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摘 要】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体育健康课教学的依据和前提。个性发展是初中生成长的必要性。为了使初中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培养其兴趣,爱好,习惯等,体育教学与初中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体育教学如何在学生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怎样围绕学生个性发展,怎样改进,组织教法,使其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效果与初中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统一的发展,从而更加有助于初中生的成长与学习,更加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关键词】初中生;个性特征;体育教学;发展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
2、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体育健康课教学的依据和前提。1. 发展个性的必要性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它包括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等。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初中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培养是非常重要的。1.1 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1.2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
3、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初中生成长的需要。1.3 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尤其在初中阶段。2. 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初中学生个性的作用2.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引导他们的兴趣。
4、2.2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这样使学生对某一体育项目产生爱好和喜爱。2.3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3.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3.1 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
5、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如对于性格孤僻、不善于交际、独来独往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应抓住有利时机与他们一同练习,在练习中鼓励、指导他们,帮他们去掉孤独感,帮他们掌握技术以获得成功体验,并有意安排活泼、开朗的同学与他们一起练习,多进行合作练习,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树立信心,并能积极、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从而根据初中生来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适合体育项目。3.2 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初中生的兴趣、爱好
6、,习惯不同,对体育的项目的需求是不同的,因而教学目标,难点,重点不尽相同,使体育教学与之相适应。如在进行考核评价时可采用“3+1”考核评价方法,即选三项基础考核项目,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任选一项作为选考项目。这不仅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体育习惯与素养等,同时基础项目的运动技能也能明显提高。3.3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
7、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3.4 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如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信心,要主动热情接近他们,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使之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比如:在急行跳远教学中,简化运动规则和技术要求,教师可加宽起跳区域,从20CM加宽至50CM,把起跳技术和快速助跑的节奏传授给学生。这同时提出两种不同的要求:一是对身体素质和踏板技术都好的学生要求踏在20CM的踏板区域算成功;二是对踏板技术较差的学生则可
8、以踏在50CM的范围内也算成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又有利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3.5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现在的初中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劝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刺激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在练习过程中练习一个动作应允许学生自己有创意,在进行准备活动时,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学生在组织时往往有很多新的方式,教师从中也可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
9、完成教学,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把课堂时间留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更能展现自我的天地,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比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在“教”与“学”都完成之后,教师可适当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已掌握动作的学生做其他传接球练习,如反弹传球、背后传球、体侧传球等,这样安排既不会让基础好的学生觉得上课枯燥无味,教师又有时间及时去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举两得。3.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要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应选用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引导
10、学生体育训练中磨炼自己性格。如,可根据女生对美追求强烈的特点,选择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等教材,让他们在配有音乐的体操房中练习。同时,要合理选择有利于发展身体和肌肉的练习,增强协调韧性,这对发展女生的生理活动机能,提高学习乐趣和积极性大有好处。 4. 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4.1 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时很认真,很有激情,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
11、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4.2 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属于外倾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5. 高质量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为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得到统一,应按学生的个性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兴趣或性格分组)。
12、5.1 兴趣分组法即按学生兴趣选择,组成各教学小组。由于整体成员都是因为喜爱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学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就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尽情运动、享受,身心都会得到有益发展。5.2 性格分组法即按照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由于该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这就使教师能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且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从而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5.3 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法的变化性,场地、器材的丰富性,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初中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使体育教学得到发展。参考文献1 张禹权中学体育教法与技能训练教程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游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 金祥林中学应用教育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4 苏德宜 符 谦体育教学艺术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