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华外语文第三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4928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游华外语文第三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龙游华外语文第三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龙游华外语文第三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龙游华外语文第三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龙游华外语文第三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游华外语文第三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龙游华外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试卷 2016.5考生须知:1. 全卷共四大题,20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 各题的答案必须用0.5毫米以及以上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3. 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一、语文知识积累(21分)1 根据语境和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 每年春天,素有“江南小布达拉宫”之誉的开化县长虹乡台回山,总会吸引着不少m mng r li (1) 的各地自驾游客。迷离的自然风韵,“绿野仙踪”般的lng hn (2) 之旅,让夜宿农家乐成为都

2、市人休闲的一种时尚。追根溯源(3) (A.s B.shu)到开化,怀红抱绿到开化,品茗养生到开化!2.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东风又作无情计, (1) 。 (晏几道木兰花) (2)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诗言志。 “ (3) ,志在千里”体现了暮年曹操渴盼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望岳中的“ (4) , (5) ”传递了青年杜甫希望勇攀人生高峰兼济天下的坚定信念;无独有偶,李白也在他的行路难一诗中用“ (6) , (7) ”表达了他积极向上高昂乐观的情怀。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小大之狱 (2)上使外将兵 (3)百废具兴 (4)见往事耳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

3、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比至陈 比翼双飞 B. 即书诗四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于作文以记之 D. 为有源头活水来 贤能为之用5. 名著阅读。(5分)(1)选出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2分)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部散文集,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B.名人传中,贝多芬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今天已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 C.水浒传中的林冲本是个逆来顺受的禁军教头,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后又因杀了放火暗算他的陆谦等人,在一个雪夜被逼上梁山。 D. 骆驼祥子中

4、,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 (2) “他至少有十项计划,而他最倾向于做的一个计划是: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个小摊子卖东西。而这个划是桑桑最感吃惊的一个计划:他怎么能在学校门口,当着大家的面做小买卖呢?满眼全是他的同学呀! 杜小康却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你是怕大家笑话我?” “大家不会笑话你的。” “那怕什么?就是笑话我,我也不在乎。” 杜小康为什么说“那怕什么?就是笑话我,我也不在乎”?请结合草房子中杜小康的生活经历分析。(3分)二 现代文阅读。(24分)(一)(14分)回 家龙应台 (1)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

5、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2)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3)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4) 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5) 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袍,这时一大步跨上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6)妈妈也不看

6、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7)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8)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

7、空间的不确定感。” (9)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10)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11)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

8、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12)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13)我

9、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14)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15)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6.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7. 下列对文章的

10、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1段写“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间接反映了妈妈年事已高。B第10段画线句运用环境描写映衬了年老生病的妈妈凄凉的情形。C第13段写“我”把妈妈“抱进怀里”的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对妈妈的怜爱。D第14段运用白描的手法,以一组生动画面具体描绘出妈妈要回到的那段时光。8. 本文多处语言表述深沉蕴藉,富有内涵。请结合语境赏析结尾处划线句。(4分)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9. 文章为什么以“回家”为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悟。(6分)(二)(10分)作家寄语中学生作文创作彭友东: 面对当今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学生在

11、写作时,如果想要写出好的作品,需要准备的很多,要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需要长期的学习、磨砺,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写作时,能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笔来记录青春的印记,来描绘美好的未来,来观察世界,来思索人生,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积累和准备。余华:写作是一种乐趣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个坐不住的年龄。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

12、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动得到了酬谢,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趣。对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任何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正是在阅读很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王蒙:写作要真实地袒露自己中学时代非常重要,而且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

13、学时代也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我希望中学生把作文写好,但是我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能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要说空话、套话,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的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文章应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不需要加太多的矫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我小时候读过一些名家的短的散文,非常好,像冰心的笑,还有朱自清的背影等。钱理群:写作要说自己的话,说真话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年轻朋友:“我们

14、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 感情直白地说出来。”“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10、根据文段的内容,在文中横线上补写作家彭友东给中学生写作的建议。(2分)11、作家王蒙和钱理群在寄语中都说到了写作需要“真”,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王蒙的“真”是

15、指写作语言要朴实率真。B.钱理群的“真”是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C.王蒙认为“最真实的袒露自己”就是写作时不需要有辞藻的修饰。D.钱理群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阐明作家和中学生都要大胆地写真话。12、作家余华认为写作的乐趣是什么?(2分)13、王蒙提到自己不喜欢“年轻人做老年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请结合文本以及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三、古诗文阅读(15分)送魏二 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4. 本诗和李白的送友人写的都是送别情景,但两诗在写法上却各具特色,请作具体分析。(3分)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二)(12分)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

17、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常平:官仓名。15.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分) 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8、,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曾巩出任越州通判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调任洪州时,不仅积极备战瘟疫,而且还未雨绸缪处理好了过境的朝廷军队的招待问题,使城中百姓免遭干扰。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17从选文可以看出,曾巩为官任上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请你就其中一方面

