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剖析“村上树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剖析“村上树现象”.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优秀毕业论文剖析“村上春树现象”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内容摘要】村上春树,是近年来深受日本青年男女热爱的新秀作家,日本当今的文学旗手。其作品主要有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舞!舞!舞等。本论文主要借鉴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一些新的文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村上春树艺术世界的基调即繁华都市里人们的失落感进行解读和阐释,结合现在一些相关理论对村上春树小说里涉及的现实性,非现实性,非现实性的现实、虚构以及人性等作具体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尝试对“村上春树现象”进行剖析,力图探索其艺术的新趋势。【关键词】:现实性 非现实性 非现实性的现实 虚构 人性key word: Reality Non-reality R
2、eality of non-reality Fabrication Human nature目 录内容摘要关键词一、村上春树现象二、剖析“村上春树现象”形成的原因三、总结四、致谢词注释参考书目一、 村上春树现象村上春树(1949)生于日本兵库县,早稻田大学戏剧专业毕业,多年经营爵士乐茶馆,熟悉城市中的形形色色人物,对其创作的成功具有深重的影响。村上春树,是近年来深受日本青年男女热爱的新秀作家,日本当今的文学旗手。在日本当代作家中,他是一颗非同凡响的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瀛列岛。主要作品有且听风呤、寻羊历险记、世界末日与冷酷仙境、象的失踪、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其中挪威
3、的森林一书,1987年一经问世,便在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群中引起前所未有的凡响,引发了“爆炸式”的效应,甚至出现了“村上春树现象”。该作品也一版再版,至今销售逾达千万册以上。并且,村上春树的影响力已不限于日本国内。美国翻译并发行了寻羊历险记、世界末日与冷酷仙境、舞!舞!舞!,短篇集国境南 太阳西、象的失踪以及奇鸟行状记,几乎包括了主要作品。据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教授豪斯希拉特(Hosea Hirata)介绍,“还没有像村上春树这样作品被如此彻底翻译成英文的日本现代作家”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也只能远远望其项背。德国翻译了寻羊历险记、世界末日与冷酷仙境两部长篇和象的失踪、再袭
4、面包店等六七个短篇,引起善意的反响,各大报纸都发了书评予以赞赏。德国日本研究所的琼根斯塔尔夫(urgentaalph)认为其原因在于“村上春树提供了性质上德国人以往所知道的日本完全不同的东西”,村上春树的长短篇“简直像乘过山车一样,时而电光石火一般一泻而下,时而以柔和抑郁的速度缓缓迂回上升。极尽想入非非之能事,语调却又那样淡静,淋漓酣畅地挥洒着来去无踪的睿智的火花。不时令人哑然的新鲜的隐喻又织就极其斑斓的色彩。”2在韩国,村上的主要作品大多被翻译出版,其中且听风呤和挪威的森林不止一家出版社亦不止一次出版。汉城一大学教授金顺子作文说,“目前村上春树是韩国最受欢迎的作家,村上春树作品中荡漾的空虚感
5、、失落感引起读者的共鸣。”3近至我国港台地区,“村上热”仍在升温。其因源于“他的神秘力量似乎让读者所处的时空的无聊感正当化起来,读完后有一种虚脱甚至身边的物质也顿时变得清晰。”4大陆读者的热情亦非比寻常。挪威的森林1989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数次印刷均很快售罄,各类报刊如人民日报、外国文艺等好评不断,视村上春树为日本当代独树一帜的作家,“80年代的夏目漱石”。就日本文学以至当代外国文学作品来说,得到如此的反响近来在我国恐怕是极为少见的。大一时,笔者也曾留意男女学生中最爱读的外国文学作品,恐怕就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了。几乎人手一册。一谈及村上春树,就必将自豪地谈及刚看完的挪威
6、的森林。那情景,就像文学院学生一提起古书,便是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四大古典小说一样由衷的自然。二、剖析“村上春树现象” 村上春树开创 “纯文学”之路,同主流文学愈来愈俗化的倾向正背道而行,同日本传统文学私小说的风格也相距甚远,在纯文学大道上他正如堂吉诃德似地追求自己的艺术,却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青睐,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世界性的作家。其艺术魅力何在?村上许多作品所尝试的现实与幻想、存在与虚无的互连互融的记忆,想象的自我运动,亦即幻想、梦想、白日梦的悄然插入及其刻意追求,作品中弥漫出的“死与再生”的气氛,不时令人哑然的新鲜的隐喻、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变形技巧的别具一格;村上小说中所特有的
