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3060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点燃学生的联想风暴作者:王芳单位:广饶接到朱家小学点燃学生的联想风暴摘要: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

2、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为了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可以为综合实践的顺利开展建立汗马功劳。那么如何点燃学生的联想风暴呢?一、实践活动中的“心动”主题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

3、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脑中信息(知识、经验)储存的数量和质量,是联想的源泉和基础。我们在鼓励学生不仅在广度和深度协调储存,而且要在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储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活动,多方面搜集活动的各种信息,只有达到量变,才能引起相应的质变。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

4、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我在教学

5、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与同伴们讨论与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三、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

6、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7、,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找春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然后组织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最后在班里举行展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五、多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

8、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二年级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课桌、凳子的实际长度,结果同学们的情绪空前高涨,测量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后很多同学说:“我们太喜欢这样的课了。”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两年多来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在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

9、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在实践中点燃了学生的“联想”风暴,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摘要评价一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对于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更是如此。从为什么评、代写教育论文怎么评、评什么、谁来评四方面分析,澄清指导理念和实际操作中的一些误区。关键词 评价;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实践中,大多教师只有“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模糊概念,至于“为什么评、怎么评、评什么、谁来评”等问题并不清楚,所以常流露出无奈和抱怨。笔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的基本要素进

10、行梳理和探讨,力图澄清其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中的一些误区。一、为什么评评价只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应把评价看作一种交往的方式,评价是“为了探察儿童的心灵,发现藏匿在他心灵深处某个角落里的神奇的铃铛,然后小心谨慎地去触动这个铃铛,从而使儿童内心所具有的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能显示出来”。1如果把手段异化为目的,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现象,影响预期目的的达成。1. 评价是为了证明和改进有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看作对该课程的统一管理,不管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事先设计并印制许多表格,美其名曰“监控”,殊不知这种预设性太强的方式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路和

11、头脑。有些学校把评价仅仅局限于课题结束或学期结束时的一个裁定,根据学生小组呈现出来的最终研究成果或文本或图像,给出小组和个人相应的等级和分数。这种太重结果的管理倾向容易产生“重量不重质”的问题。确实,资料建设对形成档案记录,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客观性很重要,但太注重过程的记录和资料的齐全,会增加学生的无效劳动,结果使综合实践活动演化成了一种资料建设、收集、整理的形式化过程,往往忽视过程的自主性、材料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可能危及学生对科学对研究之严谨性和创造性的尊崇和信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经常采用展示性的方式进行,这本身就是证明他们能行的一个机会,这种证明都是基于学生自身实际水平之上的

12、,是与他的自信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活动过程中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解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使学生能够总结、反思和超越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悟、疑问和体验,从中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行为表现,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 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学校扬名评价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帮助学校追名逐利。当然学生做得出色、发展得好,必然会为学校带来声誉,但这只是学生评价的“增值”效应和附加影响,并不是也不能看作是第一位的、内在目的。有些学校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就是为了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检查和评比时有拿得出手的案例或作品,因此

13、,典型的做法就是重点“扶持”几个课题,研究结果是很圆满和成熟,但有着太多雕琢粉饰的痕迹,部分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了学生独有的思维印记。有些学校的评价表面上看很有组织,但一经了解就会发现是教师一手操办的,学生看似主动性很强的活动也是“招之即来,来之即做,做之即散”的,2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我们应牢记,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学习的方法与效果以及学生的收获,而不是看过程多缜密、形式多丰富、资料多齐全,更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给别人看或可以展示的表演,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发挥自主性,受到锻炼、得到提高。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发展看作评价的内在目的和终极追求,深刻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追求,

14、把评价看作师生对话、民主协商的过程,看作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契机,实现评价促进、激励、引导学生发展的目的和功能。二、怎么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大大拓展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所主导的评价方法,出现了许多崭新的评价方法,如“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苏格拉底研讨式评价”等,给师生的学习和评价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但在选取和使用评价方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合理选择评价方法课程标准一般都强调了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其主要目标。更何况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后面两者的评价难度更大。如果简单地用分数或等

