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热网调节方式与发展前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583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热网调节方式与发展前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本科毕业论文热网调节方式与发展前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本科毕业论文热网调节方式与发展前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本科毕业论文热网调节方式与发展前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本科毕业论文热网调节方式与发展前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热网调节方式与发展前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热网调节方式与发展前景.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样 例 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热网调节方式与发展前景二 一三 年 六 月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热网的定义、需要的介质、热网系统的组成以及管网形式并给出了大概的管径选材数值。在热网系统上,文章对一级网、二级网的调节上做了说明,以便对以后的知识进行了解,着重对质调节、量调节、间歇调节等调节方式上进行了介绍,采暖调节在调节里面占了很大篇幅,以说明采暖调节的重要性。在对调节进行初步认识后,本文又从不同视角出发,比对了国内外热网的发展情况,同时,对北欧诸国在供热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在了解完国外各国的热网后,又对国内的热网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国内热网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比较。最后,文章对热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写了可以改进的地方并说明了节能的重要性,在新技术、新方法的上介绍了地热、太阳能、多热源联供、智能控制等诸多方法。关键词:热网;水力失调;采暖调节;集中供热;新技术Abstract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finition of thermal network, media, heating network system components to form the pipe network and gives approximate diameter selection value.In the article on the regulation of heatin

3、g network on a network, two network made a note on the regul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future, focusing on confrontation adjustment, volume control, intermittent regulation was introduced on the adjustment mode, adjust the heating regulation which accounted for a great length

4、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ting heating.In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n the regulation, the paper and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compa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heating network, while the Nordic countries in the heating aspec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Complete understanding

5、of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post-heating network, but also on the domestic heating network is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the existence of domestic heating network deficiencies, which were compared.Finally, the article on the thermal network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rote the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

6、d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of geothermal, solar, multiheat cogenerati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many other methods .Keywords: thermal network; hydraulic imbalance; heating regulation; central heating; New Technology 目录引言1第一章 热网

7、21.1什么是热网21.2热网的介质21.3热网的压力状况21.4热网的系统组成21.5热网的管网形式31.6热网的管径选型31.7热网的管网布置与敷设3第二章 热网的水力失调与一、二级网52.1 热网运行中水力失调的问题52.2 一级网、二级网的调节62.2.1 一级网的调节62.2.2 二级网的调节7第三章 热网的调节方式93.1 热网的调节方式93.1.1 质调节93.1.2 量调节93.1.3 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调节103.1.4 间歇调节103.1.5 热量计量调节103.1.6 质量并调113.2 热网调节方式的运用113.3 热网运行中的采暖调节123.3.1 采暖调节的概述12第

8、四章 国内外热网发展状况144.1 国外热网发展状况144.1.1 集中供热系统144.1.2 供热概况144.1.3 北欧诸国详解154.2 中外集中供热对比174.2.1 中外集中供热差距174.2.2 中国集中供热发展之殇17第五章 热网的发展前景195.1 解决问题及在节能新技术的展望195.1.1解决已有的问题195.1.2 采用节能新技术205.1.3 多热源联网供热方式205.1.4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215.1.5 建立智能控制协调机制21总结23参考文献24谢 辞25引言热网的发展程度在某个侧面同样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能

9、源的不断消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展自己的热网事业。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热网事业上更是下了很大的力气。相比于中国旧时期的“先发展,后改造”,现在更多奉行的是“发展并改造者”。由于中国的国情复杂,人口基数的庞大,热网扩建的随意,这使得热网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困难重重。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在热网事业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运用给中国的热网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热网工程一定会给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第一章 热网 1.1什么是热网所谓热网,就是在集中供热条件下用于输送和分配载热介质(蒸汽或热水)的管道系统。在天气寒冷的地区,热网的存在与功能起

10、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热网的调节方法对热网的有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热网的介质(1)民用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的供热管网应采用水为介质。(2)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热负荷,且必须以蒸汽供热的,采用蒸汽为介质。(3)以水为供热介质,且能满足生产工艺需求,经济技术合理的,应采用水为介质。(4)当采暖、通风、空调为主要热负荷,且生产工艺必须采用蒸汽为供热介质,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介质【1】。1.3热网的压力状况热水热力管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压力不应低于供热介质的气化压力,并留有一定的富裕压力(30Kpa-50KPa);回水管道回水压力不应超过直接连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

