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论文04577.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2888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论文0457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煤矿安全论文0457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煤矿安全论文0457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煤矿安全论文0457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煤矿安全论文0457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论文0457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论文04577.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滥泥箐采区位于*矿井北翼,采区距矿工业广场4000米。地面有大火公路由南向北沿含煤地层贯穿全采区,另有简易公路由中沙陀直达红果,交通十分便利。一、设计的指导思想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公司发展战略同步。2、 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建设高产高效矿井。3、 认真分析本采区条件,选择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装备。4、 兼顾近、长期规划,即要抓住市场机遇又要保证可持续发展。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1、 充分利用运输斜井和材料斜井,采区下部车场与滥泥箐采区上部车场联接,保证滥泥箐采区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使用北三场地(补征场地)排矸,排矸路线最短。2、 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初期(

2、指第一区段投产时)配备一套综采;后期(指第二区段投产时)配备二套综采(其中一套备用)。建设期间组织4个开拓掘进队,投产后配备2个综掘队,1个炮掘队。3、 主、辅运输能力90万吨/年,主辅运输能力大,确保设计生产能力的实现。4、 设计采取本煤层预抽、采面上角留管抽采及集中治理等措施治理瓦斯。地面有集中监测系统,并按安全装备要求,作了安全设备的配备,确保安全生产。5、 全井田布置一个采区,本设计开采深度至+1400米水平,留有下延空间。6、 煤矿是发生灾害频繁的工业企业。其主要灾害有矿井生产过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如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粉尘(如煤尘、岩尘)、水患、火灾(如煤层自然发

3、火、电火、炮后引起的火源等)、煤与瓦斯突出、顶板冒落垮塌等。其中瓦斯和煤尘的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将会在较大范围内造成对生产破坏,并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同时有害气体和粉尘直接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为此,本设计遵照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的有关规定,在矿井的各生产环节,根据需要设置了必要的安全卫生保障设施;配置了安全监测系统和各种检测仪器、仪表;设置了安全监察、检测组织机构和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进行日常安全监察、检测,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针对*矿17#煤层在建井时曾发生过

4、突出,本设计考虑了开采突出煤层的专用风道和防灭火系统。通过上述安全卫生设施的建立和落实,在今后的生产中,能将一切灾害消除在萌芽状态。使矿井的安全生产、卫生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从而使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身体健康得到可靠保证。四、待解决的主要问题1、 采区中部对应地表居住有银沟头村108户村民,该村建于煤系地层上覆的飞仙关地层中,压工业储量423万吨。2、 加强该采区范围内正在开采小煤窑的监测监控,防止越层越界开采。3、 本次设计开采深度至+1400米水平,留有下延空间。但继续下延时,应根据本水平揭露资料和地层产状变化,合理布置井巷工程。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第一节 矿区概况 井田现有开采

5、采区为南二采区、23采区及21采区共3个采区, 正在开采的南二采区12#煤层即将开采结束,14#煤层正在掘进,储量极不可靠,全区剩余可采储量455.3万吨,服务年限5.69年。17#煤层松软,顶板破碎,开采极为困难,剩余可采煤层仅有26#煤层平均厚度1.47米,其余煤层厚度均小于1.15米。实际服务年限将比理论值大大缩短。 正在开采的北二下延采区12#煤层已有14129工作面构出,待14175综采工作面结束即进行回采。全区剩余可采储量314.8万吨,服务年限3.93年。北二下延采区除尚有141211、14177、14179三个综放工作面待采外,已无煤层厚度在1.3米以上的工作面可以布置,实际服

6、务年限只有2年。 正在开采的21采区(指上区段)尚有可采储量817.4万吨,服务年限8.7年。 23采区正在回采工作面,待23123回采结束后即进行回采,可采储量1897.6万吨,服务年限18.2年。 *井田最后一个采区即24采区正在开发中,可采储量1915.3万吨,服务年限18.4年。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表明,为了扩大*矿生产规模和满足发展的需要,经过矿井未开发井田的建设条件和最早获得投资效益的对比分析,需立即改选开发滥泥箐采区。矿区的地理位置:*矿井位于*红果镇和*镇境内,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和公路320国道均从矿井中部经过。公路320国道东至贵阳382KM,西到昆明266KM。此外,贵昆铁路盘

