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对初三阶段学生运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实验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030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对初三阶段学生运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论文:对初三阶段学生运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论文:对初三阶段学生运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论文:对初三阶段学生运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论文:对初三阶段学生运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实验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对初三阶段学生运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实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对初三阶段学生运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实验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初三阶段学生运用分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实验研究摘要:从全市全面推广实行体育中考工作以来,许多体育老师在这项工作中总结出了很多的宝贵经验。而体育中考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以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 通过分组对照教学试脸,,对提高初三学生体育中考成绩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初中生 体育课 提高 分组对照教学1问题的提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以下简称中考体育)工作从首次出现至现在,它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盛行、应试教育现象严重和情况下,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实施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考体育已

2、逐渐被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和接受,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学校体育条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然而中考体育也对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初三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的影响较大,进入初三后都不大爱上体育课,为此,从学生自身的视角来反映中考体育究竟对他们有何影响,能够较为客观公正的研究问题。影响初中生体育学习的主要因素1.1体育课内容单调,枯燥无味。 教学内容方法滞后,项目设置倾向于竞技体育,学生目前的能力适应不了竞技体育项目的要求。教材体系的问题是,很多项目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是统一的,只不过是要求上略有不同而己。教学方法上更是雷同于一个模式的机制,小学时候就做过的一些练习、一些游戏初中

3、也做。尤其突出的是准备操,小学中学多少年几乎是一模一样,加上教材中一些过时的内容,学生何来的兴趣?另外,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过去所形成的教学习惯难以改变,特别是有些教师缺少创新意识,教学理念落后于教改发展,所以更缺少创新的行为体现,就出现了教学组织与方法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使教法脱离学生的实际,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如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稍息、立正、向右看齐),一直沿用多年如一日,这样“死板”的教学过程又怎能让学生产生兴趣。 1.2升学压力、课业负担重。 目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教育体制还有许多方面还没有步入正轨,口号虽然喊得非常响亮,但是下面执行起来还是我行我素。由于种种原因,

4、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现象,形成学校压老师要成绩,老师只好挤时间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课。因此一天下来学生没有多少锻炼的时间,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2.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东莞市黄江中学初三7、8、9、10班的学生。 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对本文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2.2.2 实验法(1)实验时间: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实

5、验。(2)实验的分组:实验组:105人(两个教学班9、10班),其中男生54人,女生51人,采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授课。对照组:110人(两个教学班7、8班),其中男生55人,女生55人,使用体育教学改革前的旧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3)实验测试指标09年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身体素质:50M(速度),800M(女)、1000M(男)(耐力)立定跳远(弹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力量),立位体前屈(柔韧)。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统测成绩初三模拟考试成绩以及2010年中考实际成绩结合两组学生的各成绩,对学生进行跟踪实验研究。2.2.3指标测试的具体方法:(1) 测试时间:初测为国家体质数据

6、,第二次测试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统测,第三次测试为模拟考试数据,第四次测为中考实际成绩。(2) 测试方法:测试的场地、器材、条件、形式、次数、测量记录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确保相同。2.3 数理统计法2.3.1 应用数理统计法对有关的指标进行统计、整理、归纳,并列表对照。2.3.2 借助数据分析软件SPSS11,结合体育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初测与末测指标进行总体均数的差异性显著检验。3.结果与分析3.1实验结果表1 实验前男生体能指标对照表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1000米s 引体向上c 立位体前屈cm对照组 55 7.42 220.35 262 2.3 3.14实验组 54

7、7.386.6 216.4723.5 26426.8 2.083.7 2.894.3 差 值 +0.04 -3.98 - 2 -0.22 -0.25P 0.05 0.05 0.05 0.05 注:(1)差值中的“-”表示实验组同类指标不如对照组;“+” 表示实验组同类指标优于对照组。(2)P 0.05 表示不具显著性;P 0.05表示具有显著性; P 0.01具有高度显著性;表2 实验后男生体能指标对照表项目 N 50米s 立定跳远cm 1000米s 引体向上c 立位体前屈cm对照班 55 7.9 233 230.4 7.51 3.58实验班 54 7.410.5 24621.7 221.42

8、3.7 7.413.9 4.133.8差 值 +0.49 +13 +9 -0.1 0.55 P 0.01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表4 实验后女生体能指标对照表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800米s 仰卧起坐c 立位体前屈cm对照组 55 8.25 180 237 35 2.15实验组 51 8.060.48 18616.7 22921.6 375.7 4.33.9 差 值 +0.19 +6 +8 +2 +2.15P 0.05 0.01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表6 女生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对照表组