11、任何一点压力不低于50KPa【1】。1.4热网的系统组成主要由热网加热器、板换、各类水泵、压力管道及各类阀门等组成,从功能划分分为热源、热力泵站、中继泵站及管线。1.5热网的管网形式热水供热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在季节性负荷变化较大或者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参数相差较大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蒸汽供热管网宜采用单管制,当各用户所需蒸汽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变化较大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 蒸汽供热系统应采用间接换热方式。 供热建筑面积大于1000*10000平方米时,供热系统应采用多热源供热,且各热源热力干线应连通【1】。1.6热网的管径选型热水热力管网主干线管径计算时,宜采用经济比摩

12、阻,一般采用30Pa/m70Pa/m;支干线、支线按照允许压力降确定管径,流速不应大于3.5m/s,支干线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支线比摩阻可大于300Pa/m【1】。1.7热网的管网布置与敷设管网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敷设在车行道外,同一管道只能延道路一侧敷设。 过厂区的管道应敷设于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穿越非建筑区延公路敷设。 避开土质松软、地震带等危险地段。管径小于等于300mm的管道,可穿越建筑物地下室或用开槽法经建筑物下专门的管沟通过。 用暗挖法施工穿越建筑物可不受管径限制。 可敷设于综合管沟内,热网管道高于自来水和重油管道,且自来水管道需做绝热层和防水层。 地上敷设时,可于其

13、他管线在同一管架上,但应便于检修,且不得置于腐蚀性管道下方。 城镇和居民区内供热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工厂区内宜采用地上敷设。 地下敷设宜采用直埋敷设,蒸汽管道采用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设计寿命不应低于25年。 地下敷设采用管沟敷设的,分为通行管沟、半通行管沟及不通行管沟。通行管沟应设事故人孔。 热网管沟内不得敷设燃气管道【1】。第二章 热网的水力失调与一、二级网2.1 热网运行中水力失调的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冬天所用的暖气里面是通过管网过来的热水,而对于如此庞大的水流动量,水力失调问题在所难免,在热网的运行管理中,热量平衡问题是最大的难题,而这就是水力失调造成的,如果一个热力系统严重的不平衡,就会

14、产生大面积的过冷和过热现象,而这种现象就直接导致掌管热网的工作部门不仅要面对大量让人心烦的投诉,并且还要通过加大热源投入来解决过冷带来的问题,这势必使其经济上蒙受损失,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网建成后,在实际应用中,水力失调的问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造成水力失调继而致使热量无法平衡的原因主要是:(1)材料问题,根据众多理论,经过复杂运算而得出的数据,在实际生活中材料很难完完全全标准的符合,而不准确的材料质地会产生很多不应该存在的问题。(2)不可抗力,这个不可抗力不是洪水,不是地震,也不是台风,而是在管路建设中遇到了不得不改变原有计划的客观原因,例如,施工建设中遇到了古迹,整个施工就不得不绕路,这

15、就使得管路加长了好多,从而导致了水力失调的问题。从而无法达到预想的平衡。(3)供不应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可以享受热网供热系统的便利,但僧增加了,粥自然就不够分了,新用户的加入而导致的供不应求现象也会使水力平衡遭到破坏。(4)配件老化,完整的东西必将会破碎,人终有一天会死亡,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自然规律,管网的各种设备与配件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为的操作不当,那些管网的一部分终将会不堪使用,这些即将退役的配件也会因为自身原因导致热量不平衡的问题。(5)压力过大,系统缺少合理分配水量的手段,为解决末端用户不热的问题而加大循环水量,因而增加了管网的压力损失造成系统压力不足,管网设计不合

16、理,或者管网堵塞造成系统的压力损失过大,超出了热源设备所提供的压力,导致水力失调。要解决上述几大问题就要让每个锅炉不仅满足其额定循环水量还要达到阻力平衡。具体可通过正确计算水力,给各锅炉的进出口管道安装平衡阀、节流孔板、手动调节阀或电动调节阀,或安装自立式的流量控制阀,再进行合理的配置、调节,使得各锅炉间达到流量的合理分配。同时,为了保证热力系统合适的循环水量,还要在锅炉上安装一条与之并排的分流管道(管道的管径要经过水利计算确定),用来对循环泵流量大于锅炉额定流量的部分进行分流,以提高循环泵的效率。当锅炉运行时,配合流量计调节分流管道上阀门的开度确定分流流量【2】。总之,如果想有效而合理的调配

