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金属污泥综合利用第章结论建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911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金属污泥综合利用第章结论建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金属污泥综合利用第章结论建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金属污泥综合利用第章结论建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金属污泥综合利用第章结论建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金属污泥综合利用第章结论建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金属污泥综合利用第章结论建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金属污泥综合利用第章结论建环评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9章 结论与建议19.1 结论19.1.1 工程分析1、本工程位于郓城县煤化工园区内园区大道以北、盛昌化工以东、佀楼沟以西、佀西村耕地以南,根据郓城县规划局2015年11月6日出示的关于本项目用地规划符合性的证明,项目用地性质为二类工业用地,符合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的要求。2、项目属于污泥回收金属项目,主要回收镍(Ni)、铜(Cu)、锌(Zn)、锰(Mn)、钴(Co)等重金属,符合山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3、拟建工程属于污泥金属回用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鼓励类项目,属于上述有条件准入清单中的有助于完善园区循环经济

2、链的产业,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所产生以及外运的固体废物均进行安全处置,拟建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因此,拟建工程符合菏泽煤化工基地郓城园区的准入条件。4、项目所区域,表面处理废物HW17、含铬废物HW21、含铜废物HW22、含锌废物HW23、废酸HW34、含镍废物HW46、有色金属冶炼废物、HW48、其他废物HW49产生能力远远大于处置能力,本项目建成后,原材料来源充足。项目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符合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 HJ 2025-2012 )相关要求。项目建设运营合理可行。5、厂址远离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区城、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

3、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本项目场址地表无文物、不压覆矿产资源。6、从水文地质、断裂带活动对工程影响评价报告看:本项目场址处无断裂带通过,活动性断裂带对工程场地的稳定性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本项目场址地势较高,不在附近河流的洪泛区内。7、根据当地水资源部门的调查和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报告,本项目远离水源地,且不在水源地地下水流向的上游,本项目建设对周边城区水源地基本无影响。拟建项目建设方必须做好场地防渗,防渗数满足技术规范中的要求,防渗层建设时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理工作,严防因施工不当造成的地下水污染。19.1.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1、评价区内各监测点为PM10、P

4、M2.5、TSP、NO2日平均浓度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标准;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处天气干燥,风大刮起扬尘,以及厂区靠近公路,汽车尾气引起的;其余项目均未超标。综上所述,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与评价表明:拟建工程对评价区内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拟建项目投产后各关心点主要污染物小时浓度、日均浓度较现状浓度略有增加,但环境空气质量仍然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要求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相关标准要求;通根据2004年1月19日环发200415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5、)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和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2005)要求,确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1000m。本项目厂址周边1000米范围内无居住区、村庄、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次评价认为本项目厂址可以满足设置1000m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19.1.3 地表水影响评价结论1、现状监测结果除pH值、CODcr、挥发酚、铜、砷、镉、总铬、锌、镍达标外,3个监测断面的其余指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BOD5、SO42-、溶解氧、氯化物、汞、铅、锰、氨氮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21、1.74、0.18、1.36、8.73、0.34、2.1、3.

6、04倍。赵王河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的要求。水质超标主要与区域污水管网敷设不完善,废水收集率低,且河流接纳了上游未经处理的废水及沿岸村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等有关,目前正在整改。2、地表水影响分析本工艺所产出废水主要有沉镍母液、氢氧化镍洗水、萃取反萃废水、脱硫废水等,其中主要金属元素有、锰、锌、铁等,统一经搅拌反应槽处理,处理后水经浓密机中转进压滤工序压滤机固液分离,滤饼送至尾渣场采用火法处理后交资质单位处置,滤液送至循环水池后回用于制浆工序、中和除杂工序、氢氧化镍洗涤工序等。实验室废水收集后转至浸出车间,回用于搅拌浸出工序,不外排。回用水均符合用

7、水要求,回用不会影响生产,处理后的水完全可循环使用。项目采用循环冷却水冷却设备,多次循环使用后部分自然消耗,其余作为清下水通过雨水管道外排。项目所产生废水主要为职工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排入郓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本项目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排入郓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初期雨水经管道收集至事故水池内暂存,定期与生活污水在化粪池混合后,进入城市污水管道。郓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 万m3/d,目前废水处理量约0.6 万m3/d,剩余处理能力为0.4 万m3/d。根据工程分析,拟建工程排入郓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废水量仅为4.