7、西支线亦由此通过,距矿中心区2.0KM设有*车站及专用线进入工业广场。另外,已建成通车的水柏铁路与盘西支线柏果站接轨和已建成通车的南昆铁路亦有支线与盘西支线的红果编组站相连。矿井交通十分便利。除上述交通条件外,本采区亦有大火公路由南向北贯穿全采区。镇胜高速公路红果西出口至本采区两公里。*至临近城镇的铁路公路、里程表1-1-1名称顺序起至地点经主要地点全长(公里)顺序起至地点经主要地点全长(公里)铁路1*至昆明沾益252公路1*至*亦资孔452*至普安*903*至兴仁普安2024*至晴隆普安1425*至兴义兴仁2706*至关岭晴隆2147*至安顺关岭2878*至富源309*至沾益富源8810*至

8、水城杨梅20011*至贵阳安顺38212*至昆明沾益266 矿区内的主要河流及气候特点:本采区内无较大的河流。但小河溪比较发育,呈羽状展布。本采区仅有王家庄小河由南向北沿煤系地层流经采区边界与清水河汇合后东流出境,注入干流拖长江。本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最高气温为6、7、8三个月,最低气温为12、1、2三个月,年平均气温最高28.4。C,最低气温5.7。C。月气温最高32.7。C,月最低气温为-7.5。C。年最大降雨量在6、7、8三个月,最小在11、12、1、2四个月,年平均降雨量达1184毫米,月最大降雨量为449.4毫米,月最小3.2毫米。年蒸发量

9、平均为1492.3毫米。风向以北风为主,最大月平均风速1961年为3.8米/秒,一般年平均风速为1.5米/秒。年结冻期为76天。本区地处云贵高原,高山环绕,地形起伏显著,气温相差大,有“四季无寒暑,一雨变成冬”之称。常年来,影响矿区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暴风雨、雷电、山洪、和冰冻。其次小范围的滑坡亦是影响矿区生产的因素之一。根据*地震站资料和国家地震局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分图,地震烈度*为6度区。第二节 井田及附近的地质特征一、 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煤田地处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准褶皱带(),黔西南迭陷褶断束()的西部。煤田内的构造大至分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盘关向斜是其中的北东向构造之一。

10、向斜轴通过亦资和红果等地,轴线长约45公里,向斜宽约5-20公里,*井田地处盘关向斜西翼南段。滥泥箐采区位于矿井北翼(滥泥箐自然勘探井田),地层走向近于南北,倾向近于正东,倾角25-40。南缓北陡。本区内无岩浆浸入。2、*矿滥泥箐采区地质:采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二迭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迭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三迭系中统关岭组、第四系。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 峨眉山玄武岩组(P2):总厚约350米。主要由深灰色、棕色、夹紫色凝灰岩、灰绿色凝灰岩和凝灰质角砾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等组成。是龙潭组与茅口灰岩的良好隔水层。2) 龙潭组(P2L):本组是井田内具有工业价值的含

11、煤地层。含煤地层总后230米左右,含煤40余层,其中:可采或大部可采12层,含煤地层除煤层外,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沙岩、粉沙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组成。夹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结核状菱铁矿。底部有一层厚约1-5米的浅灰-灰白色铝土岩或绿灰色铁铝岩。3) 飞仙关组(T1f):总厚约550米。下部主要由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质透镜体、钙质结核和细砂岩,上部由紫色、浅黄绿色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夹钙质泥岩、泥灰岩和石灰岩。是永宁镇组和龙潭组的良好隔水层。4) 永宁镇组(T1yn)厚约580m。下部为灰白色结晶灰岩、灰白色灰岩、灰绿色、紫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上部为

