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4学时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4044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4学时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学习4学时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学习4学时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学习4学时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学习4学时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4学时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4学时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课件.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导 论,学习:4学时,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重要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全方位应用中医基础理论,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中医内科学研究的对象,内科疾病以内科方法治疗的疾病,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如何研究,中医理论指导,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研究的方面,发病机理诊断辨证论治规律转归预后康复预防调摄,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中医内科学定义,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述中医内科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证

2、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转归预后、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教学体例,根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确定教学的内容和讲课体例几代人的努力完善,还在完善中。,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一、概述,包括病名、别名、来源与沿革等。什么是病?病是内、外病因作用于人体,造成人体失去健康(不健康)的状态。即机体内的水火、气血、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而发生的违和状态。因每一疾病均有其内在的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故病名则是针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且有其限定的外延。别名,指对本病古今医家提出的其它名称。中风、厥。来源,限定于最先提出病名的医家论述。沿革

3、部分,简洁地叙述该病的历史与发展概况。I,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二、病象,病象(中医独具)即疾病的外在表现,即广义的症,也包括检体所见之体征。“症者,病之征验也,“有诸内,必形诸外,症即是内在疾病的外在表象(病为内,症为外)。它包括了自觉症状、他觉症状,也包括了检体所见,以及仪器检查等内容。它能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辨证、演变规律和分析病机等提供主要的依据。症有主次之异及不同组合等变化,临床诊断就是寻找这种变化规律,从而确定诊疗决策。(主线与辅线),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三、病位,病位即指病人患病的具体部位。但病位有标本传变之异,且又与整体状态联系

4、在一起。因此,病位对于中医内科学这一注重以五脏为核心的整体辨证理论与实践来说,意义十分重要。(引经药),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四、病性,病性是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内科病证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分,但在实际临床中往往是互相交错的,如上实下虚、阴阳错杂、表里相兼、寒热真假等。故古称内科为杂病、大方脉科等,即源于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四、病类,病类即指疾病的分类。类有共性之意,所以病类的划分是依据病象、病位、病性等,找出共性的一面,以利于临床的辨证与论治。如喘分虚实,水肿分阴阳,咳嗽分内外等等,这些都是从不同方面去探究疾病的变化规律。,20

5、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六、病,病程即指疾病的发生到向愈的时间。病程的长短说明了机体内在的正邪相争与病情状态,也是医生判断病人预后转归的依据之一。,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七、病因病机,金匮病因: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气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即发病的具体原因。内科病证主要是内外二因。内因有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逸失调等,也包括了内生病邪,如痰浊、瘀血、水饮与先天禀赋等。外因多指六淫邪毒与疫疠之气。

6、,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机即病理。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原理。说明疾病的正邪相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分析其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夹杂、气血津液的变化等机理。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其中列举了病机十九条,从各种不同证候中提示了分析疾病机理的例子。诊断疾病,必须掌握病机,才能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法。,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机关键是指发病机理中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于疾病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中医临床辨证,首先要抓住病机关键。抓住了病机关键,就能提纲统目,辨证思维清晰,收效

7、自然功倍,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八、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医生诊病后所作出的结论,即判断病人所患疾病及其病情程度。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病象(症状、体征)与理化检查。病史指病人患病的原因,发病的时间,伴随的症状、程度,以及疾病演变规律的总称。不是病人患病时间的先后罗列或叙述,而是需要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判断其演变规律。(提炼)症状与体征是指病人通过医生的望、闻、问、切四诊所见到的疾病的外在征象。它是疾病诊断的核心内容。理化检查是中医四诊的延伸,即运用现代诊疗仪器对人体的内在气血、脏腑与组织器官及其排泄物的检测。因其具有客观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临床的辅助诊断。鉴别是指

8、已诊断的疾病与易于混淆的其它疾病的区别。如心痛有表现胃痛者,当与胃痛鉴别之;咳血与吐血,二者皆有血自口出,亦当析而别之等等。临床运用好鉴别,自然能提高诊断的水平。,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九、辨证论治,证,是指患病时出现的互有联系的一群症状,也称信息群。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辨证是指将四诊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

