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短跑速度—力量练习与最大跑速的相关性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040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论文:短跑速度—力量练习与最大跑速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短跑速度—力量练习与最大跑速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短跑速度—力量练习与最大跑速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短跑速度—力量练习与最大跑速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短跑速度—力量练习与最大跑速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短跑速度—力量练习与最大跑速的相关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短跑速度—力量练习与最大跑速的相关性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短跑 速度力量练习与最大跑速的相关性研究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ed strength performance tests and temporal variables of maximal running velocity in sprint摘要:选用14名短跑运动员来研究和短跑紧密相关的跳跃练习与短跑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跳深和快速后蹬跑着地时间是区分两者的跳跃练习,60米跑是最大速度和加速效果的最好练习方法;跳深和快速后蹬跑是提高短跑成绩的最有效的手段。关键词: 速度力量 最高速度 短跑 跳跃Abstrac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

2、een selected sprint specific bounding exercises and sprint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using fourteen sprint athletes.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Counter Movement Jump and the Ground Contact Time of the High Speed Alternate Leg Bounding were the two variables that best placed a sprint subject in

3、either the Elite or Sub-elite group. Time to 60m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Maximal Running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Phase. Counter Movement Jumping and High speed Alternate Leg Bounding are also useful tools in developing and testing elite sprint athlete performance.Key words: speed strength maximal

4、 running velocity sprint bounding 短跑属于速度力量型项目,成绩的取得主要是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以及参与运动的肌肉用力和放松之间的合理交替,作为一个专业短跑运动员,需要高水平的力量、爆发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100米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加速阶段,最高速度保持阶段,减速阶段,而最高速度的保持是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获得最高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展最高水平的力量、爆发力并结合完善的技术。发展力量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各种跳跃练习,并强调在发展速度的同时发展力量。目前很多人研究利用跳跃练习来发展爆发力,但很少有人研究具体练习方法与短跑特别是最大速度之间的关系。1 研究方法1.1

5、研究对象14名短跑运动员,分成两组,专业组和业余组,专业组7名运动员为国家级运动员组成,平均成绩10.60秒;业余组7名运动员由在校大学生组成,平均成绩11.12秒。1.2 身体指标测量测试前测量所有运动员身高,体重,腿长(站高减去坐高)。1.3 运动学测量用一部频率为200格/秒的高速摄像机拍摄全程录下各种跑与跳练习,然后通过“爱捷”录像快速反馈系统来解析资料,各种跑的成绩均采用电子计时。1.4 试验测试过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两次60米跑,两次练习之间至少间歇5分钟至完全恢复为止;两次30米快速后蹬跑,两次练习之间至少间歇5分钟至完全恢复为止;取两次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为研究对象。一次高速单足跳作

6、为测试对象,每条腿20米。1.5 资料的分析与统计对所的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平均数、标准差及Pe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所的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2 结果与分析被测对象都是100米专项,测试结果,专业组的百米平均成绩10.860.13秒,业余组的成绩平均为11.230.26秒,经t检验发现,专业组100米成绩明显高于业余组。2.1 人体测量学研究分析表1表示每组运动员的人体测量参数的平均值。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研究对象在人体测量学上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身体特征对短跑成绩和跳跃成绩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反驳了以前研究认为短跑运动员的腿长影响水平速度的论断,也表明其他生理学特征对短跑成绩的影

7、响,包括力量和爆发力、着地时间、后蹬效果和保持较高步频的能力。表1 两组运动员的基本人体测量学参数组 别 身高(cm) 体重(kg) 腿长(cm)专业组(n=7) 171.35.58 65.505.28 80.964.80业余组(n=7) 170.24.50 66.238.81 82.474.03表2表示了几个比率及身高、腿长、步长、及步频之间的关系并与以前研究者Hoffman的研究进行比较。表2不同参数之间的比率及相关性与Hoffman的比较参 数 比 率 相 关 性 Hoffman 本研究 Hoffman 本研究步长和身高 1.24(1.26)1.26(1.27) 0.59(0.88) 0