8、16m3/d,污水处理厂剩余处理能力完全可以接纳拟建工程废水量。拟建工程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水质简单,根据工程分析,拟建工程排水水质满足郓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综上所述,拟建工程废水排入郓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是可行的。19.1.4 地下水影响分析结论1、拟建项目高锰酸盐指数仅2014年10月21日七陵碑村超标0.15倍;总硬度各监测点位、时段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1.2倍;硫酸盐最大超标1.36倍,出现在2014年5月24日洪达化工厂区监测点;氨氮最大超标倍数0. 56倍,出现在2014年10月21日七陵碑村监测点;氯化物最大超标倍数0.96倍,出现在2014奶奶10月21日洪达化工厂区

9、监测点;铅仅2014年10月21日东尹村超标0.1倍;2015年12月6日佀西村、东尹村锰均超标6.8倍。其余各项监测指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的要求。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氨氮、氟化物、锰超标主要是受地质条件影响;氯化物超标主要是由于周围村庄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污水中氯化物进入到土壤环境中,由于土壤对氯离子的吸附作用有限,多余的氯离子随降水进入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氯化物浓度超标。2、地下水影响预测与评价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生产废水经浓密机中转进压滤工序压滤机固液分离,滤液送至循环水池后回用于生产中,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进入郓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进

10、行处理,对外界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采取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有:(1)本项目贮存场基础做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厘米/秒),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厘米/秒。堆场位于室内,带顶棚,可防雨、防风,堆场四周设置建造倒排系统。在污泥堆场四周悬挂危险废物的警示标志。配备照明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2)废酸贮存于废酸储罐内,储罐四周设有围堰,储罐地面采用防渗地坪,主要是三层,从下面起第一层为土石混合料,厚度在30-60cm,第二层为二灰土结石,厚度在16-18cm,第三层也就是最上面为混凝土,厚度在20-25c

11、m。(3)公司全部地面采取地坪硬化、防渗措施,并提高防渗等级,做到渗透系数小于1.010-7,杜绝淋滤水渗入地下。(4)废水输送、排放管道采用明管,做好日常检查、维修工作。(5)厂区贮水池均采用钢混结构,并进行防腐处理,其渗透系数小于10-11cm/s。(6)设置环保监测系统(如地下水监控井),在项目运行期间,定期测定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组分的含量,及时发现问题,防止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地下水的污染。项目厂内非正常工况主要是污泥堆场、飞灰和底渣堆场、储罐或厂内各输送管道等出现问题,造成非正常排放。非正常工况下,一旦发生废水泄露且没有做好防渗措施的情况下,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污染物通过垂直渗透进

12、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事故状态下,废水发生泄漏,污水在下渗过程中通过土壤对污染物的阻隔、吸收和降解作用,污染物浓度会进一步降低,即使有微量废水渗入地下水,对地下水的水质影响也较微弱。19.1.5 固体废物项目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58kg/d,年产生量约17.4t/a。由城市环卫系统清运。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烧结后产生的污泥底渣约9830吨,在保证浸出和水洗两个工序质量的情况下,收集至渣仓的炉渣为一般固体废物,作为建材原料处理,企业应做好监测检查工作,如发现重金属超标现象所产生的炉渣

13、应进行鉴定属于危险废物的应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处置。项目除尘器收集下的烟尘约389t/a。参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除尘器除尘灰定为危险废物,废物类别参照HW18环境治理行业中产生的焚烧处置飞灰。在项目运营后,建设单位可委托相关单位对飞灰进行浸出毒性试验,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建设单位对焚烧飞灰收集后交由资质单位处置。脱硫渣:每年约产生92t/a。收集后外售给水泥厂家。通过采取合理的处置措施,项目固体废物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19.1.6 噪声影响评价结论1、拟建场址东、西、北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南侧厂界昼间噪声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

14、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夜间噪声分别超标2.1和1.9 dB(A),主要是紧邻郓城县煤化工园区内园区大道德商公路,夜间运输车辆较多导致,项目厂址总体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2、营运期本工程排放噪声对各厂界噪声控制点噪声预测值东、西、北侧昼夜值均未超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标准要求。南侧厂界夜间超标2.2 dB(A),项目引起的噪声增量为0.1 dB(A),超标原因主要是本底值较高引起。项目厂区周边1000米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对外界环境敏感目标噪声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本项目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19.1.7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5、:本项目各监测点各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良好。采取严格的地面防渗措施,对生产车间、污水收集管网、原辅材料(尤其是危险废物存储场)及固体废弃物储存场所、事故水池等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防止废水下渗污染土壤环境。因此,只要采取本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和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转,项目建设对周围土壤环境影响较小。19.1.8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弃土、扬尘、噪声、土壤和植被,为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落实水保方案及生态控制措施以将影响降至最低,应严格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

16、令第248号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本项目扬尘污染。19.1.9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总体评价,拟建项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因此,只要各工作岗位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后,其环境风险就可防可控,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9.1.1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本项目需向郓城县人民政府申请总量指标如下:SO233.1t/a, NOx28.3t/a。镍0.002 t/a、铬0.017t/a、锌0.001 t/a、铜0.002 t/a、锰0.002t/a。19.