12、黄色、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状白云岩。5) 关岭组(T2g),总厚度大于500m,主要由厚层、中厚层状石灰岩组成。6) 第四系(Q),仅见有全新统,在本区内不发育。主要以坡积、残积的沙土,冲积、洪积卵石、碎石、亚沙土为主,厚度0-40m,一般在10m以内。3、成煤时期、煤层赋存情况:成煤时期为古生界二迭系龙潭煤组。过度相沉积,总厚度230米左右。下部多为薄煤层,且层间距小,沉积不稳定,多为局部可采或大部可采层。上部多为中厚煤层,层间距明显增大,且沉积稳定,全区可采。1#、3#、5#、7#、12#、17#等六层煤,厚度均在1.45m以上,均适宜综合机械化开采。煤层倾角:平均33,虽倾角偏大。但根据现

13、有综采装备技术水平,对回采进度影响不大。采面成南北两翼布置,第一区段走向长3400m,第二区段3000m,区段斜长平均184m,单层面积1.22平方公里,储量丰富。可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有利于安全管理和集中生产。二、地质构造滥泥箐采区位于矿井中心区以北,处于盘关向斜西翼,为一东倾的简单单斜构造。滥泥箐采区范围内落差大于20米的断层5条。另外,原北三采区生产过程中,近火6断层处实见一较大褶曲。现分别叙述于后:(一)、断层:1、火6断层:正断层。走向北东10-20,倾向南东,倾角60-80,落差120.M左右,全长2600M,为*井田的北二采区与滥泥箐采区分界断层。2、滥21断层。该断层位于采区南

14、部,紧靠火6断层,断层走向北东20-40。,倾向北西,倾角45-55,落差30M ,正断层。对该采区无较大影响。3、滥15断层:该断层位于小滥泥箐附近,属火6断层的分支,正断层,走向北东10-20,倾向南东,倾角80左右,落差35M ,全长1300M,对本采区无较大影响。4、滥2断层。该断层位于采区中偏南部,逆断层。走向东西90-105。倾向近于北,倾角73,落差23M左右。5、滥14断层。该断层位于中沙陀附近滥9断层南侧,走向北东50左右,落差约50M。全长1000M左右,逆断层。该 断层临近滥9断层,且与之平行。6、滥9断层。该断层为滥泥箐与纸厂井田的分界断层,正断层。走向北东50左右,倾

15、向南东,倾角65,落差90M。全长950M,切穿全煤系地层。(二)、褶曲 :本区内有一较大褶曲,位于滥泥箐井田(本采区)南端,紧靠火6、滥21断层。褶皱含背斜、向斜各一个,背斜的西翼即向斜的东翼,两者轴面近于直立,走向为北东15-20度,与火6断层大致平行。背斜两翼地层倾角为40度左右,其波幅40-70米,向斜两翼不对称,两翼倾角18-22度,波幅约20米。此褶皱影响宽度150米左右。因受滥21断层切割和靠近火6断层,致使煤层自向斜枢纽以南均失去开采价值。预计大断层边缘局部地段小构造十分发肓。(三)、*矿滥泥箐采区内无岩溶陷落柱。(四)、*矿滥泥箐采区无剥蚀带。三、水文情况:(一) 地表水。滥

16、泥箐采区内地表无水体,但小溪比较发育,王家庄小河是本区内主要河流,该小河发源于滥泥箐村附近,沿煤系地层往北,经王家庄在中沙陀村附近注入清水河。清水河发源于中沙陀村西侧哮天龙2039号茅口灰岩岩溶泉。经与王家庄小河在中沙陀汇合后,沿滥14断层东流出境,注入干流拖长江。(二) 地层含水性。滥泥箐采区内含煤地层均属弱含水层。其上覆飞仙关及下伏峨嵋山玄武岩均为良好的隔水层。(三)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四) 主要水害威胁状况矿井充水方式: 一是大气降水沿风化裂隙、构造裂隙、采空塌陷裂隙渗入矿井;二是小煤矿积水或地表径流经小煤矿溃入井下。第一种充水方式属正常地质现象,不会造成灾害事故。第二种充水方式对矿井