17、管网,优化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就是前提。一级网,二级网调节在热网调节中同样十分重要,它们的调节可以有效的把热用户的用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范围内。在上述的介绍中,我们提到了一级网、二级网,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他们的作用。2.2 一级网、二级网的调节从热源到各热力站间组成一级网,热力站到各用户组成二级网。2.2.1 一级网的调节1、热力站的监测控制流量计指导一次网的调节:每个热力站都安装有电动调节阀和流量计,它们被装在一次网的回水管上。根据一次网温差大、流量小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流量计监测并掌握一次网流量的分配情况,继而了解压力分布从而指导一次网的调节。2、热力站的平衡调节(1)存在问题改变换热量可通

18、过调整电动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同样,水力失调问题也困扰着一次网的调节就像叶子的脉络,各个支路也是错综复杂的联系着,正所谓城墙失火,殃及池鱼,一个热力站的变化往往导致其它热力站的变化,另外,由于一次网的循环水量一般达不到换热站的要求,所以,在天气突然转冷时,为了增大流量,各个换热站通常都开大一次侧阀门,这就使距离总站近的换热站占有绝对优势,并使距离远的换热站流量供应更少,这就出现了不公平的供热现象,而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就造成了热网系统部分区域严重失调。(2)解决办法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就会出现解决的方法,在热网中,处理这种问题的方法可以采用对全网进行集中控制,生产调度做统一指挥,由中央控制室(管理整个

19、一次网)统一指定各热力站电动阀门的开度或流量,再通过调度室制定合理的运行调节方案【3】。(3)局部调节生产调度室对热力站所负责的供热面积进行仔细调查统计,列出各热用户的实际用热建筑面积,进行局部调节。2.2.2 二级网的调节由于二级网环路比较复杂。通常采用手动调节和设备调节。下面讲几种方法:(1)温差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在热网用户引入口安装压力表、温度计以及阀门,对热网系统进行初调节。首先要做的就是使整个系统达到热力稳定。为了达到提高热网初调节效果的目的, 可使热网的供水温度保持在65以上的某个温度值不变,若热源的回水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整个热网系统就当已经达到热力稳定。此时记录热源的总供水温度以及

20、总回水温度和所有热网用户的供水、回水压力和供水、回水温度。先调节供水回水温差,看该热网用户的此温差是否小于热源总供回水温差的,同时根据用户的规模大小和温差的偏离程度大小,确定初调节顺序。首先对规模较大并且温差的偏离也较大的热网用户进行初调节。依照经验对其用户引入口装置中的供水或回水阀门进行节流操作。 待第一轮次调节完毕系统稳定的运行几小时后,再重新记录总供水温差以及各用户入口处供回水压力及温度进行第二轮的调节.该调节方法调节周期时间较长,需要反复进行,它适用于保温好的热网网路【4】。(2)比例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外网复杂的环路,它通常是利用两台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或是流量阀门及步话机共同来完成。其

21、依据原理是:当两条并联管路中的水流量以某比例流动,当总流量处于30%范围变化时,两管间的流量比保持不变。 但用此法调节时流量计间不易协调,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素质,且两流量计要尽可能相同【4】。(3)按装平衡装置此法多用于二级网各环路中,就是在各环路的回水上装平衡阀,使其平衡。(4)垂直调节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层楼室的暖气片使水力出现失调,根据日常经验,我们知道在顶楼的温度总是比低层的要高,这是因为在多层楼里热源是从上层到底层,热量集中在上层所以在安装时在暖气片供回水间加一闭合管以减少供热流量,使其供热量减小,安装下层的暖气片时,在暖气片供回水间加隔断装置,使其增加供热流量,提高供热量,安装底层时

22、,不但要安装隔断装置还要加大暖气片的供热面积,使其和上层供暖温度相平衡,闭合管的管径和暖气片数量要通过计算室内的热流量来确定。这便是对一级网和二级网的调节,是热网调节方式的一种形式,还存在另一种形式,并且用的更广泛、更普及。第三章 热网的调节方式3.1 热网的调节方式这种运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质调节、量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间歇调节以及质量并调.下面就介绍一下各个调节的方式的基本原理以及优缺点。3.1.1 质调节对外界温度的不断变化,用改变输送系统中水温进行供热调节的一种方法。采用集中质调节时,系统有着恒定的循环流量,因而对循环水没有特殊要求,故此集中质调节在机械循环式热水采暖系统中较常