8、.65(0.74)步长与腿长 2.30(2.33)2.59(2.62) 0.70(0.90) 0.76(0.80)步频和身高 - 0.49(-0.81) -0.49(-0.86)步频与腿长 -0.76 -0.73(-0.93) 注: ()表示专业组从表2可发现,本研究与Hoffman的研究结果有很多相似之处,步长与身高的比率和相关性非常相似,步频与身高,步频与腿长的相关性也十分接近,两研究最大的不同是步长与腿长的比率,本研究运动员测试的步长相对于他们的腿长较长,这表明相对于当代运动员只有改进技术,发展力量才能使每一步的着地动作更具有实效性,并且,缩短每一步着地制动阶段时间,结果也表明运动员的后

9、蹬发力较大,使每一步的腾空阶段占很大比例,因此增加了步长。2.2 直接测量参数及相关性比较表3显示专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之间有5个参数的成绩呈显著性差异(P0.001)。从表3可以发现在100米成绩,最大速度,跳深,30米至60米呈显著性差异(P0.001),以前研究发现在最大速度和100米成绩存在显著相关(r=-0.84),本研究发现两组在最大速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7),这表明,最大速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跳深和负重跳深(20kg)测试表明专业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水平。专业组和业余组在跳深存在显著性差异(T12=4.28,P0.001),而负重跳深(20kg)却不存在显著差

10、异(T12=3.00,P0.01),结果表明,负重和非负重跳深练习获得的力量性质不同。非负重跳深是爆发力的体现(力量发展的比率),而负重跳深更多的是依靠绝对力量。本研究采用的是20kg负重是因为超过20kg的负重(如40、60、80、100kg),对于速度爆发用力项目来讲,增加动作速度是困难的,缓慢的肌肉收缩与本研究的目的相差太远,因此重量上选用了20kg负重,两组运动员在绝对力量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最为一个专业短跑运动员,爆发力水平是关键的。表3 专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测试平均成绩测 试 项 目 专 业 组 业 余 组跳深(cm) 57.37*3.72 48.643.91负重跳深(cm

11、) 42.232.86 37.164.5330米跑(s) 4.16 0.11 4.340.1060米跑(s) 7.03*0.16 7.410.1430米至60米(s) 2.86*0.06 3.070.06跑着地时间(ms) 95.68.0 105.03.7跑腾空时间(ms) 122.66.2 123.17.6跑的步长(m) 2.280.12 2.260.09跑的步频(步/s) 4.600.25 4.400.16最大速度(m/s) 10.46*0.21 9.920.24100米成绩(s) 10.36*0.13 11.230.26快速后蹬跑(s) 4.000.28 4.570.37着地时间(ms)

12、 138.012.6 163.017.7步 长(m) 2.710.11 2.780.35步 频(步/s) 2.910.35 2.590.33速 度(m/s) 7.910.97 7.120.73单足跳(左腿)(s) 3.030.19 3.890.49着地时间(ms) 164.811.9 200.022.5腾空时间(ms) 311.028.3 326.344.0步 长(m) 3.160.58 2.840.36步 频(步/s) 2.110.12 1.950.21速 度(m/s) 6.641.22 5.480.67单足跳(右腿)(s) 3.030.15 3.830.50着地时间(ms) 158.815

13、.6 192.523.2腾空时间(ms) 285.025.6 312.037.6步 长(m) 3.150.65 2.790.45步 频(步/s) 2.260.15 2.000.18速 度(m/s) 7.101.37 5.530.74*表示P0.001所有的短跑成绩,30米(T12=3.17,P=0.008),60米(T12=-4.81,P=0.0004),30米至60米(T12=-6.26,P=0.0001),这些项目专业组占优势,仅60米和30米至60米跑测试处于P0.001水平,呈显著性差异,这再次表明,两组在力量水平上的显著不同,加速度的力量(30米必须的)与负重跳深的力量,是较高水平的

14、最大力量,相对于跳深,60米和30米至60米跑,两组在负重跳深和30米的水平是相似的。表4 30米成绩与所有变量相关系数 表5 最大速度与所有变量相关系数变 量 相关系数 P 相关系数 P 跳深 -0.671 0.0086 0.721 0.0036负重跳深 -0.611 0.0201 0.494 0.072960 米 0.954* 0.0001 -0.895* 0.000130米至60米 0.793* 0.0007 -0.937* 0.0001100米成绩 0.708 0.0046 -0.792* 0.0001快节奏后蹬跑 0.425 0.1300 -0.649 0.0120快节奏后蹬跑着地时

