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第三课时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2995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第三课时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岳阳楼记,范仲淹,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感受内容美:本文共有五段,在内容上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请同学们判断每一段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 段)第二部分(24段)第一层(2段)第二层(3、4段)第三部分(5段),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

2、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欣赏情境美,1、文章第二段引出了本文描写的对象洞庭湖,那么,从岳阳楼上看洞庭湖,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2、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阅读文章3、4段,了解“迁客骚人”看到了怎样截然不同的景象?他们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3、有人说,文章第3、4段写景一暗一明,写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看起来是写“异”,实则是写“同”。你赞成吗?说说理由。4、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对着景色变化而心情也发生变化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和“迁客骚人”一样

3、,但也有一些例外,他们是谁呢?他们的心情和“迁客骚人”到底有何不同?速读文章第5段,可用原文回答,也可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文章第二段引出了本文描写的对象洞庭湖,那么,从岳阳楼上看洞庭湖,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阅读文章3、4段,了解“迁客骚人”看到了怎样截然不同的景象?他们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霪雨 阴风 浊浪 日星 山岳 商旅樯楫 虎猿,春

4、风 日光波澜 湖光天色 沙鸥鱼儿 芷兰月影 渔夫,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阴冷,晴明,第3段,第4段,所写景物,画面特征,登楼心理,悲,喜,抒情,3、有人说,文章第3、4段写景一暗一明,写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看起来是写“异”,实则是写“同”。你赞成吗?说说理由。,“迁客骚人”的或悲或喜都是以个人的荣辱为转移的,是个人忧乐观。,4、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对着景色变化而心情也发生变化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和“迁客骚人”一样,但也有一些例外,他们是谁呢?他们的心情和“迁客骚人”到底有何不同?速读文章第5段,可用原文回答,也可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这些例外是“古仁人”。他们与“迁客骚人”的不同之处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因为他们胸怀天下,把万家忧乐装在心中。也就是说,“迁客骚人”是个人忧乐观,“古仁人”是国家忧乐观。,5、“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期望之情。,体会语言美,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

6、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有的美在修辞,有的美在内容,有的美在语言。再读一读文章,说说你喜欢的句子美在哪里。,岳阳楼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洞庭山水画卷,在这幅画里,作者先从整体着手,勾勒出岳阳楼之“大观”(用原文作答);然后,重点描写了“迁客骚人”面对的不同景象。这两幅画面 构成 关系,从而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即分别是 和(原文作答);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 的古仁人之心。最后,作者假托古仁人发出了 的誓言,点明了文章主旨。篇末标明作记时间,与 相呼应。,本课小结:,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对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开头,拓 展 延 伸,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拓 展 延 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