19、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3分)18.有人说曾巩不是诗人,但在诗里却更体现了他的“全人”。请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这首诗是否他所作?写出你的判断理由。(3分)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四、语言运用(60分)19、某校组织学生参观漫画展,下面是其中一幅主题为“人和手机关系”的漫画。假如你担任解说员,你准备怎样解说?请拟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10分)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前段时间,一条名为“【鲁班征集令】情动杭城”的微信,几乎刷爆了整个朋友圈。它叙说了一个温暖杭州的故事:韦思浩,杭州的一名退休教师,又名“拾荒老人”,每月拿着5000多元的退

20、休工资,却一直拖着麻袋在杭城拾荒;也叫爱看书的“流浪汉”,是杭州图书馆的“常客”;还叫“魏丁兆”,曾以此名捐资助学,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曾知晓直至2015年12月31日,韦思浩在过马路时,被出租车撞倒,抢救无效离世,身后遗物被翻整出来,他的事迹才大白于天下。上述材料引发你的哪些感受、思考或评析?请据此写一篇文章,用于报刊投稿、社区板报、班级演说等。要求能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阶段性测试(三)语文卷答案一 基础知识(21分)1. (3分)慕名而来 灵魂 A2. (7分)(1)艳粉娇

21、红吹满地 (2)博学而笃志 (3)老骥伏枥 (4)会当凌绝顶 (5)一览众山小 (6)长风破浪会有时 (7)直挂云帆济沧海3. (4分)(1)案件 (2)派遣 (3)通“俱”,全,都 (4)了解4. (2分)B5. (1)(2分)B (2)(3分)示例:因为杜小康原本家境富裕,因父亲生意失败,家道中落,他辍学跟随父亲去芦苇荡放鸭。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他成长为独立、坚强、乐观的少年。他要靠自己的双手担起家庭的重担,在校门口卖东西就是行动之一。(结合人物经历1分,分析2分。)二现代文阅读(24分)(一)(14分)6. (2分)兄妹四人(兄妹们)送生病的母亲回大陆的故乡。7. (2分)D8. (4分

22、)母亲被时间之流带至她当下的现实:时间的这种“带领”自生命之初就已开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母亲急于要回的“家”并不存在于空间中,而是以记忆的方式存在于“时间”里。因为时间不可逆,所以她的“家”是无法在现实中真正返回的,这既是母亲的悲哀,也是人类共同的悲凉之处。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9. (6分)(1)只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回家”是串联全文的线索:送母亲回家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作者一切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在这一过程中生发。(1-2分)(2)答出了结构的作用并点出标题在内容上的作用给3-4分,如:(3)答案多层次分析标题作用并且点出文章主题5-6分,例:“回家”是串联全文的线索:送母亲回家是

23、本文的中心事件,作者一切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在这一过程中生发。并且,“回家”一词语带双关:一方面,它既是母亲多次表达的心愿,也是儿女送母还家的真实行为,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爱。而且,“回家”一词也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共同的诗意,作者借它表达出了人类灵魂的相思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的归宿(二) (10分)10.(2分)写作需要积累 11.(2分)C12.(2分)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在写作过程中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13.(4分)我认为中学生应该保持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不说空话、套话,不必刻意去模仿大人的作品。比如平时写作时就应该多写写自己

24、的事,表达真情实感,如果写得太过老成,就会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反倒体现不出孩子的纯真。(观点1分,只分析未结合给2分。)三 古诗文阅读(15分)14. (3分)王诗虚实结合,由实而虚,在叙写离别场景后,用一“忆”字,虚构分别后朋友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情景,表现惆怅别情。(2分)李诗主要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蓬草那样四风乱飞,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1分)15.(3分)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16.(3分)D(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17.(3分)答案示例:(1)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2)曾

25、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3)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18.(3分)是。本诗借柳借风狂舞讽刺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体现了诗人耿直、不屑于小人为伍的高尚平德。这与选文中王安石得势前后曾巩表现出的品德是一致的。四语言运用(60分)19.(10分)写作对象明确,符合情境的主题,4分;理由充分,表述清晰,6分。20.(50分)写作满分为50分,最后得分为评分(一)得分(满分10分)与评分(二)得分(满分40分)相加之和。 评分标准二:

26、评分(二)(40分)文 章一类4036分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明确;思考充分,立意深刻,感情真挚;选材精当,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准确,语言流畅。二类3530分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较明确;思考较充分,立意清楚,感情真实;选材合理,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一定条理;表达较准确,语言通畅。三类2924分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较模糊;有一定思考,感情真实;有一定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尚通畅。四类24分以下不符合题意;缺乏写作目的和对象;基本没有思考,感情虚假;内容空洞;结构混乱;不成篇。评分(一)(10分)细 则书写3分有3处以上涂改并影响卷面的扣1分,书写不规范、连笔潦草扣1分;涂改或书写潦草严重的酌情扣分,扣完3分为止;使用透明胶带或涂改液的扣3分。标点2分标点使用每错一处扣0.5分,2分扣完为止。字形3分错别字每个扣0.5分,重复错误不扣分,3分扣完为止。词语、句子2分常用词语使用不当或语句表达出现语病每一处扣0.5分,2分扣完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