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论文: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172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学论文: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论文: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新课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内容概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情景,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探究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去“做数学”。关键词:创设探究情景 激起探究欲望 创设探究机会

2、 经历探究过程 创设探究氛围 体验成功喜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也就是让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可见探究式学习不是放手让学生毫无目的的探究,而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

3、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以下是我在中学数学方面对探究性教学作的初步的尝试与探讨。一、创设探究情景,激起探究欲望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儿童天生有探究世界的欲望和本能。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初中的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都有主动探求奥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各种问题,他们都想知道为什么;各种现象他们都想看个究竟。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不要刻意压抑学生的情感,克制学生的行为

4、,使他们在新异事物的刺激下、在兴趣的支持下,产生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专心致志的学习、探究。为此我在教学中,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情景,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中在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如通过演示:一条伸向远方笔直的铁轨、手电筒发出的光束、长方体的棱等实物对新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使学生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几何图形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出浓

5、厚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带动下,让学生观看两个生活片断:建筑工人砌墙,木工师傅锯木板,然后大胆猜想他们样做的依据。在这里通过设制悬念,由疑激思,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其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这时学生的兴趣盎然,大家各抒己见并且迫切地想得到答案。 在这些熟悉的创设情境中,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从而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在疑中生奇、奇中生趣,趣中生思,思中获知。二、创设探究机会,经历探究过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

6、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力求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和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的探索过程。在探究教学中,往往需要分组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已有经验、文

7、化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问题进行认识,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学习的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中当设疑后,为了解决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两个数学活动“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经过一点0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呢?”结合具体情景,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再给足够的活动空间,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上述的活动,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得到解决答案,从而来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自然深化,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在操作中探究在

8、交流中探究,在发现中探究,在讨论、争论中探究。三、创设探究氛围,体验成功喜悦标准指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要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动口,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给予每一个闪光点做出肯定,并且通过小组的合作来密补学生自身的差异,不会让一些学生觉得迷茫。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以上这些是我在尝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虽然这只是个开始也许还有一点不成熟,但我会继续探索下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地去“做数学”。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