7、失落感、后现代感以及其所特意展现的都市性、冷漠性,或者是在小说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美式风格气氛和独特的个人式语言。这一切都使读者沉湎在村上营造的“虚无世界”中而不能自拔。这首先涉及到村上作品里的“现实主义观点”。何为现实主义小说?村上春树将其定义为“现实地写现实性事件,当然不必是真事。”5 他这句话本人认为:“现实”既指人类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得以栖息的寓所,是人类命运演变的真实图景;又是艺术关注人类所生存于其中的现实世界, 思考、理解、解读了社会的现实。就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范型的理性意识来说,就不仅仅是巴尔扎克的“巴黎上层社会的书记”和契诃夫的“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而是渗
8、透到人的存在境遇和人类命运的时间和空间的深度存在。从历史性演变角度看,20世纪的人类现实和人类命运已经与19世纪的经典现实主义作家所面对的现实有着巨大的差异。诚如罗伯葛里叶所说:“巴尔扎克的时代是稳定性的,刚刚建立的新秩序是受欢迎的,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一个完整体,因此巴尔扎克表现了它的整体性。但20世纪则不同了,它是不稳定的,是浮动的,令人捉摸不定,它有很多的含义都难以捉摸,因此要描写这样一个现实,就不能再用巴尔扎克的那种方法,而要从各个角度去写,把现实的飘浮性、不可捉摸性表现出来。”6历史步入20世纪,“一次比一次更残酷、一次比一次更疯狂的世界大战,用铁和血,用枪炮和生命宣告了旧价值体系的彻底
9、破产,人的尊严遭到践踏,人的命运受到戏弄,以及人的失落、异化、孤独、焦虑等”7 由此,我们就这个“现实” 概念予以高度的重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建盛认为:“现实不仅是一个单一的时空概念,更是人的一种认识方式的意识深度存在,隐藏着渗透着人类存在和人类命运秘密的存在的文化的概念;现实,更多的是指被作家意识到了的现实,是经过作家艺术家的审美理性烛照过的现实,经由作家理解和解释了的现实。”8李教授并认为,“现实意识也应该是随社会现实历史性结构的演变而有所变化,它对于人的生命存在和命运遭遇的意识深度也将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和叙事方式来再现和表现。”9因而,走向现实而超越现实的文学创作意识便是当代现实
10、主义文学的又一重要审美意识维度。“即使写的事不够自然,而只要读者觉得自然,那也就是现实主义。反过来说,即使写的是实事,而若读者觉得不自然,那也谈不上是现实主义。”10“因为已经赋予了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属于现实的因素。”11“我认为,以前的纯文学世界可以归结为这样一点:若是静的便只把静的部分剔出来,考虑怎样写得严密,写得富有整合性和现实性,写得情绪化。可我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小说这东西应该是嗵嗵掷地有声的,应该把人带往别的什么地方。我就是想写这样的东西。”1219世纪经典现实主义审美范型的意识深度在于它从哲学认识论和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去审视人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历史现实和人的命运境遇,主张艺术把
11、握现实的途径是通过艺术家的概括化和个性化的思维运动塑造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从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刻画和剖析中透视社会现实。在人们的印象中,充分的现实主义小说,重视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强调细节的真实之外,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但为了对当下转型社会的现实关系的独特性的揭示,要求现实主义文学家以更全面、更冷静的、更求实的眼光在包括非现实主义诸流派的形式和手法上追求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它们形式和手法的借鉴与吸纳,决不意味着现实主义的异化或危机,恰恰相反,这是现实主义的与时俱进。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有一句名言:“关于文学形式
