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留儿童心理健康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4267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留儿童心理健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守留儿童心理健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守留儿童心理健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守留儿童心理健康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守留儿童心理健康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守留儿童心理健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留儿童心理健康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及其社会呈现基本视角和出发点基本原则途径与方法,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陶勑恒,“留守儿童”及其社会呈现,悲情呈现问题呈现受重视和“被”关怀专门教育,关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根据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14岁以下儿童达28452.76万人,其中,“留守儿童”达2290.45万人。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29(1)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

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http:/,“留守儿童”的悲情呈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呈现 a.,一篇论文这样说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儿童的基本权利难以保障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良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作者略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留守儿童”的问题呈现 b.,又一份调研报告采用测验法和对照组(留守儿童63人,按双亲家庭定义的亲子教育正常对照组64人)比较方法的调研报告称,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人格问题:1、乐群性低,比较冷淡;2、情绪不稳,易心烦意乱;3、圆滑世

3、故,少年老成;4、自卑拘谨,冷漠寡言;5、抑郁压抑,忧虑不安;6、冲动任性,自制力差;7、紧张焦虑,心神不安。“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作者略,心理科学2005-4,“留守儿童”的问题呈现 c.,一份“留守儿童调研报告”的结论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留守儿童”的问题呈现 d.,另一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留守儿童成绩欠佳;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

4、特征;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留守儿童”的问题呈现 e.,还有一声称是“留守儿童品德与心理问题研究”的报告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有: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心理孤僻、抑郁;学习态度不端正;法制观念淡漠、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留守儿童被高度重视和关怀,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教育,有一位热心的教育工作者发表了他对“留守儿童”所作的“心理辅导报告“:亲爱同学们:你们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在这里对你们进行一次心理辅导讲座,将分析你们出现的心理问题,研究心理问题的表现,并针对心理问题给予有

5、效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次心理辅导讲座能对你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指导和帮助。,一、“留守”将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1、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2、情感缺失形成心理障碍。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1、学习滑坡、厌学逃学2、道德真空令人担扰3、严重的自卑心理4、逆反心理严重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对于这些同学们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老师给你们以下一些建议。12345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难题,都可以随时来询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想办法,会帮你解决这些难题。希望各位留守同学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帮助下克服心理问题,积极进取、不断进步,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教育,“

6、留守儿童”教育板报,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板报,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板报,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板报,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板报,总体印象,主要的视角集中在他们的“亲情缺失”、“隔代抚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经济物质上的弱势,各种解决措施也集中在他们的家乡及学校。以此为出发点,对他们的教育是在将他们问题化、边缘化的基础之上(有学者称他们为“边缘人”)。目前少见严格、科学、务实的对比研究,即使是对照研究,仍带有“安乐椅”研究的性质,所揭示的问题是否就是所谓“留守儿童”独有的,值得深思。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怀和重

7、视,不过他们总是处在“被”关怀的位置,对他们的教育总是被贴上专门的标签,他们仍被放在一个低于一般儿童的位置上,仰视一般儿童。,基本视角和出发点,社会定位决定个人定位结合我国社会现实看待“留守儿童”,一、社会定位决定个人定位,自我确定和自我辨认是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会受到社会定位和社会期待的重要影响和制约,“社会将人看成怎样,个人往往就会成为怎样”,对“留守儿童”的苦难性、缺失性和问题性的社会定位,对“留守儿童”会不会是一种“二次创伤”值得深思。,“留守儿童”现象是一种暂时无法解决的社会现象。,1、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留守儿童”是为我国改革开放做出巨大贡献、牺牲个人的功臣;2、家庭生态

8、的改变可以是建设性的,家庭系统具有强大的自平衡功能;3、学校生态对家庭生态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是有效的补充或调节。,我们有必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实和文化传统,审视这一问题,对“留守儿童”给予正向定位,分析他们要应对的生存挑战,以及他们的家庭和自身需要的成长,做好他们的陪伴。不宜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刻意分离,否则反而会造成“留守儿童”与儿童社会群体的“自我分离”或“自我边缘化”,产生负面的效果。,我们需要从生态的视角,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一个人人要面对生存挑战,只是挑战各不相同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共性教育问题,将所谓“留守儿童”融入所有儿童群体中开展教育

