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论文:关于克服体育专业考生100米跑“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4984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论文:关于克服体育专业考生100米跑“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体育论文:关于克服体育专业考生100米跑“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体育论文:关于克服体育专业考生100米跑“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体育论文:关于克服体育专业考生100米跑“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体育论文:关于克服体育专业考生100米跑“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论文:关于克服体育专业考生100米跑“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论文:关于克服体育专业考生100米跑“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克服体育专业考生100米跑“速度障碍”的理论研究 摘要:短跑速度障碍是指当速度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停滞现象。不同水平的短跑运动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克服速度障碍的方法,旨在提高短跑运动水平。关键词:短跑,速度障碍,原因,克服自高校扩招及体育考试改革以来,许多学生由于在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弱,但一直想圆大学梦。体育院校或体育专业则成为这部分学生进入高校的最佳途径。然而体育专业的术科成绩非常重要,术科成绩合格又是进入体育院校或体育专业的第一步。速度素质是体育专业考生的重要素质之一,高考项目中的100米、800米、铅球、立定跳远,都要把发展速度素质放在训练的重

2、要地位。速度素质的提高,是提高高考队员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由于教练员对速度素质的强化训练,在每次测试成绩时,都想让学生的百米成绩有所提高,但结果却达不到预想的目的。当队员的百米成绩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往往长时间不再增长和提高。百米成绩徘徊不前,有时还有下降的情况。这与专业运动员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而短跑又是田径运动的主要组成部份,它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对田径运动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短跑运动水平上不去,将影响到整个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短跑运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教学和训练中,不断挖掘和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潜能并非易事,教练员在指导训练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既“速度

3、障碍”。所谓“速度障碍”,就是当速度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停滞现象。不同水平的短跑运动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使短跑运动水平有所突破,必须闯过速度障碍关。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是当前教练员在高考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明确它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措施,才有可能避免和克服这种速度障碍。1 产生速度障碍的原因速度障碍表现为速率和步幅的定型,而两者定型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运动生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形成运动技能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不断完善和发展,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在时间、空间上相对稳定下来,形成动力定型。1.1 生理因素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

4、是在大脑的控制下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反射的基础是暂时神经联系。如果在没有新异刺激的条件下,这种暂时神经联系是比较固定的,因而形成一种稳固的运动动力定型。在短跑训练中,如果对运动员施加的各种刺激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已经形成的动力定型就不易破坏,运动员成绩得不到提高或停滞下降,这就产生了速度障碍。1.2 技术性因素现在短跑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高抬快摆,以摆促蹬,在快频率的基础上,增大上下肢的振幅,以积极发展步长而促使速度的提高。70年代以来,我国在短跑技术方面,明显地落后于世界潮流,很多运动员的100m成绩达10s5-10s8时就产生了速度障碍,从而徘徊不前了。短跑中步长及步频是运动员技术、身体

5、素质、形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是各环节运动的总体效应。与美国优秀短跑选手相比,我国优秀100m选手无论是步长还是步频都有一定差距。我国运动员的步长还是有一定的潜力。当步长的发展限制了步频的增长,从整体效应看影响了跑速的提高。从整体发展步长与步频,确定步长与步频增长的比例,这是非常值得的问题。虽然这是针对优秀运动员提出的问题,但体育类考生在体育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那就更加要注意了。步长与步频的发展有待于如下技术细节的改进。1.2.1 脚着地时的水平速度在高速跑时,当运动员脚与地面接触的瞬间,着地脚存在一个继续向前移动的水平速度,这就产生了一种减低运动员速度的制动作用。如果脚着地时的水平

6、速度大,其制动作用亦大。所以提高摆动技术,尤其是落地动作是教练员在短跑训练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而摆动腿小腿在着地前快速的后屈动作尤为关键,它对降低脚着地时的水平速度起重要的作用。1.2.2 前蹬距离跑进中,脚着地瞬间人体重心投影至脚尖的水平距离,称之为前蹬距离。如果前蹬距离短,能使人体重心快速移过垂直支撑部位而转入后蹬。目前世界水平的短跑选手支撑时间缩短不是靠牺牲步长来取得,而是靠两个途径:第一,掌握正确的落地动作;第二,提高腿部力量,以满足较短时间内产生足够速度变化的需要。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运动员有很强的股后肌群和臀大肌,以确保在支撑阶段开始时牵拉住身体通过支点。所以小腿肌和臀大肌的训练是非

