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数量变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数量变化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研究专业代码: 1290 作者姓名: 张改燕 学 号: 2008202100 单 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 张保华 2012年5月13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目 录前 言11 山东省耕地数量现状与
2、存在问题分析22 1996200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1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2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42.3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4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5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6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7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8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9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10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11 1996年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12 1996年山东省
3、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22.2.1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三次产业劳动率水平偏低42.2.2 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42.2.3 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较高52.2.4 服务业发展不足,与发展较快地区差距明显53 山东省耕地调整战略63.1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63.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63.3 突出抓好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73.4 制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83.5 加快聊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84 相关政策建议,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94.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
4、,改善竞争环境94.2 提升要素禀赋,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94.3 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培育自主品牌支持体系94.4 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和促进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104.5 加强金融创新和公共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104.6 更新消费理念和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105 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摘 要对1996-2006年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山东省耕地数量显著持续下降即总量趋减.文章主要就近几年山东省耕地面积变化幅度差异大的城市进行比较与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宏观驱动力,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
5、并给与相应的措施。关键词:山东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AbstractOn 1996-2006 years rela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in Shandong Province, a significant number continued to decline namely gross decreases. This article mainly in recent years Shandong province cultivated land area change amplitude dif
6、ference of big city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discusses the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change of macroscopical driving force, mainly including social economy and natural factors in two aspects, study found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is one of significant effect factors, and give
7、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Quantity change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研究前 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特殊重要性。耕地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粮食需求总量将大幅度增长,而耕地作为维系粮食生产的基本资源,将会在原本已趋紧张的情况下,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进一步减少。由于近年来非理性用地现象的日益严重,耕地减少的趋势将更为严峻。作为农业大省,20世纪60年代以
8、来,山东省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而人口却在急剧增加,加之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因此,对山东省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因素,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 山东省耕地数量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表1 山东省耕地减少因素及变化 结构调整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生态退耕 年份1999 面积6025.37比例28.02 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0.713970.8816887.2220452.0826136.5933533.3533945.6323000.6924462.70192389.1464.9654.2271.1044.0440.0334.2341.9
9、532.55393.07237.24835.341160.110.0010745.317866.751850.82145.5922841.163.102.684.030.0012.837.933.380.1932.15159.39628.10818.97940.010.00474.95760.7968.423850.63200011670.1837.472.0220016335.8122.0247.6442.1352.5847.2153.81330.892.85200228273.241.58200335298.580.00200452140.610.48200525884.451.39200
10、640445.900.09合计206074.149.15有表格显示,1996年至今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总体归结导致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驱动性因素,影响耕地减少的因子有结构调整、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和生态退耕。从宏观来看,影响因子有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相关农业政策的调整等经济和社会因素。1.1 经济发展。山东省近10年来经济实力增长较快,GDP和固定资产额增长的速度都在10%以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城市周边的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次以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99-2006年各项建设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了192389.1hm,占总耕地面积减少的45%。此外,
11、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开展,农村开始大量建房2,也占用了不少耕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耕地需求大幅度增长,成为耕地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1.2 农业经济比较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中不仅局限于粮食的生产,人们越来越看重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据研究,单位面积土地用于林果生产、养殖业、工业、餐饮业的收益分别是用于粮食生产收益的5.4-10.8、5.4-20.7、7.4-100.0、204.6倍3。因此,为加快农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内部比较效益的作用下,大量耕地转向种植业以外的其他农业生产,造成原有耕地数量大量减少。1.3 人口的增加。人口是动态影
12、响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之一。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土地利用变化越快4。1996年山东省人口为8738万人,2006年山东省人口达到9308.91万人,人口增长了6.1%,人口密度由1999年的557人/km增加到2006年的593人/km;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还将会继续减少,这种逆向发展表明人口增长对耕地数量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耕地负荷越来越重。2 1996-2006年山东省耕地面积数量差异较大的城市分析2.1 近年来我省耕地净增量变化分析表2 山东省各市耕地数量变化(单位:亩)19961997199819992000200
13、2200320042006济南-22131-18623-9037693.07408.67219.7-604.65-49975251.45青岛-58864-16431547991-3262.815414.6-13047-9696.22875.02淄博-3825-24537-948416.98-484.23-173337-4149.5-5106.4-7664.2枣庄-1064271017-35711157.0238.52-1875.4-1285.1-2712.9-83.74东营13189-187063389948.4520.15-12596-4912.9-4407.4519.86烟台-4260-2