9、和帮助,同时,对他们要面对的一些独特挑战,给予一些专门性的辅导和帮助。,这所学校“留守儿童”占25%以上,甘肃省某县某初级中学,这所学校“留守儿童”占28%以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某县某初级中学,他们在家里对妈妈最常说的话,喝不喝水,要开水还是茶水?有没有脏衣服让我帮你洗?我走了,去学校了。感冒好了吗?有没有去亲戚家?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妈,辛苦了!妈,休息一会儿,别累着了。妈,吃饭了。我帮你干活吧。,我会去好好学习的。你少操点心吧。你现在在干什么,老妈?家里忙不忙?老爸最近怎么样?让我来帮你干点活吧。给我一点自由的时间吧。妈妈,我回来了。你吃药了吗?妈,学校里又要钱了。,总之,根据我国实

10、际,从社会生态视角出发,需要正向看待“留守儿童”,去掉强加给“留守儿童”的负向标签,让他们回归自己所属的儿童社会群体,还给他们在所有儿童社会群体中正常生活发展的权力,享受同样的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专门教育和关怀不能脱离这一基本原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原则,一般性心理健康教育原则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原则,一般性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原则,一般化、正常化原则;(1)去“难民”化(

11、2)去“问题”化(3)去简单“留守”归因正向赋意原则他们的付出、承受与光荣;主流化原则:在儿童主流社会群体(班级)之中,相互尊重和友爱,是一个班级生态的问题;积极应对原则:面对自己的生存挑战和课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途径与方法,教师方面 孩子方面父母方面监护人方面可以参考的一些做法,一、教师方面,观念的转变;资源的失与得:“他们不像其他学生,回家有父母盯着、管着”(一位教师对我说的话);非歧视性关怀;抱持与去“留守”归因;针对性辅导;,二、孩子方面,需要的承担:与父母的空间分离、对比下的个人缺失、隔代抚养的重视与忽视、社会“重视”后面的可怜化、特殊化或边缘化、另类化歧视接纳与尊重父母

12、的选择,看到父母的贡献与奉献;自卑还是自尊光荣感;自我正常化:是正常人、普通人,和任何别的同学一样的权利和义务;与父母的心理连接;,三、父母方面,尊重与肯定他们对家庭责任的承担;肯定父母对家庭和国家的贡献与奉献;普及亲子关系与教育知识;加强与孩子的心理连接,弥补空间的分离;与家乡监护人的沟通;,四、监护人方面,尊重与肯定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承担和付出;普及儿童教育知识;普及隔代教育知识;与孩子父母的沟通;,五、一些可以考虑的做法,注重在儿童主流社会群体班级中对留守儿童“去标签”化、引导全体同学对生活境遇积极赋意和正向应对生存挑战,建设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与友爱合作的班级生态环境是关键。,在有关班级活

13、动、宣传中,让同学们看到和体会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们的辛劳和贡献;注重对全体同学和父母及长辈之间的情感连接的引导,特别包括“留守儿童”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关心;“留守”与“非留守”同学之间互助与合作;注意“标签化”关怀活动和举措的副作用“留守儿童之家”的思考媒体呈现、关怀慰问活动、物质补助等的思考,1.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群体及同学关系辅导家庭亲情辅导学习辅导自我成长辅导生活管理辅导应对方式辅导生命教育与辅导生涯辅导,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辅导活动中,许多问题和挑战是“留守”与“非留守”学生都要面对的,需要将这些问题“普遍化”,成为同学们共同的成长机会和挑战。,2.专门心理辅导活动,内

14、容“我爱我家”类我的“成功与担当”与父母的心理连接类(不仅表达思念)隔代教育(对监护人)在外怎样做父母(对父母)形式“留守”和“混合”团体与个别辅导知识普及现代媒体的应用,总之,因父母外出发工作和发展,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和上学,由其他长辈代担任监护责任的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社会的进步,其间还会出现许多整个社会要应对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看到社会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举措对儿童发展的挑战和影响,而不是仅仅从给自己常规教育带来什么困难出发,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更多的时候,重要的工作还是在于学校与班级健康、和谐生态环境的建构。,谢谢你的参与和聆听,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