12、,必须去问现实,而不是去问美学,也不是去问现实主义的美学。”3言下之意,20世纪现实主义在形式和手法方面的革新和演变,乃是时代和生活使然。由此,应该认为,现实意识也应该是随社会现实历史性结构的演变而有所变化,它对于人的生命存在和命运遭遇的意识深度也将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和叙事方式来再现和表现。村上的话暗示出他在审美上求新求变:厌弃“自然主义者”式的手笔,扬弃经典现实主义内容的 “社会精英意识”、“文人雅士意识”,转向“现代公民意识”,在“变”中探索普通者有限存在的真相,但又不陶醉于尘世情调。既现实又非现实的一面。他的现实主义审美由现实主义的外在客观现实的审美再现走向内在现实的审美再现。这是他继承
13、传统的一面;但在“人的外在的社会历史性现实和人的内在的精神性心理现实实际上应该看作是人的现实存在的两个统一的方面”上,他更专注于后者。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尚未能够对于变化了的时代以及社会发展遇到的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概括和系统的回答,从而丢失了它的新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虽具有批判精神但也正在经历着一次发展的危机。在村上这里,现实主义的获取不靠模仿,而是靠创造:一种运用生活材料通过想象力图调解使其摆脱纯事实性并将其移至更高层次的创造。这“更高层次的创造”就是“虚构”。“所谓小说,即是将虚构现实化。”14 这就是说,村上春树的创作意图在于对虚构将读者引入作品世界的虚构赋予现实感。从理性的乐
14、观的角度可以说,人类是在自己的梦境里居住的。村上就是想虚构这样的梦境。怎么个现实法?他认为,“实际上现实主义文字要自然发展才行。而现在文艺刊物上常见的所谓现实主义小说却没有发展,停滞不前。现实主义是拒绝任何着色的润色在某种程度是有的要尽可能清除干净以便接纳自然空气,这样才能获得发展,也才能成其为现实主义。空气便是时代空气。可是当今日本占主导的现实主义却不是这样,也就是说眼光是盯在已有之的规范上面的。”5不用说,这一想法是同“私小说”那种平板式现实主义相对立的。在何以说是“我”的时代访谈录中,村上春树说“现代小说家必须多少超越现实主义”16;并说要以自行准备的“超自然的”17、“幻想的”18等关
15、键字眼为催生剂来进入“非现实世界”。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象征。村上重视外在与内在心灵的交合、暗示,因而在文学创作上,他所关注的不是对外在的物质世界表象的描摹,而是对内在的心灵世界的显露,且只能通过暗示来显露,动用了象征、直觉、本能、意识流等侧重暗示人的内心世界的具有鲜明反传统、反理性特色的表现技巧。神秘的内容、象征、艺术感染力的扩大,现实与梦幻的结合,旨在谋求最大限度地展示主人公的内在真实,展示纯粹精神的神奇魅力。这种手法极为深刻地表现现代日本人精神上的混乱、不安和危机。如女主角直子,她的两个最爱的人,姐姐和情人,都在十七岁那年自杀了。他们都是天资优异的青年,却在亲友都对他们寄予无限希望的年华
16、突然自绝于人生。直子在这样的阴影中长大,尽管她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旁边的朋友家人也尽力帮助她,她却始终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走入社会,和别人一样恋爱,工作,成家,最后终于步了姐姐和情人的后尘,一死了之。而非理性的直觉主义、生命感悟、唯美主义的形式感、幻想、梦幻、变形、怪诞、象征、隐喻、悖谬、内省、人格分裂、精神畸形、时空错位、瞬间体验、黑色幽默、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流等都使得村上的小说作品中充斥着离奇的邂逅,人与人的关系在无数巧妙事件的推引下与无数相关事物的明暗联系下静静向前发展着。小说中事件本身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发生,但确是实实在在地从“现实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衍生而出的一系列幻想
17、的集合体。如绿子、玲子、永泽、初美代表着日本文明发展中出现的新人,这些新人视为病态也罢异类也罢从老化了的社会恒定状态里,破壳而出,无视社会的成规陋俗,摒弃常态的世俗人生,寻找各自精神的家园,如舞!舞!舞!里的五反田投入的是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他“力图在这勾心斗角的世界上直率地生存下去,但这种生存方式本身就似乎是一种滑稽”9。结果像丢了魂似的,只能以驱车投海自杀而告终。因为这并非某个人的精神失落,而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失落。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作者在小说内容整体上运用了夸张而虚幻的