23、用到。若要实施集中质调节,一般是由实施人员根据温度曲线或表格通过调整抽汽量来实现的。适用于一级热网、二级热网,多用于二级网,是目前国内最普遍采用的运行调节方法【5】。不足之处: 在不同的室外温度情况下, 只改变供水温度而不改变循环流量, 浪费了水泵的电耗, 不能节电,对于资源日已枯竭的今天,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同时,对于离热网不一样距离的用户,有明显的时间差感觉。优势: 在水力工况方面表现稳定, 方便简单且易实行。3.1.2 量调节集中量调节常用于水热网,是在保持网路供水温度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室外气温的不断变化,通过改变热源处网路循环水的水量进行供热调节的一种方式。采用量调节时,网路循环水量

24、会因室外气温不断升高而迅速减少,易导致系统垂直热力失调。此外,在实际运行中,因为室外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网路流量,使得操作技术更加复杂,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常需借助变速泵实现调节。实际上,量调节只是集中调节的一种辅助方法,对局部供暖系统进行辅助性调节【6】。在整个供热期内,实际中只适用于一级热网,且因目前热网平衡控制方面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国内的应用实例罕见。而在二级热网上,采用量调节在技术上更难实现,其一是因为二级热网也存在平衡控制方面的困难;其二是随着室外气温升高,如果网路水流量迅速地减少,会使室内供暖系统产生严重的垂直热力失调【7】。不足之处: 水力工况非常不稳定, 实用性也相对较差。优

25、势: 与质调节方式相比, 在供热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既能节热, 又能大量节电。3.1.3 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调节此调节较多应用于区域锅炉房的热水供热系统。这种调节方式是在质调节以及量调节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即按室外温度的高低把整个供暖期分成23个阶段,低温阶段采取设计中的最大流量,相对的,高温阶段采取较小流量。在每一个阶段,网路只可以采用一种流量值不变状态,同时由于室外温度变化,相应采用质调节改变供水温度。适用于一、二级热网,除去最广泛应用的质调节,这种调节算的上是最多的了【8】。它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相比于单独的质调节或量调节都不是十分明显,处于这两种调节之间,即在各个阶段内, 水力状况稳定, 因远近

26、不同热网用户温度存在时间差。在热网平衡控制方面较量调节稍易实现,却比质调节稍难。而且流量变化不连续, 只分几段,节热同时也部分节电,相当于质量调节的结合体。 3.1.4 间歇调节间歇调节属于一种辅助的运行调节方式,它在供热期内,不改变网络的循环水量和供水温度,而只减少供热时间。功用中它只作为一种辅助调节方式,在室外气温较高的供暖初期和末期常常与其他几种运行方式配合运行。一般的方式是:在寒冷天气的初期与末期,热源为单台锅炉的采取间断运行方式,热源为多台锅炉的在不同时段减少运行台数,但循环水泵始终运行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停炉不停泵方式。当在严寒期时,就要运用24小时连续供暖的方式。3.1.5 热量

27、计量调节热量计量调节法根据系统的热负荷变化采用热量计量装置直接对热源的供热量进行调节控制。分为:用户调节,鉴于实现热计量收费以后家中装有三通或双通温控阀的热用户可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进行调节;热源与热网调节,热源按照控制系统中的循环水量和供回水温度进行调节,锅炉则在保证控制指标的前提下采用最佳的燃烧状态进行调节【8】。3.1.6 质量并调质量并调目前是将质量调节方式结合的最好的方法,在运行调节的过程中, 根据室外温度的不断变化, 不仅改变循环流量并且改变供水温度。这种运行调节方式叫做质量并调。众所周知, 根据供热系统的特点, 在保证供热质量最佳的前提下,对于一个既定的供热系统, 在不同

28、的室外温度情况下, 都有一个与其对应的最佳的流量和最佳温度(温差) 。所以, 最佳调节的运行工况是质和量的综合调节。这种质和量的并调,一方面供热效果达到了最佳,另一方面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供热的热耗和电耗。此种调节方法同量调节一样,也存在热网平衡控制上的困难,尽管近几年在国内供热行业对于一、二级热网有用循环泵来变频调速变流量的运行,也有较多的进行质和量并调的工程实践项目,但实际运行效果却不理想。具体表现为: 没有大幅度的流量变化,且运行中的流量多是高于设计状态下的计算流量,降不下来,远远不够最佳调节工况的参数状态, 循环泵变频调速仅成为一种变化流量的手段, 没有真正挖掘出供热系统的节能潜力。其实