7、常重要的。1.2.3 后蹬技术由于体育考生身体及场地条件等因素的改变,短跑后蹬技术近年来产生相应的变化,与过去强调的支撑腿后蹬时要充分伸直的概念相反。一般而言,支撑腿在蹬地阶段充分蹬伸可产生较大的蹬地力量。然而,在腿部力量较大,塑胶跑道弹性好的情况下,如果再过分追求支撑腿的充分蹬伸,可能有害无益。因为这样不但加长了支撑时间影响步频,同时还延误了腾空阶段摆动腿的迅速前摆。过分蹬伸对肌肉所储存的弹性能的利用也是不利的,而且容易造成紧张。1.2.4 摆动技术摆动腿的移动速度与速度变化对身体总重心的变化都有相当的影响。此外摆动腿动作对支撑腿的蹬地力量及做好合理的落地动作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大腿前摆速度以

8、及前摆最大角是衡量摆动技术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所以教练员在训练中应特别注意支撑腿的蹬地技术,不要延误了前摆时间。此外应注意摆动腿大小腿充分折叠紧。1.3 训练因素1.3.1 短跑技术和训练理论落后多少年来,我国短跑技术理论强调的重点是后蹬,认为后蹬是跑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动力来源,而缓冲是阻力,强调蹬伸的程度、蹬伸的方向和速度。这种认识不能准确的反映短跑运动技术的客观规律,破坏了人体高速运动中各运动环节用力的系统性、衔接性与和谐性,降低了跑步技术动作协调配合的整体效率。甚至这种认识水平,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形成一套以提高后蹬力量效果为主的技术理论和训练方法,在技术上片面强调蹬伸动作;在专项力量

9、训练上,以杠铃挂帅,进行大负荷力量训练,旨在提高伸膝力量。这种机械的技术和训练理论指导下,我国短跑运动很长时间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很难有大的突破。这种落后的技术理论阻碍了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产生速度障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3.2 忽视对体育考生的规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有些教练员不能摆正技术教学与身体训练的关系,为了短期行为,而偏重身体训练,忽视基本技术的教学,致使体育考生不能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逐步形成错误动作的动力定型,这将严重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训练及竞技能力的发展,这是产生速度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1.3.3 对体育考生的全面身体训练不够,全面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

10、例失调这主要表现在教练员从局部利益出发或缺乏专业知识,为了早出成绩,急功近利,采取了狭窄的专项训练手段和高强度训练法,对考生进行成人化训练,安排大量的极限跑。这种训练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较快的提高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体育测试时这种暂时的优势会逐渐消失。国外学者认为,如果体育考生只进行短跑练习的训练,或者优秀运动员忽视专门练习来发展弹跳力,那么就可能出现速度障碍。青少年由于过多地进行专项训练,大脑皮层不断地接受某一速率动作的刺激,并逐渐适应,如果不改变训练手段和方法,这种适应会逐渐加深,过早形成速率定型。1.3.4 力量发展不平衡教练员在安排力量训练过程中,过分偏重大肌肉群的训练,忽视小肌肉群

11、的训练;偏重下肢力量的训练,忽视躯干、上肢的力量训练;重视蹬伸力量的训练,忽视摆动力量的训练;重视伸肌力量训练,忽视屈肌力量训练;重视肌肉的向心收缩能力的训练,忽视肌肉的离心收缩能力训练。这样使大腿肌和小腿肌、上肢躯干肌与下肢肌、主动肌与对抗肌难以得到平衡发展,使得有些运动员从外表上看肌肉很发达,但跑起来重心低、弹性差、步幅小、支撑时间长、摆动速度慢。特别要指出的是青少年缺少小肌肉群的训练,到体育考试时再发展就显得非常困难,这也是造成速度障碍的原因之一。1.3.5 速度训练手段和方法过分单调,不能妥善变换训练的距离与强度长期使用一种或几种训练手段和方法,机体就会产生适应,身体机能能力不能进一步

