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运动系统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运动系统 课件.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一 运动系统,一、目的要求:1、通过对颅骨模型的观察,掌握颅骨的各块骨的名称和位置,以及颅骨的缝、囟、窝、孔、管、窦;2、通过对躯干骨模型的观察,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脊椎骨各部的特征,以及男女骨盆的区别;3、通过对四肢骨模型的观察,掌握体表骨性标志和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4、通过对肌肉模型的观察,掌握全身浅层的肌肉和大腿、小腿肌肉的分群和组成及功能。,二、材料1、全身骨骼标本2、全身骨骼肌模型 3、颅骨整体标本及模型4、颅骨分离模型5、四肢骨、躯干骨分散标本及模型6、鼻旁窦模型,踝huai、髁k、髂qi、髋 kun、颧qun、跖zh、趾zh、颞ni,三、观察内容,(一)、颅
2、 骨构成:29 块颅骨形态:扁骨和不规则骨作用: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接,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的作用。分部: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内有颅腔,容纳脑)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参与围成眶、鼻腔、口腔),一、骨骼,颅的分部和组成,脑颅,脑颅骨,不成对,额骨,枕骨,蝶骨,筛骨,成对,顶骨,颞骨,面颅,面颅骨,成对,颧骨,上颌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1、脑颅cerebral cranium8 块脑颅骨的配布:额骨 frontal bone 筛骨 ethmoid bone 蝶骨 sphenoid bone 枕骨 occi
3、pital bone 颞骨 temporal bone 顶骨 parietal bone,各一块,各两块,.额骨 左右各有一空腔,称额窦(在鼻旁窦模型上寻找)。,筛骨 部位:两眶之间,参与构成颅腔的底、鼻腔的顶和侧壁。形态:冠状面呈“巾”字形组成: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蝶骨 形似蝴蝶,位于颅底中央。,上面观,前面观,外侧面,内侧面,茎突,颧突,内耳门,外耳门,.颞骨 部位:颅的两侧,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下颌窝,.枕骨 枕骨大孔,枕髁,新生儿脑由于脑和感觉器官发育较快,而咀嚼功能 尚未发达,因此,脑颅大于面颅。颅顶呈五角形。,新生儿颅的特点及生后的变化,新生儿有许多颅骨尚未发育完全,
4、骨与骨之间的间 隙很大,在颅盖各骨之间仍为结缔组织膜连接,这些颅 骨交接处的间隙,称颅囱。颅囟有前囟、后囟(枕囟)、蝶囟(前外侧囟)和 乳突囟(后外侧囟),三窝为三级阶梯状的窝。前部最高,后部最低,分别称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2)面颅facial cranium 15块面颅骨的配布:鼻骨 nasal bone泪骨 lacrimal bone 颧骨 zygomatic bone下鼻甲 inferior nasal concha 上颌骨 maxilla腭骨 palatine bone 下颌骨 mandible犁骨 vomer舌骨 hyoid bone,各两块,各一块,
5、.上颌骨 maxilla 体内的空腔称上颌窦。,.下颌骨 mandible 呈马蹄铁形,分一体两支。,.舌骨 hyoid bone 位于下颌骨的下后方,和喉的上方,呈马蹄铁形,是一块游离的面颅骨,仅借韧带和肌肉与下颌骨相连。,舌骨体,(1)眼眶:为四面锥体形腔,眼眶尖经视神经管通颅中窝。,(2)骨性鼻腔 bony nasal cavity 邻居:上方以筛板与颅腔相隔 下方以硬腭与口腔分隔 两侧邻接筛窦、眶和上颌窦前口:犁状孔后口:后鼻孔内腔:借鼻中隔分为左、右 两半。,鼻中隔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骨性鼻腔的外侧壁由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卷曲的骨片,依次称上、中、下鼻甲,每个鼻甲下方之间隙,分别称
6、上、中、下鼻道。,(3)位于鼻腔周围的额骨、上颌骨、筛骨和蝶骨内有含空气的腔,总称为鼻旁窦,都开口于鼻腔。,名解,额骨,冠状缝,顶骨,枕外隆凸,人字缝,颧弓,蝶骨大翼,外耳门,翼点,上颞线,泪骨,鼻骨,乳突,眶下孔,上颌骨,颏孔,下颌骨,茎突,下颌角,颞窝,下颞线,颅的侧面观,颅底外面观 颅底外面高低不平,结构复杂,有许多神经血管通过的孔裂。,1、脊柱,(二)躯 干 骨,(参与构成脊柱、骨盆、胸廓),椎骨+胸骨+肋,椎骨一般形态:不规则骨椎体:短柱状(椎孔 椎管,容纳脊髓)椎弓:弓形骨板 2根1板7突起,第 1 颈椎,又称寰椎特点:环形,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构成: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上关节
7、面、下关节面、齿突凹第 2 颈椎,又称枢椎特点:有齿突。,第 7颈椎,又称隆椎特点:棘突长且不分叉,末端呈结节状 活体易触及,为计数椎骨的标志,(1)颈椎 cervical vertebrae特点:椎体小,棘突短而分叉(第7颈 椎除外),横突上有横突孔。,(2)胸椎 thoracic vertebrae 特点:肋凹胸椎两侧与肋骨相 接处的小关节面。上肋凹 下肋凹 横突肋凹(横突末端)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 叠瓦状排列。关节突:关节面几呈冠状位 上关节突关节面朝后 下关节突关节面朝前,(椎体两侧的上、下),(3)腰椎 lumbar vertebrae特点:椎体:在全部椎骨中最大棘突:宽大呈板