9、研室,治则,即治疗原则,亦即法则。它的确立必须立足于病机关键与辨证结果,指出该病的治疗方向。内科治则主要包括治病宜早、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脏腑补泻、异法方宜、正治反治等,临床需结合具体病证而定。治法,是具体的治疗方法。它上承治则,下启方药。治法主要分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多本古人之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八法之变可生众法;外治法古人有八十七法之多,诸如涂、敷、针、灸、蒸、熏、浴、刮等,亦常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独特的疗效。,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方药,即方剂、药物。“可准之谓法,不易之谓方”,“方以类聚”,也就是说方为承法而组、合药而妙用的充分体现。方有大、

10、小、缓、急、奇、偶、复7类。组方之法必备君、臣、佐、使之妙道充分体现中医学术之特色。用药必重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炮炙诸法。,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十、转归与预后,转归,是疾病、证候转化与归宿的一般规律。预后:是疾病最终结果亦即善恶的预测。,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十一、预防与调护,调护,指调摄与护理。有道是“三化医治,七分调养“,可见调护历来为中医学所重视。内容包括生活起居,劳逸结合,情志调节,饮食节制等。预防: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已患疾病防止恶化、传变的措施,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之义。,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十二、小

11、结,小结,为各病证教学内容的扼要总结,特别要指出本病证的重点,难点与疑点。,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怎样学好中医内科学?,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1、基础知识西医三大支柱中医学的基础。越多越好。复习。经络、腧穴诊断学(脉学、舌诊等)中药(四百味)方剂(汤头歌),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2、阅读,可读性强、有巨大兴趣、临床家之书。*所以: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不读其书)、研究生平,晚年多可信,有文字之医,要注意。一段话。出自王三尊医权初编,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夫

12、石室秘录一书,乃从医贯中化出。观其专于补肾、补脾、舒肝,即医贯之好用地黄汤、补中益气汤、枳术丸、消遥散之意也。彼则补脾肾而不杂,此又好脾肾兼补者也。此乃读书多而临床证少,所谓文字之医是也。惟恐世人不信,枉以神道设都教。吾惧其十中必杀人之二三也。何则、病之虚者,虽十中七八,而实者岂无二三,彼只有补无泻,虚者自可取效,实者即可立毙医贵切中病情,最忌迂远牵扯。凡病毕竟直取者多,隔治者少,彼者用隔治弃直取,是以伐卫致楚为奇策,而仗义执言为无谋也。何舍近而求远,尚奇而弃正哉。予业医之初,亦执补正则邪去之理,与隔治玄妙之法,每多不应。后改为直治病本,但使无虚虚实实之误,标本缓急之差,则效如桴鼓矣。,202

13、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可读:古典:临证指南医案、医学衷中参西录、内经知要、血证论、医林改错现代:壶天散墨、医案助读、任继学、施今墨、张琪、朱良春等,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3、多思,病因与病机的关系每一种病的特点相似疾病的鉴别一药用于多病(异病同治),一病用多方治疗(同病异治)-支撑点与其它学科知识互补。金匮、温病、伤寒,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4、活学活用,方剂的借用,大黄牡丹皮汤、四妙勇安汤、升陷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5、勇于实践,中医的存在得益于疗效,是长处、离开临床空抓住实践机会:课间实习、毕业

14、学习(夜间、休息日)模拟实战不可作文字之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座右铭,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34,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复 习,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1 六淫2 七情七情太过,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3 饮食4 内生五邪5 痰饮6 瘀血7 劳逸太过8 外伤:枪弹、金刃、跌打、持重努伤、烧烫、冻伤、虫兽、食物中毒、药物中毒。,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气病证候虚,病因:劳伤过度,久病失养而耗伤元气者,皆属气虚。表现: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小便清或频,

