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哩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3131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哩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行政管哩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行政管哩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行政管哩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行政管哩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哩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哩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 摘 要3关键词31.绪论52、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意义52、1充实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52、2引进了新的知识和管理理念62、3缓解了就业压力73、当前大学生村官现状73、1待遇标准偏低7 3、2身份认同尴尬83、3工作开展艰难84、存在的问题94、1工作动机不正确94、2缺乏农村工作经验104、3面临信任危机105、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对策115、1完善选聘任用机制115、2健全培训帮扶机制115、3孕育教育激励机制12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摘 要: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浪潮中的一个亮点,他们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统筹平衡了城乡发展,充实了农村人才队伍,为

2、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等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同时这个群体在工作、生活、成长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西部农村)大学生村官调查了解,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当前推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管理对策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er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er has become a bright spot in the

3、 current wav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they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grated and 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enrich rural tale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peasants related to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has made its

4、own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ups in terms of work, life, growth also has some problems, this article through (in Western rural areas) village official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rational analysi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proposed programme

5、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er policy refor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erSurvey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1、 绪论所谓的大学生“村官”,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遴选出来进入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1】,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

6、项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从2008年实行以来,大批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青年人具有的激情,勇敢地投身到各个农村基层组织,在各自不同的舞台上彰显他们不一样的人生魅力。2、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意义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基层组织和农民对大学生的到来表示了认可,他们有知识、有胆识、有想法,敢于付诸实际行动,积极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有的还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积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带动一方致富,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1充实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村民自治的重要任务。由于受地域限制、

7、经济发展、教育程度等影响,西部省份农村干部队伍长期处于选配任用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等状况,经过多年的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组织在选配任用、队伍结构、性别比例、知识层次上虽然有一定的改进,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年龄仍然偏大。大多数村两委干部的平均年龄超过45岁,年龄老化加之家庭事务的影响使得村级干部干工作精力不足,等要靠思想严重,缺乏创新精神。二是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农村女性由于受传统观念、思想意识、知识阅历、家庭角色等影响,担任村干部的比例较小,从而使农村工作在政策宣传、计划生育、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效果不佳【2】。三是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的匮乏使得村干部在思想观念、知识层次、

8、工作方法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工作中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方面存在障碍。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使上述问题得到一定解决,大学生村官,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都已成年,世界观、价值观比较成熟,有个人成熟的想法和意见,极具活力与创造精神,再加上女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较大,极大改善了农村基层组织中性别比例失调现状,盘活了农村工作思路,同时为国家储备了大量的基层女干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2引进了新的知识和管理理念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工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带动城市的大繁荣,再加上异地工作、上

9、学、参军等影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或转向非农产业,致使农村人才大量流失,劳动力匮乏,近年来各地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土地荒废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等客观地反映了农村人口动流量大的实事,直接后果是导致留在农村的人口减少,村级基层组织缺乏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源源不断地为农村输入“新鲜血液”,他们将在大城市学到的新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带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那些从农村走出去,学成归来又回到家乡的学子,他们对农村很了解,本身对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将农村急需的农业学、法律、医学等知识手把手地教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培训技术骨干,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10、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技术人才缺乏、管理人才断层等问题,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3缓解了就业压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高校制度的改革,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量的大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各显神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大量的大学生涌入社会给就业问题也提出了诸多考验,逐年上升的就业压力使很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不得不面对即将失业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提出为部分大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再像他们的师哥师姐那样对如何找工作而发愁,他们大可以在家门口轻松找到工作,这对一些想尽快投身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3、当前大学生村官

11、现状3、1待遇标准偏低由于大学生村官实行聘任制,工资待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和对工作的热情。就西部省份来看,以四川为例,大部分市县的大学生村官月平均工资为1500元左右,有的地区甚至更低,对于这样的待遇,大学生村官自身和村民都普遍认为偏低,这和当前社会物价和消费水平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村官对当前的工资水平不满意,或者满意度为有些低和很低,他们当中还有一大部分随即面临结婚、买房子等一生中急需用钱的时候,工资低使他们遭遇经济窘迫的难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的个别村官不服从分配,未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寻找

12、各种借口离开等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3、2身份认同尴尬对于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说经济窘迫还不算什么问题,但一谈到身份认同问题,大家就感到盲然和无助,从与当地政府签定合同走马上任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始终感到有一种身份危机【3】。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如果是工人,可又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可又没有编制,有的干脆就戏称自己是“候鸟”、“临时工”,这种尴尬的身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建设中被边缘化,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3工作开展艰难我们虽然通常把那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