17、危害较大,其原因是:大部份小煤矿开采深度均在+1660水平范围,个别小煤矿已达+1650水平。所有小煤矿均为下山开采,常年有积水。因小煤矿无图纸资料,其开采深度、开采范围、积水区、积水量等均无法掌握。(五) 矿井涌水量随开采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且受大气降水控制。滥泥箐采区预计正常涌水量350m3/h ,最大涌水量600m3/h。第三节 煤层及煤质特征一 、 井田的煤层及埋藏条件:1、含煤地层:采区内含煤地层为二迭系龙潭组。属过渡相沉积,总厚230.0M 左右.含煤40余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16层,含煤地层除煤层外,主要由浅灰-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薄层菱铁矿组成。含

18、菱铁矿和黄铁矿结核。多为水平层理和缓波状层理,煤层以中厚和薄煤层为主。从总的看,岩石粒度、颜色和地层的含煤性在沉积顺序上有一定规律。从下至上粒度逐渐加大,下部主要是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颜色下部深,向上逐渐变浅,下部多为深灰、黑灰乃至黑色,上部大都是浅灰或灰色;下部多为薄煤层,且层间距小,沉积不稳定,多为局部和大部可采煤层。上部多为中厚煤层,层间距明显增大,煤层沉积稳定,大都是全区可采。2、煤层: 采区内可采煤层共12层 1、煤层:含煤地层分上、中、下三段。上段:1、3、5、四层全区可采;中段:12、17、20、21、22五层全区可采;下段:24、26、27三层全区可采。

19、各煤层厚度、对比可靠性、稳定性、可采范围、层间距等,见煤层特征表。(131)2.煤质:本区内各煤层均属中低灰、特低磷煤层。除21、24、27三层含硫为中高硫外,其余各煤层均为低硫煤。见煤质特征表(1-3-2和1-3-3)1.煤层层理、节理发育。表1-3-1煤层编号煤层厚度夹矸层数对比可靠性稳定性可采范围层间距离两极值两极值两极值平均值平均值平均值11.24-1.681-3可靠不稳定全区可采8.0-15.61.62211.5231.77-1.940-1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6.2-17.21.88110.2751.47-1.511-3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16.1-381.45228.0371.80-1

20、.930-1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19.5-23.71.92121.55121.79-3.60-1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1.6-142.7808.93172.32-4.040-1可靠不稳定全区可采7.6-22.82.87011.66201.10-1.280-2较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0.6-10.21.2514.98210-1.560-4可靠较稳定大部可采9.5-28.21.25314.8221.11-1.310-3较可靠不稳定大部可采0.5-6.211.2812.21241.37-1.510-3可靠不稳定全区可采4.5-21.81.33110.73261.38-1.850-4较可靠较稳定全区可采5.3-

21、19.61.4239.11271.24-1.520-1不可靠不稳定全区可采1.2-6.21.2503.64表1-3-2煤质物理特征煤层颜色光泽硬度容重煤岩类型备注1黑色沥青1.1-1.51.45半暗3黑色玻璃1.6-2.01.45半暗5黑色玻璃1.1-1.51.45半暗7黑色玻璃1.1-1.51.45半暗12黑色玻璃1.01.35半暗14黑色沥青1.1-1.51.45半暗17黑色玻璃1.1-1.51.35半暗20黑色玻璃1.1-1.51.40暗淡-光泽21黑色沥青1.1-1.51.45半暗22黑色沥青1.1-1.51.45暗淡-半暗24黑色沥青1.1-1.51.45暗淡-光泽26黑色沥青1.1

22、-1.51.45暗淡-半暗27黑色沥青1.1-1.51.45暗淡-半暗表1-3-3工业指标煤层MAVFeSPQ(mj/kgY工业牌号%mm11.921360.75特低磷24.62531.61734.10.3特低磷25.42251.420320.15特低磷23.921。571.41831.30.4特低磷26.324。5121.311.5310.2特低磷28.429.5141.525330.2中-高磷24.124.5171.514.531.20.27特低磷27.829201.216290.18特低磷26.225.9211.02529.43.75特低磷23.826221.0523260.45特低磷2