15、脉虚弱或虚大等。内脏下垂及阳虚。,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气病证候实,病因:多由痰火、食滞、湿热、郁结等所致或外感治疗不当而引起。表现:胸闷脘痞,痰多喘满,气粗,腹胀,大便秘结,脉弦滑或弦数等。气实可化火,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气虚治疗,气虚者,其补气主要是补肺、肾、脾之气,因脾胃为元气生化之源,脾胃虚衰则元气不足,其它脏腑亦因元气不足而虚弱。肺为脾之子,脾气不足,最易导致肺气出入升降失常,加重病情的发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又为气化之司,故肾气不足,则可引起一系列水液气化失调的病证。因此,气虚的治疗,一般是根据气虚的不同病机,以补肺脾肾之气为

16、主。补脾胃气虚,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肺气常用补肺汤;补肾气常用大补元煎、金匮肾气丸等。如果出现兼有痰火等虚中挟实证候,则须根据情况,分清主次,视其轻重缓急进行治疗。,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气实的治疗,至于气实证,主要因气郁、气滞、气逆以及外邪侵犯所致,与肝、肺、脾三脏关系较为密切,故多采用泄肝、理脾、宣肺、降逆、散寒、化结等法。一般气实之证多较复杂,故当分别其与脏腑的关系,针对性治疗。如肺气郁阻者宜开,胃气积滞者宜导,肝火上逆者宜降,肝气郁结者宜疏,胆气壅滞者宜和,肝胆火盛者宜泄,气滞而痛者宜调。如湿、食、痰、火夹杂为患,则当分清轻重缓急进行调治。,2023/4

17、/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血病证候出血,病机:风、火、燥、热损伤脉络;过食辛辣刺激食物或肥甘之品积久化热;七情过极,变生内火;素有血病,恣情纵欲,耗伤肾阴,虚火伤络;跌打损伤,强力负重。表现:咳、吐、尿、便、崩,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血病证候瘀血,病机:邪毒内侵;出血后处理不当;产后恶露不下;挫伤脉络;内生疾病血行不畅;表现:疼痛、痛处固定、针刺样、烦热,口干不饮、眼睑黑、唇色暗、皮肤紫斑、或有血丝红缕、甚则甲错、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血病证候血虚,病机:出血过多;生血不足;表现:面色苍白、唇舌、爪甲色淡无华、

18、头晕,心悸怔忡、气微而短、疲倦乏力,或手足发麻,脉细。,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出血的治疗,凡由火热引起出血者,以泻热止血为大法。如肝胆火热内炽出血,用龙胆泻肝汤之类;血热妄动出血,用犀角地黄汤之类;胃火内炽出血,用金匮泻心汤之类;阴虚火旺咯血,用沙参麦门冬汤之类;肠风下血,用槐花散之类;热在下焦尿血,用小蓟饮子之类;如因脾不统血或气不摄血致出血者,法当益气摄血,可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之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瘀血的治疗,瘀血的治疗,视病情而定。如瘀血内结,可行血破瘀,用桃仁承气汤或抵挡汤之类,如瘀血阻滞,可行气活血,或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之

19、类;因寒滞经脉而血瘀者,可温经活血,用温经汤之类;因正虚无力推动血行而瘀者,又当扶正祛瘀同用。,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血虚的治疗,主要是补气养血,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妇人血虚,多用四物汤或当归补血汤之类。若精血双亏,则应佐以益肾填精之品。,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风外风,特点:病起急骤,身热而渴,或兼咳嗽,肢体酸痛,或骨节红肿,游走不定,或皮肤出现风疹作痒,或口歪舌强等。辨证论治:风寒:如感冒伤风,证见头项强痛,恶寒或发热无汗,鼻塞,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疏风散寒,用葱豉汤或荆防败毒散之类。风热;风热外感,多犯上焦,见头胀,咽喉肿痛,发热不恶

20、寒,或少汗恶风,目赤胀痛羞明,咳吐黄痰,也可见头面红肿痛,乳蛾,鼻渊;如风热伤络,则为咳血,小便色黄,脉洪数等。治以疏风清热,用桑菊饮或银翘散之类。风湿:风湿为患,表现为肌表经络的证候可为头痛而重,骨节疼痛,走窜不定,湿疹、水疱等;表现为肠胃的证候则为肠鸣腹痛,泄泻,清稀如水等。治以散风化湿,在肌表经络者用羌活胜湿汤之类,在肠胃可用藿香正气散之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风内风,特点:多系肝阳肝火、阴血亏虚所产生,或因情志、起居、饮食失节而诱发,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多有头目眩晕,抽搐震颤,癫狂,或卒中,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等。辨证论治:病情轻者,主要表现为头目眩晕

