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的防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911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气喘病的防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猪气喘病的防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猪气喘病的防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猪气喘病的防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猪气喘病的防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猪气喘病的防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气喘病的防治毕业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猪气喘病的防治 摘要: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咳嗽、气喘为特征。该病的致死率不高,但感染率很高,猪场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消除,经过治疗,仅能取得临床治愈效果,不易消灭病原微生物。该病使感染猪生长发育迟缓,逐渐变成僵猪,降低饲料利用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促进猪的健康生长,同时提高饲料转化率,应以预防为主,切实抓好有关环节,以防止该病的发生。关键词:猪气喘病 症状 防治猪气喘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或称霉形体)病原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喘气。大小猪都易感染,其中断奶仔猪易发病。感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原体长期存在于这类猪的呼吸道及分泌物中。猪

2、舍潮湿污秽、通风不良、冷风侵袭、猪群拥挤等均易引起发病。猪气喘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寒冷时发病较多,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损失。1、猪气喘病的流行病学猪气喘病仅发生于猪,猪的不同品种、年龄、性别均能感染,其中以哺乳仔猪和幼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很长,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外面购入隐性感染猪所致,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染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

3、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寒冷季节多见。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重。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等。猪场首次发生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多取急性经过,症状重,病死率高。在老疫区猪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气喘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1.1仔猪发病率增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以往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育肥猪隐性感染较少。目前仔猪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545日龄的仔猪断奶期,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等产生的应激

4、反应,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该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其他时期都高。目前猪气喘病病原在一些猪场分布广泛,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1.2规模猪场发病率增高,发病面积扩大。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异地引种和流通频繁,但在引种和流通交易过程中,由于检疫把关不严,不能准确识别出隐性感染猪,造成了许多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隐性感染猪带菌异地传播,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由于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不善,发病情况远远高于散养户。1.3发病季节明显,混合感染居多。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

5、显示,本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最容易发生。如有的猪场防疫消毒不严格,导致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多种病原长期存在,猪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引起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2、猪气喘病的症状猪的气喘病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急性型:见于新发猪群,以仔猪、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多发。病猪剧喘,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时发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有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食欲大减或废绝,日渐消瘦。病程约1周,病猪常因窒息而死,病死率高。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长期咳嗽,清晨进食前后及剧烈运动时最明显,严重的可发生痉挛性咳嗽。饲

6、养条件和气候的改变,症状时而缓和。病猪体温不高,但消瘦,发育不良,被毛粗乱。病程长达2个月,有的在半年以上,病死率不高。此类病最易发生继发性感染,是夏季猪群急性死亡的主要诱因。隐性型:不表现任何症状,或偶见个别猪咳嗽,生长发育一般正常,剖检时有肺炎病灶。隐性型猪气喘病在老疫区的病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其作为平行散毒和垂直传播的隐性传染源,是影响疫苗防疫效果的主要因素。3、病理变化病变首先发生在肺心叶,粟粒大至绿豆大,然后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缘,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两侧病变大致对称,病变部肿大,淡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界限明显,象鲜嫩的肌肉样肉变。病程延长加重,病变部胰变或虾肉样

7、变。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4、猪气喘病的诊断方法主要结合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等不难作出初步诊断。4.1气喘病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猪剖检可见肺弥漫性急性出血性坏死,尤其是膈叶背侧。严重的可引起胸膜炎和胸膜粘连,可以与猪气喘病相区别。4.2气喘病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为有囊膜的核糖核酸病毒。病猪呈多病灶性至弥漫性肺炎,呼吸困难的猪只有极少部分出现耳朵发

8、绀,胸部淋巴结水肿、增大,呈褐色。与猪气喘病不同。同时母猪可出现死胎、流产和木乃伊胎儿。4.3气喘病与猪流感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感的病原为猪流感病毒。病猪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内有黏稠的黏液,肺有下陷的深紫色区,可与猪气喘病相区别。4.4气喘病与猪应激综合征的鉴别猪应激综合征虽然也有呼吸急促、张口呼吸、气喘和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但同时还表现为肌肉苍白、松软或有渗出,与猪气喘病不同。5、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通过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提高猪群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5.1全方位封闭猪场,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5.2未发现气喘病的种猪

