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4782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 要:随州市香菇产业当前在发展中面临着种植面积规模盲目扩张、栎木资源过度消耗、初级产品过剩、产品出口受阻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要实现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首先,必须制止香菇的种植面积盲目扩张和栎木资源的过度消耗;其次,应及时优化产业经营模式;再次,应迅速开展香菇产品的深加工研究和开发,形成品牌;最后,要强化绿色、循环经济理念,大规模营造栎木林,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香菇产业;产业经营模式;品牌开发;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一、随州市香菇产业初具规模 随州市

2、香菇种植起步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因地制宜,种植香菇,逐渐形成了地方香菇种植的规模。在香菇产业发展的初期,当地政府就因势利导,制定了明确的出口导向政策,积极支持香菇走出国门。随后,随州市委市政府又把以香菇为主体的食用菌生产作为全市农业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来抓。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现在香菇种植遍布全市的44个乡镇,并拥有省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1个,食用菌协会1个,规模以上企业28家、4个交易市场(三里岗镇、万和镇、殷点镇、草点镇),与香菇生产与加工的相关从业人数达30多万人,袋料及椴木香菇1.7亿袋(棒),产量达到4.6万吨,菇农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虽然近几年香菇价格波动比

3、较大,但在当地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菇农的种植积极性依然很高。正是有了菇农这种高昂的种植热情,当地政府加快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步伐和加强了做大做强香菇产业的信心。 从食用菌种植生产的规模上看,随州市是湖北省也是我国的重点产区。据统计,经过30多年的发展,随州市已成为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和出口基地,香菇产业已成为随州市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个产业的兴起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和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州市香菇大面积种植集中分布在曾都区和随县,现在这一区一县28个乡镇(办事处)都在种植香菇。全市年产香菇46000吨,在以随州市为中心的香菇交易市场上,国外直接交易量达9000多吨(其中以随州市为

4、中心的国内交易量达3600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香港、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随州市香菇出口创汇2.2亿美元,占湖北省香菇出口创汇总量的80%。随州市用于香菇等系列产品的注册商标达11件,其中省著名商标3件;有5个品牌获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3个品牌取得ISO9000质量认证;有4家公司获haccp认证,享有自营出口权;12家企业在农产品升级转为工业品工作中获得湖北省有认定。被省委省政府领导称赞为“全省乡镇创汇农业的一面旗帜” 的三里岗镇,八山一水一分田,早在2006年香菇交易量就达1.2万吨,该镇当年出口创汇位居全省乡镇第一。三里岗镇当年用3个80%说明当

5、地香菇产业总体状况:80%的农户种香菇、80%的劳动力从事香菇产销、8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香菇。部分致富的菇农感慨生活的变化用3句话形容:“一年盖楼房、两年娶新娘、三年奔小康。” 二、随州市香菇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香菇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大规模的种植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以及随着香菇产业的盲目发展和宏观形势的变化,随州市香菇产业面临着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植规模盲目扩张使产能相对过剩 从表1和图1、图2中可以看出,20032012年,随州香菇的种植面积由3000万袋迅速扩张到2012年的1.8

6、亿袋(棒),香菇产量从2003年的11209吨增长到2012年的53925吨。种植面积定基发展速度为603.9%,年均增长速度为22.1%;产量定基发展速度为481.1%,年均增长速度为19.1%。规模扩张过快,产量迅速增加,极易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 (二)绿色壁垒增加了出口难度 随州市香菇以出口为主的格局对世界香菇市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世界其他种植香菇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香菇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采用“竞价”的方法,对随州市香菇产品进行压级压价,极力压低出口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采取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对出口香菇设置屏障。自2006年5月起,日本对我国香

7、菇及其相关制品实施“肯定列表”制度,2010年7月份,日本多次对我国食品、农产品和海产品实施“命令检查”和强化检查制度,两项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我国香菇的出口门槛,增加了检验检疫费用,延长了通关时间,降低了鲜香菇的品质,导致鲜香菇对日出口剧减。 (三)资源过度消耗,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 香菇生产是一种资源消耗型产业,阔叶林树木资源过度消耗,森林生态平衡问题突出。林木资源能否持续供应,直接关系着随州市香菇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随州林地50.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阔叶林16.15万公顷的资源限制下,按照香菇种植的持续发展和永久利用原则,应控制在2000万袋左右,而2012年实际数量(1.8

