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研讨材料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一、切实研究考纲、考题和考点,把握高三复习的大方向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它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作出十分具体的规定,在考试内容涉及的范围和教学说明是一致的,即学什么,考什么。所以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高考主要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了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这一复习方向,认真研究这些能力要求的含义,并结合具体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
2、搞“偏、难、怪”试题,对考试说明不要求的内容可以不复习,对考试说明降低要求的内容不搞拓展,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要花大力气进行复习。考试说明是权威、准确的信息源,宏观上指引复习的方向。因此,必须以考试说明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基础,以老师的讲解和点拨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力争形成对知识理解上的升华。结合课本梳理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把握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注重夯实基础,切忌在学习上构筑空中楼阁。2、仔细研究近江苏高考试题和新课改区的高考试题。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的命题权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无法左右,但高考命题有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方向性,对于高考试题的研究对于我们的复习乃至教
3、学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高考试题中摸索出常考题型,摸索出高考试题的组题模式和题型分配。结合去年各地高考试卷,我们不妨对2011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做出大胆预测:选择题14道,40分,其中一定会出现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常考试题,如原子结构、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化学、元素周期律、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平衡、化学实验、以及社会热点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是我们复习和训练的重点;非选择题7道,共80分,按江苏的组题特点,非选择题应该为三道无机题(以工业流程类或物质制备类为主),一道化学实验题(以物质分离、研究性学习或与工业相结合类为主),一道有机题(以推断与合成
4、题为主),一道归纳性试题(以数据或图表归纳类为主,涉及计算或绘图,重点考察学生的能力)。3、归纳高考的常考考点,明确训练的重点和方向。考点是命题的导向,可以预测预测高考命题的趋势。研究考题,分析考点,就是研究高考命题的方向,近三年江苏化学试题的常考考点主要有: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烃的衍生物、化学实验等。如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的座上客,是必考内容,其涉及到的主要考点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计算电子转移的数目
5、;根据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解决一些计算问题。归纳考点必须要吃透高考试题、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从中列出训练的时间、范围,并对题型的设问、题干的构成、选项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拓展、重组,使每一个考点的复习和训练落实到实处。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高考无论怎样改,“双基”都是很重要的。加强“双基”教学是我们每年在高考之后都要强调的话题,而且是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从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来看,造成绝大多数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不是试题的难度,而是学科“双基”上的不足。这就启示我们,高考复习备考时一定要降低重心,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不盲目追求考试 “热点”。故
6、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要把落实“双基”放在首位。首先,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我们除了要留心考试说明中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察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时,学有余力的时候,应适当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热点,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将大有裨益。其次,当学生把课本知识弄懂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基本概念
7、、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学实验等知识分别通过点、线、面连成知识网络,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但要注意知识的归纳不局限于某一章节,要将整个中学阶段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复习化学实验有关知识可归纳为:45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4种气体制备与检验;22种离子的检验,只用一种试剂鉴别的20组物质;10类特殊组合实验装置等。 主干知识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约有25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键;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其它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
8、;氧化还原反应;重要非金属元素碳、氢、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重要金属元素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烃及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煤和石油;合成材料;涉及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有关相对分子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浓度计算;有关速率、平衡常数和溶度积的计算;化学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核心知识是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知识。三、切实抓好二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有这么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要解脱出来,同时还要提高
9、教学质量。那么如何体现和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呢?毫无疑问现阶段只有通过高考这验金石。高考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但目的是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由于高考试题由于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试题的命题的角度从以往的知识层面转化到强调要“学以致用”,试题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但其考察的重点依然是基础。所以夯实基础是体现能力的前提,打好基础、落实基础是高三复习的首要任务。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必须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复习的任务是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或知识的
10、结构体系(适当的调整有利于知识的整合),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要勤于动脑、动手,做一些各种类型的练习。复习的措施是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评”四环节进行。所谓全就是细致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就是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活就是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就是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讲就是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练就是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考就是每考一次,及
11、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教师要自我反思、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第二轮要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复习的重点任务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复习的措施一般是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第三轮要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就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复习中,切忌就题论题,注意对知识中蕴含
12、规律的提炼、方法的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习题的使用取舍上,要树立“让学生上岸,教师下海”的教学新理念,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占有最大量的资料,通过教师的精心研究、分析、比较、筛选,把一些优秀的、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推荐给学生,并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坚决反对教师不加选择地让学生进行成套的试题训练(有的复习资料印刷粗糙、错误连连、试题堆砌等),这样既耽误学生的时间,又浪费学生的精力,收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四、复习备考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实验题是理综考试的重头戏,而实验题也经常被我们认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
13、来自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本领,它是实验的最高层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创新。如可先将学生熟悉的实验“改头换面”,后做陌生实验的设计,先设计能力要求较低的简单实验,后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实验。教师在讲评实验时,应着重突出实验设计的思路,鼓励大胆假设,自主创造,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要组织学生对提出的方案分析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
14、行的方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评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有人认为高考实验题的设计通常不用课本上的常规实验,而是一些颇具“创新”的新实验。所以,综观近几年部分省市高考题和各地大量的模拟题,似乎很难见到课本中的原有实验。这一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走入歧途。有的教师认为不考课本中的实验,复习时敞开课本中的实验或者对课本中的实验关注程度不高,而是一味搜集大量所谓新颖的实验题,死泡题海。须知,课本中的实验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基础性内容,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典型性。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课本中的实验为本,而不能离开课本另搞一套。五、加强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规
15、范化训练,力求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据统计前几年高考试题都充分体现了化学用语的作用,试题一般是考察化学用语的电极反应式、电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或直接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结构简式、名称等化学用语或要求用语言文字表达占了非常大的份量,而且辅分值也是非常可观的。由于化学用语是化学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所以2011年试题一定会延续加强“化学用语考查”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总复习时要加强对化学用语规范训练、及时纠正,避免一看都懂,一写就错,一考就糟的局面。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和检视教师自身的教学习惯。以往的经验充分说明,学生在高考中所犯的不少解题错误都属于“系统错误”, 诸如
16、对一些知识点的轻视(把“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酯代反应”,把“加成反应”写成“加层反应”、“加陈反应”等)、教师错误书写习惯导致的问题(将碳碳双键写成C=C,将醛基(CHO)写成CHO甚至COH等等)、不能正确描述实验仪器及现象(如将“烧杯”说成“玻璃杯”、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沉淀”、“浑浊”、“蒸馏水”等词、不能正确表述酯化反应乙醇分子中脱去的是“基上的氢”等等)。有更多的学生不注意书写和解题的规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应该说,考生产生这些系统错误的根源在教师身上,教师应该在复习教学组织中在语言和书写等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作好表率。高考试卷中越来越多的试题由知识型考查转向能力型考查,对知识点的要求难度降低,很少在知识深度上做文章,所以高三备考不要关注考试方式的变化,要以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为中心,以教材回归为落脚点,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制订周密可行的总的复习备考计划和阶段性备考计划,计划要落实到人、落实到哪一周甚至哪一天,以我为主,避免复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反对不顾学情的一味照搬照抄。某一个知识点(或专题)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弱点都要认真研究,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