9、场,加强饲养管理,对出栏后的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消毒可以选用广谱、高效、刺激性小的醛类消毒剂,空置一周以上再进新猪。要注意饲养密度,若栏舍条件差,密度要相对小一些。改善猪舍的环境条件,保持猪舍空气新鲜和卫生条件 。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尽量减少转栏和混群的次数。5.3为猪群提供营养水平高、营养均衡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对降低本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5.4尽量减少各种应激。5.5饲料中加入脱霉产品,防止饲料霉变引发本病。脱霉产品应选择能吸附霉菌毒素,还能杀灭霉菌毒素并且对饲料的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等不影响的产品,如霉消安、霉脱安、霉吸安等,保证猪群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10、。5.6做好疫苗的免疫注射,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仔猪在57日龄用气喘苗首免,在152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尽管仔猪注苗后,也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也不能完全阻止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但是能减轻感染造成的肺部病变,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方面效果明显,意义也很大。5.7药物预防。实践证明,采用药物预防对控制猪气喘病是可行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应选高效、低毒的药物。目前预防猪气喘病比较敏感的药物有替米考星、泰妙菌素、氟苯尼考、盐酸林可-硫酸壮观霉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等,联合用药的方式比单独使用某类药品效果明显。使用时最好配合能提高猪群免疫力的中草药,如免疫肽、黄芪多糖等效果更好。注:土霉素、泰乐菌素等

11、耐药性严重,不宜采用。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预防重点应抓住母猪产前、产后7天,仔猪断奶前后7天,猪群转栏前后7天等几个关键时期,在天气变化、饲养管理条件改变等应激因素或周围有疫情的情况下应连续用药2周。5.8坚决贯彻“自繁自育”的方针,严禁从外地输入猪只。猪气喘病在我国流行十分普遍,并且使用一般抗菌剂如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等皆无治疗效果,目前控制本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坚持自繁自养。如必须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应认真了解猪源所在地有无本病流行。认为健康的猪,购入后应严格隔离检查3个月,在隔离期间,选择本场刚断奶的健康仔猪3头进行混群饲养,注意观察有无咳嗽和气喘症状,确认无猪气

12、喘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坚决执行“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是阻止病猪或带菌猪进入猪场(群)的首要环节,由此切断了传播途径,也是保护猪场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5.9 已经发生猪气喘病的猪场的治疗措施5.9.1早诊断,早隔离,及时消除传染源。饲养员平时加强对猪群观察,从猪群中发现病猪,病情相对比较严重的猪只要适时淘汰,减轻对群体的影响。5.9.2有临床症状猪的治疗方案 :5.9.2.1 用10%氟苯尼考400克+40%林可霉素200克/吨饮水或拌料;5.9.2.2用10%氟苯尼考400克+60%头孢拉啶300克;5.9.2.3用80%泰妙菌素150克+强力霉素300ppm+70%阿莫西林300克。上述

13、药物组合采用脉冲式给药,具有一定的疗效。5.9.2.4林可霉素,每千克体重50毫克,5天1疗程,连续2个疗程。5.9.2.5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10毫克,肌肉注射,3天为1疗程。 氟苯尼考,每千克体重30毫克, 肌肉注射,5天为1疗程。5.9.2.6蒽诺沙星,每千克体重5毫克, 肌肉注射,5天为1疗程。 注:1ppm相当于1吨饲料中添加1克。要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入,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条件,减少应激反应,并开展检疫净化,建立无特定病原的健康猪群。参考文献: 邵国青 猪气喘病及其综合防制技术 畜牧与兽医 2010,(4) 李煜 认识猪气喘病 中国畜牧兽医报 2008,(5)王利文 猪气喘病的预防及防治 四川畜牧兽医 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