23、5.627.9241.216262.38特低磷28.229.34261.125272特低磷22.726270.92626.51.75特低磷23.527.5二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1. 瓦斯涌出总的规律是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加大。由于区内开采近距离煤层群,且按煤层的上下顺序下行开采,上覆煤层开采后,使相邻的下伏煤层的瓦斯得到部份释放,所以,尽管各煤层的瓦斯含量差异较大,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煤层瓦斯涌出量的差异变小。2. 煤尘及煤的自燃:本区内煤尘均具有爆炸性。各煤层均属三类不易自燃。3. *矿井无冲击地压。4. 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5. 本采区上水平及小煤窑开采情

24、况,均未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但根据*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情况,本采区12#、17#煤层按突出煤层进行管理。6. *矿井地温情况。7. 临近采区情况与滥泥箐采区大致相同,与*矿井相同临近煤矿同属于高原地区,地温正常;地温梯度小于1/100m。三、水文地质1. 地表水。滥泥箐采区内地表无水体,但小溪比较发育,王家庄小河是本区内主要河流,该小河发源于滥泥箐村附近,沿煤系地层往北,经王家庄在中沙陀村附近注入清水河。清水河发源于中沙陀村西侧哮天龙2039号茅口灰岩岩溶泉。经与王家庄小河在中沙陀汇合后,沿滥14断层东流出境,注入干流拖长江。2. 地层含水性。滥泥箐采区内含煤地层均属弱含水层。其上覆飞仙关及下伏峨

25、嵋山玄武岩均为良好的隔水层。第二章 境界及埋藏量一、原报告及修编报告储量计算范围:原报告计算范围:上界:风氧化带、下界+1400m水平,南界火6断层,北界滥9断层。地质报告提交地质储量8208.3万吨。1992年修编地质报告时,对煤层的稳定性可靠程度,煤层厚度、构造等进行认真分析对比,对储量进行了重新核实。计算范围有明显变更,对边界断层留设120-150M的断层煤柱。其计算范围:南至火6断层煤柱,北至滥9断层煤柱,上界+1660m水平,下界+1400m水平。修编地质报告后地质储量为6151.5万吨,工业储量6072.8万吨,可采储量3512.2万吨二、本次设计储量计算范围:南起火6断层煤柱,北

26、至滥9断层煤柱,上界+1600m水平下界+1400m水平。本采区+1400m水平至+1200m水平因未进行勘探,若按+1400m水平外推,考虑各煤层的稳定性、可采厚度、倾角无较大变化,范围仍按+1600m至+1400m水平范围,其面积不变,预计各煤层储量与之相同。*井田现有采区为南二采区、21采区和23采区共3个采区。 正在开采的南二采区12#煤层即将开采结束,14#煤层正在掘进,储量极不可靠,全区剩余可采储量455.3万吨,服务年限5.69年。17#煤层松软,顶板破碎,开采极为困难,剩余可采煤层仅有26#煤层平均厚度1.47米,其余煤层厚度均小于1.15米。实际服务年限将比理论值大大缩短。

27、正在开采的21采区(指上区段)尚有可采储量817.4万吨,服务年限8.7年。 23采区正在回采,当23123回采结束后时,可采储量1897.6万吨,服务年限18.2年。 *井田最后一个采区即24采区正在开发中,可采储量1915.3万吨,服务年限18.4年。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表明,为了扩大*矿生产规模和满足发展的需要,经过矿井未开发井田的建设条件和最早获得投资效益的对比分析,需立即改选开发滥泥箐采区。第三章 矿井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第一节 年产量及服务年限一、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经过充分分析滥泥箐采区资源条件和建设条件,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可达产90万t/a。2、采区服务年限经计

28、算为 28年(+1600m+1400m)。(一)、煤层赋存条件好,储量丰富。滥泥箐采区1#、3#、5#、7#、12#、17#等六层煤,煤厚均在1.45m以上,均适宜综合机械化开采。煤层倾角:平均33,倾角大,但根据现有综采装备技术水平,回采进度不受多大影响。采面布置南北两翼走向长第一区段3400m,第二区段3000m,区段斜长平均184m,单层面积1.22平方公里。储量丰富,回采工作面搬家次数少。(二)、采区内构造简单,煤层顶底板条件适中,有利于综合机械化开采。根据地质资料,滥泥箐采区南起火6断层,北至滥9断层,中部仅有滥2一条较大的倾向断层,采区内构造简单。三条石门均靠滥2断层北翼布置,南、

