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800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浒传潘金莲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浅谈水浒传中潘金莲的人物形象 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引 言 1 一、命运多舛的潘金莲 1 二、追求淫欲的潘金莲 1 三、心狠手辣的潘金莲 2 四、令人深思的潘金莲 3 注 释5 参考文献 5 【内容摘要】 潘金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首先,潘金莲聪明、美丽、知情识趣,否则她不会被张大户和西门庆所垂涎;其次,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女子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先是通奸,尔后害夫。于是潘金莲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个“美而坏”的角色,致使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和评价她时总持有一种鄙夷的态度。然而她也有令我们思考之处。【关键词】 潘金莲 淫妇 狠毒 深思 浅谈水浒传中潘金莲的人物形象引言水浒传中

2、的潘金莲形象,妇孺皆知。大多数人对她的看法都不好,认为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女人。当我们多读几遍水浒传就会觉得确实如此,再认真审视潘金莲时就会发现在她的身上有着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笔者就自己肤浅的观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潘金莲的人物形象。一、命运多舛的潘金莲 在水浒传这样一部八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潘金莲不过是一个枝叶人物,没有多少情节。仅在第二十四、二十五回中昙花一现。至于她的身世,更是寥寥几笔的简单交待,但就是这寥寥几笔,也足可粗梳突见她的出身和遭遇。 “潘金莲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这使女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

3、倒赔些房奁,不要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而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的短矮,起他一个诨号,叫做“三寸丁谷树皮”。1 “潘金莲过门之后,武大是个懦弱依本分的人,被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口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正统文化思想,派定了女人在生活中的位置。潘金莲的一出场,便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她是张大户家的一个侍女,颇有几分姿色,也就是因为姿色,张大户垂涎。她并没有依从张大户,张大户恼羞成怒,干脆把她嫁给叫“三寸丁谷树皮”的丑汉武大郎。在封建社会,女子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没有自主选择夫君的权利,婚姻大事一切要唯夫兄之命是从。由此可见,潘金莲也是受

4、包办婚姻毒害最深的一位。 如此看来,潘金莲不是天生的 “水性”,也不是从来的淫妇。她本是个年轻貌美、单纯幼稚、聪明灵巧、刚正纯洁的普通下层劳动妇女。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美貌女子,在当时的社会中,她的年轻貌美只能招至侮辱;她的单纯幼稚只能上当受骗;她的聪明灵巧,一手好针线也成了通向毁灭的桥梁。她的刚正纯洁,不甘受辱的反抗性,也只能加速不幸命运的发展。从本质看,她的全部追求,既无趋炎附势的奢望,亦无金钱财物的利欲,而仅仅是本应属于她自己的少女的贞洁,做人的权利,感情的幸福,生活的自由。然而为了这些她却不择手段,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二、追求淫欲的潘金莲我们不难想象,“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

5、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得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窈玉生香。”的潘金莲怎能与“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武大郎白头偕老呢?如果潘金莲是个逆来顺受、安分认命、肤浅软弱、浑浑噩噩、枉度一生的女人也许能避免“身首异处”的恶运,可她是个富于生命活力的人、不安分的女人。她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该像一个人那样活着,享受人生的欢乐与权利(包括传统社会最不允许女人有的情欲在内)。于是,武松的出现搅得潘金莲心神不宁,产生了“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的念头。她认为在男女关系中,男女对私欲的追求应该是平等的,虽然尽量回避一些亲密关系和敏感话题。但是

6、她强烈的追求私欲,觉得自己应有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一面,应该与自己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潘金莲见到了打虎英雄小叔子武松后,爱慕之情油然而生。自己嫁了多年的武大,原来又丑,又不懂得疼爱人。感觉自己受了天大的冤枉似的。于是主动出击,不枉人世一遭。“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 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燥,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下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擗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武松睁起

7、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羞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那妇人通红了脸,便收拾了杯盘盏碟口里说道:“我自作乐耍子,不值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重!”搬了家火,自向厨下去了。2潘金莲心仪与武松,后来主动关爱并勾搭武松不动,反被抢白一场,无奈之下又放走了武松,这是潘金莲追求淫欲的首次大胆流露。潘金莲第一次大胆而盲目的追求失败了,武大晚出早归的监视,在客观上更刺激了她的反抗情绪。同时她思想与行动中的盲目性也相应递增。 不久,出现了西门庆,这是一个流氓兼恶霸。潘金莲挑帘子叉杆滑

8、落,与西门庆门前相遇,这虽然有很大的偶然性,但街前生药铺有个色鬼西门大官人,阳谷县城又有个年轻美貌的女子潘金莲,那么茶馆邂逅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了。她对西门庆的顺从既非贪图钱财,亦非依附权势,这是出于对淫欲的再次追求。原文这样写道:西门庆和这婆子,一递一句,说了一回。王婆便道:“正好吃酒,却又没了。官人休怪老身差拨,再买一瓶儿酒来吃如何?”西门庆道:“我手帕里有五两来碎银子,一发撒在你处,要吃时只顾取来,多的干娘便就收了。”那婆子谢了官人,起身睃这粉头时,一钟酒落肚,哄动春心;又自两个言来语去,都有意了,只低了头,却不起身。那婆子满脸堆下笑来说道:“老身去取瓶儿酒来,与娘子再吃一杯儿。有劳娘子相

