心里话,既害怕又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尤其是异性的爱、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即即便是生命,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都没有得偿

26、所愿。“我就在这里死了吧!我所求的爱情,大约是求不到了,没有爱情的生活岂不同死灰一样么?唉,这干燥的生涯,这乾燥的生涯,世上的人又都在那里仇视我,欺侮我,连我自家的亲弟兄,自家的手足都在那里挤我出去到这世界外去。我将何以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这多苦的世界呢?”主人公的遭遇如出一辙,童年没有人关心,长大了没有知心朋友,爱情这个字眼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们的内心被压抑着,渴望得到释放,渴望别人来爱他,渴望女人。尽管伤痕累累,即使付出自己死灰的生命,也是一如既往的追求着。郁达夫是新文学运动时期一位伟大的作家。匡亚明在郁达夫印象记中这样写到:“由于他对创作地忠实,他的为人也是极虔诚的,至少是我个人如此相

27、信,但家庭的刺戟,朋友的刺戟,以至社会各方面的刺戟,在感觉敏锐的他也许受的太多了。现在反觉得有一种无名的失望幻现在他的面前。好像惊弓之鸟似的,最近更有点不敢与人接触的样子。”他的第一篇小说集沉沦带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自叙传是郁达夫创作活动的核心。沉沦集中的主旨在我看来是“求爱的心”,这也更能体现出主人公的真正需求与作家的创作意图。注释:沉沦一六,一七,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郁达夫银灰色的死四,六,七,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郁达夫南迁三九,五二,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5月郁达夫南迁五八,四,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5月参考文献:1郁达夫研究资料五五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2冰心:发挥个性,表现自己,1922年一月晨报副刊34郁达夫自述诗,1969年10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附东洋学文献中心初版56郁达夫研究资料四八,四九,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7周作人自己的园地,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12月8成仿吾的评论二七一,1923年2月创造季刊第一卷9郁达夫忏余集,1933年8月现代第3卷10郁达夫奇零集,日记文学,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28年3月11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27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