29、,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简便、有效的调节热网平衡手段, 导致这种方法的节能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阻碍了质量并调运行方法的推广应用【9】。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节能无疑是个重要的前提,质量调节运行的好,可以最大限度的达到这个目的。3.2 热网调节方式的运用在大型的供热系统中,热网与热用户之间通常采用间接(用换热器)连接方式,一般在热源处集中调节和在热力站局部调节来实现统一的管理和调节。调节方式有以下4种:(1)一级网、二级网都采用集中质调节。(2)一级网、二级网都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3)一级网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二级网采用集中质调节。(4)一级网采用量调节,二级网采用质调。以上4

30、种调节方式中,以第一种调节方式在国内应用较多,但介于流量不变、循环水泵的电能消耗较大等因素,目前设计中并不提倡使用此种调节方式。而第二种调节方式,相对的增加了供热设施的初投资,就目前的管理水平来说是难以实现的。第四种调节方式容易产生垂直热力失调。所以目前国内推荐使用第三种调节方式,即一级网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二极网采用集中质调节,这样既节省循环水泵的耗电量,又能节省部分的初投资。例如设计流量为100%,分阶段流量为80%,由于水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水泵的电功率与流量的立方成正比,因而循环水泵的运行电耗可减小到52%,有相当可观的节电效果【10】。3.3 热网运行中的采暖调节3.

31、3.1 采暖调节的概述采暖调节是热网运行中的中心工作,调节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热网用户的采暖质量,严重影响热网用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采暖调节也是衡量一个热力单位技术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力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其在热网运行中的重要地位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伫立的新楼房比比皆是,但做表面功夫的旧楼房也随处可见,楼主对楼房有感情,不愿意搬迁,楼房也没有到必须要拆除的地步,但为了城市的形象,这些旧楼房还必须换成新的,于是,市政府便在经历了风雨的楼房外表面重新装修一遍。这样,一栋看似新建的楼房便产生了,但问题是它里面的热网结构并没有改变,尽管这

32、对热网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但真正建新的楼盘时,他们会在此热网的基础上进行扩建,这就使得热网系统有些不堪重负。而在室内,思想日益改变的热用户也不满足于现有的构造,他们的标新立异使得五花八门的采暖系统层出不穷,这便让热网系统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回过头来,我们在研究一下热网系统,热网系统在供热面积上要有几百万平方米,假若在设计计划下的改动,调节还不会出现问题,如果超过了这个设计计划,那这个热网的调节可是相当的艰巨,如此大的热网,不仅从根本上难以进行改造,而且连统一的调整也变得不切实际。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我们只能做好调节工作,并期待在技术方面设计人员会有更大的突破了。如何做好热网的采暖调节呢?首先需

33、要一个稳定的热源和热网。热网需处于正常状态,所有的外界的影响因素都要保持正常、稳定的状态。要有连续供热的系统。如果不能连续供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徒劳。这就需要大型且稳定的电厂或锅炉房来提供热源。并且还要采用广泛应用的集中质调节来确保可靠性。前面提到过,水力失调对热网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水力失调严重的热网很难使其稳定,所以还要很好的控制热网的失水平衡。失水的主要原因有:(1) 热网所处环境不稳定(2) 热用户耍小聪明的取用供热水(3) 循环系统出问题,暖气的凉水无法回流(4) 热网运行期出现放水问题【11】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强对热网的管理是降低失水率的不二途径。其次,新用户新热网,

34、保持热网的稳定性。热网良好的技术状态是指热网要有齐备的监测仪表,各级阀门要有较好的调节性能,管道要有完好的保温层。至于热网设计和布局不合理问题,可进行局部改造。具备了这些条件,热网的采暖调节就有了较好的技术基础。我们曾经形容热网的系统如同绿叶的脉络,错综复杂。但热网的系统设计却不像绿叶那么完美。热网要实现自身的热力、水力平衡非常不容易。这需要靠人工的手段(调节)去弥补。采暖调节的人工操作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才能使调节事半功倍。由于热网系统的错综复杂,它的各个子系统也千变万化。虽然热网已实现电脑测控,但一般大型的老热网仍必须采取人工调节,人依然是生产力的主体,我们不