14、443986152.03-1068.6-26941-4229.4-12200127.1潍坊-59416-12017-366-455.011214.520813.2-2404.7-1118.9748.69济宁-29973-43965396-788.68265.04-25777-9192.1-653.39-275.08泰安-10151-6511-4328535.85-399.92-26899-2063.3-3257.7-5663.3威海-4338-67112365293.041092.312167.7108.02-785.36-243.59日照-12846188221485644.43-409.3
15、82209.9415.15-154.13997.32莱芜511130543768509.54742.54312032.84242.376.39临沂-61038-30938-48408-950.54-1016.6-94727-1419.3740.22211.32德州-292129841-3020328.65737.85-8690.1-8524.8-4209.8918.16滨州-10929-9155-238281150.28916.92-3362.9-329.38448.13117.27聊城-35044-1432312926-776.81273-5702.881.51-4808.6416.84菏泽
16、-82804-128444-851-963.29-234.62-216191183.68-332.43221.59总计-421773-191401-21318986.01-166.65-357582-50121-53009-1518.92.1.1 东营市在1996年和1998年耕地面积净增量较其他城市居于首位(根据表2显示)。东营市沿岸每年有大量的新土地形成, 加上交通便利, 人口相对较少, 土地资源丰富, 为我国沿海新基地的开发和后备资源的供给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开发条件。东营市近几年针对土地利用方面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与目标; 按土地利用
17、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森林覆盖率, 适当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适度开发滩涂地、荒草地和盐碱地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开发过程中起着区域增长极的作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土地持续利用优化研究对中国沿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个百分点。2010年聊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4.4:58.7:26.9调整为13.8:58.2:28.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2产业运行情况如下:一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经过
18、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全市已经形成蔬菜、畜牧、林果、水产4大主导产业。坚持“三农稳市”,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2010年全市用于“三农”的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34.9%3。率先提出实施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突出抓好100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四百工程”。2010年,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八年丰收,总产达到104亿斤,突破100亿斤大关,标志着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蔬菜和食用菌、畜牧和水产、林果生产及加工产值分别达到142亿元、103亿元和102.6亿元3。五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88个;新增“三品”认证品种65个、基地面积137万亩3。二是工
19、业主导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聊城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已经发展起电力及有色金属、汽车及农业机械装备、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纺织、化工、造纸等优势产业,迅速成长起信发集团、祥光铜业、时风集团、中通集团、东阿阿胶、鲁西化工、泉林纸业、中冶银河等一大批全国同行业知名企业。化肥、阿胶、密度板、农用汽车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电解铝、客车、电解铜等生产技术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近年以来,坚持工业强市,努力加大工业投入,推进“五大基地”建设,制定了工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建立了战略性支柱产业推进落实机制,突出抓了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向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我市被命名
20、为“中国有色金属新城”,成为中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0.1%、33.1%和35.5%;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520户,其中过亿元的30户3。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不断完善的平台建设带来了成绩的新突破,截至目前,阳谷华泰化工“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正式通过科技部验收,冠丰种业“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东阿阿胶“国家胶类重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国家评审阶段。在省级平台建设上,我市依托东胶、祥光、中通、华鲁等企业建成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我市还积极开展市级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企业
21、重点实验室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创新平台的完善,为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9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59%,比去年年初增加2.01个百分点。企业总数达到159家,其中省级以上的24家4。中色奥博特、高唐蓝山集团、中泰药业等9家企业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国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4家。 四是现代服务业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三产兴市,制定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积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按照“一五二”基地建设要求,开工建设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商贸物流
22、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两大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全市省级服务业“三大载体”和市级10个集聚区、30个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开展。东昌府区被评为重点服务业城区先进单位,江北水城风景名胜旅游区被评为重点服务业园区先进单位,千千佳物流公司和正大物流公司被评为重点服务业企业先进单位。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市旅游总收入27.1亿元,增长25.6;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90.3万人,增长19.3%。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1.3亿元,年均增长18.6%;服务业增加值453.1亿元,年均增长17.4%。古城保护性开发改造、聊城物流
23、园区、市旅游接待服务中心、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区、高唐圣树湾、东阿阿胶文化养生苑、茌平一运物流中心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2.2 聊城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不足2.2.1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三次产业劳动率水平偏低经过30多年的发展,聊城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低级形态过渡到“二、三、一”的工业化阶段,并且第一产业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9。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保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聊城市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近90%降为2006年的53.1%。2009年,服务业新
24、增就业人员4.8万人;2010年上半年,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2.7万人。但是聊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仍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内部仍存在着大量劳动力剩余,有待转移到二、三产中去;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过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相当明显。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不仅会导致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制约产业结构由“二、三、一”的工业化阶段向“三、二、一”的高级阶段过渡。2.2.2 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整体水平不高。2007年,全市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 564家,实现增加值540亿元,居全省第14位6;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56家,实现增
25、加值67437亿元7;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2229个,实现工业增加值809.84亿元8。且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生产体系发展滞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没有形成持续竞争优势。从聊城市重点培植的产业群来看,现有产业链较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强、对全市经济具有明显、持续拉动作用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为数不多,优势产业的规模效益尚未完全显现。二是传统产业占比过大,行业结构令人担忧。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主导行业发展滞后,带动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严重不足。四是工业企业结构不合理,小企业发展受阻。五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受到市场结构的硬约束。行业结构简单直接导