18、处理方法,使小说读起来不仅饶有趣味、充满奇想,并且在这天马行空式的奇想中使读者逐渐领悟到作者想要倾泻而出的人内心复杂的抽象思维以及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就挪威的森林而言,直子栖身不出的深山疗养院既是“完全的神话世界”、“彻底的黑暗世界”。毫无疑问,这部小说的核心就在一座疗养院。在这里,村上在揭示直子人格分裂的过程中,又在总的方面即现实方面保持其善,其美,其真的方面。直子的典型化更致力于对特殊的个体生存心理的剖析,将其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和尽善尽美的境界、痛苦与极乐一起演奏一曲“存在”的交响乐,使读者读了更具有现实的悟性。这是运用先锋化和真实化相结合的手法,也是对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创作观念
19、、方法、技巧的扬弃、吸取,使直子现实主义的内蕴丰富化。村上也说,“现实的是非现实的,非现实的同时又是现实的我想构筑这样的世界。”20也就是村上作品里很明显的艺术特征,即“现实性包括非现实的现实性”。村上周而复始地诉述现存事物的虚无性。如此周而复始时间里,虚无性便从支撑它的现实中游离出来而开始独自行走虚无性成为新的实体,在远离现实之外成为新的现实。21这里说的现实性,即人的存在意味着非现实形式的被忽视或遗忘。表现为20世纪人生存的危机或“反危机”:表现为生命的闭塞、孤独与虚无;爱情像人生无法重来。主人公那种空虚、孤独、困惑或无所适从演变成严重的生存危机。都市化使人口愈来愈密集却又彼此孤立,不能沟
20、通,人类成了淘空心灵的僵尸。现代文明、城市文明的模式对个体生存造成威胁。这种光会膨胀并无人性的城市模式,使生活已经丧失个性,成为千篇一律,人们被强行拆散成散沙。在这种生存状态下,所有的人一开始就是孤独的。人的个体存在越来越微不足道。这就是一种非现实形式的存在。这使村上笔下的主人公感到痛苦、焦灼和绝望(自杀者或者说死者屡屡皆是)。直子渴望与人沟通,渴望得到关爱和慰藉,打算通过“我”而与现实发生关系,然而走不出自己封闭的心之堡垒,但不久造成精神上的变异,迁入精神疗养院“阿美寮”。永泽、五反田对自己猛然脱离社会的激烈行为感到害怕,周围的现实与人格格不入,因而他们游移徘徊,充满莫名的恐惧。这样,青年人
21、的苦闷,是本体意义上的,对于存在失去根基的焦虑。日本文化因而由“美丽”22(川端康成语)的文化转而为“暧昧”23(大江健三郎)的文化,酿造出寓言性和虚构性。在舞!舞!舞!中出现的海豚宾馆走廊深处的幻想性构思中窥其大概。那属于“中间性”场面,在那里我得以遇见羊男类人物,得以从现实向超现实过度或者反向过度。从如此场面的构筑,完全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忠实于个体事实的写实世界与旨在发展真实和寓言的故事这两个不同形式平行推进而又不给人造作之感的边境地带的倾心”。24尤其挪威的森林的结尾,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对于渡边那种灰色的人生观和市侩哲学,作家没有认同也没有给以明确的批判,而是把价值判断留给读者去
22、考虑,自觉不自觉地引到提示“人性的弱点”导致“人性的异化”、“生存困境”和“生存尴尬”的主题上来,让人回味无穷。也就是说,恰恰是既不完全是现实而又不完全是幻想的,莫如可以称为“中间”的场面,象征性地暗示出了现实主义小说与寓言融为一体。其次,他深受柏格森直觉主义即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自我是存在的核心,在文学上注重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剖析和官能感受的展示,常常用意识流的手法深化人物思想活动,追求的是刹那美感,表现自我内心的不安与躁动。这里的“生命世界”,既是赤裸裸的本能世界,又是隐私的灵魂世界,是人在封闭式环境里与自然和心理的搏斗中所经历的种种精神的、伦理的、灵肉的磨难,人与命运的抗争,不安与期待
23、的纠葛,绝望与希望的交错,倔强与妥协的矛盾,在不得不承受无法承受的现实中终于“忘却”自我。尼采曾认为现代文明症结的两大构成要素:生命本能衰竭和精神生活贫乏正是现代人的致命伤。而村上正是恰好运用这种观念开展了文学与社会的探索。他善于将西方的理性分析、荒谬意识和传统艺术的精华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一个荒谬的艺术实体,把人引入梦幻之中,但又呼唤人们走出这迷离的世界。村上艺术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此。他常常运用荒诞离奇的想象把怪谲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存在交织在一起,表现人在不可思议的力量前无能为力的情绪,突出对现实世界以及自我世界的困惑和信任的危机,往往在一系列突发的、貌似怪异的戏剧性变化中机巧地剖析困厄在荒谬
24、的世界里的人的悲剧命运,展示着作者对被扭曲的现实的变形感受。五反田的“寻觅意识”、“自我毁灭”,木月的“自我遗忘”,永泽的“孤独感”、“空虚感”,等等,揭示了生活在当今社会里的人们的内心本质,读者从貌似荒诞的情节构思和跳跃不安的语言形象中发现自我的影子以及命运的轨迹。由于村上春树所在的日本,曾是“二战”的罪魁祸首,又是“二战”的受害者。这对于自负而具维新精神的大和民族而言,“现实”,已经基本上失去了神话的存在,英雄主义的憧憬变成徒劳的负担和失败的根源,像尼采指出“上帝死了” 一样,大和民族进入了“偶像(即宗教或信仰)的黄昏”的时代,旧的社会价值体系和精神支柱在面临紧张的挑战。大和民族更尝到了生