29、北翼回采工作面均不推过该断层。二、瓦斯综合治理方面的保证。 12#、17#两层瓦斯含量高、涌出量大且具有突出危险性的煤层,采取集中治理措施和采面上角留管抽采治理瓦斯;其它煤层瓦斯含量低、涌出量小,采取邻近层抽采、本煤层预抽和采面上角留管抽采措施治理瓦斯;这样,工作面生产不受瓦斯的制约。火矿在治理瓦斯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辅运输能力按年产90万吨考虑,通风能力有保障。利用运输斜井和材料斜井进风,回风上山,回风石门,回风联络巷,总回风上山进行回风。 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第一区段运煤路线:采面运巷262石门溜煤眼运输斜井地面洗煤厂。第二区段运煤路线:采面运巷263石门

30、溜煤眼胶带运输斜井地面洗煤厂。三、采区内能保证采面正常接续。 第一区段投产后,约一年时间建成第二区段,届时回采工作面在两个区段内交替接续,并可布置备用工作面,在主采采面回收安装期间,使回采不断档。 采区内接续宽松,产量稳定。 总之,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证表明,滥泥箐采区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低产期间另布置一个备用工作面,达到90万吨的设计年产量是有保障的,也是稳妥可靠的。第二节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一一般工作制度采区设计年工作日330天,综采工作面实行“三八”制作业:二班采煤、一班准备,每班工作八小时。掘进工作面实行“三八”制作业:三班作业,每班工作八小时。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4小时第四章 井田

31、开拓井田开拓方案的选择:方案一:从地面掘两条斜井到+1500m水平,运输上山机轨合一巷(断面6.0m*4.0m)和轨道上山(5.0m*3.6m),相距30m,沿倾角23度掘至+1500m水平至262石门,设计斜距640m,全岩巷掘进,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方案二:利用北三轨道上山、运输上山、通风上山、北三采区石门及采区上部车场。在北三采区石门及上部车场做三条暗斜井至1500m水平,皮带暗斜井沿24#煤底板施工,设计长度1159m,通风暗斜井沿22#煤底板施工,设计长度984m,材料暗斜井沿20#煤底板施工,设计长度811m。 优缺点对比:方案一:运输线路短,只需在地面王家庄(+1750)建一个工

32、业广场。材料运输,采面的安装回收极为方便,交通便利,提高了劳动效率,大量节省了运输设备的投入及抽、排、供管线的投入,经济投入少,投产时间快;缺点是巷道全是布置在玄武岩中,每米消耗炸药量大,目前的综掘机截割头不能达到强度要求,综掘机不能发挥作用,只能采用炮掘掘进;方案二:优点是巷道布置在煤系地层中,岩石的普氏系数小,掘进速度快。但是运输线路长,人员上下班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运输设备,抽、排、供管线设备,并且采煤设备的安装、回收极不方便,大大增加了管理力度和机电事故发生率高。 综合考虑:方案二中运输设备、抽、排、供管线的经济投入稍高于方案一中两条斜井的建井费用,为了保证安全起见,提高运输效率,方便

33、管理。采用方案一进行井田开拓。第一节 井口位置和开采水平在采区中部三条斜井,运输斜井、材料斜井和总回风上山。运输和材料两条斜井均沿岩层(玄武岩)布置,地面标高+1750m,往下坡度23度,下段与+1500 m水平连接。采区内煤层倾角在2040之间,平均倾角33,划定区段垂高为100m,则平均区段斜长为184m,利于综合机械化开采,确保达到生产能力。滥泥箐采区+1660m水平往上已划归地方开采,原有许多小窑从事过开采活动,现有四个乡镇煤矿正在开采,原有小窑开采深度不详,现有小窑也仅能测量到+1660m水平。为确保开采资源的可靠性,第一区段从+1660m水平降低60m标高在+1600m水平布置辅助