21、,心绪不宁,手足颤动;重者可突然出现昏迷,口眼歪斜,角弓反张,半身不遂等证。热极生风,必兼热盛症状;虚风内动,必兼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症状;血虚生风,必兼血虚内燥症状。凡热极生风者,宜平肝熄风,用羚羊钩藤汤之类,酌情可加用安宫牛黄,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火实火,特点:多由外感,病程短,多有壮热,面红耳赤,口渴心烦,喜冷饮,甚者狂躁、谵语、昏迷,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唇焦,苔黄燥或起刺,脉洪数等。辨证论治:心火炽盛:主证为面红耳赤,五心烦热,口燥唇裂,舌碎糜破,甚则喜笑无常,谵语,神昏,吐血等。治以清泻心火,用泻心汤等。肝胆火盛:主证为胁痛耳聋,少寐多梦,头昏目赤,口苦,筋

22、痿,或淋浊、溺血等。治以清泄肝胆,用龙胆泻肝汤等。肺火壅盛:主证为气粗鼻煽,咳吐稠痰、烦渴欲饮,大便燥结,或鼻血、咳血等。治以清肃肺热,用千金苇茎汤或泻白散等。胃火炽盛:主证为烦渴引饮,牙龈腐烂而痛或出血,呕吐嘈杂,消谷善饥等。治以清泻胃热,用清胃散等。大肠火热:大便秘结不通,或暴泻黄赤,肛门灼热等。治以泻下积热,用大承气汤等。小肠火热:主证为少腹坠痛,血淋热浊等。治以清心降火,用导赤散之类。脾火内炽:主证为口舌干燥,烦渴易饥等。治以清脾泻火,用泻黄散等。膀胱有火:主证为癃闭淋沥,遗溺浑浊、尿血腹痛等。治以清利火热,用八正散之类。火热人心,蒙蔽清窍:主证为神昏、谵语、抽搐等。治以清心开窍,用安

23、宫牛黄丸、至宝丹等。,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火虚火,特点:多因内伤而起,病势缓慢,病程长,证见潮热盗汗,午后颧红,虚烦失眠,口干咽燥,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耳鸣健忘,腰酸遗精,舌质红绛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等。辨证论治:肾虚火动:肾阴不足,相火妄动,主证为虚热骨蒸及其它阴虚证候。治以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之类,骨蒸者用清骨散之类。脾胃虚火:主证为渴喜热饮,懒言恶食等。治以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或黄芪建中汤之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湿外湿,特点:多与气候环境有关,如阴雨连绵,或久处雾露潮湿,均易发生湿病;又脾胃素弱,也容易感受外湿。其临床表现多

24、有身重体酸,关节疼痛,甚者屈伸不利,难以转侧,其痛常限于一处不移,苔白微腻,脉濡缓等。寒湿:全身疼痛,以关节痛为重,行动不便,无汗,便溏,或见四肢浮肿。苔白腻,脉濡缓。治以蠲痹通络,用蠲痹汤之类。风湿:见风证辨证论治。湿热:发热心烦,口渴自汗,四肢关节肿痛,胸满黄疸,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化湿,如苍术白虎汤之类;以关节肿痛为主者,用桂枝白虎汤之类;以黄疸为主者,用茵陈五苓散之类。暑湿:呕吐泄泻,发热汗出,胸闷腹满,不思饮食,苔白滑,脉虚濡。治以芳香化湿,用藿香正气散之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痰,特点:胸部痞闷,胁肋胀痛,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腹泻,心悸,