25、存的灰暗、苦涩和尴尬。村上春树的舞!舞!舞!寻羊历险记(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大江健三郎性的人、我们的时代),通过人的非理性生命的存在,对大和民族的弱点与恶性的集中展示来清除罩在人头上的神性完美光晕,通过拒绝存在着某种先在的不容置疑的精神偶像或权威,拒绝承认现实的稳定有序并尝试着拆解着传统的日本模式。而他们描述的个人在社会整体性压迫面前孤独、惶恐、无助、无奈乃至绝望的痛苦感受,也在接近了“现代人的痛苦”,而弥漫于他们作品中的悲欢失望感,“则更是对近代以来一直居主导的乐观文明进化论的直接否定” 。略带超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的风格。再次,亦即最根本原因,恐怕在于作者敏感、准确而又含蓄地传递出了时代氛围
26、,扫描出了当代都市人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凸现出了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态的真实和感性的真实。读来,我们每每感到生活在现代繁华都市里的青年男女那无可救药的孤独、无可排遣的空虚、无可言喻的无奈和张皇,表现了作家对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抱着批判的冷峻态度。现代科技带来的令人目眩的丰富的物质生活,潜伏着没有主体意识和没有责任心,逐渐丧失主体意识和自我,这种急剧得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动,正向作家提供无尽的启示和源泉。可以认为,他与渡边淳一是继年代崭露咱楼文坛的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后的又一批现代派。村上小说主要是通过真实的情节描写和新鲜的环境描写,动用多种表现手法,真实而广泛反映日本的社会面貌从而对人们有所启示,让人们
27、得到审美的享受。村上小说正是具备小说的这些艺术物质,显得独特而富有魅力。村上作品一波又一波地将后起的年轻人卷入他的世界中。身处现代的年轻人,为何认同和感同他60年代的青春呓语呢?不可否认,那些在60年代日本发生的全共斗学潮、披头士旋风与我们本身的历史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他笔调中那种压迫、虚无和破碎感却一直在我们生活中不断出现。甚至可以说,某种村上在年轻时所发生的焦虑和怀疑,在今日现代的年轻人身上依旧存在。由于这种共同的性格特征始终存在,与60年代共通的失落感和虚无感,在现今新社会浪潮的推动下,无论是渐渐地淡泊,还是在新思维的压迫下困锁在内心深处,读者一旦开始读村上的小说,都会在村上所构筑的内心
28、世界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园地。挪威的森林这作品通过三名青年男女“我”(渡边)直子、“我”绿子的相爱、失恋以及畸形恋爱观,反映了日本当代城市青年的精神面貌与心理机症。“我”直子、“我”绿子这两道流程的相互碰撞是这部作品的基本架构,在此架构下配置了玲子、永泽、初美等外围人物。主人公“我”,即渡边与文静、贞洁的女孩子直子相恋,刻骨铭心,却又抵抗不住火热般的、开放型的绿子的诱惑。绿子“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直子总让人感到蒙着一层不幸的阴影;绿子又总令人引起惴惴不安。这么着,渡边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直子郁闷而亡
29、。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游魂荡荡,不知身在何处。直子的好友玲子也一生不幸。只有绿子还在。但绿子究竟会怎样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这显然反映了当今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日益充盈下,一代青年的精神空虚与心灵创伤,也反映了性解放与纯贞相恋在意识上的冲撞与混乱。直子,绿子,初美,玲子等这些女性,她们不仅能拨动读者记忆的琴弦,重温童稚时代灿烂的幻想,青春岁月的理想,而且还能陶冶人性,净化灵魂,平衡现代爱情生活中的失落心理。作者让这些人物保持一股青春的魅力当我们“潇洒得太累”的时候,当我们在“顺应潮流”与“寻找自我”之间徘徊彷徨的时候绿子,玲子,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环境并
30、且坚强生活下去的品格会引起我的羡慕与向往,让现代人产生共鸣。而永泽、渡边一类,作为后现代文化对于精神询问的拒绝的代表,使得他们把对人类终极目标等形而上问题的思考和寻求,搁置在肉身体验的刺激和瞬时快乐里。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文化模式中指出的那种“反常人”,“在某种程度上,在建立更高,或许是更值得争取的目标时,文明可能会造就更多的反常人”。人类学家所说的“反常人”是代表着一个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新出现的新人,这些新人从老化了的社会恒定状态里,破壳而出,无视拘囿社会向前发展的成规陋俗,摒弃常态的世俗人生,体现人类不断进取和向前的精神内涵和无穷力量,以引领和触动即将僵死的社会向文明的更高阶段进步