17、1.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结论为了保护环境,保证工程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拟建工程应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制度,并添置相应的仪器设备。19.1.12公众参与结论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中100的人赞成该项目的建设。郓城县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公众参与情况的真实性、是否符合环评程序等进行了核实。根据郓城县环保局郓环函(2016)11号文,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内容和日立全面,结果真实有效。见附件“关于山东绿杨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50000吨金属污泥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真实性的说明”。本次环评公众参与问卷调查满足鲁环评函2012138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

18、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公众对于本项目的建设比较支持。19.1.13 综合结论拟建项目属于重金属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建设项目,其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要求;选址符合相关规划要求要求,选址合理;项目所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总体可行,污染物能够实现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等环境管理要求。在做好施工期、营运期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拟建项目的选址、建设可行。19.2建议1、加强回转窑尾气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切实做到污染物排放达标;2、充分重视灰渣收集措施,严格履行设计的收集方法,防止粉尘排放对环境空气的污染;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的转

19、移台帐,并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4、进一步加强主要噪声源的隔声降噪措施,减轻项目生产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工作,提高全体职工的环保意识,使清洁生产成为职工自觉的行为,保证工程设计及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及正常运行。6、本项目防腐防渗措施较为重要,因此应做好环境监理工作。7、按本报告要求,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过程中环境管理。8、产生的炉渣由处置厂进行特性鉴别分析至少 1 次/天,并保留渣样。由环境管理部门委托监测部门进行抽查鉴别分析 1 次/月。飞灰和其他有害成分的残余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应送危险废物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

20、处置。9、烟道设置永久采样孔并设置监测平台,设置一套包括自动比例采样装置在内的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对烟尘、SO2、NOx、O2、CO、CO2等主要指标的在线监测。10、在焚烧过程中进行充分翻动和混合,确保燃烧均匀与完全;控制炉膛内烟气在850以上的滞留时间2秒;11、建设单位可委托相关单位对底渣和飞灰进行浸出毒性试验,进行危险废物鉴别。12、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相关要求。13、危险废物暂存库场地标高要高于厂区地面标高。危险废物暂存库内部场地均要进行人工材料的防渗处理:建设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应有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同时其地面须为

21、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地面无裂隙;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10cm/s;收集、贮存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或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并经环境保护监测部门监测,达到无害化标准,未达标准的严禁转作他用。表19.2-1 拟建项目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实施阶段影响因素措 施施工期环境空气1.建筑工地出入口及其他场地设专人清扫,建立经常性的洒水制度,保持建设场地清洁。2. 尽量避免运输车辆来往于城市中心干道,减轻对居民的干扰和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车辆在主干道上行驶时,其车速应限制在20km/h以下,既可减少扬尘量,又可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3. 对于建筑材料的堆放,应划分堆放

22、区,有序堆放,必要时可加盖棚布;对于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采取加盖棚布并定期冲洗车辆的措施,避免无组织扬尘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水环境1.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旱厕预处理后用于厂区周边绿化。2. 施工场地修建临时废水收集渠道与沉淀池,以引流施工场地内的污废水,经沉淀、隔油等措施处理达标后,作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等声环境1.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禁止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施工,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

23、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均匀地使用。2. 对本项目的施工进行合理布局,尽量将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安装在地块中部。3. 从控制声源和噪声传播以及加强管理等几个不同角度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固体废物1. 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2. 室内装饰装修废物按照物业部门规定的位置、方式和时间堆放,由装修公司负责清运。3. 建筑垃圾按有关管理要求及时清运出场进行处理处置或施工现场进行综合利用。运营期废 水1.生活废水和食堂的废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后进入污水管网2.生产废水回用3循环水排水进入雨水管网直接排放废 气1、 酸雾经酸雾吸收塔处置后分别经过15、25米高排气筒排放。2、 回转窑烟气经过

24、布袋除尘、双碱法脱硫经过35米高排气筒排放。3、 加强无组织废气排放管理4、 在焚烧过程中对垃圾进行充分翻动和混合,确保燃烧均匀与完全;5、 控制炉膛内烟气在850以上的滞留时间2秒;噪 声1. 新建厂房布置设备的时候注意车间布局,把对噪声强度较大的设备尽量布置在厂区东北;2.加强厂界绿化。厂区东南侧厂区生产用房、办公用房以及中部道路两侧大部分可进行绿化,即起到了降噪的作用,也美化了厂区。3.选用低噪声设备;固体废物1.项目烧结后产生的污泥灰渣建设单位收集后交由资质单位处置。2.收集下的粉尘收集后回用于生产。3.脱硫渣收集后外售给水泥厂家。4.废布袋收集后粉碎回用于生产。5、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贮藏、输运过程环境管理。其 他1. 各配套服务设施通过平面合理布局降低对项目区声环境、环境空气、地下水的影响。2. 严格实施防渗措施、增加地下水涵养的措施及各项节能措施。3. 运营后对相关污染源进行运营期环境监测。4. 施工期对环境噪声、扬尘进行监理,降低对外环境的影响。5. 在施工前必须配合考古发掘,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须及时保护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