25、眩晕,癫狂,皮肤麻木,关节痛或肿胀,皮下结节或肿,溃破流脓,久不收口,苔白滑或厚,脉滑。辨证论治:风痰咳嗽:即一般伤风有表证咳嗽,治以宣肺化痰,杏苏散之类。痰湿犯肺: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治以燥湿化痰,用二陈汤之类。痰热伏肺:肺有伏热,痰粘而黄,治以清热化痰,用清金化痰汤之类。痰蒙心窍:卒然昏仆,痰涎壅塞,治以化痰开窍,用稀涎散之类。痰核瘰疬:项下痰核瘰疬,治以消痰散结,用消核散之类。痰气相搏:气为痰滞,痰因气结,痰涎壅塞,喘咳气急,胸膈噎塞,治以降气化痰,用苏子降气汤之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饮,特点:临床症状多随饮停部位而异。如见呕吐,肠鸣漉漉,是为痰饮,饮在肠胃

26、;如咳唾引胁下作痛,心下痞硬,则为悬饮,饮停胸胁;如体重而肿,为溢饮,饮在四肢;如喘咳气逆,不能平卧,为支饮,饮在膈上。痰饮:证见脘腹胀满,呕吐清水,思水不欲饮,肠中水声漉漉,苔白,脉弦滑。治以温化痰饮,用苓桂术甘汤之类。悬饮:饮在胁,咳唾引痛,心下痞硬,发热汗出,苔白或腻,脉弦。治以攻逐水饮,用十枣汤之类。溢饮:干呕发热而渴,面目四肢浮肿,身体疼重,苔白或微黄,脉浮而散。治以发汗逐饮,用大青龙汤或小青龙汤之类。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平卧,身体微肿,脉弦细,苔白。治以泻肺逐饮,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之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湿内湿,内湿之证,皆与脾胃有关,故以脾胃症状为

27、主,如口淡乏味而腻,食欲不振,或食而不多,胸脘痞闷,嗳气泄泻,肢软无力,头痛身重,苔自厚而腻,脉濡弱等。,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心,相关疾病:相关疾病:心悸、心痛、健忘、失眠、遗精、癫狂、昏迷、气喘、吐血、衄血、舌疮、尿血等,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心阴虚,病机:思虑过度,营血亏虚,阴精暗耗,阴不敛阳,心阳浮越。主证:心悸、心痛、少寐,心嘈、舌质淡红,苔少而干。治疗:滋阴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痰火扰心,病机:思则气结,津液凝聚为痰或脾不健运

28、,湿痰内蕴,蕴入化火,痰热内扰,甚则上蒙心包,神不守舍。治疗:清心豁痰方药:黄连温胆汤或礞石滚痰丸,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饮遏心阳,病机:水湿内停,积久成饮,停于胸中,阻遏心阳主证:心悸,眩晕,呕吐,舌苔白腻,脉滑或沉紧。治疗:温阳化饮方药:小半夏汤或苓桂术甘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心血瘀阻,病机:劳倦伤心,心气不振,气滞脉中或痹证日久,内舍于心,血脉痹阻,络道不和。主证:心悸不宁,胸部刺痛或牵及两胁肩,舌质暗红,并见紫色瘀点,苔少,或见面青,唇甲青紫,脉涩等。治疗:活血化瘀通脉方药:失笑散或血府逐瘀汤之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

29、内科教研室,兼证,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归脾汤心肾不交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或交泰丸痰瘀互结化痰祛瘀黄连温胆汤热移小肠清利实热导赤散或凉膈散之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心阳虚,病机:思虑伤神,劳心过度,心气不足主证:心悸、气喘、心痛、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治疗:温心阳,益心气。方药:桂要、支加附子汤或养心汤等。,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肝,相关疾病:中风、眩晕、头痛、痉、痫、昏厥、积聚、耳鸣、疝、吐血、衄血、惊恐、不寐、麻木、震颤等病证。,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肝气郁结,病机:郁怒伤肝,木失条达,肝气横逆,疏泄无权,气机阻滞不畅