13、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称之为村官,但实际上大学生村官与真正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在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上,和本地选出来的村官有很大差距。本土村官对情况要熟悉的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而且大部分村民对一名学生官还不是很放心;另一方面从实际工作中来看,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一般基层组织不会大胆启用大学生村官独立担任某个重要职务,没有决策权,只能干些辅助工作,有的甚至只是到村上挂个名。还有的根本就没有到村担任过村支书或村主任等职务,被随意抽调从事文件起草、档案整理、村级卫生清洁等临时性工作,造成部分大学生村官实际上脱离了村级工作岗位,分散、牵扯了大

14、学生村官的精力,对于这些工作,他自嘲为“打杂”;再者就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被迫选择了村官这个职业,但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技能偏离了农村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工作实践中很难有效应用,难以有发挥其才干的空间。4、存在的问题十七大以来,虽然从党中央到各级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为让他们尽快适应“村官”这个特殊岗位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实际工作中了解到,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学习及生活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工作动机不正确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 【4】,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部分大学

15、生村官就直言不讳的表示当初选择这个职业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赶上好政策考公务员,捧“铁饭碗”,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还有的把到农村工作当成是体验生活,增加人生阅历,但一旦真正体验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农民的不易,所有的美好想象和新鲜感就会荡然无存,就会后悔当初的选择。4、2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大学生村官是直接从校园到农村基层任职,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当真正走进农村和农民打成一片,面对繁杂的农村工作,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再加上语言不通、生活方式不同、饮食不习惯等大大影响了扎根农村的信心。特别是那些从小在城市生活,没有真正在农村呆过的“公子哥”、“大小姐”,对农村艰苦的

16、环境和自然条件,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没有心理准备,对前景感到迷茫。还有的地方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地方负责人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排斥“外地人”,实行任而不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大学生村官得不到煅炼,意志受挫。4、3面临信任危机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想通过考公务员、考研究生等进一步深造或获得更稳定的工作,从个人发展上看,应该鼓励和支持,但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看,村官的频繁更换是不利的,一般乡镇干部对她们三年后能不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因此在学习、培训、福利等关系个人利益问题上有所顾虑。另一方面,由于村官的工资待遇、管理机制等原因,致使大学生村官对聘用期满后政府的承诺能否兑现,对以后的走与留

17、有诸多顾虑,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的情绪,使他们难以真正扎根农村,深入开展工作。5、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对策5、1完善选聘任用机制一是完善选聘机制,把好源头关。应根据农村需要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在选聘前,对所需村官数量进行科学统筹,避免盲目和重复,对报名的大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多种渠道把报名学生的想法摸透,性格搞清,专业弄明白,了解拟聘大学生任职意向,建立大学生村官任职信息库【5】,从德、能、才等多方面考察是否适合农村工作。二是要做好任用工作,做好对口分流。要根据不同村经济发展特色和干部需求合理进行岗位分配,要尽量保证大学生的“专业”与其任职地的“产业”相对应,真正做到专业

18、对口、物尽其用,严禁杜绝在工作分配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一级领导,防止被“架空”“挂名号”等问题,杜绝“村官镇用”的现象。5、2健全培训帮扶机制一要建立“经常化”培训机制。要把大学生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市(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统筹进行安排,以举行培训班、一对一帮扶等形式重点对党对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经验技巧等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民群众,全面适应农村工作。二要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坚持“走出去”,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思想观念新、文化基础好、掌握技术快的优势,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参观新农村建设,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

19、验,通过学习,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增长见识,把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成功经验和实用技术引入当地,带动本地特色经济的发展。要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让他们相互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探讨、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5、3孕育教育激励机制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创造热情,但大多缺乏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和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现实岗位与更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注重实践锻炼,提高能力素质,使其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技能、村务管理方法,提高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能力【6】。二是要完善激励机制。要关心大学生

20、村官的住宿、交通、就医等问题,尽可能创造栓心留人的环境;要想方设法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切实让大学生村官留的安心、干的尽心。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三年多以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制度、机制有待完善。不管怎样,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对人才需求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科学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制度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参考文献【1】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2】盖晓春: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完善农业教育体系,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3】潘宁:村干部的困境与出路,调研世界2006年第3期。【4】签学伟: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5期。【5】杨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内发,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2卷(1)。【6】 张清国,大学生村官选拔与培养途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