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教学论文:中学初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4998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中学初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中学初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中学初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中学初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中学初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中学初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健康教学论文:中学初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初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摘 要:社会体育俱乐部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有偿的体育服务,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参加有偿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访谈等方法,对我校初中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系统地了解我校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情况,从中发现对学校体育有促进作用的地方,提高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兴趣,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快乐地成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第一”。关键词:初中生;体育俱乐部;调查与分析 1 前言学生参加的社会体育俱乐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活

2、动时间,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通过体育技能练习和比赛,力求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运动团体。体育俱乐部的功能体现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中,学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他们有动力、有勇气、有自觉性、有具体的锻炼目标,通过目标的激励促使学生自觉训练来达到一定的成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努力。因而能够较好的掌握所选的项目的技术。特别是在俱乐部内部,有很好的比赛氛围,在比赛中提高技术水平,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

3、觉自愿的运动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习惯。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形式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中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情况,对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在市中学初中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人作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研究状况,从而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参考。2.2.2 问卷调查法:本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剔除无效问卷3

4、份,有效问卷95份;其中男生48份,女生47份,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95%。制定的问卷已经过专家的评定,其信度和效度基本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指标要求。2.2.3 访谈法:直接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以此补充调查问卷无法得到的资料。2.2.4 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数据和信息归类整理,进行数据处理。3 结果与分析3.1 初中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态度。法国有位思想家伏尔泰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已经风靡全球,为日益众多的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任何一门德育、智育课程无法替代的,调查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态度,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体育意愿,促进学生对体育目

5、的的了解,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表1 初中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态度调查统计一览表男 % 女 % 总计 % 非常愿意 15 15.79 6 6.32 21 22.11愿 意 22 23.16 25 26.32 47 49.47较愿意 10 10.53 15 15.79 25 26.32不愿意 1 1.05 1 1.05 2 2.10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活动是比较愿意的,非常愿意、愿意、较愿意共占97.9%,只有2.11%的学生是不愿意的。同时,非常愿意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人数比例,男生比女生要高,这与中学阶段男、女生的生理与个性特点是相

6、符合的。说明广大学生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较高。71.49%的男生和70.35%的女生都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说明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其中较愿意这项占26.32%,从与学生的谈话中得知,这一群人中,有相当部份的人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参与体育活动的决定,如:无同伴相陪、学习负担过重、个人情绪等等,因此不能持之以恒。3.2 初中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最主要的原因学生参与社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原因不但可以反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和功效的认识,还可以反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和发展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这对提高学生的锻炼效

7、果,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2 初中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最主要原因的调查统计一览表(该项为不定项选择,所以数据基数不为100%,意在调查学生主要选择哪几个原因)男 % 女 % 总计 % 增强体质 41 43.16 35 36.84 76 80兴趣爱好 30 31.58 12 12.63 42 44.21提高运动成绩 29 30.53 31 32.63 60 63.16缓解压力 25 26.32 21 22.11 46 48.42父母要求 2 2.11 0 0 2 2.11其他 1 1.05 4 4.21 5 5.26 从表2显示,初中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原因多集中在增

8、强体质、兴趣爱好、提高运动成绩和缓解压力上。因此,俱乐部要根据学生的价值需求设置具体的锻炼项目,让他们根据兴趣爱好体验快乐,增加交际能力,以此提高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3.3 初中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活动内容的选择当代的中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去,首先要保证他们有积极的体育动机,并培养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表3 初中学生对喜欢的体育活动调查统计一览表男 % 女 % 总计 % 篮球 33 34.74 10 10.53 43 45.26排球 2 2.10 6 6.32 8 8.42足球 11 11.58 3 3.16 14 14.74健美操 1 1.

9、05 6 6.32 7 7.37羽毛球 21 22.11 32 33.68 53 55.79乒乓球 29 30.53 7 7.37 36 37.89网球 9 9.47 14 14.74 23 24.21武术 10 10.53 8 8.42 18 18.95其他 9 9.47 18 18.95 27 28.42从表3中显示,男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前五名依次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武术;而女生选择的内容前五名依次是:羽毛球、网球、篮球、武术、乒乓球。说明男女生都喜欢一些不易受场地限制的运动项目。作为锻炼项目,运动量可自由调节的项目为多数人所喜爱,如羽毛球、篮球;但是男女生相比,由于男女生

10、存在不同的身体差异,男生更喜欢运动强度大,具有身体直接接触对抗的集体项目,如篮球;而女生主要喜欢有一定运动强度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如羽毛球。此外,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其他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女生,在与学生交谈时得知:女同学喜欢一些时下流行的项目,如瑜珈等。因此,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改善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享受乐趣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体育活动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和主动积极的参与。3.4 影响初中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原因通过调查影响学生参与社会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原因,来分