15、 0.472 0.0881 -0.666 0.0093快节奏后蹬跑腾空时 0.116 0.6926 0.014 0.9619快节奏后蹬跑步长 0.096 0.7442 0.134 0.6488快节奏后蹬跑步频 -0.278 0.3360 0.270 0.3150快节奏后蹬跑最大速 -0.298 0.3007 0.430 0.1246左腿单足跳 0.420 0.2667 -0.683 0.1294左腿单足跳着地时 0.405 0.2459 -0.494 0.1467左腿单足跳腾空时 0.071 0.8447 0.111 0.3402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左腿单足跳步长 -0.473 0.1678

16、 0.628 0.0520左腿单足跳步频 -0.233 0.5166 0.188 0.6027左腿单足跳最大速度 -0.576 0.0817 0.677 0.0314右腿单足跳 0.493 0.1776 -0.656 0.0549右腿单足跳着地时 0.429 0.2159 -0.376 0.2839右腿单足跳腾空时 -0.103 0.7779 -0.204 0.5721右腿单足跳步长 -0.618 0.0571 0.616 0.0577右腿单足跳步频 -0.049 0.8922 0.012 0.9734右腿单足跳最大速度 -0.640 0.0668 0.562 0.0910短跑着地时 0.61

17、8 0.0185 -0.632 0.0172 短跑腾空时 0.212 0.4662 -0.142 0.6277短跑步长 0.032 0.9137 0.204 0.0483短跑步频 -0.540 0.0463 0.504 0.0660最大速度 -0.770* 0.0013 30米 -0.769 0.0013注:*表示显著相关P0.0012.3 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法,将30米跑,最大速度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测量,研究与所有相关变量的相关关系。从表4和表5中可以发现,在P0.001水平对于独立变量30米跑和60米跑(r=0.95,p0.0001),30米至60米(r=0.

18、79,p0.0007)及最大速度(r= -0.77,p0.001)是显著相关的。对于独立变量最大速度与60米跑(r=-0.90,p0.0001),30米至60米跑(r=-0.94,p0.0001)和100米成绩(r=-0.79,p0.0007)是显著相关的。在p0.01水平,跳深(r=-0.67,p0.008)和100成绩(r=0.71,p0.004)与30米跑显著相关。跳深(r=0.72,p0.003),快速后蹬跑(r=-0.65,p0.01)和快速后蹬跑着地时间(r=-0.67,p0.009)与最大速度是相关的。结果表明,在p0.001显著水平,与短跑成绩呈显著相关的是加速能力和最大速度。

19、 在p0.01水平,几个跳跃项目包括其中,这对于教练员的实际训练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从对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的研究来看,运动员在快速后蹬跑和单足跳相关性不显著,这可能由于被试对象缺乏系统的跳跃组合练习,从而使这些参数的相关性下降。从研究来看,60米跑是决定百米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它也是评价运动员加速能力和最大跑速的最好指标,因此,60米成绩与专业运动员百米成绩显著相关,也证明了以前的研究,60米是测试100米成绩的有效手段。为了取得优异的百米成绩,对于任何运动员必须发展加速能力和最大速度,如果在结合30米跑,跳深,这些测试形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基础体系,另外,这些测试在结合合理的爆

20、发力和最大力量及技术特征有助于选材成功率。3 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与短跑训练相关的几个速度力量特征,结果表明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讲:3.1 30米跑和60米跑是提高速度最有效的训练手段;3.2 跳深和快速后蹬跑是提高运动员爆发力最有效的训练手段;3.3 对于选材来讲,这些项目水平的高低也为教练员成功选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Alexander,M.J.L. 1990.Peak Torque values for antagonist muscle groups and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contraction types for elite sprinters,Arch.phys.Med.Rehad 71:334-339.2Arnold, M.1990A.Strength training for sprinters and hurdlers. Athletics Coach.3, pp12-16.3文超等主编,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耿海军, 1973年生,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联系电话:(0311)5258277 13832179892e-mail:haijunge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