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行为问题课题研究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行为问题课题研究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留守学生行为问题课题研究总结姬生涛一、现状分析报告2007年10月我校七年级现状分析: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289人,其中留守学生241人,留守学生占的比例为83.5%。留守学生中女生为117人。目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地区教育质量的差异,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留守学生”渐渐成为“双差生”、“问题儿童”群体的代名词,其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性格孤僻,学习障碍,行为失范,心理缺陷等等在留守儿童的受教育过程中屡见不鲜。而在这诸多困扰情境中,行为偏差问题尤为突出,它不仅严重影响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教育规范,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师生学习生活。二、
2、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1、行为习惯出现偏差。部分留守学生缺乏父母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教育,也不听祖辈及其他监护人管教,没有礼貌,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有的留守学生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个别人还走上了犯罪道路。某生现年17岁,7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后,他在姑姑家生活,曾三次因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罚款,后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2、生活习惯不良。年幼的孩子被托付给祖辈或亲戚、邻居、朋友等帮助照管,得不到精心照料,孩子的日常饮食、营养、生活安排等都受到严重影响。一些留守学生生活
3、不规律,或营养不良,或体重超标,他们的体格生长发育指标与同龄孩子相比有一定差距;一些留守学生卫生习惯较差,患感冒、龋齿、近视等疾病的几率高于非留守学生。3、习惯养成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孩子多为老人和亲戚抚养,她们又多为田间劳作,生活繁忙,平时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无暇顾及生活细节,更无瑕关注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致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行为失控。留守学生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举动。调查显示,54的留守学生和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39的留守学生表示曾经
4、受到同学的欺负。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说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学生。由于没有父母的细心监护,而班主任老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当一部分留守生缺乏自觉性,大多数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行为粗暴、挑衅敌对、顶撞长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甚至成群结伙,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等心理行为。5、道德行为失范。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由于留守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
5、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6、学业行为失范。调查显示:留守学生只有5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5,53的留守学生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的现象。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学生中,是学校和老师的一块心病。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厌学心理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还有不少孩子无事生非,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三、农村留守
6、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一)加强社会宣传,营造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积极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理念,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留守学生家长及监护人的职责任务,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宣传留守学生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以及各地留守学生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留守学生,号召全社会为留守学生办好事、办实事。(二)强化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1、做好农村留守学生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学
7、生生存状况的改善和发展。保证农村留守学生工作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制度保证。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分工合作,推动工作持续、富有成效开展。建议将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将农村留守学生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学生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规划的监测评估体系。2、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尽可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问题。3、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议政府加大
8、对农村中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与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同时制定出台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学生在父母身边生活创造便利条件。(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落到实处1、留守学生专题工作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职责。推动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落实,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建立指导服务机构,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扩大社会宣传,组织关爱行动,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2、充分发挥家庭监护作用。监护人一定要转变育人观念,在孩子的道德养成、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生活
9、能力、知识学习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打工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联系沟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就近在本地务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相关部门要针对大部分监护人员文化程度和家教水平不高的问题,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妇女之家、留守学生服务站、家教中心户、网络等活动阵地和媒介,加大对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开展优秀家长教子经验交流等活动,使他们掌握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提高监护能力和水平。3、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留守学生档案。班主任要做
10、好摸底工作,将留守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学生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4、全社会要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关注。相关部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农村留守学生送温暖,帮助留守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学生家长学校,为广大家长提供儿童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留
11、守学生服务站、“留守学生之家”、“爱心超市”、“爱心书屋”等,为留守学生提供精神、物质等方面的帮助。开展“代理家长”、爱心结对等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与留守儿童定期面对面沟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对游戏厅、网吧等场所进行严格管理,增加青少年文体娱乐设施,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四、邀请专家和行家进行指导课题研究调查过程中不定期不定时派出成员到名校学习、交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达到了预期目的。五、调查总结通过课题的研究进行,实施方案、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撰写科研论文、结题报告进行的很顺利,课题研究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及时总结,反馈信息,撰写科研论文,制定出教育对策,使本校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学习等行为习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尝试进行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以期更进一步。