12、提高。这种训练不利于神经肌肉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过程获得更广泛的发展,影响了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的提高;另外,大脑皮层在这种单一条件刺激和反复作用下,兴奋性下降,易形成速率定型。1.3.6 放松能力差短跑教练员大都认识到短跑中放松技术的意义,但往往在实际训练中重视不够,或训练方法和手段欠佳;致使体育考生不能很好地放松跑的技术。如有的考生在快跑中一放松,速度就明显放慢;速度一快,动作就显得紧张、僵硬,难以表现出高速、放松、自如流畅的动作;有的考生在训练中放松技术还能表现出来,但一旦参加高考体育测试,由于心理素质差而难以表现已有的放松技术。这些“毛病”使得整个动作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受到很大影响,造成速

13、度能力停滞不前。1.3.7 柔韧性差短跑速度的提高与良好的柔韧性密切相关。但有些教练员和考生对柔韧性练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缺乏耐心,以应付了事,导致柔韧性素质满足不了技术和速度训练的需要,表现在跑的动作不舒展,步幅小,易产生错误动作,甚至造成肌肉拉伤,影响到训练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阻碍了训练水平的提高。2 如何防止速度障碍的产生在短跑训练中应该尽可能避免速度障碍的产生,使体育考生的速度能力达到更好的水平。为此,在训练中注意如下几点:2.1 加强基础训练体育考生应当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掌握基本技术,增强有机体能力和提高运动能力。为使身体接受更大的运动刺激作好准备,为专项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可延缓

14、速度障碍的产生。2.2 提高最大速度,相应发展速度耐力短跑是径赛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它要求运动员首先是“跑得最快”的能力,相应的也要保持这种高速度跑的能力。速度是发展速度耐力的前提。如果最大速度不提高,速度耐力再好,也只是保持低水平速度跑完全程。由于考生起跑后发挥最高跑速的距离是相近的,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大速度高的考生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速度训练的目的是建立中枢神经系统的快速条件反射,发展快速能力。因此,对速度训练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不能单一,应用多种多样的节奏、频率来进行,这样对防止速度障碍的产生是有效果的。2.3坚持大步幅频率的方向步频与步幅是提高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短

15、跑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快步频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步幅以促使成绩的提高。步频主要取决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步幅主要取决于腿长、腿部力量与髋关节的灵活性。因此从生理方面讲,发展步幅比发展步频容易。目前在训练中是以发展步幅为主,还是以发展步频为主,这一问题有许多说法。但是为了防止速度障碍过早出现,一般在训练中以发展步幅为好,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尤为重要。由于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步幅取决于后蹬力和摆动腿积极的大幅度的前摆技术。后蹬与前摆关键在于送髋技术。因此送髋技术练习应在技术练习内容上占有重要位置。2.4培养体育考生轻松自如地跑的能力,控制全程跑的节奏在技术训练中一项

16、重要内容就是加强运动员快速放松跑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在快速跑中运用放松技术。从生理角度上说放松主要是指大脑皮层在接受外界刺激时,兴奋与抑制的交替都能适应而又有节奏进行的能力。从动作形式上说放松跑体现了肌肉的生理形态以及动作幅度的大小。因此在培养运动员放松能力上须注意如下几点: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用语言加以强化,克服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发展肌肉的弹性,多做些拉长肌纤维的练习。我们知道,在一定限度内,肌肉的长度与力量成正比。肌肉拉得越长,肌力越大。因此,发展肌肉的弹性可增大肌肉的收缩力量。在训练时多采用增大步幅的练习方法。增大步幅适当降

17、低步频能使神经、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使体内能量和氧消耗少,以便使机体能力充分发挥。采用高重心起跑技术,目的就是适当增大身体与地面夹角,用加大步长来获取速度。这样既不降低速度,又能节省体内的能量和氧,使全程跑显得轻松、协调,富有节奏感。跑得轻松协调,才能体现合理的技术;只有轻松协调才能使全程跑富有节奏性。3 克服速度障碍的措施在短跑运动训练中,克服速度障碍是可能的。速度障碍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形成后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要外界刺激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皮质动力定型也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可以根据消退抑制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不强化已形成速度障碍的速率和步幅的定型的训练,而是调节训练过程,掌握和运用正确

