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发展探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发展探析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西部地区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发展 以宁夏灵武市崇兴镇中渠村为例选题目的:宁夏灵武市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地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全市总面积46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7万,其中农业人口12.2万人,占总人口的51.5。灵武市崇兴镇 位于灵武市南5公里处,辖区12个行政村,耕地4.6万亩,人口44046人,到2004年末,全镇社会总产值达4.1亿元,农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为此,本文以宁夏灵武市崇兴镇中渠村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发展为研究方向,为当前西部地区乡村治理提供现实和理论意义。并以此为目的展开调查研究。选题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被党中央提
2、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解决好乡村治理问题。县和乡镇两级政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对推动和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乡镇政府作为农村政权末梢,处于体制冲突和矛盾焦点之中。因此,乡镇政府如何与县级政府实现合理科学的角色定位,如何适应新的历史挑战,对于我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现状:一、 当代乡村治理研究的兴起乡村治理作为一个概念,在1990年末开始被国内学界使用,不久即流行起来。乡村治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公共权力问题上,这是与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兴起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地说,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兴起,与人民公社解体和村民自治
3、的推行有关。人民公社解体后,如何重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成为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到1980年代末,推行村民自治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共识。如何具体实施村民自治,在实施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成为学界的理想研究课题。在这个背景下,1990年代,国内以从事政治学教学和研究为主的一批学者开始关注村民自治,并进入农村第一线,研究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实践的过程与机制,从而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了一起。这时,村民自治便难以概括学界的研究。学界开始使用“村治”这一词汇,来概括国内学界1990年中期以来以村民自治为中心的农村政治社会研究。 “村治”一词可以读作“村民自治”,也可以读作“村级治理”
4、,“治理”是一个目标向善的多主体行动过程,较“村民自治”的涵义要广泛得多。在很短的时间内,“村治”的涵义就由“村民自治”为主变成了“村级治理”为主;由村民自治扩展而来的“村治”研究,就逐步容纳进了较之前多得多的内容;并且,“村治”的涵义还由“村级治理”进一步扩展到“乡村治理”。随着由村民自治到村治再到乡村治理及其基础研究的延伸,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被纳入到乡村治理的范围中来。也因此,乡村治理研究逐步由开始时的政治学界跨入到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尤其是区域社会史)乃至经济学等学科之中,乡村治理研究成了一个问题导向的研究领域,有了相对独立、固定的问题意识。在由村民自治到乡村治理的推进过程中,
5、从村治立场看,发生了几次甚为重要的学科融合。一是1990年末,王铭铭等人出版的人类学著作社区的历程,给了研究村治学者的全新视野,为村治的田野调查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二1990年末,苏力的法治及本土的资源,使由“政治学研究下沉”而来的村民自治研究,开始摆脱政治学常见的价值偏见。三是孙立平等人在1990年后期倡导的“过程事件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学的理论资源;四是2000年前后,在田野调研中发现了曹锦清所说的“农民善分不善合”的问题;五是村治研究必然会面对同样政策在不同农村地区实践机制和后果的区域差异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以区域社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域经济社会史研究,为村治研究提供了现成的成果
6、,也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人类学对乡村治理研究的贡献还在于,它站在农民立场看问题的视角,使乡村治理研究有了一个造福利于大多数农民的善治目标。因此,农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其精神生活成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方面。 以上描述的乡村治理研究,并非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全部。从纵向看,主要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社会学本土化派,以毛泽东、陈翰生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派。而在20世纪初开展的大规模的乡村研究与建设实验,为当代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资源。从横向看,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内容丰富,领域广泛,这些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当前中国乡村治理状况的理解,并充当乡村治理研究的
7、学术资源。当前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资源很多,如社会科学一般理论研究、农村政策研究、乡村建设试验、社会调查案例等等。如果从学科上看,则乡村治理研究几乎可以从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的所有主要学科中受益,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地理学等等。要描述当前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现状,就需要弄清楚乡村治理研究的范围。乡村治理研究的核心是要理解乡村治理的机制及其内在逻辑,但我们必须同时理解乡村治理的外在条件和内生基础。所谓外在条件,就是宏观的结构性条件,它决定了乡村治理的空间及其资源限度。所谓内生基础,就是乡村社会性质及农民生活状况为乡村治理提供的可能性。乡村治理外在条件研究要回答
8、乡村治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乡村治理内在机制研究要回答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即研究乡村治理具体是如何展开及为什么会如此展开的原因;乡村治理内生基础研究,要进一步回答乡村治理内在逻辑所依托的具体时空条件。当前国内学界,包括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均有大量与以上三个层面的乡村治理研究相关的内容。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以统计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及问卷法为主,以观察法和访问法为辅。以定量分析为之,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手段,抽样采用随机抽样抽取样本。数据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为主要统计手段。重点研究问题及解决思路:一、 重点研究问题1、乡村治理的存在的困境及其出路。2、乡村治理对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二、解决思路1、以乡村治理存在的困境为基础,提出解决的方案。2、了解国家为应对“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政策,并通过研究结论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