8、状,平直后 伸,末端圆钝,且棘 突间隙较宽,临床上 常经此进行腰椎穿剌。关节突:关节面几呈矢状位 上关节突关节面朝内 下关节突关节面朝外,(4)骶骨 sacrum 5 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略弯曲。,(5)尾骨 coccyx 34块尾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是人体退化的一块骨。底朝上接骶骨,尖向前下游离。,2、胸骨 sternum组成:柄:三切迹 体:27肋切迹 剑突:形态变化较大,末端游离。,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 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3、肋 ribs组成:肋骨、肋软骨数量:12对类型:真肋:第 1 7 肋,前端与 胸骨连接假肋
9、:第 8 12 肋,前端不 与胸骨连接肋弓:第 8 10 肋的肋软骨 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 接,形成的软骨性边 缘。浮肋:第11、12 肋末端游离,(三)四肢骨1、上 肢 骨,上肢骨,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锁骨,肩胛骨,臂骨,前臂骨,手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指骨,(1)锁骨 clavicle形状:横“S”形部位:胸廓前上方两端:内端(胸骨端):粗大,有关节面 与胸骨柄相关节 外端(肩峰端):扁平,有小关 节面与肩胛骨肩 峰相关节。全长可在体表扪及。,右锁骨,如无特殊声明,所显示均为右侧上、下肢骨。,(2)肩胛骨 scapula形态:三角形,扁骨部位:胸廓后外面,介于第 2 7 肋
10、骨之间组成:三角和两面。,肩峰,关节盂,喙突,上角,下角,喙突,肩峰,冈上窝,肩胛冈,冈下窝,关节盂,前面,后面,外侧角,构成:肱骨头+肩胛骨的关节盂特点:关节囊薄而松弛,前、后、上壁有肌腱编 入得到加強;惟下壁缺乏肌肉和韧带,容易脱臼。,肩关节,(2)肱骨 humerus形态:典型的长骨,组成:一体 上、下两端,前面,后面,(4)尺骨 ulna 位于前臂内侧,上端大,下端小。(5)桡骨 radius 位于前臂外侧,上端小,下端大。,前面,后面,肘关节 elbow joint构成: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是肘关节的主体部分。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由
11、桡骨头环形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肘关节 elbow joint特点:关节囊共同包裹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最易脱臼。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桡、尺侧副韧带加強。故常见桡尺两骨向后脱位。,(6)腕骨carpal bones形态:短骨组成:8 块,两列(每列 4 块)腕骨沟:8 块腕骨排列成的 掌面凹陷。,前面,(7)掌骨 metacarpal bones5 块。,前面,(8)指骨 phalanges of fingers:除拇指为2 节指骨 外,其余各指均为 3 节。,前面,2、下 肢 骨,下肢骨,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大腿骨,小腿骨,足骨,股骨,胫骨,腓骨,
12、跗骨,趾骨,跖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髋骨,(髋骨),髌骨,髌骨,髂嵴,髂结节,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前下棘,髂前上棘,髂嵴,耳状面,髂粗隆,髂窝,弓状线,(1).髂骨 ilium 位于髋骨的后上部,分体和翼两部。,外侧面,内侧面,两侧髂结节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可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自体骨移植的常用取骨处,骨盆的性别差异 男性 女性 骨盆形状 窄而长 宽而短 骨盆上口 呈心形 椭圆形 骨盆下口 狭小 宽大 骨盆腔 漏斗形 圆筒形 骶骨 窄长 宽短 曲度大 曲度小 骶骨岬 突出 突出 明显 不明显 耻骨下角 70 75 90 100,在女性,骨盆还是胎儿娩出的产道。,上口
13、和下口,(2)股骨 femur 位于大腿内,是人体最粗、最长的长骨,约为身高的1/4。呈拐杖形,可分为一体和上、下两端。,前面,后面,髋关节 hip joint 髋臼+股骨头特点:关节囊坚韧,上缘附着于髋臼的边缘,下缘前面附着于股骨转子间线包裹股骨颈的全部,后面仅包围股骨颈的内侧 2/3。故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之分。关节囊周围有多条韧带加強(髂股韧带最强厚)。关节囊后下壁较薄弱,股骨头多向后下方脱出。,(3)髌骨 patella 位于膝关节前方,与股骨髌面相关节,是全身最大的籽骨,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股四头肌腱包于它的前面,参与构成膝关节。,前面,后面,(4)胫骨 tibia部位:小