35、能也无法忽略技术人员在采暖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对于这个重要的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只是对热网运行中的采暖调节的粗浅介绍与认识,真正深入的了解还要付诸于实践。第四章 国内外热网发展状况4.1 国外热网发展状况4.1.1 集中供热系统如果想比较国内的热网系统,那就一定要从集中供热说起,所谓集中供热系统就是大量的热用户用热力网连接起来,由统一的热源提供所需热量的一种供热系统。通俗的说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 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的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和采暖用热。集中供热网的运行调节和控制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技术,是保证热力设备安全和经济运行的必要技术措施,对提高供热

36、网的整体运行质量意义十分重大。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体现着供热、控制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水平【12】。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力网以及热用户三个部分组成。它对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非常巨大。它的简洁、便利、人性化都使它毫无疑问的成为各国积极发展的事业。在这点上,外国做的比我们早,也比我们好,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此系统追赶他们的脚步正在加快,这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也会十分广阔。首先了解一下国外集中供热的发展状况4.1.2 供热概况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他们很早便认识到了集中供热的重要性,因而也较早

37、的完善了自己的集中供热建设。他们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单纯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自动化控制阶段【13】。从人工配合的综合发展阶段到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控制阶段,这个过程可谓集中供热史的一次飞跃。许多国家集中供热的发展十分迅速。他们有非常先进的设备、技术,并且在管理方面也非常突出,美国、日本、俄罗斯就是这些国家中的典范。虽说我们从骨子里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但在供热这方面,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以节能为主,为环境着想的理念。由于本国的能源储备极度匮乏,他们在垃圾、生物能、热泵等作为热源的发展商非常快,他们的的供热非常注重节能和环保。这给我们这个自称地大物博的国家以启示。他们为了提高能源的利

38、用率,发明了很多可以回收能源的设备,这个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集中供热的发展上也占有佼佼之地。它建成并投入运行了第一个冷热连供系统,并且在纽约世贸中心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供热供冷工程。他们还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供热方面的佼佼者,他们在许多技术上都保有优势。谈及到供热我们就不得不谈及俄罗斯这个超级大国。由于自身国家大部分处在极其严寒的地区,这使得他们很早就开始发展供热事业,并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完善。俄罗斯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领土,同时也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热网系统。上面的三个国家非常突出并且典型,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北欧许多国家在集中供热上的发展。4.1.3 北欧诸国详解

39、国家热负荷国家热负荷苏联210000保加利亚8000波兰34000法国4500捷克30400匈牙利4000德国20170芬兰3230罗马尼亚13600奥地利1470丹麦8500荷兰940瑞典8340瑞士500表:北欧诸国集中供热情况(以上热负荷单位为百万千卡/时)苏联这位中国曾经的老大哥在很久以前在供热方面就称霸整个欧洲,他们的热电厂始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得到较快发展。1979年,全国约有900多座热电厂,6700万千瓦的供热机组总容量占了火力发电机总容量的40%。到1980年,约有220000百万千卡/时的热负荷被810多个城镇及工业区利用。这在整个乃至整个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超

40、大的供热系统:15座热电厂高达586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总供能达22400百万千卡/时。超长的作用距离:全市热管网长达400公里,热力网作用半径为10-20公里,最大管径为1000-1400mm。这些超大、超长的汇聚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集中供热系统莫斯科集中供热系统【14】。波兰全国供热系统热负荷约为34000百万千卡/时,集中供热的城市覆盖国家大部分,首府华沙85.6%的热量由三座热电厂提供,热网长度超过了310公里【14】。德国全国供热系统热负荷约为20171百万千卡/时,全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热电站及大型供热站,其中,13座公用热电厂发出的549.9万千瓦的电力占了总供热能力的一半,1980年,

41、全国有多达473个的集中供热系统,热网长度可以达到5860公里。德国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废墟上重建国家,为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目前除了柏林、汉堡、慕尼黑等已具有规模较大的供热系统,在鲁尔地区及莱茵河下游,还建立了连接几个城市的城际间供热系统汉堡和慕尼黑是德国供热系统中的带头羊。汉堡600公里的热网热负荷达到3250百万千卡/时,而拥有300公里热网长度的慕尼黑,热负荷量达到了1360百万千卡/时。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例如斯图加特、多特蒙德等,他们的集中供热热负荷也超过了300百万千卡/时【14】。瑞典全国供热系统热负荷约为8340百万千卡/时,为普及集中供热,他们已经停止建设凝

