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考必备读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选考必备读背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读背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元素种类同)、存在差异性(元素含量异)。2.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无机化合物1. 水是极性分子,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水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2.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作用有:(1) 离子对于维持血浆正常的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非常重要,如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过低,会发生抽搐;(2) 无机盐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1
2、.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产生红黄色沉淀),蔗糖、淀粉不是还原糖。2. 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3. 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中的贮能物质4. 蔗糖水解可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产生二分子葡萄糖5. 脂质包括油脂、磷脂、植物蜡、胆固醇6. 油脂是良好的贮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7. 等质量的油脂和糖类氧化分解时,油脂耗氧气较多,释放能量较多,产水较多8. 1g油脂所含的能量是1g糖类所含能量的2倍以上。9.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0. 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
3、原因在于R基不同。11. 能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在结构上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12.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13.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多样性14. 高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原因是高温使其空间结构破坏,易被蛋白酶水解15.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16. 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T、C、G);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U、C、G)。17. DNA分子一条脱氧核
4、苷酸链的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细胞概述及原核细胞1. 细胞的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2.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3. 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4.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培养时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5. 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6. 大肠杆菌、乳酸菌、肺炎双球菌、蓝藻、支原体等都是原核生物细胞膜、细胞壁及细胞核1. 细胞膜又叫质膜,是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界面。2. 质膜的结构组成
5、主要包括:脂双层和膜蛋白。3. 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表现为具有选择透过性。4. 生物膜选择透性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5. 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6. 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越大比越大,越有利于物质交换。细胞质1.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 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3. 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其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4.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断裂后形成,内有酸性水解酶,能消
6、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死亡的细胞等)。5. 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与渗透吸水有关。6. 线粒体(半自主性细胞器)内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是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以及能量代谢的中心,但好氧细菌无线粒体也能进行需氧呼吸。7.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能是绿色植物的细胞,如绿色植物的根部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生物(如蓝藻)也可进行光合作用8. 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9. 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10.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中心体与核糖体11. 生物膜之间可
7、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不同生物膜之间相互转化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12. 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体系,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无生物膜系统13.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14. 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有: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膜蛋白(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和溶酶体中的蛋白质)15. 人肝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上的氧化酒精的酶,有些光面内质网中还有合成磷脂的酶。16. 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液泡中的水溶液称细胞液能量与酶1. 细胞代谢是细胞内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各种化学反应,是细
8、胞生命活动的基础2. ATP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3.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4.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5. ATP是由一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叫腺苷三磷酸,A为腺苷6.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但能量不可逆;7. ATP在细胞中的普遍存在、量少;转化迅速、易再生;8.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9. ATP的水解是放能反应,放出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但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碳反应,不用于其它生命活动。10. ATP的合成是吸能
9、反应,吸收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或光能;11.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12.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H13. 低温抑制酶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14. 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 扩散、易化扩散的动力来自膜内外浓度差2. 主动转运、胞吐、胞吞均需要消耗能量3. 主动转运、易化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4. 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的,细胞对物质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5.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性6. 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
10、差7. 动物细胞也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呼吸1.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形成ATP2. 线粒体是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能进行需氧呼吸3. 需氧呼吸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释放的能量最多4. 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需氧呼吸5. 厌氧呼吸产生乙醇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包括乳酸菌、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6. 不同生物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酶的种类不同。7. O2浓度为零时,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随着O2浓度增加,需氧呼
11、吸增强,厌氧呼吸受抑制;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8. 随着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9. 温度主要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10. 大棚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11.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无光的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12. 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和合成ATP的酶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发生;在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质膜上。13.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一样,称糖酵解,都发生在细胞溶胶中。14. 许多细菌能够依靠厌氧呼吸维持生命,氧气对它们甚至是有毒,如乳酸菌。15. 乳
12、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也称发酵。光合作用(重点读背必修一:P9093)1. 叶绿体中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2. 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3. 叶绿体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上,分布着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和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4. 根吸收的水和叶吸收的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5. 碳反应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内,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6.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7. 光合作用最终使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生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细胞的增殖1.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