14、腿内侧形态:典型的长骨组成:一体和两端作用:支持体重(5)腓骨 fibula部位:小腿的后外侧作用:不参与支持体重,主要作为小腿肌的 附着部,并与胫骨 下端和距骨共同组 成距小腿关节。形态:细长,一体和两端,前面,后面,外侧髁,膝关节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构成:股骨下端内、外侧髁+胫骨上端内、外侧髁+髌骨特点:膝关节骨性结构虽不稳定,但关节周围和前节内有较坚强的韧带和肌肉保护,故膝关节脱位较为少见。,髌骨,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四头肌腱,髌外侧支持带,腓侧副韧 带,腓骨头,胫侧副韧 带,髌内侧支持带,半膜肌腱,膕肌,腓 侧副韧带,腓肠肌,腘斜 韧带,腓骨头,跖肌,胫骨,髌韧带,关节囊内有内侧半月板
15、和外侧半月板,(5)、足骨,跗骨:,跟骨,距骨:,足舟骨:,内侧楔骨,外侧楔骨,中间楔骨,骰骨,(记忆口诀:跟在下、距在上、距前舟、舟前三楔外旁骰),跖骨:,第跖骨,趾骨,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底、,底、,体、,滑车,体、,远节趾骨粗隆,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及其骨连结牢固相连,构成一个凸向上的足穹窿。可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侧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横弓。站立时,足仅以跟骨结节及第 1、5 跖骨头三点着地,如同“三脚架”,保证站立稳定。足弓增加了足的弹性,有利于行走和跳跃,并能缓冲震荡,保护人体内脏器官,特别是脑免受震荡的作用。足弓可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足弓的维持除各骨间连接韧带外,足
16、底短肌和小腿长肌腱的牵拉也起重要作用。如果维持足弓的软组织,因先天发育不良,过度劳损或损伤等,均可致足弓下塌,成为扁平足。,脚印的分析可用比例法。先在脚印的内侧自脚跟内缘到拇趾的跖趾关节内缘做一切线,测量印迹空白区的最宽距离和实心区的最窄距离,计算两者的比例,正常足弓为2:1;轻度扁平足约为1:1;中度扁平足约为1:2;重度扁平足则无空白区。,重度扁平足 中度扁平足 轻度扁平足,上、下肢骨的常用骨性标志锁骨、肩胛下角、肩峰、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茎突、桡骨茎突;髂前上棘、腓骨头、胫骨前缘、内踝、外踝。,!,二、骨骼肌,全身肌,躯干肌,头颈肌,四肢肌,背肌,胸肌,膈,腹肌,会阴肌
17、,上肢肌,下肢肌,面肌(表情肌)额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咀嚼肌: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一)、头颈肌,1 头肌,表情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2 颈肌,(二)、躯干肌,.背浅肌 斜方肌 背阔肌.背深肌 竖脊肌 胸腰筋膜,1 背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2 胸肌,3 膈肌,位置:分隔胸腔和腹腔形态:穹窿形,作用:主要的呼吸肌,4腹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前外侧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直肌,腹横肌,后群,.腰方肌,(二)上肢肌,1、肩带肌,肩带肌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1)三角肌,位置:位于肩关节前、外、后方
18、,为一块倒三角形的肌肉。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功能:近固定时,前部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水平屈和内旋;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伸、水平伸和外旋;中部或整块肌肉收缩使上臂外展。,(2)冈上肌,位置:位于冈上窝内,在斜方肌深面,为羽壮肌。起点:起于肩胛冈上窝。止点:止于肱骨大结节。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外展。,(3)冈下肌和小圆肌,位置:位于冈下窝。冈下肌近似三角形,小圆肌为圆柱形。起点:冈下肌起自肩胛骨下窝内侧2/3,小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背面。止点:两肌均止于肱骨大结节。功能:近固定时,两肌均使上臂伸、内收和外旋。,(4)肩胛下肌和大圆肌,位置: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肩胛
19、下窝,大圆肌位于小圆肌下外方。起点:肩胛下肌起于肩胛下窝,大圆肌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止点: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大圆肌止于肱骨小结节嵴。,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均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并与肩关节囊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即肩袖。,2、上臂肌,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1)前群(屈肌群,共9块),.肱二头肌:,位置:位于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为长梭形肌。起点:起于肩胛骨喙突。止点:止于肱骨中部内侧。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喙肱肌,位置:位于肱二头肌深层,肱骨前面下半部,为梭形肌。起点:起于肱骨前面下半部。止点:止于尺骨粗隆和冠突。功能:
20、近固定时,屈前臂。远固定时,使上臂靠拢前臂。,肱 肌,(2)后群(伸肌群,共10块),位置:位于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内下方。止点: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以其腱止于尺骨鹰嘴。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和前臂伸。远固定时,使肘关节伸。,.肱三头肌,.肘肌,位置:位于肘关节后面,呈三角形。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止点:止于尺骨背面上部。功能: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3、前臂肌,前臂肌分为前后两群,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主要有屈腕、屈指和使前臂内旋的功能;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主要有伸腕
21、、伸指和使前臂外旋的功能。,(1)前群肌,前群浅层肌:由桡侧向尺侧依次排列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2)后群肌,后群浅层肌:由桡侧向尺侧依次排列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分外、中、内三群,手肌,外侧群(大鱼际):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 拇收肌,中间群:蚓状肌(4块)骨间肌:骨间掌侧肌(3块)骨间背侧肌(4块),(三)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1、盆带肌,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1、前群:(1)髂腰肌(2)阔筋膜张肌 iliopsoas tensor fasc
22、iae latae,2、后群:(1)臀大肌gluteus maximus(2)臀中肌(3)臀小肌(4)梨状肌 piriformis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1)前群(内侧群),.髂腰肌,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止点:两肌相合,止于股骨小转子。,.阔筋膜张肌,位置:位于大腿前外侧,被股阔筋膜所包裹,为梭形肌。起点:起于髂前上棘。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2)后群(外侧群),.臀大肌,位置: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呈宽厚的四方形,肌纤维很粗
23、。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臀中肌和臀小肌,位置: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均为羽状肌。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梨状肌,位置:位于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梨状肌上孔和下孔,两孔中均有血管、神经通过。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下肢肌肉、皮肤去。起点:
24、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2、大腿肌,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1)前外侧群,.股四头肌 位置:位于大腿前面,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
25、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1)缝匠肌(2)股四头肌 股直肌 股内侧肌 股外侧肌 股中间肌,已经去掉股直肌,.缝匠肌,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方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起点:起于髂前上棘。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2)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长收肌和短收肌位置:耻骨肌位于大腿上部内侧(髂腰肌内侧),为羽状肌。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长收肌和短收肌均为三角形扁肌。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止点