9、待大官人坐一坐。注子里有酒没?便再筛两盏儿,和大官人吃。老身直去县前那家,有好酒买一瓶来,有好歇儿耽搁。”那妇人口里说道:“不用了。”坐着却不动身。婆子出到房门前,便把索儿缚了房门,却来当路坐了。且说西门庆自在房里,便斟酒来劝那妇人,却把袖子在桌上一拂,把那双箸拂落地下。也是缘法凑巧,那双箸正落在妇人脚边。西门庆连忙蹲身下去拾,只见那妇人尖尖的一双小脚儿,正在箸边。西门庆且不拾箸,便去那妇人绣花鞋儿上捏一把。那妇人便笑将起来,说道:“官人休要罗唣!你真个要勾搭我?”西门庆便跪下道:“只是娘子作成小生。”那妇人便把西门庆搂将起来。这从作品的叙述及描写中显而易见。自始致终潘金莲没有接受西门庆一针一

10、线,王婆喋喋不休地介绍西门庆财多势广,她也无动于衷,不动声色。她所需要的就是满足自己的淫欲,所以对西门庆的勾搭是极力迎合,可见她是一个地道的淫妇。也许有人会说,潘金莲的追求过于盲目,草率轻浮。与武松初次见面就神魂颠倒,与西门庆门前偶遇便想入非非。这一点确是不可否认的。但她这样做源自对淫欲的大胆追求,也为自己酿造了一场悲剧。三、心狠手辣的潘金莲 “和恶霸同谋杀死一个没有抵抗能力的人”是历来对潘金莲杀人较为一致的评价,这一评足见潘金莲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原文是这样叙述她杀害武大郎的:看看天色黑了,那妇人在房里点上碗灯,下面先烧了一大锅汤,拿了一片抹布,煮在汤里。听那更鼓时,却好正打三更。那妇人先

11、把毒药倾在盏子里,却舀一碗白汤,把到楼上,叫声:“大哥,药在那里?”武大道:“在我席子底下枕头边,你快调来与我吃。”那妇人揭起席子,将那药抖在盏子里;把那药贴安了,将白汤冲在盏内;把头上银牌儿只一搅,调得匀了,左手扶起武大,右手把药便灌。武大呷了一口,说道:“大嫂,这药好难吃!”那妇人道:“只要他医治得病,管甚么难吃!”武大再呷第二口时,被这婆娘就势只一灌,一盏药都灌下喉咙去了。那妇人便放倒武大,慌忙跳下床来。武大“哎”了一声,说道:“大嫂,吃下这药去,肚里倒疼起来。苦呀!苦呀!倒当不得了!”这妇人便去脚后扯过两床被来,没头没脸只顾盖。武大叫道:“我也气闷。”那妇人道:“太医分付,教我与你发些

12、汗,便好得快。”武大再要说时,这妇人怕他挣扎,便跳上床来,骑在武大身上,把手紧紧地按住被角,那里肯放些松宽。正似:油煎肺腑,火燎肝肠。心窝里如雪刃相侵,满腹中似钢刀乱搅。浑身冰冷,七窍血流。牙关紧咬,三魂赴枉死城中;喉管枯干,七魄投望乡台上。地狱新添食毒鬼,阳间没了捉奸人。那武大哎了两声,喘息了一回,肠胃迸断,呜呼哀哉!身体动不得了。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只得跳下床来,敲那壁子。王婆听得,走过后门头咳嗽。那妇人便下楼来,开了后门,王婆问道:“了也未?”那妇人道:“了便了了,只是我手脚软了,安排不得。”王婆道:“有甚么难处!我帮你便了。”那婆子便把衣袖卷起,舀了一

13、桶汤,把抹布撇在里面,掇上楼来。卷过了被先把武大嘴边唇上都抹了,却把七窍淤血痕迹拭净,便把衣裳盖在户上。两个从楼上一步一掇,扛将下来,就楼下将扇旧门停了。与他梳了头,戴上巾帻,穿了衣裳,取双鞋袜与他穿了。将片白绢盖了脸,拣床干净被盖在死尸身上;却上楼来,收拾得干净了。王婆自转将归去了。 作品中显而易见,杀害武大王婆是主谋。茶馆邂逅是她牵的线,“床下之盟”是她设的网,杀害武大是她献的计,潘金莲施毒是她授的法。她的杀人性质是助纣为虐,图财害命,罪大恶极。自然死有余辜。西门庆既是祸根,又是祸首。他本来就是个“放刁把滥”的“奸诈之人”,杀害武大的根本目的是彻底霸占潘金莲。他参与了杀人的全部阴谋,且是毒