8、1亿袋)已远远突破。特别是近几年大规模的种植,森林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若不有效保护和培植森林资源,不实行香菇产业的集约化、精细化生产,香菇的种植势必面临资源消耗殆尽的危机,也必将制约着整个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产能过剩,出口难度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是制约随州市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追根溯源,笔者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制约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的主观原因 从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模式粗放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随州市香菇栽培模式90%以

9、上是家庭分散式的,从事生产主体菇农的生产方式依然是粗放的。绝大多数菇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生产设备相对简陋,栽培条件较差,管理方式比较粗放。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影响,香菇生长的时间和茬数受到制约,使香菇产量受到极大波动,一些菇农为提高产量,盲目使用化学药剂,这就造成了生产源头的有害物质残留,由于在保鲜和加工过程中缺乏相关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的约束,极易导致香菇产品品质低下。 2.香菇产业缺乏品牌意识 目前,随州香菇集群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产业集群优势仍不明显。例如,2010年,集群内企业有265家,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8家,但就在这2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亿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

10、,而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也仅有9家。此外,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仍不明显,产业链条没有得到足够的延伸,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三里岗为例,该镇目前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虽早在2006年该镇的交易量已达1.2万吨,但出口的大多产品是经过简单烘干的制成品或是以盐渍制烘干等粗加工为主的产品。与此同时,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与国际著名的品牌比起来,随州市目前的香菇品牌的影响力过于微弱,竞争力明显不足。正是因为自有品牌的含金量低,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强,在提高香菇生产与加工的科技含量,发展高品质,创建大品牌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制约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的客观原因 从随州市香菇产

11、业发展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随州市香菇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政策指导 随州市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缺乏明确的、统一的政策保障。香菇产业的精深加工和集群发展,涉及到工商、税务、环保、信贷和奖励等多方面内容,然而随州市目前还没有出台一个纲领性文件来指导这些问题如何协调和解决。此外,随县和曾都区这两个香菇种植大县为了提高本县的财政收入和追求政绩,甚至出台了一些阻碍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造成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恶性竞争,可持续发展前景显得黯淡。 2.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缺乏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结构 随县和曾都区都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香菇产业领导小组,但在随州市却缺少一个统一

12、协调香菇产业发展的分管副市长,这就容易导致市级办事效率不高,下属县、区级相互牵制、不能统一协调的局面 随州市香菇行业协会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行业服务、行业协调、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上能力薄弱。随州市乡镇一级缺少科技服务流动站和信息咨询中心,基层菇农的诉求和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很难被上级领导机构发现和重视。 3.生产成本上升迫使菇农扩大种植规模 一方面受食用菌整体行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和绿色壁垒的影响,致使出口企业的利润下滑,降低了国内香菇收购价格,另一方面受国内物价上涨和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无形中促使与香菇生产相关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上升,菇农为了维持一定收入,往往选择了扩大种植规模来提高

13、总收入以弥补生产成本上升和香菇价格下降的损失。从香菇生产成本调查分析来看,近十年来随州香菇的种植成本明显上升,从2000年平均每袋1元的成本,上涨到现在每袋成本3-4元。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材料价格的上升,香菇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是阔叶林林木,营养原料麸皮和由原油提炼的包装袋,此外,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还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由于种植人数增多,规模扩大,使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原油价格上扬也促使包装袋的价格上升。二是土地的租借成本上升。香菇栽培对空气、阳光、湿度和温度的要求较高,为了使菌丝良好发育,香菇正常健康生长,随州市的香菇种植普遍采用高架棚栽培技术,而搭建高架棚需要占用

14、大面积土地,因此,良田便成为首选。租借良田,自然使外在成本上升。 四、随州市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根据当前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其产生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随州市政府应制定并贯彻落实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推进随州市香菇产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笔者建议,首先,应科学合理的制定随州市香菇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力争用5到10年时间的发展,逐步发展形成一个年产值过百亿的香菇工业园。其次,成立一个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香菇产业集群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解决全市香菇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第三,要落实香菇产业招商引资政策,既要积

15、极主动的承接沿海地区和周边大城市的资本转移产业,又要加大对国内外相关知名企业的引进力度,扩大香菇产业的集群规模,与其他产业形成协同效应。第四,要制定明确的奖励措施,例如,对获得国际认证的香菇品牌、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予以不同的奖励,激发香菇产业间的竞争活力。 (二)优化产业发展经营模式 目前,家庭分散式的香菇种植经营模式在随州市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这种经营模式还将长期存在,但最终应实现香菇生产领域的产业化与集约化。各级政府及香菇产业单位应通过多方力量的整合,努力将分散经营缺陷降到最低。一是生产领域实现工厂化栽培。香菇工厂化栽培是具有现代化农业