11、析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运动的表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表4 不想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最主要原因的调查统计一览表 人数 %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 42 44.21没有兴趣、无必要 11 11.58没有喜欢的项目 12 12.63怕苦、怕累、怕受伤 4 4.21参加时间不灵活、与有些事情冲突 19 20其他 7 7.37由表4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客观上,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参加时间不灵活、与有些事情冲突;没有喜欢的项目等因素所致不想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学生占76.84%。这说明学习负担重,锻炼时间不灵活,体育活动内容不丰富,已成为阻碍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原因。同时,学校教育中,虽然现在推行素质

12、教育,但实际上,学校里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学校总是以分数论学生,仍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中心,学生学习负担重,严重影响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加上现在怕苦怕累的学生明显增多,造成他们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这也制约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3.5 学生希望的社会体育俱乐部活动形式表5 学生认为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最佳活动形式调查统计一览表 人数 %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活动为主 38 40以自主活动为主,有问题请教老师 51 53.68自己自由活动,有没有老师无所谓 3 3

13、.16多举行比赛 3 3.16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希望体育锻炼形式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排在第一位的是“以自主活动为主,有问题请教老师”,自主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以个体的形式参与体育锻炼。这种体育活动的特点是强调个体,灵活主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更能够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但我们应当看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活动为主”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希望更多地得到老师的指导,进行有组织或半组织的体育锻炼。而有组织或半组织的体育活动,由体育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组成,开展体育锻炼,这种活动特点是体育活动时气氛活跃,彼此之间相互鼓励、竞争、学习,有利于共同提高。因此,体育俱乐部应开展

14、多种形式的活动,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出发点,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采用按层次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3.6 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在人的生长历程中,生长发育,体质的增强,基本活动技能的掌握,与学生日常身体锻炼习惯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而学生身体锻炼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体育活动价值充分认识的水平,即学生的体育态度水平。表6 学生认为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最大的收获调查统计一览表 人数 %娱乐 15 15.79健身 39 41.05提高了人际

15、交往能力 7 7.37培养了竞争与合作精神 13 13.68发展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运动价值得到体现 15 15.79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 4.21其他 2 2.11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41.05%的学生选择了健身,这也是体育锻炼最根本的价值;选择娱乐和发展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运动价值得到体现的则分别占15.79%。只有7%的学生选择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4%的学生选择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内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价值的教育,让学生在身体活动实践过程中,对锻炼的价值、体育的内涵有一

16、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动机,养成锻炼的习惯,不断提高体育态度水平。3.7 学生对我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看法表7 学生对我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满意度调查统计一览表男 % 女 % 总计 % 满意 13 13.68 10 10.53 23 24.21一般 17 17.89 22 23.16 39 41.05不满意 18 18.95 15 15.79 33 34.74由表7可知:学生对我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满意情况不如人意,满意的只占了24.21%,其他的为一般或不满意。在跟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学生之所以对我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评价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学校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学校的体

17、育器材不能外借,而很多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器材,所以无法进行活动;还有,学校现有的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过于传统,有些学生想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但却无法进行;同时,课业负担过重,大部分时间都让学校安排了,并且学校也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让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障碍。4 结论与对策4.1 结论4.1.1 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而且目的比较明确,有强烈的体育锻炼参与欲望。男女生参加活动的目的都集中在增强体质、兴趣爱好、提高运动成绩和缓解压力上,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体育的功能和价值。但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的学

18、生没有把体育锻炼的参与欲望转化实际的行动,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4.1.2 影响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这一项所占的比例为44.21%;其次是锻炼时间与有些事情冲突,这一项所占的比例为20%;这两点严重制约了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4.1.3 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内容的选择上,大部分都是以球类为主,运动项目比较单一。从对学生访谈的情况看,学生对游泳这些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我校现有的场馆恰恰还不适合这些项目的开展。4.2 对策4.2.1 我校体育课可实施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打破班级的界限,按照学生的意愿开设一些受欢迎的活动项目,

19、尽量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适时举办校内各项体育比赛,以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地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时,还必须对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这一群人引起重视。满足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需求,大力提倡“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作用和意义。4.2.2 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将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中,切实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时间。在教育思想上应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促进他们尽快将体育锻炼健身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同时加大体育锻炼的组织程度,科学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4.2

20、.3 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配备合理充足的师资队伍;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的共享学校的设备和器材,如开放网球场、舞蹈室等,满足广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参考文献1马宁.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体育学刊,2006,1.2周丽君,赵钟晖.浙江省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10.3郑志豪,陈玲.公办民营初中课外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5(1):20-23.4代浩然,高荣,胡锋光.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5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6韩衍杰.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报告J .当代教育科学,2003.7陈小蓉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2):6466.8陈瑜,徐玖平.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的探讨J .体育学刊,20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