26、致地区内产品结构单一,层次低,无特色,高知名度产品少,加之聊城市现代服务领域消费狭窄,市场的硬约束使产品结构调整缺乏方向和动力6。2.2.3 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较高高耗能行业发展过快,能源消耗大量增加。主导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高投资、高消耗;资源利用率低,初加工产业比重高;原材料供给缺乏有效保证;环境污染压力较大9。2007年l-9月份,全市总资产贡献率为18.5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4,表明聊城高投入产业比重偏高。2007年上半年,聊城市万元GDP能耗为1.64吨标准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4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81吨标准煤,高于全省0.91吨标准煤,都居全省第4位6
27、。2008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1.57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73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23.62立方米7。2009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1.44吨标准煤;万元GDP电耗1747.39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28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1.54立方米;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91%8。2.2.4 服务业发展不足,与发展较快地区差距明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聊城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发展较快地区相比仍明显滞后。一是比重低。2009年聊城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375.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28、368.8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6.8,比第二产业少32,比全省低7.5%,比全国低16%8;2010年聊城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06.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49.1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8.0,比第二产业少30.2。二是投入少2。全市近三年服务业投资之和所占比重不足15%,而全省超过了40%,省内不少市超过了60%。2010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4亿元,所占比重仅为17.5%。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商业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5。四是缺少大型载体企业。多数服务业企业规模
29、较小,市场竞争力弱,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五是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服务业领域交叉管理、多头执法、重复收费等现象仍然存在,服务业统计不能全面、客观、及时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服务业考核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5。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聊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3 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3.1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聊城是农业大市,垦殖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粮食、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低碳方向下我们应围绕建设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设立农业产业调
30、整振兴基金,以100个农业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完善产业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在现代农业示范发展上实现突破。抓好市级现代农业、莘县特色蔬菜、东阿优质粮食、东昌府区生态观光农业、黄河故道现代林业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二是在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抓好食用菌、大蒜、黄瓜、西葫芦、茄子、西红柿、韭菜、油菜、西瓜、香瓜等“十大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参与沿黄肉牛肉羊、山东半岛高端禽肉、沿高速公路奶牛、鲁中南生猪等区域性基地建设,推进种养业规模化、区域化3。三是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上实现突破。继续扶持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对成长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发
31、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政策扶持,规范运作机制,扩大经营规模。四是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实现突破。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打造一批具有聊城特色、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五是在农产品产销对接上实现突破。加快聊城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建设,逐步在全市形成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继续加大“农超对接”力度,加快聊城农产品网上市场建设。六是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抓住中央加大水利工程投入的机遇,实施位山、陶城铺、彭楼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抓好茌新河等4条中小河流治理3。以沉沙池区、黄河故道为重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0平方公里3。
32、3.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聊城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富裕、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 引进和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水平和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培植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培植铜及铜加工、铝及铝加工、新能源汽车和精细化工等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使其逐步成为支撑聊城发展的“千亿产业”。发挥各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信发循环经济示范园、祥光生态工业园、时风汽车产业园、中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鲁西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规模迅速膨胀3。坚持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路子,着力向精深加
33、工延伸、向高端价值链突破,努力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同时,按照建设“五大基地”的要求,抓好其他产业的发展。二是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找准发展突破口,迅速膨胀规模,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提升全市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三是发展五大民营特色产业。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以轴承、冶金板材、钢管、钎具、畜禽加工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植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四是壮大50户龙头骨干企业3。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重点抓好50家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在资金、土地、项目申
34、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使企业夯实技术、质量、管理、品牌基石,由市内优势企业向省内、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3.3 突出抓好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聊城应积极发展服务业,围绕商贸物流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两大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铁路“四路一站”、公路“四路一枢纽”、军民合用机场建设,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聊城物流园区、公共物流信息中心、煤炭储运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服务枢纽;全面推进企业主辅分离,使其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抓好城市中心商业区建设,以
35、百货大楼、五星百货、银座商城为龙头,打造集零售、餐饮、娱乐、商务于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商业集聚区。抓好香江、烟店轴承、大东钢管等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000个标准化“农家店”、5个物流配送中心。3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名胜古迹、温泉度假、阿胶养生、森林生态等旅游主题,抓好中华水上古城、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马颊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古漯河生态休闲观光走廊、临清中州古城、阳谷千年古城和蚩尤陵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实
36、施精品工程,抓好旅游线路的设计和营销3。继续实施“五个一”精品工程,办好“五一”、“十一”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大对济南都市圈、京津地区等重要旅游客源地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扩大客源市场。大力培育龙头文化企业、特色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群,推动文化旅游互促互动。三是积极发展其它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加强面向低收入群体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宅建设。支持发展金融业,积极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积极稳妥地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发展各类保险机构。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支持农业服务机构开展种子统供、重大