18、合理的技术,改变训练方法和手段,变化刺激条件,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专项素质,这样就可能尽快地突破速度障碍。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3.1 学习先进技术,形成新的技术概念,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我国短跑水平落后与技术概念陈旧不无关系。多年来在短跑教学和训练中,以“后蹬”理论为核心,要求“三环节”充分伸直,以后虽不强调“伸直”,但仍过分强调蹬伸的动作,这就延长了支撑时间和影响了摆动速度。当今由于塑胶跑道的广泛运用和短跑技术的发展,短跑技术具有注意缩短跑的支撑和腾空时间、更加重视摆动技术和前摆着地与后蹬的衔接以及跑的动作规范化和整体协调配合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即后蹬后迅速前摆、下

19、压、后伸,创造较高的步速,使脚落点较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并最大限度减小支撑腿的运动幅度以缩短支撑时间,加快频率。我国要在短跑上有所突破,应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取之精华,形成新的技术概念,并要正确、熟练地掌握它。只有掌握正确的合理技术,才有可能克服速度障碍,这是一个先决条件。3.2 动员更多的运动神经参与工作,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短跑是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具有工作持续时间短、强调达极限的特点。因此在训练中必须提高大脑皮质层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原有的速率定型,建立新的条件反射,突破最大速度。如:牵引跑、下坡跑、顺风跑等手段,就是通过外界助力加快步频来提

20、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特别是牵引跑越来越受到教练员重视。1975年厄普顿和拉德福特就提到,采用牵引训练,强调肢体快速运动和体验速度,这种教学方法的益处来自于神经细胞的支配的改善,提高了运动神经的兴奋性,有更多的运动神经同时工作。3.3 以提高肌肉最大力量为基础,重点突出速度力量训练,并使力量平衡发展短跑是快速、协调的运动。肌肉所表现的最大收缩力量、最快收缩速度和快速力量耐力的工作能力是短跑运动肌肉工作的突出特点,这就要求身体有关肌肉协同发挥出相应的效率。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根据短跑技术的特点,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如上肢肌与下肢肌、腰痛肌与胸腹肌、大肌群与小肌群、主动肌与对抗肌等部位的合理发展

21、。要经常变换力量训练的手段,正确处理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的关系,重点突出速度力量训练,重视快速摆动力量的练习。另外,还要测定各部位力量的增长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全身各部位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适合于发展速度的需要,才能有效地克服速度障碍。3.4 专业体育考生要打好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防止采取狭窄的专项训练手段、高强度训练方法和杠铃为主的大力量训练有些体育考生在上初中时期就进入体校学习,这个时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各个器官都比较娇嫩,如果采用上述不合理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在短时间内运动成绩提高快,但这是一种暂时现象,在多年系统训练中,这种暂时优势会逐渐消失;更为严重的是,这将会影响到他们的

22、正常生长发育,使身体的局部超前发展和负担过重,抑制了其它身体部分的发展,身体素质得不到平衡发展,甚至发生严重的运动损伤,最终影响到速度的提高,有可能过早地断送他们的运动生命,给他们的将来带来损失,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吸取历史上的教训。3.5 结合专项发展爆发力力学知识告诉我们,爆发力=力量速度。根据短跑的运动特点,欲提高步幅和步频,就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发挥出较大的力量。而众所周知,人的肢体运动速度越快,则越难发挥力量。当今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但是摆动速度快,蹬伸浅而快,这样就遇到两个困难,运动员不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较大的力量,并且要以较快的速度完成发力动作。根据这种特点,我们在消化吸收