31、和发展村上小说以平凡人物、平凡小事,忠实、细致、全面地描写了这类人在繁华的都市社会下对当代社会生活最深刻、最微妙的体验,且在他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中又恰如其分地运用梦幻色彩, 探索生与死永恒的主题。最后,身居岛国的大和民族的历史的长期封闭而形成的自我压抑、自我锤炼的坚忍的民族性格,一方面是传统的保守,一方面是大胆的放纵,也是形成村上春树文艺观的客观条件。这是其自身文学创作的因子。由于“二战”战败而使大和民族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并在美国文化洪水般的冲击下,一方面对本国的传统美,由盲目狂信到产生自卑感,丧失了自信,一方面又要恢复对传统美的自信而采取行动,处在一种焦虑不安的氛围中。为此,从芥川
32、龙之介到川端康成,那些优秀的日本小说家固然在他们小说中表现了日本民族本质的东西,固守日本古典的静态之美。而作为现代人的村上春树,他则表现出强烈的“寻觅意识”。他自觉以美国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莱蒙德坎德拉、杜鲁门卡博蒂等为师,无论在构思、文体还是“感受性”上深受他们影响,其小说体现出其民族的“现代性”,他已经在更高的理性意识上思考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问题。他在实践上将日本古典传统精神与形式溶化在美国文化之中,更自觉地确立共同思考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桥梁的位置。由此他的作品较其前辈来说更具有日本现代的动态之美。也由此,其作品亦流露出许多的佛道思想。挪威的森林里,开篇场面颇为不可思议的:现年大约
33、37岁身为作家的“我”乘坐的波音747即将降落在汉堡机场。但何以选在汉堡机场,飞机来自何处,则全然未予点明。一切都在降落于汉堡机场之际同过去的时间一刀两断,而被诱入再也无法返回原地的迷宫里,围绕“我”同“直子”往日回忆的故事即由此铺展开来。以下就是故事的发展进程了。这显然受柏格森直觉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于生命的流动,是“生命的冲动”驱使生命不断变化发展,超时空的无限绵延就是生命的基本特性。挪表明,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有着发挥欲念萌生与文化原型的一面,交织着来如天坠去如电逝的灵与肉、情感与冲动,但这不是这篇小说真正感人的一面。小说中三个青年男女,共同经历着感情的追求和变异,爱欲的诱惑
34、和折磨,女主人公直子既有家情的甜蜜回忆,也有爱情逝去的感伤,终因伤情过度而辞别人世,那哀伤的心声表现出一种苦涩中的深沉美,留下了令人永生难忘的青春咏叹。 而对于这一切,正如村上在且听风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所有一切都将擦身离去,任何人都无法捕捉。我们便是这样地活着。”哀叹,忧郁,压抑,种种感觉一样拥有了。由此,我们可以窥视出,村上春树无论表面显得多么轻松,其内心世界却沉淀着黑沉沉的虚无。但这样的空虚与孤独感,并不是等同于习惯上的消极和怯弱。也就是说,村上笔下的人物很善于确认自己、满足自己、经营自己,很善于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寻求乐趣(也是因为对于大天地里的大事他们奈何不得吧),从而得以肯定自己,保
35、持自己赖于区别于人的个性。他们不伤害别人,但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也并不是退缩,并不忍声吞气可以说,这是当今日本相当一部分青年的价值观和精神架构。村上春树恰恰敏锐地、先觉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这是村上走红的一个根本性“秘密”。同样,挪威的森林之所以能同时吸引住恐怕并不年轻的读者,奥妙之一大约就是因为它唤醒了他们深层意识那部分沉睡未醒的憧憬,那便是男儿糅合着田园情结的青春之梦。这点在村上的处女作且听风呤中也见异曲同工之妙。“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旁晚的和风,飘渺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每读至此,无不令人产生莫可名状的心境摇荡。直子和绿子前者娴熟典雅,多愁善感,透露
36、出小鸟依人的风韵;后者生机蓬勃,神采飞扬,完全一幅不无野味和挑逗性而又不失纯真的现代女郎气派。二者大约都属于时常闯入男孩梦乡的少女形象。作为作者,较之属于现在和将来的活着的绿子,村上似乎更钟情于属于过去的死去的直子。村上好象给读者予启示,较之于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生活,他更眷恋家乡往日那片海滩。三、 总 结村上春树小说描写的是在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繁华都市里的青年男女的生活和心态,他们的物质条件是优越的,但他们却不觉得充实、幸福和满足,反而感到无限的孤独、空虚和无聊,有时甚至产生了丧失周围也丧失了自我的可怕幻觉,于是或者寻求强烈的刺激(如挪威的森林里的永泽,舞!舞!舞!里的五反田),或者追求现世