30、,为痛为聚,血行瘀阻,经脉痹塞,为癖为积。主证:胁痛、呕逆、腹痛则泻,便后不爽,积聚、苔薄、脉弦。治疗:疏肝理气,破积散聚方药:柴胡疏肝散或血瘀丸,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肝火 上炎,病机:肝胆疏泄无权,气郁化火,火随气窜,或火性上炎,上扰巅顶。主证:胁痛,呕吐,眩晕,头痛,狂怒,耳聋,耳鸣、目赤,吐衄,舌边光红,苔黄或干腻,脉象弦数等。治疗:清泄肝胆方药:龙胆泻肝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肝阳妄动,病机:肝气化火,阳气暴张,火随气窜,横逆络道,血随气升,上冲巅顶。主证:昏厥、痉挛、麻木、眩晕、头痛、脉弦。舌体歪斜颤动,舌质红,苔薄黄等。治疗:平肝

31、熄风方药:羚羊钩藤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寒滞肝脉,病机:外感寒邪入侵厥阴肝经,肝气失宣,络气痹阻主证:少腹胀痛,睾丸坠胀,或阴囊收缩,舌润滑,苔白,脉象沉弦或迟。治疗:温经暖肝方药:暖肝煎,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肝阴不足,病机:肾阴不足,精不化血,血不养肝,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主证:眩晕、头痛、,耳鸣、胁痛、肢麻震颤,雀目,舌质红干少津,苔少,脉弦细数。治疗:柔肝滋肾,育阴潜阳方药:一贯煎或大补阴丸。,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肝病兼证,肝气犯胃泄肝和胃四逆散合左金丸肝脾不和调和肝脾逍遥散肝胆不宁养肝清胆宁神酸枣仁汤痰热内扰

32、 化痰清热黄连温胆汤肝肾阴虚滋阴降火杞菊地黄丸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黛蛤散或泻白散,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脾,相关疾病:泄泻、霍乱、黄疸、胃脘痛、呕吐、呃逆、水肿、鼓胀、痰饮、吐血、便血、崩漏。,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脾阳虚衰,病机:胃病日久,饮食生冷肥甘,或过用寒凉药物,及高年体弱或病后失养,脾阳不足运化无权。主证:面黄少华,脘冷或泛吐清水,腹胀,食入运迟,喜热饮,便溏、溲清、舌淡、苔白、脉濡弱。治疗:温运中阳方药:理中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中气不足,病机:素体气虚或因病久耗伤脾胃之气,升清降浊无权。主证:食少纳呆,腹胀便

33、溏,声低气短,四肢乏力,肠鸣,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缓或濡细。治疗:健脾益气方药: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寒湿困脾,病机:涉水淋雨,坐卧湿地,或内湿素盛,中阳被遏,脾失运化。主证:饮食不香,中脘饱闷,口甜而粘,头身重困,便不实或泄泻,舌苔白腻,脉濡细。治疗:运脾化湿方药:胃苓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湿热内蕴,主证:脘胁痞胀,不思饮食,身重体困,面目身黄,小便色赤不利,苔黄而腻,脉濡数。或见口渴,口苦,便溏,发热。治疗:清热利湿方药:茵陈蒿汤,四苓散。,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脾病兼证,脾胃不和益气运中,调

34、和脾胃半夏泻心汤脾肾阳虚健脾温肾理中汤全四神丸脾湿犯肺燥湿化痰二陈汤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归脾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肺,相关疾病:感冒、咳嗽、哮喘、肺痈、肺痨、咳血、失音、衄血、胸痛。,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阴虚肺燥,主证:咳呛气逆,痰少质粘,咳吐不利,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少寐失眠,口干咽燥,或音发嘎,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滋阴润肺方药:百合固金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肺气亏虚,主证:咳而短气,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音低怯,面色光白,畏风形寒,或有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补益肺气方药:补肺汤,2023/