23、国外先进技术时,必须把学习技术与发展爆发力结合起来,用接近专项技术的练习手段发展爆发力。如美国的尼泊尔戴尔等介绍的练习手段:20m快跑后接30m单足跳(先有一个学习过程,以免受损伤)、高跳、跳绳、跑动中的快脚动作(大约每第三步,在完成抬膝以后,脚以飞快的速度戳地)等反复多次的高部位的发力动作。这些对发展专项爆发力是非常有意的。通过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可以缩短支撑用力的时间,提高摆动的速度,加快频率,增大幅度,结果使单位时间内速度得到提高。3.6 提高短跑的放松技术,经济实效地使用无氧供能的ATPCP能量能够很快地使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是短跑的本质要求。体育考生在快速中能够跑得放松,可以使神经肌肉的

24、恢复更加容易,加快了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有利于加快频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工作的能量供给;可以减少对抗肌的活动,拉长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增大步幅;另外,对减轻疲劳、防止肌肉拉伤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想突破速度障碍,一定要抓好在高速中的放松跑技术,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放松跑技术,特别要提高全速跑中的放松能力,达到高速、自如、流畅的境地。3.7 速度训练要掌握好强度、距离、间歇的变化在训练中根据不同训练对象,妥善变换训练强度和距离,这样可以使神经肌肉兴奋与抑制的转换现象获得广泛发展,能形成对各种刺激应答性运动反应的精细分化能力,为提高神经运动过程的强度和灵

25、活性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注意训练间歇中的变化,伯尼尔戴尔在速度训练一文中提到:“在我们所有的速度训练中都强调放松,我们也强调短跑训练间歇中的变化,这可帮助避免以同样强度的重复训练中有可能产生的一种停滞现象”。3.8 不可忽视有氧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如果把有氧训练作为调整恢复体力的手段,这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提高训练水平。虽然短跑是一个无氧能力的基础,并且ATP有氧再合成是一般耐力的基础,而这一般耐力对于提高专项耐力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有氧代谢训练能快速消除机体疲劳,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进健康。因此,科学地安排有氧训练,对提高短跑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世界短跑明星刘易斯为了提高专项跑的能力,经常

26、跑57km的越野跑,这使他在比赛中表现出惊人的速度耐力水平。而我国的运动员在这一方面做的不够,一般耐力和专项速度耐力的水平都比较低,这样不仅影响了短跑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运动员的健康。因此,我们应把有氧训练摆到适当的位置,在提高一般耐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专项速度耐力水平。3.9 提高柔韧素质,为提高技术水平和训练水平打下基础体育考生进行柔韧性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伸展性。运动生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越长,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表现的力量也就越大。通过提高柔韧性,可以提高肢体的运动幅度和关节的灵活性,加大动作的速度和力量。从而提高步频和步幅;另外对防止

27、肌肉拉伤或撕裂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人体肌肉韧带的生理特性和短跑运动的特点,我们必须要重视柔韧性的训练,特别要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为提高短跑速度创造良好的条件。3.10 要重视恢复和心理训练当今运动水平越来越高,竞争更加激烈,处理好体育类考生训练,训练后的恢复和超量恢复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应当把恢复和超量恢复视为训练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重视。因为肌体在承受一定负荷后获得足够的恢复和超量恢复后,才能承受更大的负荷,训练水平随之上升。反之,逐渐形成疲劳积累,容易产生过度疲劳。另外,心理训练也是克服速度障碍的重要手段,要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消除心理障碍,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训练、考试和比赛

28、。 综上所述,产生速度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它的。出现速度障碍,说明短跑技术和身体素质落后于速度进一步提高要求,运动量、强度、训练手段和方法不能对机体产生良性刺激的缘故。因此,为了突破障碍,教练员应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正确理解短跑技术概念,把握技术的内在联系,改进跑的技术,更新训练思路,创造出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素质,加大运动量和强度,打破已习惯的动力定型。运动员是否产生速度障碍,教练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或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准确地诊断出运动员产生速度障碍的具体原因,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然后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尽快地克服速度障碍,力争短跑运动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使所有的体育考生在百米考试中取的较好的成绩。参考文献:1 吴文柱。对短跑速度障碍的再认识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1):11-13。2 申伟华,付声波。卡尔刘易斯100m跑速度节奏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46-47。3 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功能补偿现象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95-97。4 王保成等。短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5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