15、级来评定学生,这就涉及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问题。人的精神生命活动是无穷多维的,其过程与结果常常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不适合进行真伪判断。3更何况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某些能力简单进行定量评价是困难的,进行权重也是不合适的。如对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进行评价,简单地用68分、75分表示值得商榷,既无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无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样的评价中应提倡质性描述,在给学生下结论时应慎重,而且要有简洁的描述作为支持性的资料和证据。对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可以分解为上课认真参与、积极进行讨论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主动关心小组其他成员的进展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等多个侧面。如果对一项

16、评价内容了解比较深刻,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可以把它细分为几个具体的子指标,要注意关键指标的全面和有效。如果不能概括出评价内容的主要指标,宁可模糊一些,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更要基于学生的原有基础和性格特点进行描述总结,也不要将其固定化,以避免同学之间引起不必要的争执或分歧,避免最终评价的片面性。42. 恰当使用和管理档案袋简单地“收集”学生的作品并把它们放入文件夹中,并非档案袋评价。胡乱地哪怕有计划地收集彼此无关的阶段作品,放入马尼拉纸文件夹中,也不是在制作一个系统的档案袋。5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一定要清楚使用哪种类型的档案袋,如果是理想的作品集,该如何决定作品理想与否,需要大家一起交换看

17、法,达成一致意见,挑选最能够代表小组水平的作品。如果是过程型的档案袋,则可把每个成员自认为有用的资料都收集进来,内容可随着活动的开展而逐渐丰富。学生可与同伴、指导教师一起,经常整理档案袋,共同鉴赏其独特之处,指出其有待改进的地方,使其日臻完美。学生的探究是不断深入展开的,主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很难开发出共同普遍的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的成就,除非这些标准已经如此通用,超越了具体的活动背景从而适所有学生。不管何时使用一些标准或准则来判断学生的学习,也不管这些标准来自哪里(是专家制订的标准,还是教师制订的准则或是师生共同协商制订的准则),我们都应该与学生分享我们对他们的期望。6档案袋有多种形式,

18、可用于多种目的,如诊断、记录或改进学习。不管其主要目的或对象是什么,它们都有力量改变班级学习环境,改变师生的相互关系和教学过程。档案袋的魔力不在档案袋本身,而在其创建或使用的过程中,在珍视并记录这些学习特点的学校文化中。们都应该把这些档案袋分门别类地整理、保管好,以便在合适的时候让他们再次来欣赏和评鉴自己的作品,他们将回想起自己或小组曾经付出的努力、产生的摩擦、体验到的愉悦等等,这将是难得的教育轨迹和教育体验。三、谁来评原则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把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参与或指导学生活动的有关人士都纳入评价团体中,他们都在学生评价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实际上,由于大家已经习惯了学校围着课程公转,教师

19、围着教材自转,学生围着教师旋转,师生围着课堂周转这个似乎百年不变的“教学法则”8,认为评价学生当然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别人怎么有资格和水平介入呢?所以在实际中经常存在多主体评价流于形式、评价中缺乏互动和自我反思等问题。所以我们在评价主体的把握上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注重互评和自评。1. 多主体评价要有针对性我们倡导的“多主体评价”应是相关主体在真正了解学生活动后,从自身视角做出的自觉主动、充满感情的评价。多主体评价一定不能拘泥于形式,如,硬性规定日常评价的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多主体评价,这样费时费力,还可能流于形式。而且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

20、内容和评价标准往往不同。如,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可能主要是针对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如果让家长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系统评价,家长可能会无所适从,还会觉得教师推卸责任。9同样,学生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只要教师对学生表现和活动的观察积累到一定程度,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最好不要为了评价而评价,那样容易空洞雷同。记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即时评语”的形式写在师生相互交流的信息卡上,也可以在适当场合以口头形式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学

21、生的意见,可以在学生中多开展“指导教师或同学,我想对你说”的活动,密切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主体地位,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定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形成并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不管怎样,要把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价的重要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不仅使教师清晰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更有助于学生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2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和同伴是重要评价主体,但任何人的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自我评价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教师及他人的培养而获得的。10自我评价可以