34、运输大巷和回风石门(即261石门);在+1500m水平布置运输大巷和运输石门(即262石门);第二区段运输大巷和运输石门(即263石门)布置在+1400m水平。即第一区段开采深度到+1500m水平,第二区段开采深度到+1400m水平。本方案设计开采第一、第二区段,设计中两条斜井留待以后顺延到+1300m水平和+1200m水平,以开采第三、第四区段。(注:两条斜井从+1400m标高往下延伸时,为确保顺煤层掘进,须针对煤层倾角变化调整方位)。第二节 矿井生产系统综述一、提升、运输系统:地面井口标高为+1750m, 从材料斜井向井下+1500m水平的材料下放和提矸等提升任务由王家庄地面2JK-2.5

35、1.2/20型2.5米双滚筒矿井提升机承担,材料、设备等下放至+1500m水平大巷后,经采区石门运输至各采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的矸石经各水平大巷,石门,再经材料斜井运出地面到矸石山。人员上下井由运输斜巷担负,材料由材料斜井担负。井上下主要运输:(一)地面运输滥泥箐距干沟桥中心区20km,距矿井工业广场4km左右。*铁路专用线接通2208线*站。场内地面辅助运输采用窄轨铁路和公路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场内道路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下井的材料、设备均采用窄轨铁路运输。原煤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直接运至选煤车间进行加工出售。(二)井下运输1. 主要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运输路线如下:第一区段运煤路线:2

36、612采面运巷两部皮带262石门一部皮带溜煤眼运输上山地面选煤厂。2、辅助运输:材料设备的行走路线即从位于采区中部的材料斜井入井,直接运送到各采区石门。而矸石的线路可从上部车场通过各石门经过材料上山运到地面矸石山。(三)、主运输设备参数见表4-5-1表4-5-1名称型号带宽mm长度m带速m/s电机功率kw电压v输送机倾角运输能力t/h2612运巷第一部皮带SSJ1000/27510005101.927566006302612运巷第二部皮带SSJ1000/27510005101.92756600630262石门皮带SDT1000/27510004101.92756600630二、通风及瓦斯抽采系

37、统(一)、通风系统滥泥箐采区为*矿北三采区的下延采区,现正处于准备阶段,初期将利用主要通风机47211 NO.20B进行供风。利用轨道斜井主进风、回风斜井回风。后期投产后将利用滥泥箐采区总回风上山和专用回风石门作为主回风(即专用回风道),两条斜井作为主进风。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地形起伏较大、井田浅部境界标高参差不齐等特点,并结合矿井开拓开采方案,本采区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系统,分区抽出式通风系统的优点如下:(1)分采区回风,符合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分区通风的要求;(2)各采区轨道上山作主要进风巷,有利于降低矿井通风阻力;(3)抗灾能力较强,井巷工程量省。其他安全保证措施。1、保证风流稳定、可靠

38、的措施1)、合理控制采区材料暗斜井的进风量,以保证各运输大巷及各石门有足够的进风量来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2)、利用监测监控设备加强对通风设施的管理,随时根据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通风系统,增减通风构筑物,以保证各用风地点有足够的风量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3)、防止风流线路的漏风现象,保证风量的有效率。2、反风措施利用主要通风机反转实现系统反风。3、总回风上山防爆门可靠性分析由于总回风上山井口段长度比风硐短,断面比风硐大,因此风阻比风硐小,当井下发生爆炸时,其冲击波直接将防爆门冲开,以保护主要通风机。4、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1)、在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联系巷道内均设有2道永久正反扇风门,以杜

39、绝风流短路,防止漏风;2)、矿井开拓系统、开采顺序和回采方式有利于防止漏风。本矿井主要进回风巷设在底板,避免了因顶板压力与采动影响使煤柱发生裂隙而产生漏风;开采顺序为下行式、回采方式为后退式,均有利于抑制内部漏风,提高有效风量率;3)、巷道转弯时,以斜线或圆弧形联接,以减少局部阻力;4)、巷道掘进采用光面爆破,减少表面粗糙度,以降低风阻。(二)、瓦斯抽采系统根据滥泥箐采区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吨及工作面布置情况,按年生产日期300天计算每工作面日产3000吨,由于+1400水平与+1660水平垂直高差大于200米,推出的瓦斯涌出量仅作参考,故该设计推算瓦斯涌出量以+1500水平进行计算;推算该