37、的享乐(如挪威的森林中渡边、永泽),或者干脆走上自杀之路(如挪威的森林里的木月及其恋人直子和直子的姐姐,舞!舞!舞!里的五反田)。每次读来,总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在现代繁华都市里的青年男女的那份无可救药的孤独、无可排遣的空虚、无可言喻的无奈和张皇。但这样的空虚与孤独感,并不是等同于习惯上的消极和怯弱。所以,在村上的笔下,人物是很善于确认自己,喜欢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寻求乐趣的。作家就是通过对这类人物的理智甚至可以说是冷峻的批判,来肯定他们,保持他们区别于他人的个性。这也是当今日本相当一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和精神架构。而村上春树恰恰敏锐地、先觉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将其小说的主题定位在“人性的弱点”导致
38、“人性的异化”、“生存困境”和“生存尴尬”上,不仅读来让人回味无穷,也是他能够走红的根本性“秘密”。四、致谢词对村上春树小说的爱好及其理论的兴趣,使本人想采取这样一种冒险的写作范式:以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小说为对象,对其现象的成因和特点及相关文本内涵,尝试用一些新的文学理论视角去探析。也许,对我而言,这种“带镣铐跳舞”的探析,才可能更好地检验自己的能力。当然,作为新锐作家的村上春树,其小说早已被广泛研究并且成果倍出,在几乎没能找到新的资料帮助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新的论证,要想在村上春树小说中发出一点微弱但属于自己的声音就几乎不可能。因此,尽可能另辟新蹊是本人首要考虑的了。我知道自己将面对的是一次
39、玩火似的艰辛之旅。但我对自己还有一点点自信,尤其相信自己的阅读感觉,这就成了我这篇论文的力量之源。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虽时有写不下去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不乏一种柳暗花明的时候,所以才没能放弃它。这种感受使我想起屈原说过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以此自勉。并趁此机会衷心感谢导师唐红梅老师对我的热心指导;没有她的指点,我是不可能完成这篇论文的。还想在此对所有在本文中给予过种种帮助和支持的引文的作者表示我无尽的谢忱恕我无法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我祝福他们。不管时光如何流逝。 注释:123转引自林少华: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其艺术魅力,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漓江出版社,第2-3页4
40、中华读书报1996年11月号5“挪威的森林”的秘密,文艺春秋,1989年4月号6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第391页 7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第539页 89李建盛:现实主义文学的意识深度,引自网易1011转引自挪威的森林的秘密村上春树访谈录(节译),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360页12日本村上春树:关于挪威的森林(谈话),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354页13转引自杨昌龙:萨特评传,浙江文艺出版社,总序第3页14 日本田中励义:挪威的森林阳界与阴界之间(选译),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
41、332页15日本村上春树:关于挪威的森林(谈话),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354页161718日本转引自田中励义:阳界与阴界之间,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漓江出版社,第332页19日本村上春树,林少华译:舞!舞!舞!,漓江出版社,第200页20日本村上春树:何以说是“我”的时代(谈话节译),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359页21日本川本三郎:在这个空幻的世界上村上春树论(节译本),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340页18 村上春树:关于挪威的森林(谈话),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354页19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林少华译,漓江出版社,第205页20村上春树:何以说