16、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实施对生产中光、温、湿、气等环境要素的控制,这样就可以不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反季节生产。不仅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在非常适宜的人工环境下生长,其香菇的整齐度和品质要好的多。此外,工厂化条件下的机械化和精细化的栽培模式,也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带头引领作用,实行“公司+菇农”的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此外,在一些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城镇,可以尝试搞菇农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把剩余劳动力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 (三)加强深加工的研究和开发 在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17、中”关于食用菌加工时这样说的“加强食用菌加工和保鲜技术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重点开发食用菌即食食品和保健食品,增强食用菌产品附加值。”这也应当是随州市香菇产业今后应该长期发展的一个方向。香菇素有“山珍之王”、“植物皇后”的美誉,不但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而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压血脂等药效功能。加强随州市香菇深加工的研究与开发,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依托科研院校兴建实验室和实验基地,改进和提升香菇深加工的技术水平。二是要重视香菇产业科技人才的

18、培养和使用,切实转变目前生产现状中以农村技术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批既能从事香菇加工高技术研发,又能亲临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复合人才队伍,为随州市未来香菇产业的转型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人才支撑。三是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基于香菇本身具有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使香菇产业由简单初级加工转化到高级精细加工,推动产品向即食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国内国际市场的开发 受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的外部影响,特别是受国家在2012年3月份取消了香菇产业出口退税的内部影响,随州市香菇出口产量由2011年的9000多吨

19、下降到2012年的4600多吨,出口创汇由2011年的4.4亿美元骤降到2012年的2.2亿美元,随州香菇产品出口面临着空前压力。在新的形势下,要促进当地香菇产业的持续和长远发展,一是要加强资源的整合,增强香菇出口企业的综合实力。在随州市28家规模以上的企业中,笔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否重点培育和扶持5到8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型龙头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资本运营手段,实现资产重组,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实现香菇加工企业的优化升级,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要加强网络营销的建设。特别是要建立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市场营销体系,努力构建辐射全国的统一营销网络,逐步建立销售代

20、理制,区域代理制营销模式,同时在国内各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百货超市、蔬菜配送中心,设立仓储基地和配送中心,并完善物流配送系统。三是建议随州市政府建立食用菌产业经济开发区,综合运用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政府高效管理服务等手段,把随州市逐步建设成国家级的食用菌研发、生产、深加工及销售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要增强品牌美誉度意识,以科技为支撑,以优质为保证,以品牌为龙头,重点加强宣传,核心在于做大做强香菇的品牌效应,在目前相对有知名度的品牌中,从中着重培育3到5个具有世界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努力实现由地区品牌再到世界

21、品牌的转变,在立足国内市场,稳定东南亚市场的同时,积极向欧美市场开拓,千方百计的扩大出口。 (五)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在目前随州市香菇生产面临资源瓶颈的情况下,优化食用菌产业产品结构是香菇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相对可行的出路。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职能,推动食用菌产业多样化,香菇产品质量优质化方向发展,而县、乡政府则应加强对菇农的引导,减少以香菇为主体的食用菌生产对木材的消耗,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点和生产要素情况,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加快食用菌品种调整步伐,充分利用稻草、秸秆和枝叶等资源积极培育和引进非栎木资源消耗的食用菌品种的发

22、展。如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推广真姬菇、白灵菇、平菇、针菇等菇种的栽培,努力使随州食用菌产业变“一菇独秀”为“百菇齐放”,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 (六)坚持香菇产业长足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相统一 为确保香菇产业继续成为特色农业中的支柱产业,继续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树立和强化绿色、循环经济理念。随州市香菇必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继续坚持基本的林地政策不动摇,笔者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环境破坏较大的地区实施封山育林的政策,积极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二是大规模的营造经济林和速生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三是充分利用枝梢林和按一定比例添

23、加上一年废弃的旧袋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阔叶林的大量消耗;四是政府应加强对农户香菇种植规模的宏观调控,适度调控种植规模,使香菇种植规模既能满足农户增收的需求,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在实现随州市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随州市人民勾勒出一幅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美丽图景。(指导教师:郭松云) 参考文献: 1 赵玉莲. 河南西峡香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1(6). 2 罗正想. 镇沅县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7). 3 董毅. 地方政府支持县域经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初探以湖北省随州临近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1). 4 张俊飚, 李海鹏. 201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建议J. 浙江食用菌, 2010(3). 5 蒋云霞, 肖华茂. 循环经济理念下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商业研究, 2010(2). 6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五)OL.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2007年5月. 7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11(6). (本文审稿 王凤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