13、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2. 细胞周期只对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意义3. 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适度生长4. 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DNA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均发生在分裂间期5.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期6.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大部分处于间期,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是死细胞7.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分裂时期主要特点分裂间期G1期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增生S期DNA复制G2期有丝分裂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M期)前期核被膜解体,纺锤体出现,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中
14、期染色体继续凝聚变短,清晰地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伸展成染色质,核被膜重新形成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1.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未改变2. 细胞分化在自然条件下是不可逆的3. 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使细胞功能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4. 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5.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特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6.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保持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保持全能性7. 单细胞生物个体衰老就是细胞衰老;多细胞生物个体衰
15、老是细胞普遍衰老,但仍有细胞更新8.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粘连蛋白减少),易转移9. 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10. 细胞衰老的特征: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细胞在形态上发生许多变化,如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11.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都属于细胞生命历程中的正常变化,对机体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分离定律1. 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2.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狗的长毛与短毛、直毛与卷毛、黄毛与黑毛
16、。3. 在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如AaxAaAA、Aa、aa)4.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如A与a。5. 自交:狭义的自交是指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广义的自交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用分离比法直接计算概率6. 测交:未知基因型的显性性状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杂交,可用来鉴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7.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8.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
17、现象。9. 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自交是没有性状分离的。10. 杂合子:由两个不同类型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基因为Aa、AaBB11. 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如ABO血型系统中的IAIB个体。12. 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13.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自由组合定律1. 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3.
18、 重组类型:子二代中出现的不同于亲代(P)的表现型4. 显隐性判断(1) 根据性状分离判断: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新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 根据子代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5. 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只有真核生物的核遗传。胞质遗传(线粒体)、原核生物、病毒等均不符合。以AaBb为例: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符合分离定律 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独立遗传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一对位于常染色体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 自交分离比为9:3:3:1, 15:1, 9:7, 9:3:4等,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1:1, 图 若
19、只考虑其中的一对等位基因,如Aa 图6. 基因分离定律的鉴定方法:(1)测交法:让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2)杂合子自交法:让杂合子自交(若为雌雄异体或雌雄异株个体,采用同基因型的杂合子相互交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4)花药离体培养法:将花药离体培养,只统计某一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11操作最简便是自交法;短时间做出判断是花粉鉴定法。动物常采用测交法7.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如镰刀形贫血症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生物的
20、代谢过程,如人类的苯丙酮尿症8. 遗传方式判断(1)系谱图法:“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母女无病非伴性。(2)分离比法: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无差异常染色体遗传 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有差异伴X染色体遗传(3)正交、反交法: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一致常染色体遗传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不一致伴X染色体遗传9. 孟德尔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的假设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控制的。 (2)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4)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5)
21、F1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比例为11。 (6)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及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 依据着丝粒位置不同,染色体可分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着丝粒染色体3种类型2. 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配对的2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3.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1. 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是将某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2.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3.
22、 伴X隐性遗传中,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4. 伴X显性遗传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5. 伴Y遗传病表现出全男性遗传的特点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 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2.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仅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与重建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N
23、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及遗传信息的传递1. 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 DNA分子中的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碱基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3.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过程需要DNA解旋酶、DNA聚合酶、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模板和能量(ATP)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1. DNA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2. 转录是指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上的过程,转录的结果是形成单链RNA3.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内转录而来的RNA产物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
24、A,然后转移到细胞质中,用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 基因表达是基因中的信息被用于合成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过程。这些产物通常是蛋白质,但也可以是有功能的RNA。5. 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种氨基酸的由3个相邻核苷酸排列而成的三联体,共有64种,而反密码子(tRNA)共有61种6. 翻译时一个mRNA分子上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大大提高了翻译的效率7. 基因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而在RNA病毒中则是一段RNA生物变异的来源1.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2. 基因重组:指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
25、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3.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或过程。4.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5. 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6. 猫叫综合征:人类第五条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引起,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7. 先天愚型(多一条21号染色体)、特纳氏综合征(少一条性染色体)是非整倍体变异8. 二倍体生物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任意两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9. 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而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10.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片段交换
26、属于基因重组。11. 区分单倍体与多倍体要看发育起点:由雌配子或雄配子未受精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看染色体组数确定几倍体。12.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主要手段是杂交、选择、纯合化13.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人工诱变的方法主要是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14.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15. 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能排除显隐性干扰16. 转基因技术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其原理是基因重组生物的进化1. 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2.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3.