40、采区第一区段(+1500水平)各煤层回采时瓦斯涌出量如下表4-5-2煤层1#3#5#7#12#14#17#瓦斯涌出量(m3/min)22.6922.2123.7126.1329.1528.3527.11瓦斯涌出量(m3/T)10.8910.6611.3812.5414.0013.6113.01根据瓦斯涌出推算的结果,采面瓦斯涌出量远远大于5 m3/min,单靠通风方法难以解决回采时的瓦斯问题,必须考虑瓦斯抽采,结合*矿现有抽采的情况看,考虑滥泥箐采区回采时,进行本煤层抽采,本煤层抽采同时在其上、下巷向临近层打穿层钻孔进行临近层瓦斯抽采,还可以考虑12#煤、17#煤的高位巷进行抽采。根据*矿实际

41、情况,滥泥箐采区的瓦斯抽采系统将另外选择地点新建,安设四台瓦斯泵,铺设两套抽采管路,一趟为高负压抽采系统,一趟为低负压抽采系统。煤层抽采瓦斯难易程度分类:由于*矿的滥泥箐采区煤层质地松软,在打钻过程中容易塌孔,煤层透气性差,在根据*矿的其它几个采区的情况和现在的实际情况,矿井的实际抽采率只能达到35%左右,故该采区属于较难抽采,必须加大抽采工艺的改进力度,提高抽采率。(三)、抽采瓦斯效果预计1)、瓦斯抽采率对抽采工艺进行改进,提高打钻的质量,增加泵的能力,力争使抽采率达到40%以上。2)、工作面瓦斯抽采率在掘进的时候就进行先抽后掘,再在本煤层中打顺层钻孔,提前进行预抽,力争使回采工作面瓦斯抽采

42、率达到60%以上。 三、排水系统 1、井下排水根据*矿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涌水情况,预计滥泥箐采区涌水较大,采区预 计正常涌水量350m3/h 。滥泥箐采区系统形成后,将在+1500m水平和+1400m水平安装主排水泵房,根据矿井的涌水量和排水高度,+1500m水平主排水泵房采用三台D450-608型水泵向北三地面排水, 电机功率850KW, 电压6KV, 其中,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2、地面用水及生产用水井下中央泵房(+1400m、+1600m)排出的矿井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净化处理,每天可处理16000m3净化水,年净化能力为5600000m3,同时供给洗煤厂、井下,电厂及环卫使用。矿井

43、生活用水由矿井饮用水工程通过水电工区统一供配。四、供电系统1. 在地面设滥泥箐35KV变电所,35KV级线路由*矿李子树35KV变电所和*矸石电厂两回路供电;2. 滥泥箐35KV变电所主要供地面主要通风机房、北三绞车房、农村及家属照明、上部变电所、262变电所、263变电所、1500变电所等的供电任务。3. 采区上部变电所主要供运输斜井2750KW皮带液压绞车,+1500m水平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头用电;五、矿井消防、洒水系统该区的防尘水池总容量为200m3,在滥泥箐采区通风暗斜井场地设有加压泵房,工业场地净水站内设有井下消防加压泵。(一)、在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运输机巷、主要回风巷道处均设有喷雾器和水幕等除尘洒水设施;掘进工作面采用湿式凿岩和水幕除尘。(二)、在井下所有的主要运输巷道、回风巷道和掘进巷道所敷设的管道上,每隔50米均设有一个DN25的截止阀控制短管和喷头,以供冲洗巷道和除尘用。(三)、灭尘喷雾洒水装置安设有开停传感器,具体布置见第八章第三节;配备了粉尘采样仪、电光分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器以及防尘口罩等粉尘安全装备及检测仪表。(四)、其他补充防尘措施1、回采工作面运输机头、皮带运输机巷以及装车站等易产生煤尘的地点均设有喷雾洒水装置。2、井下巷道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