22、使学生有机会自主地把握和评鉴自己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反思的内容和标准若是学生自己制订或师生一起协商建构出的,他们的反思将会更有深度和揭示意义,对自己的活动也将会有更大的迁移和指导作用。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通过这种途径他们能够看到别人所独有的风格,能够学会欣赏别人,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生互评中要引导他们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强调关注各自的差异和特色,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反思。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

23、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11评价也同样如此,只有在什么样的评价氛围中,才能耳濡目染地培养出具有什么素养的人来。所以我们只有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但又相互尊重的氛围里进行评价和成长,他们才能把这些品质内化于心。四、评什么评价不仅对学习目标已经涉及的认知加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长此以往持续一致的评价实际上会形成学生关于认知意味着什么、学习意味着什么、如何回应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等方面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如果评价驱动着学习并且必然塑造着隐性课程和既定课程,那么评价会对学生在学校的长期学习结果产生有力影响,评价长期以来形成的持续期望将逐渐内化为学生在面临挑战和持续学习时的自我期

24、望。12基于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必须起到导航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谨慎地选取所侧重的方面,借此来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发展学生在今后社会中所必备的那些品质,如合作、主动、创新等方面的素养。1. 评价要挖掘课题的深意很多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很少注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没有注意到他们对课题所独有的领悟和思考,没有进一步挖掘课题所蕴涵的深层意义和人文关怀,而这些才真切地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才更具有恒久的影响。其实课题的思路设计和展开实施都是依据课题本身的范围、特征,依据学生的知识背景来进行的,所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着眼点也应该是课题本身开展的角度,应该

25、是学生对课题的思考和理解,应该是学生在课题的实践中所体悟到的对待困难、与人交往的方式和经验,而不是简单地只看活动开展的形式和产品的数量,否则极易造成为形式而形式的模仿、套用等浮华之风。当我们抱怨学生没有责任感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如,2005年让人震撼的印尼海啸,我们在鼓励学生奉献爱心时更应该关注学生对灾难的移情和态度,而不是仅看学生捐助的数量。值得注意的是,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多元并不是盲目随意的多元,而应有起码的底线和标准,必须符合我们这门课所追求的价值和达成的共识。如,为了弘扬学生的自主精神和独特观点,有些教师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而惧于指出其中的“不足”,课堂中一片表扬之声,你对

26、,他对,全都对,没有挫折,只有成功为了追求“多元”效果而出现“散乱的活跃”。132.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正是其情感的质量及其表达。14评价如果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能反映学生的主观世界和内在素质,就不会产生意义。课题开展过程中会经常碰到学生之间的冲突,面对教育中的意外,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机智意味着“能够呼唤敏感性的情境,能够理解所看到的东西的意义,能够感受到这个情境的重要,能够知道如何做

27、和做什么,而且能够实际地将某件事做得十分贴切”。15机智的行动是充满智慧的、全身心投入的,需要我们对他人的智力和情感生活保持开放和敏感。唯有如此,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如果处理不当,会挫伤孩子进行探究的积极性,影响他们胜任课题的信心。我们在评价活动情况时,不要忽视这些小插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此时此刻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体验,而不是命令式或说教式的规训和告诫。我们需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必要时可开展大型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的讨论交流会,师生一起畅所欲言,营造亲密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懂得尊重、真诚和宽容,并与学生一起在实际学习和生

28、活中身体力行,逐步把这种原则内化为一种品质和修养。注释1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80页。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53页。3郭思乐:教育: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论教育内部惯习性评价导致的可视性教育亚文化向教育文化的回归,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45美比尔约翰逊著,李雁冰等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1页。6http:/www.harvard.edu/ECT/thrcontents.html.7http:/www.ascd.org/readingroom/boo

29、ks/danielson97book.html#intro.8苏军:让课程教材适应学生发展,文汇报,2002年12月16日。910王文静: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人民教育,2004年第3、4期。11亚里士多德著:尼哥马科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26页。12Dorothy H.Evensen&Cindy E.Hmelo.(2000),Problem-Based Learning,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316.13吴永军:课程改革呼唤理性精神14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72页。15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19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