27、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志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4.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5. 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生物界的统一性6.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7. 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8. 基因库是指一个生物种群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9.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10.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主要有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11.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遗传与人类健康1. 婴儿和儿童期单基因遗传病的原因是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2. 婴儿和儿童期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
28、遗传病发病率较高,青春期各种遗传病发病率较低;中老年和成年人多基因病发病率较高3. 系谱图中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4. 遗传咨询的程序是: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病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5. 优生措施: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禁止近亲结婚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幼苗尖端,感光部位在幼苗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在尖端以下2.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促进细胞伸长3. 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9、4. 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内环境与稳态1. 内环境的概念: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即细胞外液2.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织液充满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隙。3. 稳态: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人和动物有两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更迅速、更准确2.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3.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信号是电信号,即动作电位的传导4. 神经元之间及神经元与肌肉细胞间兴奋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依赖于突触结构5.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6. 反射是神经系统最
30、基本的活动形式,需要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7.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8. 膝反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 激素由活细胞产生,参与动物体液调节2. 下丘脑是连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重要枢纽,垂体是内分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腺体,产生多种激素3. 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婴儿时期缺乏患呆小病。4.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5. 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刺激细胞的生长。人幼年缺乏时将患侏儒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巨人症。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
31、. 人体对抗病原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防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2. 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3. 第二道防线: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产生反应,如局部炎症反应。4. 第三道防线: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5. 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体液免疫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6. 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分别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种群和群落1. 种群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聚合体2. 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3. “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
32、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倍)增长(数学模型:Nn=N0n)4. “S”形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5. K值是环境容纳量,是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是种群在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发生改变后K值也会相应发生改变。6. 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7. 群落: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构成的集合体,群落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
33、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大至生物圈,小至森林和池塘2. 生态系统组成: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食物链和食物网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7. 生物放大是指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8.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9. 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10. 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11.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
34、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达到稳态为止。人类与环境1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实验与探究1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红墨水染色法实验组:煮过的玉米胚着色深对照组:未煮过的玉米胚着色浅结论: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 显微观察类实验名称细胞状态生物材料染色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死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龙胆紫(醋酸洋红)观察叶绿体活细胞菠菜、黑藻不需染色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活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3 物质鉴定类鉴定对象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淀粉碘碘化钾溶液蓝色可溶性淀粉溶液无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沉淀苹果或梨的匀浆热水浴加热油脂苏丹III
35、橙黄色花生子叶切片苏丹III染色后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先加A液2ml ,振荡试管,再滴加B液5滴。双缩脲试剂B液不能过量,过量的B液会与A液反应掩盖实验结果;光合色素提取液:95%的乙醇分离液:层析液分离方法:纸层析法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新鲜绿叶如菠菜叶加二氧化硅:为了研磨充分加碳酸钙:防研磨过程叶绿素被破坏4 有丝分裂实验装片制作步骤:(1) 解离(用10%的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用盐酸处理植物的根尖,可以使根尖细胞彼此容易分开;(2) 漂洗(用清水):洗去酸性物质,使根尖易着色;(3) 染色(0.01g/ml龙胆紫溶液):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4) 制片:用橡皮或笔尖轻敲盖玻片,使细胞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