42、气电厂,全国50多个城市实行集中供热,其中斯德哥尔摩市的热电厂功率为25.5万千瓦,135公里的管网长度承载着215百万千卡/时的供热能力【14】。丹麦全国供热系统热负荷约为8600百万千卡/时,是欧洲国家中集中供热程度普及最高的国家【14】。法国全国供热系统热负荷为4600百万千卡/时,全国采用的供热系统功率非常小却非常多。浪漫之都巴黎拥有总热负荷为1950百万千卡/时的供热系统,为全国最大【14】。4.2 中外集中供热对比4.2.1 中外集中供热差距之前我们提到过,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从综合发展阶段跃进至自动化控制阶段,他们基本不再需人工的调整配合,相对于综合发展阶段的集中供热,自动化控制阶段

43、更加可靠,更加节能,运行效率更高而成本更低,并且含有流量、温度、压力、热量和报警等诸多内容,一个自动控制监控系统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自主调节,还可以根据室外温度调节供暖温度。所有工作都交给智能化的识别系统,免去人工操作的麻烦。美国、日本、俄罗斯、北欧诸国的集中供热发展都比我国快,在设备、技术、安装环境等方面也比我国现有水平高。调查数据显示,瑞典集中供热的热损失比我国要少45%-65%.这主要是热网参数的不合理运用造成的。当然,其中也有设备质量、安装工艺、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如果有了实时监测系统,各种数据就可以第一时间传送到中央控制室,这样就可以及时对运行工况进行合理调整,万一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44、就可以迅速的进行抢修,恢复生产。4.2.2 中国集中供热发展之殇我国在远古时代,就有钻木取火的传说,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时期的房屋中,就发现了方形灶坑,屋顶有小孔用来排烟。在一本叫今古图书集成中记载,夏商周时期就有供暖火炉,从出土的古墓中表明,汉代就有带炉箅子的炉灶和带烟道的局部供暖设备。火地是我国宫殿中常用的取暖方式,至今在北京故宫和颐和园还完整的保存,这些利用烟气供热方式,如火墙、火炕、火炉,在我国北方农村还在广泛使用。在旧中国,只有在大城市很少的建筑物装设了供热系统,当时被认为最高贵的建筑设备,需要小心使用和爱护。在工厂中,对于生产用热,只装设了简陋的锅炉设备和供热管道,供热

45、事业基础非常薄弱【15】。我国集中供热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单纯利用阶段单纯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13】。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四个阶段。我们缺少了自动化控制这个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阶段。我们的集中供热由于人口问题发展的也算是艰难困苦。热电联产,小区锅炉房是我们主要采取的集中供热形式。目前,我们仍然没有过渡到自动化的程度,不过不久的将来,相信那种较为合理的阶段也会在我国蔓延开来。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还以分散锅炉房供暖为主,缺乏统一的管理并且容量非常小。在对29个城市的调查中发现,这种供热方式占到了总供热方式的84%,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集中供热迅速发展起来,热电联产等高新供热系

46、统逐渐落成。自此,中国的集中供热才进入了春天。但同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集中供热系统还很落后,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1)供热效果不好,冷热不平衡 单管系统且无有效调控装置,使得有些热用户的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而又有另外一些热用户的温度却过高,造成了冷热不均,供需不平衡。(2)设计方式不合理,浪费能源由于热网的设计并没有达到自动化且设计不够合理,为了满足热用户的供热需求,只得以大流量,小温差的方式运行,这使得供热系统耗费大量的电能。由于没有自主调配的机制,对不需要热量的地方与时间也无法做到暂时的切断热源,造成热源白白浪费。(3)没有热量计量措施,收费困难现在实行的热量计量收费是根据供热面积收取

47、,但用户无法像水、电那样确切的了解自己所耗费的量,使得人们不愿意缴纳费用,并且还出现了蹭热一族,供热单位也无可奈何的使用不得人心的手段收取费用。(4)节能做的不好通常很少有人将供热设备摆在台面,因此,对供热设备的设计便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将节能作为了空谈【13】。第五章 热网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能耗的持续迅速增加促使了能源危机的加剧。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节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6】。节能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节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