35、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痰浊阻肺,主证: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粘稠,胸胁支满疼痛,倚息不得卧,苔腻色黄,脉滑。治疗:化痰降气,涤痰去壅方药:三子养亲汤或葶苈大枣泻肺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风寒束肺,主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稀薄,苔薄白,脉浮紧。或咳嗽频剧,气急身重,痰粘色白量多,发热恶寒,苔白滑,脉浮滑。治疗:发散风寒、或散寒化饮方药:三拗汤或小青龙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邪热客肺,主证:咳声洪亮,气喘息促,痰稠色黄,或咯吐腥臭脓血,咳是胸痛引背;鼻干或鼻衄鼻煽;或流脓涕,气息觉热;身热,烦渴欲饮,咽喉肿痛

36、;大便干结,小便赤涩不利;舌干质红,苔黄燥,脉数。治疗:清肺泄热方药:泻白散或千金苇茎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肺病兼证,脾虚及肺培土生金四君子汤肺肾两亏滋阴养肺生脉散,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肾气不固,主证:面色淡白,腰脊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色清,甚则失禁,滑精早泄,尿后余沥,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固摄肾气方药:大补元煎,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肾不纳气,主证:短气喘逆,动则尤甚,咳逆汗出,小便常随咳嗽而出,甚则痰鸣,面浮色白,舌淡苔薄,脉虚弱。治疗:纳气归肾方药:人参胡桃汤或参蛤散之类,2023/4/1,长春中医学

37、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肾阳不足,主证:面色淡白,腰酸腿软,阳萎,头昏耳鸣,形寒尿频,舌淡苔白,脉沉弱。治疗:温补肾阳方药: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肾虚水泛,主证:水溢肌肤,则为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汤,腰腹胀满,尿少,水泛为痰,则咳逆上气,痰稀薄,动则喘息,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温阳化水方药:真武汤或济生肾气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肾阴亏虚,主证:形体虚弱,头昏耳鸣,少寐健忘,腰酸腿软,或有遗精,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治疗:滋养肾阴方药:六味地黄丸,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阴虚火旺,主证:颧红唇赤,潮热

38、盗汗,腰脊酸痛,虚烦不寐,阳盛梦遗,口咽干痛,或呛咳,小便黄,大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肾病兼证,肾虚土衰补火生土四神丸肾水凌心温化水气真武汤,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治疗原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按照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制定的,对治疗过程中的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意义。其内容可概括为整体论治、治病求本、动中施治、医护结合和八法运用等。,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整体论治,由于人体的脏腑、经络以及形体诸窍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同时又与自然界保持密切联系。因此,人体任何

39、局部的疾病往往影响到全身,治疗时单纯治疗局部是不够的,更应该注意整体,从调理整体达到治疗局部病变的目的。再者,治疗中还应该结合天时、地理、体质等因素通盘考虑,采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指对发病的根本原因予以治疗。“本和“标是相对而言的,如就正邪而言,正气是本,邪气是标;就疾病先后而言,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续发病是标。通过辨证分析能够认识疾病的本质,看出标与本,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法则,必须掌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以及“预防为主”等内容。至方药的加减增损

40、,不应于在治疗中用一法一方守到底 无论外感病或内伤病,都有一定的阶段性,既要熟悉某一阶段的特点,又要知道其转化的规律,从而能够知常达变,随证施治。,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医护结合,疾病的治疗效果与调护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加强精神、饮食起居、服药等方面的护理,至关重要。在临床床上,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在辨证施治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疗效,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汗法,汗法是开泄肌腠,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1适用范围:汗法除适用于一般外感初期外,还适用于水肿和疮疡病的初期以及斑疹将透的阶段。2运用:(1)表实证:辛温发

41、汗,辛凉发汗。(2)虚人表证:滋阴发汗,助阳发汗。3注意和禁忌(1)凡剧烈吐下之后,以及淋家、疮家、亡血家等,原则上都在禁汗之列。(2)发汗应以汗出邪祛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汗出过多,损伤阳气,用量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虚人表证尤需注意。(3)用发汗剂时,必须告诉病人,服药后要避风寒,暂禁油腻厚味。,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吐法,吐法是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使之从口涌吐而出的一种治法。1适用范围:吐法适用于痰涎壅盛,食积胃脘不化,恶心欲呕,或误食毒物尚留胃中等疾病。2具体运用:多用于病情严重急迫,必须迅速呕出之实证。根据病情不同,可分别采用药物或非药物吐法。3注意和禁忌(1

