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202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教案审核人签字:授课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任课教师韩玉萍课型预习展示课问题生成课综合解决课课时2授课时间2013年12月 21 日教材分析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现状,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设计理念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

2、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 教学目标(1)分析本文从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滥用于当今的世界;从正面分析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的写作方法。(2)联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对自己的启示。重难点1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强调课前预习。2、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3、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4、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关键问题1.什么是“格物致知?。2.为什么要提

3、倡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案三单。2、 学生自读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的资料。教 学 过 程 设 计(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导课激趣,创设情境3分钟导入语: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此体现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用优美的语言导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导课,进入课文创设的情景。预习展示,问题处理7分钟1、小组自愿将预习中需要交流、展示的内容拿到班上交流,其他同学和小组

4、补充、添加,解决大家预习中的共性问题。2、教师或学术助理对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将预习中的困惑、争议弄明白。合作探究,成果交流2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预设问题,教师下组给予必要的指导。下组指导时要关注潜能生,实行一分钟关注。2、各组展示讲解,其他小组质疑、添加,做好笔记,并对各组或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 教师要多指导潜能生,激励其大胆参与探究,展示自己的风采。能抓住文中的细节,揣摩意蕴丰富的诗句,理解其深刻含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1、学术助理、学科长、学生代表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2、畅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教师针对本节课的论点、论据、论证等方面简要作结,同时从正面引导学生学会“格物致知”。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必要的激励。 鼓励潜能生多谈感悟。发散思路,多角度谈自己的体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