42、是“我”的时代(谈话节译),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359页21 川本三郎:在这个空幻的世界上村上春树论(节译本),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340页22 日本川端康成,叶渭渠 唐月梅译: 美丽的日本的我,译林出版社,2000年8月第2次印刷23日本大江健三郎,郑民钦译:暧昧的日本的我;该文为作家于1994年12月7日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文学院发表的讲演全文。此讲演标题是直译,间译为我在暧昧的日本。24日本赵川芳明:“美国式罗曼司”(节译),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 漓江出版社 第330页25三岛由纪夫在这本小说中要以描述倒错美学来表达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遂将现实的金阁寺僧徒
43、的思想和行为作为艺术上的提升,这样在这部小说里容易达到理想的追求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作美,“死与颓废”的美,既他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他的信念是:人类容易毁灭的形象,反而浮现出永生的幻想,而金阁坚固的美,却反而露出了毁灭的可能性。像人类那样,有能力致死的东西是不会根绝的,而像金阁那样不灭的东西,却是可能消灭的。2627大江健三郎作为战后派作家,一登上文坛,就表现出对战后政治压抑下的人的奇特的心态,塑造各种精神闭塞状态里的象征性形象其文学思想融化着极其浓厚的西方文化理念,但最终还是植根于日本文化这个主题。他紧紧把握现代社会的人在与生命世界的冲突中所遭
44、遇的悲剧性主题,关注被异化的社会里的人的个性与非个性的冲突,揭示现代人的孤独,挖掘精神丧失的时代里人的本质。28耿文忠:略论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变化,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29日本19681969年学潮期间成立的组织,全称为“全学共斗会议”。30“披头士”乐队不仅仅意味着约翰伦农(John Lennon)、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 ,在20世纪60年代里,摇滚乐、流行歌曲的音乐潜力第一次被意识到并被挖掘出来;在这个时代,音乐似乎成了文化、社会、政治和革命力量的载体。T
45、he Beatles乐队象征着乐观主义,他们的瓦解标志着乐观主义的消亡。最后The Beatles不仅仅留给我们一大批好歌曲(由他们自己或者其他无数的艺人录制)而且留给我们一个破碎的梦,还留给我们摇滚史上最经典的怀旧之音。31引自网易参考文献:1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四版;黄晋凯:第四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人民文学出版社3伍蠡甫 翁义钦:欧洲文论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5月北京第13次印刷4 十四院校文学理论基础编写组著:文学理论基础修订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3月第25次印刷5英CWE比格斯贝,周发祥译:达达和超现实主义,昆仑出版社6英达
46、米安格兰特,周发祥译:现实主义,昆仑出版社7林少华: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其艺术魅力,漓江出版社,1999年9月第5次印刷8杨柄:恩格斯马克思论文艺和美学(上),文化艺术出版社9 杨昌龙:萨特评传,浙江文艺出版社10日本川端康成,叶渭渠 唐月梅译:雪国古都千只鹤,译林出版社,2000年8月第2次印刷11日本大江健三郎,郑民钦译:性的人、我们的时代,译林出版社12日本三岛由纪夫,唐月梅译:金阁寺、潮骚,译林出版社13何乃英:日本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4日本中野牧,林少华译:“村上春树”何以发生,漓江出版社,1999年9月第5次印刷15日本川本三郎,林少华译:在这个空幻的世界上村上春树论,漓江出版社,1999年9月第5次印刷16日本田中励义,林少华译:阳界与阴界之间,漓江出版社,1999年9月第5次印刷17日本越川芳明,林少华译:“美国罗曼司”,漓江出版社,1999年9月第5次印刷18日本池内纪,林少华译:注定失去的恋人们挪威的森林论,漓江出版社,1999年9月第5次印刷19日本今井清人,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