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重“考”更重“育”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重“考”更重“育” .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育中考重“考”更重“育”内容摘要:体育中考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一部分人在思想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体育中考是应试教育的一部分,担心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会影响他们的文化成绩。显然这些都是对体育中考认识的误区,如何走出误区?我们认为:体育中考的目的在“育”而不在“考”,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推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到既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又强化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确保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本文从“体育纳入中考的必要性;体育中考的“误区”;走出“误区”,重在培育;体育中考的形式直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四个方面来论述
2、。体育中考旨在: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育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关健词:体育中考、误区、培育1、体育纳入中考的必要性将体育纳入初中升学考试科目是一项颇具中国特色的升学考试制度。这是很有必要的。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组织了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其中的调查统计数据如下:1.1全国学生总体得分比例与设计比例的比较:表1全国学生总体评价等级统计表(%)样本个数不及格率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设计比例2.002350.0025.00全国学生总体122089103.4440.4938.5817.45全国男生64450223.7742.5637
3、.2116.46全国女生57638843.0838.2740.1118.54城镇学生71621573.3240.4640.1116.11乡村学生50467533.6240.6336.4019.35表2实测比例与设计比例的差值(%)不及格率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全国学生总体1.4417.49-11.42-7.55全国男生1.7719.56-12.79-8.54全国女生1.0815.27-9.89-6.46城镇学生1.3217.46-9.89-8.89乡村学生1.6217.63-13.60-5.65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根据1999年测得的数据制定的,99年后有部分省市取消了体育中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4、:不及格和及格的学生比例高于设计比例,良好和优秀却低于设计比例。说明在这6年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下降。这一调研结果公布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全社会要关心和支持”。当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全面组织实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的分量”。2、体育中考的“误区”将体育作为中考科目,体现了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提升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学生的身体素
5、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不少人对这一工作认识不够,过分的强调体育考试的分数,忽略了体育考试的真正导向作用。2.1、体育中考就是为了追求分数有人说,用体育中考来迫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这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表现,其必将造成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体育中考,本是为了督促学生平时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然而,近年来,这一举措却落入“应试”的俗套,在各地催生了一些体育中考培训班。为了在短期内提高成绩,很多学校、家长及学生都“临时抱佛脚”,为孩子请私人教练,强迫学生参加培训班,或者盲目加大运动量,在中考前“恶补”体育,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不说,更是违背了体育运动规律,扭曲了体育
6、中考的初衷。2.2、担心学生参加锻炼影响文化成绩部分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担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中考会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习。其实,越是学习紧要的关头,越应该用体育锻炼来调节紧张的应试情绪和学习状态。人体运动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连续用脑的时间和血糖浓度值的对比表连续用脑的时间血糖浓度值大脑反应、记忆情况30分钟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降为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120分钟降为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明显降低180分钟降为50毫克/100毫升此时出现头痛和头晕现象,暂时失去工作能力240分钟降为45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开始失调,出现
7、神智不清甚至昏迷状态因此,越是紧张用脑,越应该保证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因为,一方面,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提高大脑机能的灵活性,保证大脑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另一方面,考前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但可以缓解学生考前紧张的情绪,而且还可以排遣初三学生在复习应考期间由于过度焦虑而滋生的郁闷。相反,把原本属于体育活动的时间,拿去给学生补课做作业,弄的学生一天到晚昏昏沉沉,学习效果并不一定就好。3、走出“误区”,重在培育我们认为:体育中考的重点在“育”而不在“考”,考试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养成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推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在“每天锻炼一小时”
8、和“阳光体育”等工作的实施对“体育中考”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要增强学生体质,最根本的做法是把运动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到阳光下去跑、去跳、去尽情的释放他们的活力,因此,学校、家长和考生应清醒地认识到体育中考的目的是:重在培育养成。3.1、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终身体育的观点,将陪伴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因此,学校体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当今时代,终身体育将贯穿人生命的始终。中小学体育是人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起点,其教育质量不
9、仅对少年儿童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3.2、培育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倾向,它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建立在其身体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但是它要以后天的体育实践活动为条件。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3.21、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尽可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多穿插一些富有娱乐性、游戏性和趣味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增强体育兴趣。3.22、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
10、锻炼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学生只有在体育课学习和身体练习中不断获得成功,才能产生和延续其对体育的兴趣。例如:学生跳跃过山羊、投篮命中、扣杀成功、射门球进等等,都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愉快的体验。中学体育教师要掌握有关体育教学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的理论与方法,并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加以运用,以便使学生经常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不断体验成功。3.23、进行理想和目标教育,培育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有当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理想、目标相一致时,才能促进其体育兴趣的不断提高和延续,形成对体育的兴趣,使兴趣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具有更大的推动力。体育教育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抗挫折教育,体育教学效果的显现要学生付出艰辛的努力。在体育
11、活动中树立清晰的目标,中学生才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所以,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培养中学生稳定而持久的体育兴趣。3.3、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锻炼关系到学生一辈子的健康。因此体育教学一定要从平时抓起。”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体育课程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大部分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
12、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取快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能把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释放。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享受比赛中的乐趣,一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就能感受到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的满足。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这样他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3.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如果不懂得科学的锻炼,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例如足球的
13、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不慎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4、体育中考的形式直接激发
14、学生的锻炼热情2008年上海市率先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应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相结合,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与学生日常锻炼过程相结合,与学生兴趣爱好和体质差异相结合。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值(30分)由日常锻炼分值和统一考试分值两个部分组成。日常锻炼为20分,统一考试为10分。日常锻炼由学校根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场地设施条件,组织安排学生上好体育课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按照学生初三年级的体育学习态度为7分、体育学习能力为8分、体育学习效果为5分等有关考核、测试成绩记载,采用教师评定、学生互评等方式予以评价,满分为20分。统一体育考试分设耐力、定量、定性等三类项目,耐力项目满分为4
15、分,定量和定性项目满分各为3分,合计10分。每位学生应参加三类项目的测试。耐力项目为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定量项目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游泳、篮球、排球;定性项目包括垫上运动、杠上运动(单杠或双杠)、支撑跳跃。在定量、定性项目中,学生可各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项目参加测试。不可随意临时更改测试项目。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尽显“阳光”体育的风采,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让体育真正成为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5、结束语实施体育中考以来,学校、家长和考生都能认识到体育考试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转变体育观念,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和家长关心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只有通过体育中考,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提高,达到既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又强化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确保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总之,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体育考试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指挥棒,用分数来引导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事实证明却是最有效的。参考文献1、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C,高等教育出版社。2、戴红,人体运动学D;人民卫生出版社,时间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