26、: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大收肌,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深层。为扁阔倒三角形。,.股薄肌,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浅层,为长扁形肌。起点:起于耻骨下支。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3)后群,3、后群:(1)股二头肌(2)半腱肌(3)半膜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位置:位于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均为羽状肌。起点:起于坐骨结节。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
27、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股二头肌,位置:位于大腿后外侧浅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两个头。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止点:止于腓骨头。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3、小腿肌,小腿肌可分为三群:前群骨间膜的(在胫骨和腓骨之间的直接连接)前面,后群在骨间膜的后面,外侧群在腓骨的外侧面。,骨间膜,前群,后群,外侧群,()、前群三块: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浅层,为梭形肌。起点:起于胫骨体外侧的
28、上2/3。止点:肌腱从内踝前方通过,止于内侧(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功能:维持足弓,.趾长伸肌位置:位于胫骨前肌外侧,为半羽肌。起点:起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面上3/4和相邻骨间膜。止点:该肌共有5条腱,其中四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另一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此肌只有人类才有)。功能:近固定时,使足伸和外翻,并使25趾伸。,.拇长伸肌 位置:位于胫骨前肌外侧与趾长伸肌之间。为单羽状肌。起点:起于腓骨内下半和小腿骨间膜。止点:止于拇趾远节底。功能:近固定时,使拇趾伸,并使足伸和内翻。,(2)后群 4块,()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跟腱()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踇长屈肌,跟腱,.
29、小腿三头肌,位置:位于小腿的后部浅层,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合成。腓肠肌有内、外侧两个头,呈梭形。比目鱼肌一个头,形似比目鱼。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止点:止于跟骨结节。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趾长屈肌位置: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内侧,为羽状肌。起点:起于胫骨体后中部。止点:有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侧面。功能:固定时屈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趾长屈肌,拇长屈肌,.拇长屈肌位置: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外侧,为羽状肌。起点:起于腓骨后下2/3处。止
30、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跖侧面。功能:近固定时为屈拇趾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胫骨后肌 位置: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之间,为半羽肌。起点:起于胫、腓骨后面及小腿骨间膜。止点:止于舟骨粗隆、楔骨和跖骨底。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内翻的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3)外侧群,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腓骨短肌在长肌深层。为羽状肌。起点:均为起于腓骨外侧,腓骨长肌在上2/3,腓骨短肌在下1/3。止点:两肌腱从外踝后面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经足底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短肌止于第5跖骨底。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外翻的原动肌,协助足跖屈,有维持足弓的功能。,小腿肌,、外侧群:腓骨长肌 Peroneus longus腓骨短肌 Peroneus brevis,4、足肌,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足背肌只有两块伸趾的短肌 足底肌分为内、外侧和中间三群。足跖侧诸肌的功能与其名称相适应。,足背肌,足底腱膜及肌,足底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