37、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项服务。鼓励发展信息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业3。3.4 制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由市科技局等部门牵头,制定实施聊城市科技创新战略,继续把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新的成效。加强高层次创新平台、优势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强化同高校院所的合作,抓好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实体化。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要求,下大力推进九州国际高科园建设,努力打造支撑聊城未来跨越发展的高科技高地。4继续推进信息
38、化、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和标准化发展战略,建设面向重点产业产品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培育和创建一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3.5 加快聊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聊城市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吸引更多的资金,支持聊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11。具体说:(1)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克服地方保护主义;(2)加强信用体系建设;(3)完善中介服务体系;(4)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4 相关政策建议,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4.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改善竞争环境应该围绕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合理的激励与
39、约束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一是加快与政府职能转换相关的财政体制、政府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完善。二是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环境保护机制。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法规的建立健全,为促进分工深化细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制度性保障。四是适应过剩产能化的要求,建立过剩产能正常退出机制。14 4.2 提升要素禀赋,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继续加大对教育、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增长方式的关键是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的提高。着力于提升要素禀赋,要继续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12年教育免费制度和职业教育补贴制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降低受教育者的投入成本14。着力推进自主创新。
40、加快建立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和环境条件。如风险投资机制、技术鉴定、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创新型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实业资本的合资、合作机制;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技术产权交易体系等。二是制定和完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对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如增加对研究开发的资助,建立专门的担保体系;完善对高技术企业及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优惠与加速折旧制度等。15三是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集成创新互动结合,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性局面。四是完善产业技术供
41、给体系,增强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能力;同时,关注技术升级方向性问题,组织和支持有利于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具有外部效应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作和联合攻关,建立合作研究机制。154.3 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培育自主品牌支持体系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质量管理,争创名牌,走名牌兴企的道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5。二是完善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完善名牌产品评价机制。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名牌产品的质量信用。加强服务,对信誉良好的名牌产品实行出口免验和
42、便捷通关。三是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发展的环境。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全社会品牌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环境。154.4 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和促进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一是对战略性产业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持之以恒的支持,主要是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支持等手段,组织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协作和攻关,抢占行业制高点。同时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实施专项工程,统筹谋划,并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产业化全过程加以推动,促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扩散。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准入标准,
43、积极培育市场,从政府采购、应用环境、竞争环境、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支持。14二是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一方面要打破开放度较低的行业的垄断局面,推进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攻坚,加快银行、保险、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等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大引入民间投资力度,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推进加工制造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和规模化能力,提高集中度。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总体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总承包商),促成一大批专业分工明确、特色突出、配套制造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14制定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通过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落后生产
44、能力。同时,应该高度注意防止跨国公司对我国制造业排头兵企业和服务业关键领域的控制。4.5 加强金融创新和公共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围绕服务中小企业,加强金融创新,促进非国有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搭建试验、检测、检验等公共平台,为企业和农民提供高质量产品提供外部支持。同时,支持关键工艺技术攻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144.6 更新消费理念和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一是大力提倡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二是强化资源的分类利用原则。支持对可再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基地建设和布局。对不可持续资源,强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综合利用。三是把推进传
45、统产业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新型化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提高环境准入、市场准入和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大力推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技术,提高资源利用和再利用效率15。以产业链为纽带,从企业、园区、区域三个层次,推进发展循环经济。5 结语低碳经济已经和必将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成为区域经济先进性、科学性,乃至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标志。聊城市面对这个世界大趋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市情,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全市各产业的竞争力,探索走低碳经济道路,扩展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参考文献1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 ,20090937 2 邵晓梅,杨勤业等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J .地理研究,2001,20(3):299-3063 许月卿,李秀彬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资源科学,2001,23(5):28-324 王秀兰。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覆盖变化中的人口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