9、别 N 200m 立定跳远cm 1分钟跳绳 实心球m 仰卧起坐c对照组 55 36.35 175 170 5.5 33实验组 51 36.580.8 18051 1666 5.655.2 354差 值 -0.23 - 5 +4 -0.15 -2P 0.05 0.05 0.05 0.05 0.05 表7 男生模拟考试成绩对照表组别 N 200m 立定摸高cm 实心球m 对照组 55 29.25 0.56 8.9 实验组 54 28.380.8 0.600.4 9.45.2 差 值 -0.87 -0.04 -0.5 P 0.01 0.01 0.01 表 8 女生模拟考试成绩对照表组别 N 200m

10、 立定摸高cm 实心球m 对照组 55 35.45 0.37 5.8 实验组 51 34.381.3 0.410.4 6.255.2 差 值 -1.07 -0.04 -0.45 P 0.01 0.01 0.01 表9 男生中考实际成绩对照表组别 N 200m 立定摸高cm 实心球m 对照组 55 28.15 0.62 9.3 实验组 54 27.081.2 0.710.4 10.25.2 差 值 -1.07 -0.09 -0.9 P 0.01 0.01 0.01 表10 女生中考实际成绩对照表组别 N 200m 立定摸高cm 实心球m 对照组 55 34.85 0.42 6.14 实验组 51

11、 33.621.3 0.490.4 6.655.2 差 值 -1.23 -0.07 -0.51 P 0.01 0.01 0.01 3.2分析与讨论经过一年时间的实验,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没有显著的区别,基本情况相同;经过实验后,两个班的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个班成绩差异明显,实验班的成绩高于对照班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对照班采用正常的上课方法 即从准备活动开始,统一跑,统一做徒手操到上课内容均采用一刀切手段。对实验班采用分组教学使每个学生在每个层次上都有进步的机会,具体对实验班学生采用如下的方法:3.2.1、体能素质的分组。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分成:熟练

12、组即已熟练掌握所学运动技能学生,可以对他们做内容或要求上的拓宽与发展。提高组,即对基本掌握所学动作技术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提高以至熟练掌握,向熟练组目标靠近,基础组,即难掌握所学技术动作,他们着重学习正确技术动作。3.2.2、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运动差别把学生分成多个不同的组,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注重主体学生的同时,又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别作为立足点,使每个学生都有各自计划。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这一目标经过相应努力能够实现,同时体会成功乐趣、学习乐趣,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本着使所有学生的体质和技

13、术水平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提高为目的,依据教材内容和各层次学生不同爱好出发,合理确定各层次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简要讲明学生学什么及不同组别学生达到程度。优等生学习目标应高于大纲要求,使学生超越大纲,超进度练习;良好生习目标基本上与教学大纲一致,稳中求进步;及格生学习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逐步使学生完成,分组后的教学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3.2.3、教学过程。在以班级授课前提下,分组教学组织形式应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讲授最基本教学内容完成最基本教学目标,教师结合不同组别的学生采用异步教学法,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顺利达标。结合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练习手段、方法,在师生共同帮助下满足

14、不同的学生需要,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良好层学生教学上,有效加强及格学生的基本技术掌握。对于优秀这一层次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在跟学基础上加强自学。3.2.4、辅导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辅导很重要。在侧重全体学生的同时,又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各环节。让优秀层次学生独立练习,目标是技术全面,质量更高,可以让他们进行比赛练习。对于良好层次学生及时指导,并改进技术动作,共同完成;对于及格层次学生采用个别指导,降低适当难度,采用分解练习法完成动作,形成完整技术。3.2.5、测试评定。优秀层学生要严格要求,使他们更加谦虚。 对于良好组别学生,在肯定成绩基础上指出不足,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优秀行列;

15、对于及格组别学生,采用常鼓励多表扬方法激励他们进步,逐步接近良好组别。对于同一项目测试在学生组别不同的基础上,制定出不同的成绩测定标准,使他们等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从而使心理上获得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4结论与建议4.1结论要提高学生成绩首先要分析学生,从其本身出发,体育意识的培养贯穿课堂,注重基本技术的强化,循环训练,稳步提高,重视分层教学和科学评价,使学生发现自我,借鉴他人,最终提高成绩。4.2建议4.2.1分组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分段,分组有快有慢的教学情景,一节课由上课的准备活动起就开始分组,激发出了不同组别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特长,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基础。4.2

16、.2分组教学有利于教师全面提高,全面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全程处理了全体与部分的差距,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4.2.3分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既解决了吃不饱的优等生,又解决了吃不了的及格生现象,使不同的学生学有所得、学能爱练、学有所成,使全班形成一种积极上进的气氛,做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参考文献: 1 王汝英等.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2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 郭毅平.提高初中毕业生中考体育加试成绩的研究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6月5 毛景焕.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