42、)凡病情危笃,老弱气衰者;诸失血者;诸喘息不安者;妊娠或产后,原则上都列为禁忌。(2)凡服用吐剂,一般以一吐为快,不宜反复使用。(3)凡用催吐剂时,应告诉患者,吐后稍俟方可进食。宜先进糜粥,禁食生冷硬物,且要慎避风寒。,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下法,下法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泄大便的一种治法。1适用范围:常用于邪在肠胃,燥屎内结,热结于里,以及水结、蓄血、痰滞、虫积等疾病。2具体运用:下法主要用于里实证,因证候不同,可分别为寒下、温下、逐下、润下、通瘀、攻痰、驱虫等具体治法。3注意和禁忌(1)凡邪在表或邪在半表半里一般不可下;阳明病腑未实不可下;年高津枯便秘,或素体虚弱、阳气

43、衰微而大便艰难者,不宜用峻下法。妇女妊娠或行经期间,皆应慎用。(2)下法应以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正气受伤。并告诉病人,如大便已通,或痰、瘀、虫积、水邪已去,则停服下剂。,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和法,和法是一方面祛邪,一方面扶正,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一种和解治法。1适用范围:此法运用范围很广,如少阳证、太阳少阳及少阳阳明合病,肝胃不和,肝郁所致的月经不调,肝木乘土的腹痛泄泻等。2具体运用:适用于病在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而汗、吐、下法又不能用的情况。具体治法有和而兼汗、和而兼下、和而兼温、和而兼消、和而兼补等。3注意和禁忌:凡病邪在表未入少阳者、邪已入里之实证以及虚寒证,

44、原则上都列为禁忌。,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温法,温法是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回阳救逆,温中散寒,从而达到补益阳气而祛邪治病的目的。1适用范围:温法适用于寒邪留滞或由热证转变为寒证的疾病。2具体运用:温法主要用于里寒证,包括回阳救逆和温中散寒。3注意和禁忌:凡热伏于里,热重厥深,形成真热假寒者;内热火炽而见吐血、溺血、便血者;素体阴虚,舌质红、咽喉干燥者,挟热下利,神昏气衰,形瘦面黑,状如槁木,阴液虚脱者,原则上都列为禁忌。,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清法,清法是治疗一般热证的一种方法,有退热降火、保津除烦止渴的作用。1适用范围:

45、凡热证,不论热在气分或营血,内伤或外感,只要里热炽盛,皆可用清法治疗。2具体运用:因为热有在气分、在营血的不同,故具体治法包括:辛凉清热,苦寒清热,清营透热,咸寒清热,养阴清热和清热开窍等。3注意和禁忌: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禁用;体质素虚,脏腑虚寒者禁用;因气虚血虚而引起的虚热慎用。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和命门火衰的虚阳上浮者,皆不可误用。,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补法,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的一种治法。1适用范围:适用于正气不足、体力虚弱的病人,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正气虚弱而无力逐邪者。2具体应用:补法首先要照顾脾肾,因这两脏为先后

46、天之本。一般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法。3。注意和禁忌:实证表现为虚证假象暑 禁补;在运用补剂时,为了防止因虚不受补而发生气滞,应在补药中少佐理气药。,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消法,消法包括消散和消破两个内容,其作用与下法相似而又有不同。1。适用范围:气血痰食所形成的积聚凝滞等疾病。2。运用:针对病因、病症、病机的不同,有消坚、磨积,行气、利水,消瘀,消食导滞,消痰化饮,消水散肿等具体治法。注意和禁忌:气滞中满的腹胀及土衰不能制水的肿满禁用;阴虚热病见口渴不食,或因脾虚而有腹胀泄泻者禁用;脾虚生痰或肾虚水泛为痰者禁用;妇人血枯而月经停闭者禁用。,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治疗方法,内治法外治法,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内治法,汤散丸膏丹酒注射液,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外治法,贴涂敷熨熏浸洗蒸扑填导,2023/4/1,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