14、药的自觉提供者。他的杀人性质是草菅人命,夺人之妻。当然也该千刀万刮。但这些都是潘金莲放纵淫欲惹的祸,她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丈夫,犯下了滔天罪行。四、令人深思的潘金莲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故事中的女性人物虽然屈指可数,但作为小说中的人物,都能以其特有的姿态和独特的视角强烈地传达出女性意识觉醒的倾向,特别是象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这些女性尽管偷情放纵,但她们与命运抗争追求幸福的觉醒意识值得赞美 ,同时她们以不惜牺牲自己为代价演绎着一出出向封建礼教抗争的悲剧。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幸福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

15、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潘金莲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个反面人物,武大郎的妻子,以其悲惨的命运,演绎了一段封建社会下妇女无法抗拒的悲剧,令后人深思。潘金莲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水浒传妇女中是少有的。潘金莲因反抗“大户”的侮辱,被指夫为婚,嫁给了“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脸可笑”的“三寸丁谷树皮”武大,这种没有爱情,违反理性的结合,对才貌兼备、热切追求自由幸福的潘金莲来说,无疑是不公正的。然而她接受了,并没有立即反抗。 这足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潘金莲对大户和武大的态度有明显区别,她宁愿嫁给一个面目奇丑的武大,哪怕是暂时的委身,也不愿在衣冠楚楚的“大户”手中受辱。这同她下层

16、劳动妇女的性格基调是一致的。二是潘金莲的反抗并没有超出社会和自身的局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婚姻观念在她思想中占有一定位置。这是符合她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她所具有的思想基础的。然而,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是人类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对于美貌聪慧的潘金莲来说,表现尤为突出。她不会甘于做武大的妻子,她心中埋藏着追求和反抗的种子,一旦条件适当,萌发是必然的。武松赴东京前,有几句话是专门说给潘金莲听的,武松是话中有话,潘金莲知道弦外有音,故“一点红从耳边起,紫涨了面皮”,说明她还知羞。但她并不示弱,针锋相对回复了武松: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

17、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麽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要着地!”这几句话,说得虽有点言过其实,但基本反映了潘金莲强烈的反抗性格。而这种强烈的反抗性格,是与忘恩负义偷人通夫的阎婆惜、出身豪门,又有俊夫的卢俊义妻贾氏之类“淫妇”无法与之相比,就是作为梁山好汉的扈三娘也远远不及。潘金莲是个贫苦人家出生的使女,无依无靠,无权无势,主人家要缠她,她坚决不肯依从,用禀告主人婆来揭露主人的无耻,以示反抗。潘金莲的这种反抗精神,还表现在对待武松的态度上。武松作为一条硬汉,使许多人害怕。西门庆上与官府勾结,下与人放刀把滥,“满县人

18、都饶让他些过”,又“使得些好拳脚”,可谓是阳谷一霸。当他听说武松是武大的亲兄弟时,心里却似提在冰窑里,连声叫苦,毫无主见,慌了手脚,而潘金莲面对武松的警告,却敢大发雷霆,与之争辩,指桑骂槐,以骂武大来骂武松,表示自己对武松极大的不满。当我们再深一步追究潘金莲怎么走上杀人道路,以及其中的道德内容,就会发现她的生命实在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中国封建专制体系的特征之一,就是彻底否定个体的人性存在,绝对要求一切个体人性服从于群体所尊崇的理性规范。相对于社会构成,每一个体的人性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这种观念的统治之下,任何要求肯定个人存在价值,要求尊重个人情感、个人意志、个人生活的想法和做法,都被指责为个人

19、品质堕落,潘金莲就是一个社会道德罪恶的牺牲品。封建社会推崇男尊女卑、男主女从、长幼有序。男子可以休妻另娶、一妻多妾,女子只能为夫守节、从一而终。爱情是奢侈,性是罪恶,欲望是犯罪。不幸的是,潘金莲要求自我感情生活得到满足的欲望,终于使她错投西门大官人的怀抱。一方面,任何一个个体都必定折射出居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群体,另一方面,任何个体都有一千条理由独立存在并被肯定。因此不论事实上潘金莲怎样度过一生,她的悲剧绝不仅是个人品格上的缺陷,而且还是实实在在的社会悲剧。总而言之,我认为,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一个淫妇,是一个心狠手辣、十恶不赦的坏女人。她害人又害己,应该记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在唾弃她的同时也应该对

20、她多一些思考。注释: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586-589页。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595-596页。参考文献:1杨守国,李枫:并陈善恶 美丑并举摭论水浒潘金莲思想性格的矛盾对立。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陈德新:水浒传人物潘金莲形象评议,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4李雪: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形象评析,文学教育(上),2007年第6期。5张一: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悲剧命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6陈竞、赵崇壁:东西文学语境下潘金莲形象剖析兼论中西文学中的“不贞”形象,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