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919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目 录摘要21.引言22. 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22.1 中美饮食文化起源22.2 中美饮食观念的不同33. 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43.1 中美饮食对象不同43.2 一些中美饮食对象差异的具体表现44. 中美饮食方式的差异55. 结语6参考文献6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因此,饮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与世界 接轨越来越紧密,许多新鲜事也不断涌入国内,其中当然包括饮食。例如, 国外某些知名的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进入我国,而我国的中餐也进入西方 国家。本文从跨文化角度进行对比研究,进而细化到现代中美两国饮食

2、文化差异。其中包括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饮食方式等方面寻找差异。关键词:中国,美国,饮食,差异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peoples economic level,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peoples requirement toward eating qual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highly. Therefore, food culture becomes a focus topic for conversation gradually. Many ne

3、w things comes into our country constantly, including food, with the close contact with the world. For example, some well-known fast food like KFC and McDonalds enter Chinese market, at the meantime, Chinese food goes in western countries. This paper contrast from intercultural angle, and then refin

4、es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modern food culture.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cept of food, food objects,and way of eating.Key words: China, America, food, difference1.引言 作为中国人,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注定和各式中餐分不开了,可能是因为接触的时间长了,所以我们或多或少会对中餐有一定的厌倦心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西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中,大到高档西餐,小到西式

5、快餐,都给我们一种新鲜感。而去吃西餐,我们必须了解西餐与中餐有何区别,吃些什么,怎么吃。其实随着中国加入WTO,与西方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人到国外去的机会也就增多,免不了入乡随俗,与西方人一同用餐,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也必须了解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因此由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粗略地谈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2.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2.1 中美饮食文化起源 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民族与文化底蕴,中美之间的饮食观念自然也不相同。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中国饮食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由于中国人口压力很

6、大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帮助饭下咽。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这样促使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正是由于我们的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中国人才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饮食观念。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饮食习惯更

7、多地受到移民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观念。美国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由来自欧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许多地方的人们组成的一个移民国家。美国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但并未形成具有美国特色的独特饮食特征。英国饮食文化对美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而在“大熔炉”的打造下,打上了美国人典型的“粗狂”烙印,也剔除了英国饮食文化繁琐复杂的贵族礼节,呈现平民化的特色。2.2 中美饮食观念的不同 中国人一向崇尚“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各大菜系体现了中华饮食的丰富内涵。中华饮食注重菜肴“色、香、味、形、器”俱全,对饮食的追求不仅是口味,而且是一种境界。在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中,更加注

8、重的是饮食的味道,而非营养。与注重“味”的中国饮食相比,美国则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美国人注重科学饮食,讲究营养,并且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美国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由于过于注重营养,美国饮食几乎没有艺术可言。各种餐饮产品的科学成分一目了然。在宴席上,人们

9、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毫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只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牛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而中国就很讲究“五味调和”,即在重视烹调原料自然之味的基础上进行“五味调和”,用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指导这一调和,调和要合乎时序,又要注意时令,调和的最终结果要味美适口。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即或是家常菜,一般也

10、是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如韭黄炒肉 、肉片炒蒜苗、腐竹焖肉、芹菜炒豆腐干而此等原料若西厨烹制,则奶汁肉丝外加白水煮韭黄,或炸猪排佐以清水煮蒜苗,中国食客见如此中菜西做,自然是“哭不得笑不得”。 也是基于对营养的重视,美国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绿菜花(西兰花)也都生吃。因而他们的“沙拉”有如一盘兔饲料,使我们难以接受。现代中国人也讲营养保健,也知道青菜一经加热,维生素将被破坏,因而我们主张用旺火爆炒。这虽然也使维生素的含量下降,但不会完全损失,可味道却比兔饲料好吃得多。因而中国的现代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兼顾下的最佳平衡,这当然也是一种“中庸之道”。 而西

11、方烹调也更讲究营养却忽视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白水煮豆子、煮土豆,虽有“味”入“道”,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他们拒绝使用味精,更足以证明此辈皆属不知味之人,非“知味观”之座上客也!平心而论,谈到营养问题也触及到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尽管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身,但我们的烹调术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性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过程中。 我们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民间有句俗话:“民

12、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虽然人们在赞誉美食时,总爱说“色香味俱佳”,但那是由于但那是由于我们感受色香味的感觉器官“眼、鼻、口”的上下排列顺序如此。人们内心之于“色、香、味”,从来都是“味”字“挂帅”的。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中国与美国的饮食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更加注重的是饮食的味道,讲究营养搭配;而美国人更加注重的是食物的营养,为了营养可以忽略味道。3.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3.1 中美饮食对象不同在美国,人们吃的特别单调,从总统到老百姓常吃的总共不过一二十种菜,如咖啡、牛奶、可口可乐、面包、热狗、三明治、汉堡包、煎牛排之类。而中国人食材丰富,菜系众多。美国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

13、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美国人在介绍自己国

14、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美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美国人称为动物性格。3.2 一些中美饮食对象差异的具体表现 下面列举一些中美饮食对象差异的具体表现: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美国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中国人烹调时喜欢用植物油,美国人则喜欢用含胆固醇较高的

15、动物油。中国人的烹调往往放盐较多,而美国人做菜下盐仅为中国人的一半,有的甚至完全不放盐。中国人烹调时爱下味精,而美国人不下味精。中国人进食新鲜蔬菜瓜果比美国人多得多。而美国人较中国人每日摄入的蛋白质亦多得多。 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美国人则无此爱好。中国人喜爱食糙米和普通面粉,美国人则偏爱精白面粉制作的面点。中国人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群众和美国人都有爱食刺身或煎牛扒五六成熟的习惯,但美国人十分注意刺身的海鲜和牛肉的质量和卫生条件,选取深海的无污染的为必须的条件。而中国人却注意不够。美国人餐后习惯加一份甜食,而中国人餐后习惯食水果。水果当然比甜食有益,但现

16、在中国人又往往餐后水果再加甜食,尤其是宴席上。4.中美饮食方式的差异 饮食方式也即怎么吃的问题中美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中国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正式宴席,都是聚餐围坐,共享一席,人们相互敬酒、劝菜,要借此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敬、礼让的美德以及和睦、团圆的气氛。特别是在各种年节里更是借饮食而合欢。这种会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上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人进食的过程中无须他人事先进行食物的分配,而是各取所需食客的进食量或者说是每个人所消耗的食物的量占总食物量的比例是不确定的。美国人习惯于分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是一人一份的定量供应。在美国人的宴会上,虽也围坐,但各人的食物是单盘独碟的。不必固定座位可以自由走动

17、,不仅可以充分满足个人对食物的喜好,还便于社交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而不必在餐桌上将所有的活动公之于众。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对人性、对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

18、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

19、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5. 结语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而且各有长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换的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中西餐饮文化将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人们将会享受到更美味、更快捷、更营养的食品。参考文献:1 王远坤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当代饮食文化的意义J饮食文化研究,2004,(4).2 赵荣光,谢定源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3 卞浩宇,高永晨.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2).4 多晓萍. 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2)5 徐先玲,李相状西方饮食文化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